书城哲学中华智慧精典
30542600000028

第28章 捷智精选(1)

灵变卷

鲍叔牙

【原文】公子纠走鲁,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国杀无知,未有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俱至,争先人。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钩。鲍叔御,公子小白僵。管仲以为小白死,告公子纠曰:“安之。公子小白已死矣!”鲍叔因疾驱先人,故公子小白得以为君。鲍叔之智,应射而令公子僵也,其智若镞矢也!

王守仁以疏救戴铣,廷杖,谪龙场驿。守仁微服疾驱,过江,作《吊屈原文》见志,寻为《投江绝命词》,佯若已死者。词传至京师,时逆瑾怒犹未息,拟遣客间道往杀之,闻已死,乃止。智与鲍叔同。

【译文】春秋时齐内乱,公子纠(齐襄公无知弟,襄公杀无数,群弟恐祸,纠奔鲁,齐人杀无知,小白先回齐,立为国君,鲁人遂杀纠)走避鲁国,公子小白(齐桓公名,齐襄公弟,春秋五霸之首)投奔莒,不久齐人杀国君无知,为争取王位,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想抢先回到齐国。

半途两车相遇,鲍叔牙(春秋齐大夫,曾荐管仲于桓公,佐桓公成霸业)为公子小白驾车,管仲(名夷吾,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用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的环扣。

管仲见小白僵卧车上,以为小白已死,便对公子纠说:“请公子安心,小白已经死了。”

这时鲍叔牙与公子小白却快马疾行回到齐国,所以小白才登上王位,成为齐君。

鲍叔牙能将计就计,要公子小白中箭后僵卧不动,才取得人齐的先机,这种应变的机智,像箭头般犀利。

〔梦龙评〕王守仁(学者称阳明先生,提倡致良知学说)为救戴铣(明弘治进士,因弹劾宦官获罪)上奏武宗而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王守仁穿着便服前往驿场,过长江时作了一篇<吊屈原文>表明心志,又写一首〈投江绝句词〉,让人误认他已投江自尽。本来宦官刘瑾(明朝人,自幼入内廷,甚得武宗宠信,陷害忠良,后因图谋不轨被杀)对王守仁怒气未消,打算派杀手半途截杀王守仁,在京师看了王守仁所写的词、文,以为王守仁已死,便打消原意,王守仁因而保全一命,王守仁和鲍叔牙都是有智慧的人。

管仲

【原文】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边批:智士。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边批:亦会话。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

吕不韦曰:“役人得其所欲,管子亦得其所欲。”陈明卿曰:“使桓公亦得其所欲。”

【译文】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大力推荐,派人到鲁国要回管仲。施伯(春秋鲁大夫)对鲁庄公说:“齐君派人要回管仲,一定是要重用管仲〔智士〕,如果管仲为齐效命,一定会威胁鲁国的安危,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

鲁庄公本已答应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对庄公说:“管仲曾经射伤我国的君王,是我国君王的最大仇人,想亲手杀死管仲,一直是我国君王最大的愿望〔会说话〕。今天如果鲁国杀了管仲,只把尸体交返齐国,等于鲁国不肯把管仲交返齐国一样,如此,鲁国使得罪齐国了。”

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以囚犯的槛车送往齐国。

路途上,管仲怕鲁君改变心意派人追杀,想尽快到达齐国,因此对车夫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

一路上,管仲所唱的歌都是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的曲子,马夫精神大振,愈走愈快,管仲也就平安地到达齐国。

〔梦龙评〕吕不韦(秦人,曾邀门客著《吕氏春秋》一书)说:“管仲这一唱歌,不仅车夫得到好处(忘了驾车的辛劳),管仲自己也得到更大的好处(平安快速回到齐国)。”

陈明卿说:“就连齐桓公也一并得到好处(顺利要回管仲来治理齐国而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

延安老校头

【原文】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御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边批:言之有据。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译文】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西夏族)围攻延安城七日,范雍(礼部尚书)任统师领军防守,敌人不断进攻,延安情势危急,好几次濒临陷落,范雍非常忧虑。

有个老校头自告奋勇去见范雍,说道:“我长年住在这边境之地,以前也曾多次遭到敌人围攻〔言之有据〕,危急的情况也和今天差不多,但党项人不善攻城,最后还是被击退,所以请督帅您放一百万个心,就让我率兵抵御,如有任何闪失,我愿意接受军法死罪的制裁。”

范雍对老校头的胆识大加赞许,而老校头这番话也稳定军心不小。

乱事平定后,老校头以研判战局发展和敌军虚实准确无比,获得晋升和赏赐。

有人对老校头说:“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万一敌兵不退,你的脑袋就没了。”

老校头笑着说:“我从不担心这个,假使敌兵真的破城,人人逃命不及,谁有空杀我,当日那番话,不过是安定人心罢了。”

吴汉

【原文】吴汉亡命渔阳,闻光武长者,欲归。乃说太守彭宠,使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王郎,宠以为然。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生言:“刘公所过,为郡县所归。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汉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边批:来得快。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随后人,宠遂决计焉。

【译文】吴汉(宛人,有智谋,初贩马为业,后汉光武帝拜偏将军)逃至渔阳,听说刘秀(后汉光武帝)将到渔阳,想说服渔阳太守彭宠联合夹据有邯郸一带的王郎(喜占卜术,曾冒称汉成帝之后,后被光武帝打败),而彭宠的属下却大多主张归附王郎,彭宠拿不定主意,十分为难。

吴汉见此情形,只好暂时中辍说服彭龙,希望能想出一个有效劝服众人的办法。正在苦恼时,突然见到一位儒生打扮的人远远走来,立刻派人把儒生找来,准备了酒菜,向儒生探听沿路上所听到一般老百姓对刘秀、王郎的想法。儒生告诉吴汉,刘秀声望日隆,所经过的郡县都受到百姓的拥护,在邯郸假冒天子名讳的王郎,其实根本不是汉成帝之后的刘姓宗室。

吴汉听了非常高兴,立即伪造一封刘秀的书信〔来得好快〕,请儒生送交彭宠,并要儒生对彭宠说明一路上所见所闻刘秀得民心的实情。等吴汉随后再见彭宠时,什么话都不必说,彭宠就决定归顺刘秀了。

汉高祖

【原文】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谓汉王曰:“天下汹汹,徒以我两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乃与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羽罪十,项王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下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小白不僵而僵,汉王伤而不伤,一时之计,俱造百世之业。

【译文】楚汉两军对峙,久久没有决定性的胜负,项羽对刘邦说:“如今天下所以纷扰不定,原因在于你我两人相持不下,不如干脆一点我们两人单挑,不仅谁胜谁负马上水落石出,也省得天下人因为我们两人而送命。”

刘邦说:“我宁可和你斗智,不想和你斗力。”

后来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山隔军对话,刘邦举出项羽十条罪状,项羽一听不由怒上心头,举箭一射,正中刘邦前胸,刘邦却忍痛弯身摸脚说:“唉呀!射中我的脚趾了。”

说完倒地。

刘邦其实伤重得几乎下不了床,张良(曾求力士刺秦王,高祖起兵常为策划,封留侯)却要刘邦强忍创伤起来巡视军队,除了安定军心外,更为了不让项羽知道刘邦伤重而乘机进攻。刘邦一离开军营,便因伤重不支,立即快马返回成皋。

〔梦龙评〕春秋时公子小白受管仲一箭,佯作僵死,刘邦受项羽一箭却佯作无事,这两人都因一时的应变,才成就日后百年的基业。

晋明帝

【原文】王敦将举兵内向。明帝密知之,乃乘巴賨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人疑明帝非常人,又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外氏,须黄,故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俄尔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良久,帝遂免。

【译文】晋朝时王敦(与从弟王导共佐晋元帝,后拥兵谋反被杀)准备举兵造反夺取帝位,明帝先察知王敦的奸谋,于是换上便服骑马来到王敦的军营,暗中观察王敦军营部署的情形。有一士兵觉得明帝看起来不像寻常百姓,立即报告王敦。

王敦正在午睡,梦到太阳环绕着军营上空,再听到士兵的报告,惊叫着说:“这一定是那个黄头发的鲜卑人来了。”(明帝母亲是鲜卑人,因此明帝发皆黄,长相像外国人。)

于是王敦命五名兵士快马加鞭追赶一名黄头发的人,这时明帝也有所惊觉,快马离去。

明帝路过一家客店,见门口有位卖小吃的老妇人,便把手中镶着七种宝石的马鞭送给她,嘱咐道:“待会儿会有士兵前来,你就把这马鞭拿给他们看。”

不久,士兵追来,询问老妇人可曾见到一名黄头发的骑士经过,老妇说:“他已经走远了。”说完拿出马鞭,五名士兵轮流观看这罕见的宝物,因而耽搁不少时间,明帝也就逃过一劫。

尔朱敞

【原文】齐神武韩陵之捷,尽诛尔朱氏。荣族子敞字乾罗,彦伯子。小随母养于宫中,及年十二,自窦而走,至大街,见群儿戏,敞解所着绮罗金翠之服,易衣而遁。追骑寻至,便执绮衣儿,比究问,非是。会日暮,遂得免。

【译文】北齐神武帝高欢在韩陵之役中,几乎杀尽了尔朱氏一族,尔朱荣族中有一名子弟名敞,自小随母亲在宫中长大,这时年才十二岁,在混乱中由宫墙边的小洞逃走,来到大街,看见一群小孩当街嬉戏,尔朱敞就和其中一名儿童交换衣服,然后混入人群中。

不久追兵来到大街,抓住那个穿着华丽的小孩,等到弄清楚那名孩子不是尔朱敞时,天色已黑,尔朱敞因而保全了一命。

韦孝宽

【原文】尉迟迥先为相州总管。诏韦孝宽代之,又以小司徒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先令赴邺,孝宽续进。至朝歌,迥遣其大都督贺兰贵赍书候孝宽。孝宽留贵与语以察之,疑其有变,遂称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密以伺之。既到汤阴,逢长文奔还。孝宽密知其状,乃驰还,所经桥道,皆令毁撤,驿马悉拥以自随。又勒驿将曰:“蜀公将至,可多备肴酒及刍粟以待之。”迥果遣仪同梁子康将数百骑追孝宽,驿司供设丰厚,所经之处皆辄停留,由是不及。

【译文】北周人尉迟迥(因平蜀有功封蜀公)任相州都督时,文帝命韦孝宽(屡有战功,官至骠骑大将军)代理尉迟迥的职务,又命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并要叱列长文早韦孝宽一步上任。

韦孝宽行至朝歌时,尉迟迥派手下的大都督贺兰贵送来一封问候信,韦孝宽因怀疑尉迟迥另有用心,想办法留住贺兰贵,不断用话刺探。

于是,韦孝宽称病慢行,并以请医生为名,派人到相州暗中监视尉迟迥的举动。

才到达汤阴,正好碰到叱列长文奔离相州,韦孝宽立即命军队回头,沿途所经的桥道都下令拆毁,各驿站的马匹也全数带走,临行还嘱咐各站驿丞:“蜀公尉迟迥将到此地,你们赶紧准备酒菜及上等草料好迎接蜀公。”

不久,尉迟迥果然派大将军梁子康率数百骑追杀韦孝宽,然而沿途受到驿丞热忱的款待,使得军队耽搁不少时间,而让韦孝宽从容逃脱了。

宗典李穆昙永

【原文】晋元帝叔父东安王繇,为成都王颖所害,惧祸及,潜出奔。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宗典后至,以马鞭拂之,谓曰:“舍长,官禁贵人,而汝亦被拘耶?”因大笑。由是得释。

宇文泰与侯景战。泰马中流矢,惊逸,泰坠地。东魏兵及之,左右皆散。李穆下马,以策击泰背,骂之曰:“笼冻军士,尔曹主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是贵人,因舍而过。穆以马授泰,与之俱逸。

王廞之败,沙门昙永匿其幼子华,使提衣幞自随。津逻疑之,昙永呵华曰:“奴子何不速行!”捶之数十,由是得免。

【译文】晋元帝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成都王司马颖所陷害,害怕祸事上身,潜逃出京,却在渡河时被驻军拦下,随行的宗典赶上来,用马鞭打司马繇,大笑说:“国家下令禁止朝廷大官渡河,没想到你这样一个糟老头,也被当成贵人拦下来。”

士兵听了不疑有他,遂让东安主安然渡河脱险。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西魏人,子宇文觉篡魏为北周)与侯景(曾自立为汉帝)交战时,坐骑被流矢射中狂奔,宇文泰摔下马来,这时东魏士兵已逼近过来,而宇文泰的侍卫战士却已走散,不见一人。

李穆(隋文帝时官至太师)在旁,跳下马用鞭子抽打宇文泰,骂道:“你这无能的败兵,你的主子在哪儿?为什么一个人躺在这儿?”

东魏兵没有起疑匆匆而过,李穆于是把自己的坐骑让给宇文泰,两人遂得逃过一劫。

晋朝时王廞(曾随王恭举兵)战败后,有个叫昙永的和尚收容了王廒的幼子王华,命王华提着包袱跟在自己身后,巡逻的士兵怀疑王华的身份,正待上前盘察。

昙永灵机一动,对着王华骂道:“你这下贱小鬼还不赶快走。”

接着一阵拳打脚踢,就这样安然脱险。

王羲之

【原文】王右军幼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起,须臾,钱凤人,屏人论逆节事,都忘右军在帐中。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半,方悟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由是得全。

【译文】晋朝人王羲之(元帝时为右将军,世称王右军。草书、隶书冠绝古今)幼年时,甚得大将军王敦的宠爱,常要羲之陪着睡。

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久钱凤(与王敦密谋造反,事败被杀)进来,王敦命奴仆全数退下,两人商议谋反大计,一时忘了王羲之还睡在床上。

王羲之醒来,听见王、钱二人谈话的内容,知道难逃一死,为求活命,只好在脸上、被上沾满口水,假装一副熟睡的样子。

王、钱二人谈到一半,王敦突然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大惊道:“事到如今,只好杀掉这个小鬼了!”

等掀开蚊帐,看到王羲之满脸口水,以为他睡熟了,什么也没听到,王羲之因而保住一命。

吴郡卒

【原文】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吏民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以蘧蒢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括甚急。卒泊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惊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问其所愿。卒曰:“出自厕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酒足余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

【译文】苏峻以诛杀庾氏一族为名谋反,一时势如破竹,庾姓诸人四处逃散,当时,庾冰身为吴郡太守,也弃官逃亡,惟吴郡的官员百姓都各自逃命,只剩一名小兵用船搭载庾冰逃出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