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智慧精典
30542600000031

第31章 捷智精选(4)

【译文】宋太宗率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的船只。有位士兵由背囊中取出十多节干猪脬,然后将灌满气的猪脬绑在腰间,向南边游去,取得船只,全军得以安然渡河。

颜常道

【原文】颜常道曰:某年河水围濮州,城窦失戒,夜发声如雷,须臾巷水没骭。士有献衣絮之法,其要:取绵絮胎,缚作团,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扪漏穴便塞之,水势即弭,众工随兴,城堞无虞。

【译文】颜常道说:

“有一年河水暴涨,濮州被水围困,由于没有留意城墙上大大小小的孔洞,夜晚河水由孔洞中涌入,声如巨雷,一会儿功夫,城中巷道内的积水已达膝头。有人建议,不如用破衣堵洞的做法,取来大大小小不等的棉团,命善游泳的小兵,沿着城墙用手探索墙上的孔洞,塞人棉团。果然不久城内积水退去,工人们立即动工修补城墙。”

侯叔献

【原文】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译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能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场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臣(官名,掌陂地灌溉)侯叔献巡视灾情后,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

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窜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的流,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雷简夫

【原文】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令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译文】宋朝时陕西有一次山洪爆发,有一块巨石落下山涧当中,涧水四处流窜,造成乡民极大的不便。但巨石太大,有如一幢房舍,人力根本无法搬动,州县深感困扰。

当时的县令雷简夫命人在巨石的下方挖洞,洞的大小和巨石一般,再顺着水势将巨石堆入洞中,水患也就平息了。敏悟卷

司马遹

【原文】晋惠帝太子遹,自幼聪慧。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乃牵帝衣入暗中。帝问其故,对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时遹才五岁耳,帝大奇之。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养士,而令坐费五谷?”帝抚其背曰:“是儿当兴吾家!”后竟以贾后谗废死,谥愍怀。吁,真可愍可怀也!

此大智识人,何以不禄?噫!斯人而禄也,司马氏必昌,而天道僭矣。遹谥愍怀,而继惠世者,一怀一愍,马遂革而为牛,天之巧于示应乎?

【译文】晋惠帝的太子名遹(字熙祖,谥愍怀)从小就聪明绝顶。某夜宫中大火,惠帝登楼观看火势,太子拉着惠帝衣角,要惠帝隐身暗处,惠帝问太子原因。

太子说:“夜色昏暗,火场一片混乱,须小心防犯意外,皇上不应该站在火光映照清楚、每个人都看得见的地方。”

这时太子才五岁,惠帝大感惊异。

还有一次,司马遹随同晋武帝去检查猪圈,他指着满栏的肥猪问晋武帝:“这些猪已养得很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来犒劳将士,反而让它们白白浪费粮食呢?”

惠帝听后,轻抚太子的背说:“这孩子如此聪明,必能兴旺我家。”

没想到日后惠帝却因贾后(晋惠帝后,性善妒,多权诈)的谗言使太子惨死,谥号“愍怀”,实在是一位值得怜悯、值得怀念的太子。

〔梦龙评〕太子大智过人,何以如此短命呢?唉!如果太子活得长些,司马氏必然昌盛,然而,真如此的话,是不是违犯了天道的正常运行呢?遹谥号愍怀,而惠帝崩后,继承帝位的竟分别是怀帝、愍帝,马氏(司马)最后为牛(刘)氏所取代,难道上天的安排,早已巧妙的显示出来了吗?

李德裕

【原文】李德裕神俊,父吉甫每向同列夸之,武相元衡召谓曰:“吾子在家,所读何书?”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调阴阳,而问所读书。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是以不应。”吉甫复告,元衡大惭。

便知是公辅之器。

【译文】唐朝人李德裕(字文饶)长得俊美挺拔,其父李吉甫(字弘宪)每每向同朝官员夸赞儿子的聪明。

宰相武元衡(字伯苍)有一次召李德裕来,问道:“孩子!你在家都念些什么书呢?”

想借此试探德裕的志向,不料李德裕竟没答话。

第二天宰相以此嘲笑李吉甫,李吉甫回家后责备儿子,李德裕说:“武公身为宰相,不问兴邦治国的道理,却问我所读何书?书者,礼部大臣的职责,武公所问不当,所以我才没回话。”

李吉甫将原委告知武相,武相大为惭愧。

〔梦龙评〕李德裕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番话,就知道他日后必为相才。

洪钟

【原文】崇仁洪钟,生四岁,随父朝京以训导考满之京。舟中朝京与客奕,钟在旁谛观久之,悟其行势,导父累胜。比至临清,见牌坊大字题额,索笔书之,遂得字体。至京师,即设肆鬻字。京师异为神童。宪宗闻之,召见,命书,即地连画数字。又命书“圣寿无疆”四字,钟握笔久之,不动。上曰:“汝容有不识者乎?”钟叩头曰:“臣非不识字,第为此字不敢于地上书耳。”上嘉其言,即命内侍舁几,复以蹋凳立其上,书之,一挥而就。上喜,命翰林给廪读书,其父升国子助教,以便其子。

按:钟弘治庚戌年十八登进士,策授中书。不幸婴疾,未三十而夭。岂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者邪?

【译文】明朝人洪钟(字季和)四岁时随父搭船进京。途中洪父与人下棋,洪钟观察一阵子后,竟能领悟其中的攻守进退,洪父在其指点下竟连连获胜。船行至临清时,见牌坊上有名家题字,洪钟就取出纸笔临摹,竟深得神韵。船抵京城后就在街市设摊卖字,一时被人称为神童。

宪宗也耳闻洪钟神童的名声,召洪钟入宫,想亲自测试。洪钟就地连写数字,宪宗命他写“圣寿无疆”四字,只见洪钟手握毛笔却久久不下笔,宪宗以为洪钟年幼不识这几个字,洪钟连忙叩头说:“小民非不识字,只是这几个字不敢草率写在地上。”

宪宗听了大为高兴,立即命人抬来桌子,洪钟站在椅上轻轻松松的写下“圣寿无疆”四字,宪宗赐他公费入翰林读书,并命洪父为国子助教,方便教导儿子。

〔梦龙评〕洪钟在明孝宗弘治庚戌年登进士,年十八岁,曾任命为中书侍郎,但不幸英年早逝,死时尚不满三十岁,这难道是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吗?

高定

【原文】高定年七岁,读《尚书》。至《汤誓》,问父郢曰:“奈何以臣伐君?”父曰:“应天顺人。”定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岂是顺人?”父不能答。

夷、齐争之千年,高童决之一语。彼獐鹿、松槐之对,徒齿牙得利,不足道矣。○贾嘉隐七岁,以神童召见。时长孙无忌、徐勣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何树?”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言松?”贾云:“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长孙亦如徐问之,答曰:“槐树。”长孙曰:“不能复矫对耶?”曰:“木旁加鬼,何烦矫对?”王雨方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献荆公者,问雨方:“何者是鹿?何者是獐?”雱实未辨,乃熟视曰:“獐边者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译文】唐朝人高定(小字董二)七岁时读《尚书》中《汤誓》篇(商汤相伊尹伐桀,与桀战于鸣条郊野作汤誓)时问其父:“为臣下者为何要杀君呢?”

高父答:“为了顺应天道人心。”

高定说:“奉祖先宗庙之名牺牲百姓的生命,怎能说是顺应人心?”

高父无话可答。

〔梦龙评〕千年来,多少假替天行道实为个人私利的战争,被小小的高定一语道破,高定可真是个神童。

至于其他像獐鹿松槐之对话的故事,只能算是伶牙俐齿,不值得称道。

贾嘉隐七岁时以神童被召入宫,长孙无忌(字辅机)、徐勣(即李勣)也在宫中。徐勣故意考问贾嘉隐身旁为何树?贾曰:“松。”徐曰:“这明明是槐树,怎么说是松呢?”贾曰:“以公配木,怎么不是松。”长孙无忌也问相同问题。贾答:“槐。”长孙很失望,说:“你不能像上次那样回答吗?”贾说:“我是那么回答的啊,木旁有鬼,怎么不是槐呢?”

王雱(王安石之子)年幼时,有客人在笼中装了一鹿一獐献给王安石,问王雱可知何者是鹿?何者是獐?王雱看了一会儿分辨不出,于是说:“獐旁是鹿,鹿旁是獐。”客人不由称奇。

杜镐

【原文】杜镐侍郎兄仕江南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近亲所证者,兄疑其法未能决,形于颜色。镐尚幼,问知其故,辄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以比也。”兄甚奇之。

【译文】宋朝人杜镐(字文周)的哥哥在江南任法官时,有一天碰到一桩儿子撕毁父亲画像的案件,而且有亲人为证。杜兄以为律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儿子毁父亲像该判何罪,所以迟迟不能判决,十分烦恼。

杜镐年纪虽小,见哥哥愁容满面,问明原因后说:“不妨比照和尚毁坏佛像的律法判刑。”

杜兄听了,对杜镐的聪明大加赞赏。

文彦博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