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两国出兵攻郑。郑国本来不堪一击,但是秦、晋分驻两地,给了郑国分化两军的机会。郑国并没有分头游说两国,只是向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秦国派去老臣烛之武。烛之武并没有向秦穆公直接阐述不该侵郑的理由,却站到局外,去为秦国分析亡郑的利弊,从而利用秦、晋之间的旧怨,达到离间两国的目的。结果,秦穆公不但罢兵,而且还派兵戍守郑国。晋军见状,不敢扩大事态,于是郑国化险为夷。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佚之孤言于郑伯曰③:"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④,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⑦,朝济而夕设版焉⑧,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晋侯:晋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秦伯:秦穆公,名任好,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在位。
[2]函陵:郑国地,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境。氾:音fàn,水名,已淤塞,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境。
[3]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公元前672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
[4]烛之武:郑国大夫。
[5]执事:人们为了表示对君主或地位很高的人的尊敬,不敢直接称呼他们或向他们面陈事宜,只得婉转地通过在他们左右办事的人去转达。因此,执事的本意是指在君主或地位很高的人左右办事的人,实际上则是指君主或地位很高的人本人。
[6]共:音ɡōnɡ,同"供",供给。
[7]焦: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陕县境。瑕:音xià,晋国地名,也在今河南省陕县。
[8]设版:夯土筑城墙。版,夯土筑墙用的版材。
[9]肆:没有顾忌。
[10]阙:音jué,通"缺",损害。
[11]唯:但愿。
[12]说:音yuè,通"悦",高兴。
[13]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逢,音páng。
[14]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狐偃是晋文公的舅父。
【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出兵围攻郑国,因为在晋文公流亡期间郑国曾经对他有过失礼的行为,而且如今又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国接近。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水南岸。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面临危亡局面了!如果让烛之武面谒秦穆公,秦国的军队必定会退走。"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却推辞说:"臣下年壮之时,尚且不如他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办事啦。"郑文公说:"我没有能够早起用您,如今事情危急才求助于您,这是寡人的过错。可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
夜间,烛之武用绳子系着身体下了城墙,到城外去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目前,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将要灭亡了。如果消灭郑国对您有好处的话.那就烦请您这样做下去吧。可是,秦国要隔越晋国而将远处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地,您该知道这样的事情有多难办啊。您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去增添您的邻邦晋国的领土呢?邻邦的实力雄厚了,您的国力就相对薄弱了。如果您赦免郑国,让它成为您东进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东来西往经过郑国时,郑国就会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解除他们的困难,这样对您并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也曾对晋国君主施过恩惠,帮助他回国,为此,晋国君主曾向您答应割让焦、瑕二地,可是他们早晨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起城墙来防御您了。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啊。晋国贪得无厌,它的愿望怎能满足呢?灭亡郑国而把它作为晋国的东部疆域以后,晋国又会肆意向西扩张它的疆域。如果晋国不损害秦国,又能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损害秦国而使晋国获益,对于这样的事情但愿您能认真考虑。"
秦穆公对烛之武的分析很满意,就与郑国缔结盟约,还让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然后就回国了。子犯请求晋文公出兵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如果没有那位秦国君主的大力帮助,我们不会达到今天的地步。依靠人家的势力达到目的后反过来又去伤害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丧失秦国这样的同盟,这是不明智的;变联合行动为互相冲突,这也不算威武。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国的军队也撤回去了。
卜居
--屈原
【读前须知】
屈原出身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之家。他很有政治抱负,也得到过楚怀王(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的信任,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高位。他提出过许多维护楚国利益的建议,但后来屡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以及楚怀王宠姬郑袖的谗言,竟被流放汉北。楚襄王时(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2年在位),屈原继续遭受迫害,再次被逐。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无望,就投汩罗江(在今湖南省汨罗市境)自杀了。
屈原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他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脍炙人口的优美作品,以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抒发了磊落的政治理想和激昂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文学体裁方面,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在流行于楚国的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学体裁楚辞。楚辞的篇幅较长,句法参差错落,适合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反映复杂的生活内容。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和后世模仿楚辞的一些作品汇编成集,该集也就题名为《楚辞》。《楚辞》的注本比较多,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楚辞集注》和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是加以标点的比较完善而又容易找到的注本。
本文相传是屈原的作品,实际上可能是楚国人为悼念屈原而记载的有关传说。取名"卜居",就是想阐明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居处世间的意思。作者以一连串的发问将"谗人"与"贤士"的行为作了鲜明的对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虽然"龟筴诚不能知此事",但是读者已经心明了。本文语言铿锵,音韵和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原文】
屈原既放①,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②,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筴拂龟③,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④?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茆以力耕乎⑤?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⑥?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憟斯⑦,喔咿嚅唲⑧,以事妇人乎⑨?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钩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筴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筴诚不能知此事。"
【注释】
[1]放:放逐。指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至二十七年(公元前302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竹山县境)之事。
[2]太卜:掌管占卜的官。
[3]筴:通"策",蓍草,占卜工具。蓍,音shì。龟:龟甲,也是占卜工具。
[4]悃悃款款:诚挚的样子。悃,音kǔn。
[5]茆:音máo,同"茅",白茅,草本植物。
[6]媮:音tōu,同"偷"。
[7]哫訾:音zúzǐ,阿谀奉承的样子。憟斯:惶恐献媚的样子。憟,音lì,通"栗",哆嗦。
[8]喔咿:强颜欢笑声。嚅唲:音rúér,强颜欢笑的样子。
[9]妇人:暗指以谗言陷害过屈原的楚怀王宠姬郑袖。
[10]突梯:诡诈圆转的样子。滑稽:言语诙谐。滑,音gǔ。
[11]韦:熟皮。
[12]絜楹:拿绳子顺着堂屋前的柱面去测量,比喻趋炎附势的样子。絜,音xié,用绳子量圆柱形物体。楹,音yíng,堂屋前的柱子。
[13]驹:少壮的马。
[14]凫:音fú,野鸭。
[15]骐骥:音qíjì,良马。亢:音kàng,举高。轭:音è,驾在马脖子上的曲木。
[16]驽马:劣马。驽,音nú。
[17]鹜:音wù,鸭子。
[18]溷:音hùn,混浊的意思。
[19]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20]黄钟:古乐用长短不同的十二种竹管确定音阶,依高低不同分乐音为阳声六律与阴声六吕,共十二类。黄钟为六律之一,声音最洪亮。此处代指乐器。
[21]瓦釜:陶土烧制成的煮食用具,类似现代的锅。釜,音fǔ。
[22]数:术数,指占卦。逮:达到。
【译文】
屈原已经被放逐了,三年不能再见楚王。他竭尽智慧想去效忠国家,谗言却将他与君王阻隔开来。他心烦意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屈原去见太卜郑詹尹,说:"我心中有疑惑不决的事情,希望能通过先生的占卜来决定。"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板,说:"请问您有什么见教?"
屈原说:"我宁愿诚恳质朴地尽忠呢?还是送往迎来地应酬而不使自己穷困呢?宁愿锄去茅草而努力耕作呢?还是同达官交游以便成就名声呢?宁愿毫不隐讳地讲真话从而使自身遭受危害呢?还是迎合时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呢?宁愿超然世外,远走高飞,以此保持自己的本性呢?还是阿谀奉承,惶恐献媚,而强颜欢笑地去侍候女人呢?宁愿廉洁正直而使自己保持清白呢?还是诡诈圆转,言语诙谐,像油脂那样光滑,像熟皮那样柔顺,去趋炎附势呢?宁愿像千里驹那样挺胸昂首呢?还是像在水中飘浮不定的野鸭那样,随波逐流,苟且偷安地保全自己身躯呢?宁愿与良马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尾随着劣马的足迹呢?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去和鸡鸭争食呢?所有这些,哪样吉利,哪样凶险?我该舍弃什么,追求什么呢?世道真是混浊不清,把蝉的翅膀说得很重,却将千钧看得很轻;黄钟被毁弃了,却将瓦釜敲得像雷鸣一样响;爱进谗言的小人趾高气扬,贤明士子只好默默无闻了。默默无言地叹息吧,有谁能理解我的廉洁和忠贞!"
詹尹听罢就放下蓍草,表示歉意地说:"尺有嫌短的时候,寸有显长的地方;事物都会有欠缺之处,再聪明的人也会有不明白之事;卦数有预见不到的地方,神也有不灵验的时候。按照您的心意,去实行您的主张吧,龟板和蓍草实在不能弄清这些事情。"
对楚王问
--宋玉
【读前须知】
宋玉是稍后于屈原的楚辞作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曾在楚襄王时任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宋玉善于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因而作品形象生动,富于想像力。本文内容为宋玉面对他人的谗毁所作的自我辩解。但是,宋玉并不针对具体的事实作反驳,却借题发挥,任凭骚情雅思络绎驰骋,以抒发不为时人理解的苦恼。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宋玉自视太高,性格又落落寡合,遭受世俗压抑的境遇是必然的。不过,本文风格虽然与宋玉的其他作品相同,但后人疑非宋玉自作。
本文见于《文选》卷四十五中。《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共六十卷,收录了周朝至魏晋南北朝间一百几十名作者的七百余篇著作,几乎包罗了此前的各种文体。《文选》的编选者为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因为萧统死后谥曰昭明,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中华书局于1977年影印出版了由唐人李善作注、经清人胡克家校勘重刻的《文选》。
【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①:"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②,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③;其为《阳阿》、《薤露》④,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⑤,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⑥,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⑦。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⑧,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⑨。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释】
[1]楚襄王:楚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2年在位。
[2]下里、巴人:楚国的两首通俗歌曲名。下里,乡村的意思。里,原意为基层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里。巴人,巴地之人。巴,位于今四川省的东部山区,是距楚国都城较远的偏僻地区。
[3]属:以类相随。这里是跟着的意思。
[4]阳阿、薤露:两首普通歌曲名。后者相传是齐国东部流行的挽歌。薤,音×iè,一种叶子细长的草本植物。露,露水。以"薤露"为歌题,是说人生短促,犹如薤叶上的露水,很快就会干掉,以此表示对死者的痛悼。
[5]阳春、白雪:两首高雅歌曲名。
[6]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古乐中划分音阶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商、羽、徵为其中的三音。此句是说那位客人运用优美的音律去歌唱。徵,音zhǐ。
[7]凤: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称凤,雌称凰,合称凤凰,也可单称凤。鲲:音kūn,传说中最大的鱼。
[8]霓:音ní,彩虹。
[9]杳:音yǎo,遥远得没有尽头。冥:míng,深远。
[10]鷃:音yàn,鹌鹑。
[11]昆仑:昆仑山,位于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境。
[12]暴:音pù,通"曝",晒的意思。髻:音qí,原意为马鬃,此处代指
鱼的背鳍。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碣,音jié。
[13]孟诸:古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
[14]鲵:音ní,两栖动物,生活在溪水边,有大鲵、小鲵之分。大鲵俗称娃娃鱼。小鲵形状与大鲵相似,但体形小。此处应指小鲵。
【译文】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大概有些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子和民众都对你那么不满意呢?"
宋玉说:"对,是这样的,大王说的情况确实有。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能把话说完。有一位客人在郢都唱歌,开始时他唱《下里》和《巴人》,都城里跟着唱的有几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唱的有几百人;然后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最后他引吭商音,行吟羽音,和以荡漾的徵音,都城里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罢了。由此看来,他唱的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和的人就越稀少。就如同,鸟中有高贵的凤,鱼中有庞大的鲲。凤凰展翅直上九千里,它穿越云彩,背负苍天,足踩翻腾的浮云,在遥远的天际翱翔。那跳跃在篱笆之间的鹌鹑,难道能同凤凰一起来估量天地间的高度吗?鲲鱼早晨从昆仑山麓出发,中午在碣石山旁晒它的背鳍,夜晚在孟诸泽中歇宿。那尺把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难道能同鲲鱼一起来估量大江大海的宽广吗?同样,不但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中也有圣人。那圣人具有卓越的思想和非凡的行为,他超出常人而独自处世。世俗之人又哪里能理解臣的所作所为呢?"
淳于髡传
--司马迁
【读前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