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草在印度尼西亚被称做“本加?帕特马”,意即荷花。实际上它长得一点也不像荷花,它有5个暗红色的花瓣,而且肥厚多肉,花瓣上布满白斑,鼓鼓囊囊的。花瓣中央有一个长着很多小剌的“圆盘”,保护着花蕊,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阿尔诺利基大花草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大,“圆盘”大,花瓣大,花蕊也大。每片花瓣长30-40厘米,厚数厘米;中央的大圆盘其实是一个密槽,这个槽高30厘米,直径达33厘米,里面可容纳5~6千克水。根据对标本的测量,阿尔诺利基大花草直径为70-90厘米,最大能够达到106.7厘米,无愧于“花中之王”的称号。
原来,大花草是寄生类的植物,它靠别的植物活着。大花草有一种类似蘑菇菌丝体的纤维,利用这种纤维深深扎进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木质部,通过吸取白粉藤的大量养料,来供给自己生长。
大花草的种子异常小,甚至还没罂粟籽大。那么小的种子是怎样“挤”进白粉藤坚硬的茎干里去的呢?这至今还是个谜。一些人说是由于野猪和鹿蹭痒痒蹭破了藤子让大花草的种子乘虚而人;有人则说是松鼠像兔子啃嫩茎那样咬破了白粉藤的树皮;还有些人说缝隙是白蚁和蚂蚁造成的。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反正,种子正好掉在白粉藤的擦破处,接着开始膨胀,萌发成像幼芽似的东西。用不了多长时间,“幼芽”慢慢长成扭曲的花蕾,有小孩的拳头那么大。此后,花蕾舒展开来,就会露出5片花瓣来,呈砖红色。刚开始时,大花草散发出一种清香。三四天后,气味变得极其难闻,这种气味和肉色的花瓣会招来大批厩蝇,大花草通过它们完成了授粉工作。就这样,大花草借助其他植物的力量,最终长成了花中之王。
风滚草远征的秘密
秋天一到,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你如果漫步草原,脚下就能碰到几个向你袭来的草球。你可不要以为是谁在跟你开玩笑,或者是有人在故意捉弄你。你若不信,可以望望四周是否有人。当你坚定的确没人跟你开玩笑时,你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草球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很多植物,像猪毛菜、剌藜、分叉廖、防风等,随着秋天的到来,枝条开始向内弯曲,但并不脱落,而是卷成一个圆球。这时,茎的基部开始变脆,经不起风吹日晒,大风一刮就被折断,于是,缩成圆球的植物体就脱离根部,在地上打起滚来。草球滚呀滚呀,越滚越远,一直可以滚上几里、几十里。这些植物体很轻,有时被大风吹起,抛至半空,旋转几圈,复又坠地,继续随风向前滚动。这些植物被称为风滚草,意思是它们可以随风翻滚。冬天来临,大雪覆盖了草原,只有风滚草未被大雪埋没,照样可以在雪地上滚来滚去。这些随风翻滚的草球只有当前进中碰到了障碍物时,才肯停下来“休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孤蓬万里征”的诗句,写的就是风滚草随风翻滚、远征万里的情景。
风滚草为什么非到秋天才开始远征呢?我们知道,每种植物都有繁衍后代的习性,秋天是它们的种子成熟的季节,它们随风翻滚,可以到处播种自己的种子。风滚草的种子又小又轻,数量又多,当草球在草原上向前滚动的时候,种子就随时撒落下来。草球滚得越远,种子传播得越广。待到来年天气转暖,小小的种子就可以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这样,它们的后代就会越来越多。所以,风滚草的随风翻滚,是对草原生活的一种适应。
这些奇异的风滚草,不但我国草原有,而且在美国西部也可以见到。
会“害羞”的含羞草
其实,不光小姑娘会害羞,有些植物也会害羞。公园里有一种观赏植物,特别害怕有人碰它的身子,谁要是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它就把叶子合拢,甚至连叶柄都聋拉下来,宛如一个害羞的少女,含情脉脉,低头不语。因此,人们特别喜欢它,特别爱逗它,于是给它起名为含羞草。
含羞草是一种豆科植物,它的茎秆纤细,上面长满了细毛。它的茎上生有羽毛状的复叶,每张复叶由4片叶子组成,呈掌状排列,每片叶子又由7-24对小叶组成。含羞草的高度,盆栽的一般只有30厘米左右,地栽的可长到1米左右。有的直立,也有蔓生的。秋天一到,开出一朵朵淡红色的小花,很像一个个小红绒球。
含羞草怕羞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含羞草的小叶和复叶叶柄的基部都有一个鼓起的东西,叫做叶枕,叶枕对剌激的反应最为敏感。叶枕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囊,其周围充满了薄壁组织,细胞间隙较大。平时,叶枕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水分,细胞总是鼓鼓的,细胞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叶子平分展。当你轻轻碰到它的小叶时,这个剌激立刻传导到小叶柄的基部,于是这个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组织里的细胞液便排到细胞间隙中。此时叶柄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仍保持原来的膨压,小叶片就向上合拢。如果小叶受到的剌激较强,或受到多次重复的剌激,这种剌激可以很快地依次传递到邻近的小叶,甚至传到整片复叶的小叶和复叶的叶柄基部。这时,复叶的叶柄基部叶枕下半部的细胞膨压降低,而上半部的细胞仍还是鼓鼓的,因此,整张叶子就低下了脑袋,而且4片叶子上的所有小叶都成对地合拢起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含羞草的叶子接受剌激以后会发生兴奋,“信息”在体内的传导还挺快,能以每秒15毫米的速度向前传递。当然它比起人的神经传导速度(每秒10万毫米)来要慢得多了,但在植物界中这种传递信息的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根据试验发现,如果中途有一部分被麻醉剂麻醉后,“信息”的传递就会在那里被中断。
植物生理学家娄成后教授对剌激的传导作过深人的研究,他发现丝瓜、黄瓜的主茎被剌激以后,体内也可以产生很强的兴奋,“信息”传递的范围很大。现已初步证明,这种“信息”是通过维管束系统来传递的。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系统跟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在传递信息方面,可能起着相同的作用。但是,植物所产生的运动反应机理,跟动物组织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它属于一种液体性的传导机制,很可能是由某些物质在受到剌激时,释放到植物体内所特有的螺纹导管的水流中去,弓丨起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导致相应的叶片出现运动反应。
如果停止对含羞草的剌激,过一段时间,原已疲软的叶枕细胞中又充满了细胞液,细胞的压力又恢复正常,于是,小叶又重新张开了,叶柄也挺了起来,一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但是,如果我们连续逗它,接连不断地剌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这是因为连续的剌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所以,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以后才能再次接受刺激,发生反应。
人们从实践中发现,含羞草的叶子不光是用手碰它会发生运动,假如用火柴的火焰去熏它的叶子,或者用烟卷的烟雾去喷它的叶子,甚至用酸类或冷水剌激它的叶子,也会发生同样的运动。
人们还发现,含羞草的这种运动在傍晚时对剌激最敏感,而在黎明破晓前,对刺激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另外,含羞草的运动跟天气变化也有关系。若在干燥的晴天,含羞草的反应就灵敏,叶子稍经触动就马上合拢,叶柄也会下垂;若遇阴天,空气潮湿,叶子对剌激的反应就不那么敏感了。根据这个特点,含羞草还可以用来预报晴雨天气。即如果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小叶,发现叶片很快合拢,而且叶柄下垂,并且经过较长时间才恢复原状,你就可以发出“晴天”的预报。反之,假如触动它的小叶,反应失灵,叶片迟迟才能闭合,或者刚闭合又重新展开,你就可以发出“阴雨将到”的预报。
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对外界的剌激如此敏感呢?只要查查它的“出身”“历史”就不难理解了。含羞草的原籍是在南美洲巴西,那里地处热带,经常有猛烈的暴风雨,它是在跟暴风雨作斗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含羞草形成了一种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性,每当第一滴雨点袭来时,它的叶子就很快地合拢,而且叶柄都跟着下垂,起到了避免暴风雨侵袭的作用。这种有利于生长的特性,一代一代遗传下来,它们的子孙即使远离老家,移居他乡,也还保持着这种害羞的“禀性”。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另外,含羞草对于音乐也是很敏感的。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含羞草分成两组,一组给它播放音乐,另一组作为对照,结果在同样条件下,“听”到音乐声的含羞草植株比“听”不到音乐的植株高1.5倍,而且叶子也长得茂盛。
含羞草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它全身可以人药,有安神镇静、散瘀止痛、止血收敛的功能。外用鲜叶切敷,可治疮痛肿毒。若治跌打损伤,则可水煎加酒温洗。
会跳舞的风流草
我们都知道人会跳舞,动物也会跳舞,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植物竟然也会跳舞。在我国南方,有一种草叫长叶舞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有1尺多高,在奇数的复叶上有3枚叶片,前面的一枚大,后面的两枚小,这种植物对阳光特别敏感,当受到阳光照射时,后面的两枚叶片就会马上像羽毛似的飘荡起来。在强烈的阳光下尤其明显,大约30秒钟就要重复一次。因此,人们把这种草又叫“风流草”和“鸡毛草”。
长叶舞草还有一位“姐妹”,叫圆叶舞草,它的舞姿更加敏捷动人。这种草分布在印度、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山区的坡地上。
除跳舞草之外,还有会跳舞的树。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小树,能随着音乐节奏摇曳摆动,翩翩起舞。当有优美动听的乐曲传来时,小树的舞蹈动作就婀娜多姿;当音乐强烈嘈杂时,小树就停止了跳舞。更有趣的是,当人们在小树旁轻轻交谈时,它也会舞动,如果大声吵闹,它就不动了。
这种草跳舞的奥秘是什么?这一直是植物学家探讨的问题。对这种现象,科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转移,从而引起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的变化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植物体内微弱的生物电流的强度与方向变化引起的。这都是从植物内部找原因,也有人从外部找原因。有人认为,因为这种草生长在热带,怕自己体内的水分蒸发掉,所以当它受到阳光照射时,两枚叶片就会不停地舞动起来,极力躲避酷热的阳光,以便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它们为了适应环境,谋求生存而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本领。也有人认为这是它们自卫的一种方式,是为阻止一些愚笨的动物和昆虫的接近。
关于这种草跳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致的说法。
最奇妙的吃虫植物
在全世界500多种吃动物的植物中,猪笼草的捕虫器是最奇妙的。
这种植物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马达加斯加、印度洋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潮湿热带森林是其主要产地,中国云南、广东等省也有这种植物。
猪笼草能吃虫,是因为它的叶子构造精巧复杂。它叶片的中脉伸出变成卷须,可以攀附着别的东西往上爬。卷须的顶部生出的一个口上有一个能自由开关盖的囊状物,这个囊状物像奶瓶子一样,瓶口边缘向内卷,瓶内有半瓶子水液。瓶口内壁能分泌有香味的汁液吸引小昆虫,小昆虫在吃这种汁液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到瓶中,被水液粘住,就成了猪笼草的笼中之物。
其他如捕蝇草、茅膏菜、毛毡苔等吃虫植物,虽然也有捕捉昆虫的本领,但它们的捕虫工具却比猪笼草的简单得多。
最孤单的植物
“独花独叶一根草”,说的就是植物世界里最孤单的植物:独叶草。
独叶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陕西、四川、甘肃等省特有的小草,毛茛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海拔2750-39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生长,喜好潮湿、寒冷,隐蔽,土壤偏酸性的生存环境。
独叶草的地上部分有10厘米左右高,一般只开一朵淡绿色的花,只生一片有5个裂片的近圆形的叶子;它的茎埋在地下,是细长分枝的根状茎,其上长着许多不定根和鳞片,叶和花的长柄就着生在根状茎的节上。
这种植物只有一朵花,一片叶,完全不似其他植物般枝繁叶茂。
独叶草不仅花叶孤单,而且还有独特的原始结构特点。毛茛科有2500多种植物,但是只有独叶草的叶脉是典型的开放二分叉脉序,这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独叶草的花由被片、雌蕊、退化雄蕊和心皮构成,它的花被片也是开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发育早期也具有开放的特点。由于独叶草的构造具有许多原始特征,所以植物学家们自1914年,在云南的高山上发现这种植物后,就开始研究它,他们认为,独叶草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整个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很有用处。
“神木”为何会如此之神
“神木”生长在俄罗斯西部沃罗涅日市郊外。说起神木的神奇之处,还得从以前发生的一场著名的海战说起。
当时,在俄国和土耳其交界的亚速海面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海面上炮声隆隆,杀声震天。俄国彼得大帝亲自率领的一支舰队,向实力雄厚的土耳其海军舰队发起了进攻。只见硝烟滚滚,火光冲天。当时的战舰都是木制的,交战中,不少木船中弹起火,带着浓烟和烈火,纷纷沉下海去。由于俄国士兵骁勇善战,土耳其海军慢慢支持不住了。狡猾的土耳其海军在逃跑之前,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着彼得大帝的指挥舰猛轰。顿时,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到甲板上,有好几发炮弹直接打中了悬挂信号旗、支持观测台的船桅。土耳其人窃喜,他们满以为这一下定能把指挥舰击沉,俄国人一定会惊惶失措,不战自溃的。不料这些炮弹刚碰到船体就反弹开去,“扑通”“扑通”地掉到海里,桅杆连中数弹,竟一点也没有受损!土耳其士兵吓得呆若木鸡,还没有等他们明白过来,俄国船舰就排山倒海般冲过来,土耳其海军一个个当了俘虏……这场历史上有名的海战使俄国海军的威名传遍了整个欧洲。
彼得大帝的坐船为什么不怕土耳其的炮弹?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原来,这艘战舰就是用沃罗涅日的神木做成的。神木为什么这么坚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只知道这是一种带剌的橡树,木材的剖面呈紫黑色,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这些不起眼的橡树木质坚硬似钢铁,不怕海水泡,也不怕烈火烧。木匠们知道,要加工这种刺橡树木材,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当年,为了建造彼得大帝的指挥战舰,木匠们不知道使坏了多少把锯子、凿子和刨子。
亚速海战以后,俄国海军打开了通向黑海的大门。彼得大帝把这种神奇的剌橡树封为俄罗斯国宝,还专门派兵日夜守卫着剌橡树森林。沃罗涅日这座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也因为生产神木,而以俄国“海军的摇篮”的名分载人了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