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自然的故事
30545700000023

第23章 扑朔迷离的海洋奇观(1)

会变色和发光的海洋

1947年,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沿海出现过一种奇异的现象,那里的原本碧蓝的海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突然变成了一片棕红。科学家们对此现象作了大量的调查。最后查明,原来是海洋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海水变色。那一带地处亚热带,海水中生活着大量浮游生物,最多的是鞭毛虫等原生动物。每当海水环境对其有利时,鞭毛虫会以惊人的速度繁殖,科学家测定,一个细胞经过25次分裂后,能生出3300多万个新虫,一滴海水中就能滋生6000个之多。它们体内含有红色的拟脂物,一旦环境突然发生变故,如海底火山爆发、地震产生海啸等,这些浮游生物就会大量死亡,把海水“染”成棕红色。这时,由于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与死后分解,海水中氧气大量消耗,加上有毒物质的扩散,会使鱼类大量死亡。所以,赤潮现象对于海洋生物来说,实则是一种灾难。

1957年6月,一艘航行在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上的货船,正在万顷碧波中向前行驶。突然,船员发现周围海水变成了红褐色,其间分布着银光闪闪的死鱼群,密密麻麻地阻挡着货船。观察结果,在成千千米长、二百千米宽的辽阔海面上,到处都漂浮着成群的死鱼,总量可达几百万吨之多,使这一海域成为埋葬死鱼的巨大的海上坟墓。

1980年5月,我国广东沿海的湛江港附近海面,也曾发生奇异的赤潮现象。人们站在岸边眺望,只见碧蓝的海水变红变浑,海面上漂浮的死鱼随波逐浪,航行的海船由于枯萎的海藻的阻滞而溅起层层泡沫,海风吹来一阵阵又腥又臭的气味,情景十分恐怖和凄惨。

应该强调的是赤潮并不全是红色的,由于主要的浮游生物种类不同,海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例如,某种鞭毛藻会引起绿色的“赤潮”,某些硅藻能形成红褐色的“赤潮”。

赤潮,给沿海地区带来了不少麻烦。它随着海浪冲向海岸,使漫长的海滩上抛满了死鱼烂虾,不仅腥臭难闻,污染环境,而且给渔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目前,由于对赤潮的出现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不能准确地预报赤潮出现的时间,更不能事前制止赤潮的出现。所以,“赤潮”现象对于科学家来说,还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那么,什么是“海光”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队正在驶往日本群岛作战的美国舰队,突然发现远处海面上闪动着明亮的火光,他们以为遇到了日本舰队,一阵慌乱之后,立即荷枪实弹进人了戒备状态。谁料不多一会儿,海面又恢复了平静,光亮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虚惊一场。

1909年8月11日,驶往锡兰(今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的“安姆布利亚”号轮船正在夜航,突然在东南方向发现一片亮光,船员雀跃欢呼,以为见到了海港闪烁的灯光。可过了不久,他们才发现那是海洋发出来的一道巨大的光带在欺骗他们。

这就是“海光”,一种海水发光现象。问题是,这种现象并不是在所有的海域里都会发生的。海光非常迷人,有的像绚丽的礼花,有的如巨大的光柱,有的仿佛是快速旋转的闪光的风车,有的又似串串火珠组成变幻莫测的几何图形……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海光呢?为什么只在某些海域显出海光现象?为什么海光又呈现各种姿态呢?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海光是一些会发光的海洋生物跟人们开的小小玩笑。原来,海水中有的浮游生物有发光的本领,像夜光虫、多甲藻、裸沟鞭虫、红潮鞭虫和一些水母、鱼类等,都能在夜晚发出微弱的亮光。这些生物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细胞或器官,包含有荧光酶和荧光素,在海水搅动的影响下,可以发生氧化作用,同时发出细小的亮光。在茫茫的黑夜,这些微弱的亮光汇集起来,就形成神奇绚丽的海光。可见,发光生物的存在是海光形成的物质基础,而海水的搅动则是外部条件。科学家发现,海光与海底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波密切相关。强大的地震波引起海水激烈振荡,使海洋生物发出亮光。所以,在振荡强弱不同的海域,可以显示千姿百态的海光。拉丁美洲古巴岛附近的“夜明海”,就是世界上海光奇异的著名水域。那里生长着众多的海洋生物,死后磷质集聚,夜晚可以发出强烈的光芒,面积可达10平方千米。每当轮船驶过,即使是在沉沉黑夜,船舷甲板上也非常明亮,甚至可以读书看报呢!

神秘海域带来的厄运

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消息,国内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于29日15时50分左右在阿尔沃兰海域失踪。

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与阿尔梅里亚之间的阿尔沃兰进行搜索。由于那架飞机上的乘员都是西班牙海军的中级军官(上校和中校),所以军事当局相当重视,动用了10余架飞机和4艘水面舰船。当人们搜寻了很大一片海域后,只找到了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其余的什么也没发现。

在这次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即同年的5月15日,另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也在同一海域莫名其妙地进人了大海。

那次事故发生在18点左右,机上有8名乘务员。据目击者说,那架飞机当时飞行高度很低,驾驶员可能是想强行进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机长麦克金莱上尉侥幸还活着,他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尽管伤势并不重,但他根本说不清飞机出事的原因。

人们还在离海岸大约一英里的出事地点附近打捞起两名机组人员的尸体。后来几艘军舰和潜水员又仔细搜寻了几天,另外5人却始终没找到。

据非官方透露的消息说,那次飞行本来是派一位名叫博阿多的空军上尉担任机长的,临起飞才决定换上麦克金莱。这样,博阿多有幸躲过了那次灾难。然而好运并没能一直照顾他。时隔两个月,已被获准休假的博阿多再次被派去担任“信天翁”式飞机的机长。这次,他回不来了。

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得出结论说,这是两起一模一样的飞机遇难事故——两架相同类型的飞机,从同一机场起飞,由同一个机长(博阿多)驾驶,去执行同一项反潜警戒任务,在同一片海域遇上了相同的灾难。但谁也无法去解释,失踪的“信天翁”式飞机发回的最后呼叫“我们正朝巨大的太阳飞去”,究竟意味着什么。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区”的三个顶点,分别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埃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岛。在这片多灾多难的海域,不断发生着飞机遇难和失踪事件。

1975年7月11日上午10点30分,西班牙空军学院的4架“萨埃塔式”飞机正在进行集结队形的训练飞行。突然一道闪光掠过,紧接着,4架飞机一"齐向海面栽了下去。

附近的军舰、渔船以及潜水员们都参加了营救遇难者和打捞飞机的行动。他们很快就找到了5名机组人员的尸体。但是这4架刚刚起飞几分钟的飞机为什么要齐心合力朝大海扑去呢?西班牙军事当局对此没有作任何解释,报界的说法是:“原因不明”。

有人作过统计,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到1969年的20多年和平时期中,地图的这个小点上竟发生过11起空难,229人丧生。飞行员们都十分害怕从这里飞过。他们说,每当飞机经过这里时,机上的仪表和无线电都会受到奇怪的干扰,甚至定位系统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处的方位。这大概就是他们把这里称作“飞机墓地”的原因吧。

如果说飞机失事是固定位系统失灵,导致迷航造成的,那么对货轮来说,就令人费解了。因为任何一位船员都知道,太阳就可以用来作确定方向的参照物。

西地中海面积并不大,与大西洋相比,气候条件也算是够优越的。然而,在这片海域失事的船只一点也不比飞机的数量少。

这里发生的最早一起船只遇难事件是在1964年7月,一艘名为“马埃纳”号的渔船不幸遇难,有16名渔民丧生。此事相当奇特,引起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但8月8日,西班牙报纸刊登这则消息时却说: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月26日22点30分,特纳里岛的一个海岸电台收到从一艘船上发来的一个含糊不清的“SOS”呼救信号。但它既没有报出自己的船名,也未说出所在的方位。23点整,该电台又收到一个相同的告急信号,之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第二天上午10点45分,海岸电台收到另一只渔船发来的电报,说他们在距离博哈多尔角以北几英里的地方发现了7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有人认出他们是“马埃纳”号上的船员。电文还说,7具尸体旁边还浮着一只空油桶和6个西瓜,此外什么都没发现。

为了寻找可能的生还者,海岸电台告知那片海域上的船只,让他们也沿着前一只渔船的航线航行。过了一天,一艘渔轮报告说找到了3具穿救生衣的尸体。几十只船在这里又整整搜寻了三天,均一无所获。后来在非洲海边的沙滩上又发现了两个人的尸体。这样一共找到了12个人,其余4人始终没有下落。

事后人们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在相隔半小时的两次呼救信号中,“马埃纳”号的船员怎么没能逃生?他们为什么两次都不报出自己的船名和方位?也许那些穿着救生衣的人是被淹死的?可遇难地点离海岸只有一英里,为什么船上那些水性娴熟的船员竟连一个也没能游到岸边?

还有人推测说他们是饿死的。但是这似乎站不住脚,因为最先被捞上来的那7名船员在海里顶多呆了9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一般是不大可能饿死人的。还有一种认为船上发生过爆炸事故的假设也可以推翻,因为捞上来的尸体完全没有伤痕。

任凭人们如何猜测,制造了这场灾难的大海一直保持着沉默。

地中海7月份的气候总是风和日丽的。1972年7月26日上午,“普拉亚?罗克塔”号货轮从巴塞罗纳朝米诺卡岛方向行驶。到了下午,不知怎么回事,这艘货轮掉转船头驶到原航线的右边去了。原来船上的导航仪奇怪地受到了干扰,并且船长和所有的船员没有一个人能够辨明方向。出发时船长曾估计,他们在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即可抵达目的地。但次日凌晨5时,“普拉亚?罗克塔”号遇上的几名渔民却说,这里离他们要去的米诺卡岛足有几百英里。

很难设想,在这段时间里,这艘货轮上所有的人都丧失了理智或喝醉了酒,以致连辨认方向的能力都没有了。这又是一起没人说得清楚的海上事故。

在地中海的土伦湾海域,从1964年到1970年,有6艘潜艇失去了踪迹。而这段时间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潜艇遇难事件加在一起,也不过11起。相比较而言,这里潜艇遇难的比例数委实太高了。在这方面,获“金牌”的非法国莫属一一6艘遇难潜艇中有4艘是法国的。

1968年1月20日,乘有52名艇员的法国潜艇“密涅瓦”号在土伦海域不见了。由于这里的海底有许多深沟,被认为是试验深潜器性能的好地方,它是被派往该地进行这种试验的。

消息传来,法国军方当即派出30艘装有先进声纳仪的海军舰只前往出事地点进行搜寻,一些侦察飞机和救生机也出动了。美国一艘专门用于海底搜寻工作的船只“海燕”号,应法国政府的请求,随后前来协助。两天前“海燕”号正在寻找在这同一片海域里失踪的以色列潜艇“达喀尔”号,因工作毫无进展,便投人了新一轮的搜寻。

最后一切希望全都破灭了。“密涅瓦”号和“达喀尔”号一样,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人们又开始为解释两天内连续发生的两起失踪事件提供假设了。不过所有假设都很快被法国军方和专家们否定了。法国海军一位发言人说:“那种认为它们遭到同一个敌人进攻的假设,就像它们失踪本身一样神秘,异想天开。”专家们则坚定地认为,两艘潜艇在两天内连续失踪纯属偶然的巧合。它们的失踪既不是海底某些奇异现象造成的,也不是西西里岛地震的缘故(当时西西里岛根本没有任何地震活动)。最有意味的是法国国防部一位发言人的话:“种种迹象使人们可以肯定地认为,潜艇是遇难了。”

出没无常的神秘小岛

1933年4月,法国考察船“拉纳桑”号来到南海进行水文测量。他们在海上不停地来回航行,进行水下测量的作业。突然,船员们见到在上一回驶过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无名小岛,岛上林木葱葱,水中树影婆娑。

可在半个月后,当他们再来这里测量时,这个小岛却又不见了踪影。对于这个时有时无、出没无常的神秘小岛,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只好在航海日志上注明:这是一次“集体幻觉”。

3年后,即1936年5月的一个夜晚。一艘名叫“联盟”号的法国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这艘新的三桅帆船准备开往菲律宾装运椰干。

“正前方,有一个岛!”在吊架上瞭望的水手突然一声呼叫,顿时惊动了船上的所有船员。

船长苏纳斯马上来到驾驶台,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个小岛。他感到纳闷,航船的航向是正确的,这里离海岸还有463千米,过去经过这里时从未见过这个小岛,难道它是从海底突然冒出来的吗?可是岛上密密的树影,又不像是刚冒出海面的火山岛。

船长命令舵手右转90度,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这样,“联盟”号缓缓绕过了这座神秘的小岛。

这时,船员们都伏在右舷的栏杆上,注视着前方。朦胧的夜色映衬着小岛摇曳的树枝,眼前出现的事,真如梦境一般。

此时,船上航海部门的人员赶紧查阅航海图,进行计算,确定船的航向准确无误,罗盘、测速仪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须知》,可那上面根本就没有这片海域有小岛的记载,而且,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条船经过这里,它们之中谁也没有发现过这个岛屿。

忽然,前面的岛屿不见了,可过了一会儿,它却又在船的另一侧出现了!船长和他的同伴们紧张地观察着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阴影。

突然一声巨响,全船剧烈地摇晃起来。紧接着,船体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响,桅杆和缆绳相扭结着,发出阵阵的断裂声。一棵树哗啦一声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树倒在了前桅旁边,树叶飒飒作响,甲板上到处是泥土,断裂的树枝、树皮和树脂的气味与海风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长本能地命令右转舵,但船头却突然一下子翘了起来,船也一动不动了。船员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显然,船是搁浅了。

天终于亮了,船员们终于看清大海上确实有两座神秘的小岛,“联盟”号在其中的一个小岛上搁浅了,而另一个小岛约有150米长,它是一块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损伤并不严重。船长吩咐放两条舢板下水,从尾部拉船脱浅。船员们在舢板上努力划桨,一些人下到小岛使劲推船,奋战了两个多小时,“联盟”号终于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