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红色同心
30590800000011

第11章 闪光的故事(1)

同心县委党史办

1936年6月上旬至11月中旬,西征红军在同心开展了大量的革命军事活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早在20世纪30年代,宁夏豫旺县这个西部小镇就随着斯诺的《西行漫记》在世界上的广泛流传而闻名于世。本文在众多故事中,采撷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几宗。

一、设在豫旺堡的西征红军总指挥部

6月8日,左路军红一军团二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的率领下,一举攻占了豫旺堡。6月11日,右路军七十五师在军团长徐海东的直接指挥下包围了豫旺县城下马关,占领了红城水。6月27日晚奉命攻城,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胜利攻破下马关城,全歼守敌。就在红七十五师围攻下马关的同时,七十三师同新组建的回民独立师于6月11日黄昏攻占了王家团庄,解放了同心城一带。至此,豫旺县除韦州外全境解放。海原东部之高崖等地也获得解放。6月底,彭德怀司令员率西征总指挥部进驻豫旺堡,这里便成了西征红军的指挥中心。在这里,彭总运筹帷幄,胜利地结束了西征战役,接待了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和乔治·海德姆的前线访问,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民族区域自治政府,迎来三军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8月底,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部向陕甘宁边区进犯,企图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分化东北军。8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冬季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的行动方针》,部署一方面军主力占领海原、靖远、固原及其南北地区,一部保卫定边、盐池、豫旺、环县苏区;一部保卫陕北苏区;一部保卫关中苏区。9月初,红一军团主力和红十五军团两个师从豫旺堡、下马关、同心城集结于吊堡子、七营川、清水河沿线,南下西出,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开道。西征总部和红十五军团也于9月中旬离开豫旺县境到达甘肃靖远打拉池一带,迅速控制了西兰大道,为胡宗南部之进犯设置了屏障。

二、开创民族区域自治先河

1936年8月,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前来同心筹建回民自治政府,并成立了以李富春、王首道、程子华、唐天际、王柏栋、黄镇、杨奇清、马青年为成员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拟定了代表大会的各项议程,起草了大会的有关决议文件。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准备,10月初,筹备委员会给毛泽东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回民独立师及回族宗教界名人、各界代表等发出了《召集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的通电》。经党中央批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于10月20日~22日在同心清真大寺胜利召开,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府正式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各区乡回民代表和各界人士300多人,一些开明绅士和宗教界上层人士都受邀参加了会议,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红军部队负责人徐海东、程子华、王首道、唐天际、杨奇清、马青年到会祝贺。会议讨论了西北形势,回民自治及抗日救国等问题,通过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纲要和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和回民自治政府的有关议案。选举了自治政府组成人员,马和福当选为回民自治政府主席,李存德当选为副主席。政府下设军事、文化、土地、财政、保卫等部。大会决定启用刻有党徽、五星和中文、阿拉伯文的政府印章,同时组建区、乡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机关驻地设在王家团庄的北堡子。中共陕甘宁省委从中央党校抽调部分党员干部,组成中共豫海县委,贺恩宽(后改名贺旭东)任县委书记,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少共委等工作机构。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早期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利益,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给中国回族等少数民族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当时的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先后发表了《路过回民区》、《豫海县筹委会的通电》、《豫海县回民代表大会定于二十日在同心城举行》和《豫海县回民代表大会的盛况》等报道,热情地称赞这是“回民政府的第一次,回民解放的先声!”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是回民解放的盛会,10月20日成了同心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大会期间,红军火星剧社演戏三天,庆祝盛会,同心城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沉浸在一片欢腾声中。目睹了自治政府筹备宣传工作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激动地称这是他“在宁夏看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并在他的名著《西行漫记》中专设了“回教徒与马克思主义者”一章,予以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宁夏豫旺县创建的回民自治政府,也随着《西行漫记》在世界上的广泛流传而闻名于世。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团结回民,争取整个回族的解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是废除苛捐杂税,繁荣市场贸易。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本县在共产党统治下已有好几个月不用缴税。一星期前本县农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向彭德怀送来了6大车粮食和辎重,对免税表示感谢。”自治政府还动员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回城营业,鼓励人们把自己剩余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卖,换回所需要的日用品,并欢迎邻区和白区的商人来解放区做买卖。《红色中华》报热情洋溢地报道说:“同心城商业繁盛数倍于往昔。”

二是组织地方武装。先后成立了回民解放会,县、区游击队和抗日救国委员会。这些地方武装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尤其是由马和福担任队长的回民游击大队,在保卫新生政权,消灭土匪,打击土豪,扰乱和牵制敌人,替红军担任警戒、做向导、抬担架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筹粮筹款支援前线。为了反对内战,支援红军早日走上抗日前线,自治政府积极动员人力、物力,为红军筹集银元、二毛皮、布匹、棉花,还有大量的羊只、粮食等物资,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障了红军的供给。

四是动员回汉青年参加红军,参加回民独立师。一时间,县内父母送子当兵的,妻子送丈夫参军的,弟兄、父子争相参军的生动事迹屡见不鲜。当时参加回民独立师和红军的就有300多人,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有一名阿訇也参加了红军并当上了连长。

五是发动群众,扩大巩固区。为争取豫海县回民的彻底解放,回民政府成立后,在附近尚未解放的地区发动群众,扩大巩固区。10月25日,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亲自拿着政府的《告北圈子周围同胞书》到交通闭塞、偏僻贫瘠的北圈子(今下流水乡)向群众做宣传,号召当地回民同胞联合起来,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布告”使当地人民深受教育和启发,他们诚恳地接受了政府的领导,并积极主动地为红军捐款献粮,支援红军。

六是迎接红二、四方面军。10月下旬,当红二、四方面军进入同心城,广大的回族人民都端着“哈利发尔”(盛有糖果、瓜子、油炸糖酥等小吃的迎客盘)夹道欢迎,充分表达了回族人民对党、对红军的深情厚谊。11月初,红一、二、四方面军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清真大寺西南面的河滩上举行了盛大的三军会师联欢会。会上,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代表政府和同心人民致欢迎词,朱德总司令和许多领导同志及群众代表讲话。会后,自治政府和红一方面军的首长在同心老城金振明家中设宴招待了红二、四方面军的领导同志。三军首长在新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共进了一顿丰盛的羊肉宴,给刚经过艰苦长征进入根据地的红二、四方面军指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西征前线有朋自远方来

在豫旺这个中国西部的小镇,还迎接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民的朋友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0~1972)和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乔治·海德姆(后改名马海德)。斯诺名著《西行漫记》的不少篇幅就是在这里采访完成的,乔治·海德姆则在这里参加红军并改名马海德。1936年8月初,斯诺和马海德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不畏艰险,辗转万里经西安、保安到红军西征前线即西征红军总部所在地豫旺堡采访。在这之前,他们已在保安会见并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克农等中共高层领导。斯诺和马海德的到来,受到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等首长的热烈欢迎,安排他们住在指挥部,并在豫旺南塬的一个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彭德怀、聂荣臻、左权、李富春、杨得志等领导同志,在欢迎大会上,斯诺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事后,红军政治部把斯诺的讲演摘要,用毛笔写在驻地杨家堡子上房的墙壁上,一直保留到20世纪60年代,这是斯诺同情支持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可惜“文革”中被破坏。当时,驻扎在毛居井的红一军团四师从缴获的战马中精心挑选了两匹上等战马,派卢仁灿等人送给斯诺和马海德,并以师领导的名义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斯诺、马海德对此表示感谢并当时就跨上战马,绕场奔跑了几圈,引起了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和热闹的笑声。

在欢迎大会上,红一军团的战士表演了列队、刺杀、射击等军事项目,斯诺把这些精彩的场面一一摄入照相机。在此后的采访中,斯诺充分利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红军在当地与民众在一起的珍贵照片。较著名的有彭总戎马倥偬一生而唯一在马背上的照片、抗战之声——红军司号员、红色窑工徐海东等,在同心这块黄土地上深沉地镌刻上了红军将士们的影像。这些照片后来大都收在《斯诺眼中的中国》摄影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