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30621100000041

第41章 芬兰女总统塔尔娅·哈洛宁:从单身母亲到一国之君(2)

若放在其他国家,女性竞选总统本身就是重大新闻,而在芬兰并不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事儿。芬兰现在参加工作的妇女达71%,且与男工近乎同酬。女性无需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借助配额制的要求,便可充分参政,如今的议会二百个议席中妇女占有七十四席。在六年前的上届总统大选时,曾任芬兰国防部长和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的伊利莎白·雷恩成为第一位向共和国最高职位发起进攻的女士。尽管她以微弱的劣势败北,却使芬兰妇女突然觉醒:既然芬兰有女议长、女外长、女国防部长、女央行行长,为什么不可以有女总统?因此,本次总统竞选刚刚拉开阵势,憋着一股气的女性就占了数量优势,七位总统候洗人中有四位是女士,在多次民意测验中领先的四位候选人就有三位是女士。尽管候选人有着不同的党派背景,但选民的性别倾向已初现端倪。

据民意调查,出任芬兰第一位女外长的哈洛宁获得相当多的女选民的投票,在目前她和阿霍较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是她把阿霍打下马的撒手锏。芬兰在1906年就允许妇女投票和参加议会选举,在全世界最早给予妇女全面的政治选举权,妇女在政坛的影响非同可。选举的这4位重量级候选人中除阿霍外都是女性。上届总统选举中女候选人雷恩也差一点将阿赫蒂萨里拉下马。不少女选民声称这次选举是个好时机,妇女组织已经在呼吁女选民投哈洛宁一票,“在一个最早给予妇女政治选举权的国家理所当然地结束男性对总统这一最高政治职位的垄断”。社民党人、政府总理利波宁已亲自出马号召选民们投他的同党哈洛宁一票。

也有舆论认为,哈洛宁通往芬兰第一位女总统的路并非坦途。如前所述,本届选举个人魅力对选民影响很大,在相对保守的芬兰社会中,哈洛宁曾经是60年代的激进主义者,认可同性恋,至今还是育而不婚的单身母亲,这些都可能成为竞选进一步展开时被人捉住不放的“辫子”。而吃政治饭的老手阿霍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很合传统观念,本人风度干练,在家乡享有“肯尼迪”的雅号,这些应用得当,都是拉票的雄厚资本。故分析家们认为现在断言胜负为时尚早,在未来的20天里,双方必有一番激烈拼搏;但不管谁当选,芬兰的外交安全政策仍会按照现在的轨迹走下去,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哈洛宁面临的局势却并不乐观,民意测验显示她的支持率仅居第四,而排在她前面的两位女候选人都是实力派人物:第二大执政党民族联合党候选人、现任议长丽塔·沃苏凯宁和曾在上届大选中热过身的伊利莎白·雷恩。但这种不利的局面并没有使哈洛宁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她没有表现出慌乱,而是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芬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事务中,由于无暇分身,在参加角逐总统的七名候选人中,她是最后进入竞选角色的。虽然是仓促上阵,显得准备不足,但却使许多选民感到哈洛与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的实干家,对她更加爱戴,其支持率后来居上,直线上升,以男性为主的金属行业工人甚至称这个出身于工人之家的女外长为“我们的姑娘”。

在人们心目中,作为一国元首,除必备的政治魅力之外,还需要鲜亮的外貌,幽默的风度,含蓄的言辞,精美的服饰。而这一切似乎都与哈洛宁相去甚远。正面看,她那一头很少修饰的红发下是一张大大的嘴巴,侧面看,有一个尖尖的鼻子,只是两只眼睛显得光彩熠熠。她结婚后离异,现在和一个男友同居,在以基督教新教为国教的芬兰,她属于只有百分之四的不参加教会的特殊群体,她强调保护吉卜赛族等少数民族的权利,还出任以同性恋为主体的性平等委员会的主席。她的这些生活方式和主张似乎与比较传统的芬兰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她面对的竞争对手大都有着雍容华贵的外貌,有着美满家庭和堂皇仪表。其政治主张也很具大众化。

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毫不客气地将这些问题一个个提出来,作为久经沙场的外交部长,在摄影机镜头前自然不会有任何怯场,始终保持着毫无雕琢的质朴和真诚、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本性的哈洛宁侃侃而谈,不遮不掩,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国民面前。她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女人,我希望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婚姻的不幸不是我的愿望,但母亲和我经历的单亲家庭却让我切身了解了普遍存在的单亲社会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同居是个人私事,是否结婚我们将在大选之后再考虑,但不就这个问题向选民作承诺。参加性平等组织并非鼓励同性恋,而是希望社会不要抛弃这样一个事实存在的群体。这些坦诚而朴实无华的答问赢得了选民的理解和赞许。

2000年1月16日。芬兰举行每六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在七位总统候选人中,五十七岁的塔里娅·哈洛宁一马当先,获得40%的选票,最大反对党—中间党主席埃斯科·阿霍位居第二,获34.4%选票,由于都未过半数,根据芬兰选举法的规定,两人起出线,将参加第二轮选举以决雌雄。有意思的是,哈洛宁是位单身女士,来自左翼的社民党,其社会基础是芬兰的城市市民,而她的男对手阿霍领导的中间党属右翼,其主要成员是农民,社会基础在农村,因而这次争夺总统宝座被认为是男女之争,左右之争,城市与农村之争。

面对扑朔迷离的欧洲安全格局,面对利弊兼备的全球化趋势,公众对驾驭国家航船的总统的期待,首先是其对外交安全政策的把握能力。哈洛宁对芬兰外交政策早已烂熟于心,特别是在芬兰与北约的关系,对近邻俄罗斯关系和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等关键问题上,她坚持芬兰军事不结盟和谋求通过积极参与欧盟事务,维护芬国家利益的官方立场,分寸把握得当,给选民以稳健的安全感。哈洛宁和阿霍木是传统的左右势力的代表,但社民党与保守党联合执政的格局分化了传统右翼势力,她所在的现政府成功的内政外交政策又使得在野的阿霍缺乏攻击执政党的武器,传统左右价值的相互融合使哈洛宁不仅获得工会和传统左翼的支持,而月也吸引了南部发达地区的高技术白领阶层。

哈洛宁的支持者还借她的性别大做文章。在芬兰选民中,女性多于男性,妇女投票积极性又大大高于男性,不少女选民声称这次选举是个“改天换地”的好时机,要横下一条心,不选出个女总统誓不罢休。妇女组织已经在呼吁女选民投哈洛宁的票,“在一个最早给于妇女政治选举权的国家理所当然地结束男性对总统这一最高政治职位的垄断”。社民党人、政府总理利波也亲自出马号召选民们投他的同党哈洛宁一票,他振振有词地说:“欧洲仍由男性统治,大男子主义在所难免,现在是结束男性垄断的时候了。”很多保守派妇女也为能选出一名女总统决定放弃党派和意识形态之争,支持哈洛宁。

哈洛宁成了选民的“宠妞儿”,但她并未显得趾高气扬。即使是在2月日举行第二轮投票的当天,哈洛宁依然是平平常常。她先是赶到商店修理眼镜,在同居男友的陪同下前往投票站投票后,她还忙里偷闲去看了一个艺术展。颇为心细的她也没有忘记这一天正是弟弟的五十岁生日,按照芬兰人的习惯,她携带一盏室外灯生日礼物前往祝贺。

大选很快揭晓,哈洛宁果然不负众望,以51.6%的得票率击败了阿霍,当选总统。这让芬兰妇女为之欢欣鼓舞。芬兰全国妇女委员会秘书长莱纳·克龙说:“这标志着芬兰的妇女解放事业开始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她说,“从今往后,芬兰男子再也不能说,过去之所以没有出现过女国家元首是因为女性不能胜任这一职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的哈洛宁说:“虽然在争取男女平等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事要做,但是首次选出一位女总统对妇女事业是一大鼓励。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她自始至终认为,性别不是决定因素,她只是在大选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真实的面貌,让芬兰人民进行选择。她宣称:“我是全体芬兰人民的总统!”

2001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1年度《全球竞争力调查报告》迅速使芬兰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这个以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北欧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面对别人的惊奇,芬兰人却丝毫不以为然,“我们已经为此努力了一百年”,他们说。

芬兰获得世界竞争力第一名实在是名至实归,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廉政的国家,议员们开会都是骑自行车来,而身为总统的塔里娅·哈洛宁女士更是众人的表率,她访华的时候还是乘坐民航飞机来的。

此外,芬兰人民素质极高,52%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60%的人会说英文。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Nokia)公司和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子商务营运商在席卷全球的新经济浪潮中冲在世界的最前沿。从1996到2000年芬兰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为4%,是日本的4倍、德国的2。5倍,也胜过美国的4%。这期间,诺基亚公司成为欧洲第一大企业,市值1200亿美元;芬兰总共只有520万的人口,却拥有了400万家1T企业—几乎每一个芬兰人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

虽然,在哈洛宁女士就职以前修改的芬兰宪法限制了总统的权力,但是,没用多少时间,人们就发现她在管理国家事务中仍然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例如,在决定芬兰银行董事会人选的时候,她直接提名自己的候选人,而不是像往常那样通过政治选举产生人选。

哈洛宁女士认为,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充分就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

“波罗的海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我们大家都有资任让波罗的海生生不息。”2004年3月2日哈洛宁总统在主持“赫尔辛基委员会"(FIELCOM)30周年年会的开幕仪式时如此表示。赫尔辛基委员会是由波罗的海外围国家所组成的政府间组织,目的在于保护波罗的海区域的海洋环境。负责统筹《波罗的海地区海洋环缝保护公约》(又称赫尔辛落公约)之执行。

“把芬兰带上世界舞台”这是塔里娅·哈洛宁女士在总统就职仪式上的宣言。她不是仅仅这么说而已,早在她担任总统以前就这么做了。1995年到当选总统时为止,一直担任外交部长,正值芬兰加入欧盟,回归西方,在外交舞台上大显身手之际,外长所起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这位内政外交无不娴熟的女性当总统实属水到渠成,而对芬兰人民来说,选举这位曾经是单身母亲的女士做自己的总统也确实是幸运之举。

2003年3月,芬兰实施新宪法,总统被剥夺了大部分内政方面的权力,最主要的职责是掌管外交事务。在内政方面,总统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力,总统只能根据议会的提议任命总理;在外交方面,总统不再具有单独决定外交政策的权力,而由总统和内阁共同负责外交。尽管如此,总统最主要的职责仍然是掌管外交,在芬兰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在哈洛宁担任总统期间,芬兰进一步加强了同其邻国,特别是与俄罗斯的关系;同时,哈洛宁个人也一直与芬兰邻国、欧盟其他成员国以及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而哈洛宁是芬兰第一位女外长,拥有5年的外长经历,她在那时就已经显露出过人的外交才能。

1999年7月至12月,芬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哈洛宁作为轮值国主席在国际舞台大展身手,为芬兰赢得了“小国办大事”的美誉,这让注重树立国际形象的芬兰人非常看重。舆论认为,哈洛宁任总统后,芬兰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将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她主张芬兰继续奉行现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即在军事上不结盟和进行可靠的独立防务。她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欧盟内的合作。她表示芬兰将继续同其所有邻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她希望继续发展同美国的良好关系,并加强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

在外交上,芬兰这个人口500多万的国家,是否加入北约一向是芬兰人民十分敏感的问题。在目前芬兰大多数公民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哈洛宁在北约问题上也持谨慎态度。哈洛宁认为,加入北约是今后芬兰在安全政策方面的一个选择,芬兰有可能在未来加入北约,但目前还没有这个必要。

在这届总统过程中,哈罗宁表现出色,得到了芬兰人民的肯定,于是哈罗宁决定继续竞选连任,2006年1月29日晚,哈洛宁在第二轮投票中以51%对49%的支持率击败联合党总统候人、前财长萨乌里·尼尼斯托,获得连任。

但是这次连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暗潮汹涌,2006年1月15日,在第一轮投票中,哈洛宁仅赢得了46。4%的选票,未能超过半数,不得不和获得24%选票的尼尼斯托在第二轮投票中一决胜负。尽管哈洛宁在第一个回合中领先对手20多个百分点,可第二轮选举却并非没有悬念。选举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哈洛宁的支持率为51%,而尼尼斯托因获得了第一轮分散在其他候选人身上的大部分选票,其支持率已快速上升到49%。芬兰媒体在投票当天还发表评论说,总统之争结果难料。

最终的选举结果和民调基本吻合,在总共314万选民中,哈洛宁只比对手多出11万张选票。

“我是全体芬兰人民的总统。”这是哈洛宁在此次总统竞选中说。

大多数芬兰人认为,哈洛宁之所以连任总统,这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她是一个正统的芬兰人,符合芬兰公民的意愿——可信、宽容和公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哈洛宁在这次总统竞选中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我是全体芬兰人民的总统。”她强调,在她第一任总统的6年期间,一直以全体芬兰人民的总统的名义行事。大多数芬兰人认为,哈洛宁是一个正统的芬兰人,最符合芬兰公民的意愿――可信、宽容和公正。在她担任总统的6年中,芬兰更为注重平等和社会公正。作为平民出身的国家元首,哈洛宁十分注重贴近普通百姓,并富有同情心。

哈洛宁在这次竞选中提出的维护北欧国家福利社会、平等、社会公正等口号博得选民的好感。近年来,芬兰国内的收入差别在增大,出现新的贫困现象。哈洛宁主张社会公正和解决贫困问题,强调在经济、地区以及性别等方面的平等,并极力主张维护现行的福利制度。哈洛宁认为,安全的福利社会为芬兰公民提供服务,保证人们普遍享受到社会保障和社会保健服务,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为每个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她给人以顽强、自信的形象,赢得了芬兰广大选民,尤其是妇女的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