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30633000000007

第7章 心理学探秘产生快乐的三大步骤:知、情、意(2)

有两个刚刚入职的员工A和B,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力相当,都没什么工作经验,从基层做起。

当新人难免会被老员工指挥着做这做那,也难免被领导批评几句,这是很正常的。但这种正常的事发生在这两个刚入职的员工身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

A员工很讨厌被人呼来喝去,他认为这是同事们在欺生,是领导故意找他的麻烦。有了这样的认知后,他便总是带着抵触的情绪工作,气愤难平,私底下抱怨连天,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和领导大吵一架后辞职走人。

而B员工却是另外一番想法。他认为同事们让他做这做那,是在给他更多熟悉公司业务的机会,而领导对他的批评是在激励他奋发向上。于是他每天乐呵呵地工作,谦虚地学习,向人请教,不但进步很快,而且工作得很快乐,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都非常好。

A和B的区别就在于一开始的认知上,当你认为这件事是好的,你就会快乐;反之,当你认为这件事是坏的,心情就跌入了低谷。

因此,不要小看良性心理暗示的作用,它会引导你的情感趋向积极、光明的一面,让你拥有更多的快乐。当你快乐了以后,做起事来也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继而又将客观事实向好的方面推动,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活和工作就真的像你所期望的那样精彩无限了!

3.第三步:意——情绪决定你的最终状态

由于有了某种认知,所以会产生某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慢慢扩大,就会变成一种情绪,直至使你产生某种状态,然后大脑又会作出新的反应,即如何处理这种状态。这就是意,也称之为意志。

我们常常会听到对某人这样的评价:“他最近好像不在状态。”

当被人批评“不在状态”时,多半当事人都处在心情不佳时,或是家里发生了变故,或是和恋人分手了等等。挫折使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工作也没了冲劲,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对谁都爱答不理。

这时,意志便出现了,即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意志差的人可能破罐子破摔,随波逐流;意志坚强的人可能越挫越勇,既然消极了一阵,也能很快地调节好心理,在最短的时间内站起来,重振旗鼓。

意志与情绪有着紧密的关联,情绪决定着意志。一个善于控制情绪的人,意志也相对强大;而一个不懂得调节情绪,放任自流的人,意志就比较薄弱。所以,要有好的状态,要增强意志,首先要从控制情绪做起。

一般来说,情绪有平和、激动、放松三种,这三种情绪会使你处在不同的状态中。

情绪平和的人遇事冷静,不易被外界事物影响。遇到好事不会兴奋得过头,遇到坏事不会心乱如麻。在这种状态下办事,会客观、理智地处理问题,全面、系统地思考,稳重、不浮躁。

激动情绪包括兴奋、发怒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悲大喜。这种情绪会导致人处在头脑发热的状态中,说话、办事可能不受控制,容易主观地采取一些行动,而不计较后果。在某些场合中,很需要这种状态,比如演说中、表演时、主持沙龙时等等。在这些场合,只有充分地调动了情绪,让它到达某个临界点,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但是,在某些商务场合,比如谈判,则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过于亢奋的状态,以便使头脑能够冷静下来,正确地作出判断。

情绪放松的人看上去比较随意,就连坐姿、站姿等也会松懈下来。对人没有戒心,说话非常随意,不用开口之前先思考一下。这种状态一般是在家里或者和关系很好的亲友在一起。人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感到快乐,因为无拘无束,完全不用设防。

好的情绪会提升生活质量,而坏情绪则会起到反作用。坏情绪会造成你整天在坏的状态中,不但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影响生理健康。心理医学认为,情绪急躁、易怒、爱猜疑,爱嫉妒的人会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中,造成心脏、胃肠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常。时间长了,必然会引起各种疾病,比如高血压、偏头疼、神经衰弱等等。

当你的情绪不稳定时,整个人都会处在浮躁的状态中,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轻则话不投机,重则大打出手。在这个讲求团队协作的社会中,若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难成事。更何况每天上班都要生活在团队之中,如果总是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将是多么痛苦的事。而若你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则会具有极强的人际磁场,成为大家乐于亲近的人,不但会和你和睦相处,还能主动帮助你。

除此之外,长期被坏情绪困扰,也不利于个人成长。人的成长过程并不止于18岁。当你成年后,工作了,心智还会慢慢地增长。可以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假使没有好的状态,整个人浑浑噩噩,或不思进取,或急进自大,或消极懈怠,或飞扬跋扈,都会影响你的成长进步。

4.回归本源,从头寻找快乐

关于快乐心理学的知、情、意,我曾经对一个不快乐的朋友提起过。她听完以后问我:“我现在很不快乐,那我应该怎样改变我的状态,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是很多朋友都急于知道的。有一些不快乐的人会想:“可能是我工作压力太大了,我要赶紧放松一下。”于是他们去K歌,去逛商场。但等一切娱乐活动结束后,还是觉得不快乐,甚至有更加空虚的感觉。

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皮毛,简单地认为玩一玩、乐一乐就行了,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治标不治本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只能起到暂时的舒缓作用,对根深蒂固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回到最初的本源,也就是认知上去。只有从源头上改变,才能把快乐请回来。

在前面几节我们已经讲过,对事物的认知决定了你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会影响你的情感,最终决定你的状态。因此,要改变最终的状态,就要从认知着手。

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有的人深一些,有的人浅一些,也有的人存在着偏差。这些都导致了不同的情感和状态产生。

认知水平究竟取决于什么呢?我认为大致有三点:

首先是生存的环境。

不可否认,一个从小生活在偏远小山村的人,和一个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人,其认知程度是绝不相同的。小山村比较闭塞,通讯没有大城市发达,可能连网络也不普及,那么生长在那里的人其获得知识的途径就少,信息量也少。他对事物的判断就停留在较低的认知水平基础上。

而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人,从小就接触最先进的科技,上网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他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电视等等途径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他所处的人际环境也能够成为他交流、获取信息的平台。

其次是学习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但有的人在步出校门以后,学习能力就退步了,没有用心继续学习,而是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

还有一些人,只学习与他的专业或爱好有关的东西。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广度不够。看问题就不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

最后是看透本质的能力。

有些人看问题比较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不会深入地挖掘。比如,有些人看一些不好的现象,不会去分析背后的成因。

要想丰富认知或纠正认知偏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生存环境,开阔眼界

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住在小山村的人可以走出来,开阔视野,丰富信息量。而大城市里的人可以走向更具多样性的环境,比如出国走一走,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不同城市、不同国度的人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中国,乌鸦是不吉祥的象征,很多人看到乌鸦都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在巴基斯坦,乌鸦非但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是国鸟。

大群大群的乌鸦在街道旁、树梢上悠闲自得地栖息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总是对它们报以友好的微笑。

当眼界开阔了,认知就会提升,你能接受的东西也就多了。

2.提升学习能力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到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到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仅仅只有1/4。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因此,要有意识地学习,不满足于原有的知识量。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对于喜欢的东西要向精、专发展,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排斥,尝试着去了解,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趣味。

3.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学会由浅及深地看问题。看到某个问题时,多去想一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去寻找答案。

其次,尝试着找出它的外延,看哪些事物与它相关,或是影响着它,并且排除不相干的因素。

再次,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把它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成熟的体系。

最后,学会抓要点。每个事物都有其关键所在,你应该锻炼自己抓要点的能力,从简入繁,直至一击即中,一眼看到问题的实质。

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会总结,把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概括性词句。刚开始时,你可以将它们一点点地写在纸上,这样更加直观。等你的思想更加成熟后,能够在脑海中驾驭它们,就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了。

当你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丰盈时,你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原本认为不好的事情,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原本认为无从选择的事情,可能会另辟蹊径;原本以为走入了死胡同,却发现原来别有洞天……

眼界开阔了,思维丰富了,心境也会更加从容淡定,不为小事而忧,不为难事而扰。如此一来,快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