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30664300000007

第7章 轻轻关上浮躁喧哗的门,让自己安静下来(2)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陈又听说了一个确切消息:老板刚刚检查出患有胃癌,虽然是早期的,但也绝对马虎不得。

这个消息让李陈一下子犹豫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老板更加需要他,如果他毅然辞职了,短时间内没有人能接管他的工作,而老板又要治病又要打理公司,真的很难撑下去,说不定公司就此就会倒闭。

怎么办?李陈感到十分为难。有些好朋友劝道:“虽然在这个时候走在人情上显得有些不太好,但是你已然打算离开了,而且并不是因为老板得了癌症公司支撑不下去才走的。既然你已经想好了,就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朋友的话仿佛是有道理,要听从心灵的召唤。李陈彻夜不眠地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李陈主动找到老板,对他说:“我决定了,收回我的辞呈。在这个时候,我不能走,尽管公司有些制度令我不满意,尽管有些理念与我相悖,但我相信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我有信心也有负责帮助公司走下去。”

李陈的决定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他的朋友听说后很惊讶地说:“我以为你会听从心的召唤,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没想到你仍然逃不开世俗的眼光。”

然而李陈却说:“正是因为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我才这样做的。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跟公司也有很深的感情。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不管不顾地走了,那么我一辈子都会感到不安的。也许别人可以潇洒的离开,但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选择留下来。”

这个故事的结局着实出人意料,很多人都会认为既然要听从心灵的召唤那么李陈一定会选择离开。没想到结局却峰回路转,李陈毅然收回了辞呈。

听从另一个自己的召唤,因为那是心底真实的声音,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些叛逆的、其他人想不到的事情。就如同李陈,很多人认为他选择离开才是心底的想法,而李陈却知道自己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所以选择了留下,真正地顺从了内心的想法。

假使李陈听了朋友的话,辞掉了工作,那么可能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能够按照内心想法做事的人,而实际上,他仍然是活在别人的想法中。

每个人都应该分清叛逆与真实的想法。当人处在青春期时会很叛逆,认为凡事与众不同、跟别人对着干才是真实的自己。甚至明明想做一件事,只是因为别人也赞成这样,就非要朝着相反的方向做,哪怕不愿意也要嘴硬地说自己高兴这样。

这并不是在聆听内心的声音,而是受到了叛逆心理的影响,反而会做出一些与心灵意愿相反的事。

人的叛逆期不只局限于青春期,很可能到了20几岁、30几岁还有残留的反叛。每当你感到叛逆的火苗在燃烧你的身体时,一定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千万不要让叛逆心蒙蔽了你的真实想法。

每个人都应该分清突发奇想和内心的声音。有时我们会从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想做一些新鲜的、刺激的、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这种想法可能并不是内心真实的声音,只是一闪即逝的突发奇想。

对于这些想法不要贸然实施,以免对你的生活造成干扰。如果这种念头总是出现,你就该好好想一想,是否是你的真实需要了。

每个人都应该摆脱固有习惯的限制。

我们总会有一些固有的习惯和旧的生活模式,可能它并不适合你,但却已经被你所熟悉,且令你麻木。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些固有的习惯限制了你的生活,但却无法摆脱,一次次地重复昨天。

建议你给自己立下一个更坚定的目标,超越现有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方向后,你便可以有意识地调整旧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向着全新的世界迈进!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留一个无人的夜晚。

不要怕孤独与寂寞,偶尔留给自己一个无人的夜晚,放一点轻音乐、找张舒适的椅子坐下来、喝一杯红酒、点一盏不太亮的灯,让思绪一点点在空荡荡的房间中飞舞。你可以很容易的听到自己的心声。

每个人都应该走出城市,回归大自然。

不要总在城市中一成不变的生活,经常去大自然中走走,关掉手机,获得片刻的宁静,你可以在大自然中放松精神,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飘飞,逐渐与心底的声音重合,让真实的想法浮出水面。

4.心浮躁时,你该踏上寻找另一个自己的旅途

常能听到一些人抱怨:“我好空虚,觉得很茫然、很浮躁,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总是没由来的发脾气,也不知道是在跟谁生气。”

于是他们拼命做事,努力工作、加班加点、和朋友出去聊天谈心、去郊外游玩……然而仿佛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却依然感到空虚,即使身处喧闹的人群中,也依然抹不去心里空虚的感觉。

这些人能意识到自己浮躁,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如果你也感到心灵浮躁,那么该赶紧启程,踏上寻找另一个自己的旅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时在你的心中,正缺少一些东西,比如理想。

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有时某些原因会导致我们迟迟不能实现理想,只能无奈地把它放在心底或是望而兴叹。

久而久之,你便会渐渐淡忘曾经的理想,而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事物之上,不过你并没有彻底忘记它。它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蛰伏不出却根植在心底,对你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儿时未曾实现的愿望。

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些愿望,它们可能很幼稚或是很不现实,所以一直未能实现。它们就像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溪底。随着岁月长河的冲刷,它们慢慢就会从河床上显露出来。

这些“鹅卵石”的外表可能已经被河水冲得变了模样,导致你一时间辨认不出,只是依稀似曾相识。

这种模糊的感觉会让你产生困惑,处在燥动不安的情绪中,得不到安宁。时间久了便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难以言喻的滋味。

比如一种生活状态。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喜欢的生活状态也不尽相同。假使你目前的生活状态正是你喜欢的,那便很值得庆幸,因为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天地。

假使目前的生活状态令你很不满,却又一下子改变不了,便会很焦躁不安,如关在笼中的狮子横冲直撞却冲不出牢笼。这同样会令你觉得空虚,不停地追寻期望中的环境。

比如想做而未敢做的事。

有些事存在于你的想象中,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做或不敢做,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很听长辈的话,即使不愿意做的事也从来不敢有违长辈命令。

他们期望自己是一个叛逆的、敢想敢做的人,但却一直也不敢付诸行动。这会令他们怅然若失,把一些想法压抑在心中,产生躁动的感觉,想要做些什么来熄灭这股火,却始终找不到方法,令心灵感到无奈与空虚。

这些东西根植在心底,可能不为我们所查觉,只是朦朦胧胧地有些感觉,却总说不清楚具体怎么回事。

这种感觉也许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却是个好现象,证明你已经开始觉醒,意识到心灵空虚,你所要做的,只是再向前走一步,去做些什么改变这种情况,让心灵变得充实。

1.心存善念,行善举。

乍一看之下心存善念仿佛与充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工作或是照顾家庭,必须生活在金钱与情感的世界中。但除了衣食住行,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善念及一些善举。

当我们去帮助别人、珍惜每一份缘分、懂得把握已拥有的幸福时,心中就会得到安宁与祥和。

这种感觉是金钱买不到的,比拥有物质或是爱情更为充实。

2.坚定目标。

当人生有了目标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事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不会再觉得无所适事,更不会心生茫然之感。你会脚踏实地地向着目标迈进,而没有什么时间感到空虚。

3.拥有一颗平常心。

有些人对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希望过上想象中的日子,但如果这种理想一时难以达到,便有些灰心,做事也不积极,心态也不乐观。时间一久,便会感到百无聊籁,不知道做些什么。

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做人处事要平和,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平常化,不要过分追求某一种东西,这样才能求得心灵上的宁静,使身心都处在愉快、充实的状态中。

4.不要让自己闲太久,也不要忙太久。

任何人都不能长期无事可做,也不能长期忙忙碌碌。闲得太久会让你越来越没有目标,而忙得太久会让你失去了方向。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太闲了就找些自己爱好的事做,看看书、充充电或是学一些技能;忙得太久了就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好好轻松一下,让疲惫、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

5.与自己相约世外桃源

前些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对我说:“我活得好累,事事不顺心,真想去寻找一片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远离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工作压力,见不到不想见的人,多好啊。”

我问她:“你所谓的世外桃源是怎么样的呢?”她想了想说:“有一间房子,可以自给自足,不必考虑烦心的事。”

“你现在也有房子,有份工作也可以自给自足,有什么区别?”我问。

“当然有!”她说,“世外桃源是没有烦恼的。”

“你一个人在那里不闷吗?”

“我可以装网线啊、安电视、让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就不闷了。”

我笑了笑说:“你要安这些东西就仍然要和人打交道,就避免不了磕磕碰碰;你又离不开现代化的设施,等把这些都弄好了,你不觉得和你现在的家一样吗?”

“唉,倒也是,真是烦死了,怎么就没有一个世外桃源呢?”她皱着眉,唉声叹气。

等朋友走了以后,我又细细地回想和她的对话。为什么我们总想去世外桃源,但真问到它的样子时,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究竟是它根本不存在,还是我们太过奢求?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答案,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故事,才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从前有4个人,他们厌倦了原有的生活,于是动身去寻找世外桃源。

有一天,他们走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林中生长着很多参天大树,还有布满小刺的灌木丛。

第一个人惊喜地说:“这里太美了,到处是绿色的树木,还有小鸟在唱歌。我太喜欢了,这就是我的世外桃源!我决定在这里住下来!”

而其他的三个人摇摇头,纷纷说:“这么多树连屋子都盖不了,而且还有很多野兽和虫子,太可怕了!我们要离开这。”

于是第一个人独自留了下来,其他的三个人继续向前走。

当三个人走到一座山谷时,第二个人望着高高的大山赞叹道:“这一座座群山太壮观了,山上还长着果树,山谷底还有小溪,又清幽又空灵。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我要留在这里!”

而剩下的两个摇摇头说:“一座光秃秃的大山有什么好的,路又不好走,爬来爬去的累死了。我们要离开这里。”

于是第二个人留了下来,剩下的两个人继续向前走。

他们走啊走,走到了大海边。第三个人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说:“天那,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海天一色了,真是太美了,这就是我的世外桃源。我每天都可以晒太阳,优哉游哉地打鱼。”

最后一个人摇摇头说:“这里有什么好?连个建房子的树木都没有,整天一股鱼腥气,我要离开这里。”

于是第三个人留在了大海边,只剩下第四个人独自去找世外桃源。

第四个人继续向前走,她经过了很多地方,草原、沙漠、乡间、河边……可是哪里他都觉得不好,总是挑三捡四。

就这样一晃两年过去了,第四个人还在寻找中。他满是失望和痛苦,终于放弃了寻找,按原路返回了。

当他经过大海边时,发现第三个人已经在海边建了一艘很大船屋,即可以出海又可以居住,船顶上挂满了晾晒的鱼干,甲板上有一筐筐肥美的鱼儿。

第三个人问他:“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世外桃源呢?”他摇摇头说不知道。

当他经过山谷时,发现第二个人已经在山下建了一座小石屋,屋外养了几箱蜜蜂,山坡上还养了一群羊。第二个人请她喝用山泉水酿制的清酒,还问他:“你找到你的世外桃源了吗?”

他沉默地摇摇头。

当他经过森林时,遇到了第一个人。第一个人已经砍掉了长势不好的树木,建了一座漂亮的木屋,屋外有很多小鸟在歌唱,林中的小鹿也不怕羞地围在她旁边。

第一个人问他:“你还在找世外桃源吗?”

他痛苦地说:“再也不找了,这世上根本没有世外桃源!”

故事中的第四个人和开头提起的朋友很相似,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也说不出它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并非是这世上没有世外桃源,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世外桃源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规定必须有山有水、有鸟有兽,它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田野乡间最好,有的人认为海边最好,也有的人认为还是大都市最好,这些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

其他三个人在心里都有一个对生活的规划,所以当他们走到喜欢的地方时,会坚定地停下来,开始新的生活。而只有第四个人,他看这里也不好,看那里也不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总是在不停地寻找中。

记得有首禅诗这样写:“人间何处有净土?

净土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莫向灵山塔外修。”

是的,其实世外桃源并不一定要是个固定的地方,在我们的生命中就有无数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它可以是某个偷懒不去上班的午后,也可以是端着咖啡躲在暖暖的屋子中看着外面大雪纷飞的假日,还可以是在办公室悄悄发呆的5分钟,更可以是看到一篇美文、听到一曲天籁般的歌声、看到一个甜甜的微笑……

在自己的心里留一片净土,你便可以处处身处桃源,让外界的得失与纷扰得到化解。教你几招,就可以使心灵保持平和,远离浮躁。

1.多去大自然中行走。

人在都市中生活久了,好像被关在笼中的小鸟,难免感到乏味和束缚。在假期多去大自然中行走,开喧扰的人声,听听蝉鸣鸟语,看看绿树红花,呼吸泥土的芬芳,尝尝农家风味……

当我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时,会产生身处世外桃源之感,尽管最终是要回归都市的,但心情已然放松,坏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再工作、生活起来就会充满力量。

2.尽情做白日梦。

尽情地做一场白日梦吧,在梦里有最美好的景色。你可以尽情幻想自己喜欢的世外桃源,甚至动笔把它画下来,或者做个小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在想象或动手的过程中放松心情,仿佛已然置身世外桃源之中,收获极大的乐趣。

3.学会看绘本。

绘本的兴盛绝对有它的道理,在这个压力很大的年代,经常看一看轻松、优美的绘本,不但对视觉来说是一种享受,更可以使你的思绪跟着图画畅游,飞到遥远的童话般的世界。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世外桃源太虚幻,不实际,但这正是一种可以令你随时置身桃源中的方法,可以让你把心灵煅炼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

当你拥有这样一颗心灵的时候,那便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世外桃源。

4.经常看卡通片。

看卡通片和看绘本是同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卡通片只是小孩子看的,太幼稚不成熟,其实那里面蕴含着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触动你心灵的最柔软处,带你走入一个美好的世界,使你体会美好的嗅觉变得敏锐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