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微笑
恐怕谁都不会否认,对于人际交往来说,微笑是最强劲的利器。有了微笑,就可以打造出一个亲切平和的形象;有了微笑,就可以更多地获得别人的支持与合作;有了微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就会消融和化解;有了微笑,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微笑待人首先是一种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我们的乐观、自信,体现了我们的平和与从容。这样的微笑,就像灿烂的阳光,会给我们塑造出光彩熠熠的形象,得到与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的认同,并从中进一步获得乐观、自信、平和、从容。即使是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也会从我们的微笑中受到感染,我们也会在带给别人好心情的时候也保持一份好心情。
微笑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在一个冷若冰霜和一个面带微笑的人中间,我们都会是选择后者。满脸冰霜的人,人们避之犹不及,更何谈交往;谈笑晏晏的人,让我们与其交往时如坐春风,相交自然就容易深入。
微笑会使隔阂更容易消除、矛盾更容易化解。我国俗谚“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日常行为中,如果我们小有过失,往往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不快。在矛盾冲突中,善良的微笑能够让情势缓和甚至转折,最起码也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微笑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她就像一缕缕晴和灿烂的阳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如果您希望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第一要旨就是学会微笑。生活中,当您正忧心忡忡,当您正满腹怒气,迎面来了同事朋友或者铃声正催您进课堂,您会用怎样的表情面对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一般会在其他成年人面前注重自己的表情,会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掩饰自己的情绪。可是,面对学生,很多教师就不在意了,喜怒哀乐都放在脸上,这恰恰是教师的一大禁忌。
有篇文章写作者曾经遇到过的女数学教师,平时待人接物与常人无异,可是一到教室门口就板起脸来,并且马上进入紧张状态。仿佛学生一有风吹草动,她就会脾气大暴发。只要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学生立刻鸦雀无声,紧张得心“咚咚”直跳。她上课,学生一点动静都不敢出。
于是那位作者每逢上数学课就紧张不已,不敢正视老师的脸,听课时精力老是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结果数学成绩总是拖后腿。直到上高中后,换了一个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才慢慢走出了一学数学就紧张而且成绩“滞后”的怪圈。
这个案例很有典型性,发人深省,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微笑的重要性。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保持微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表明教师心境良好。面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教师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
2.表明教师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学生真正地接受。
3.表明教师真诚友善。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学生与教师交往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4.表明教师乐业敬业。工作岗位上保持微笑,说明热爱本职工作,乐于恪尽职守。如在课堂上,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倍感愉快和温暖。
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视作沟通的“增效剂”。
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微笑。
1.微笑的基本方法:先要放松自己的面部肌肉,然后使自己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略呈弧形;然后,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的前提下,轻轻一笑。
微笑除了要注意口形之外,还需要注意与面部其他各部位的相互配合,尤其是眼神中的笑意,整体协调才会形成甜美的微笑。
2.微笑练习
(1)对镜练习。使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在笑时和谐统一。
(2)诱导练习。调动感情,发挥想象力,或回忆美好的过去、愉快的经历,或展望美好的未来,使微笑源自内心,有感而发。
教师的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师生的距离,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微笑可以反映教师崇高的修养,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
教师,微笑起来吧。
用眼神来表达
眼神,是面部表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有表现力的。芬夫·瓦多·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查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科学家从研究胚胎发育中发现,眼睛实际上是大脑在眼眶的延伸。“一身精神,注乎两目”,眼神,首先就在于表现教师自身,自身的精神状态,自我意识,自我情怀;其次,教师凭借这双敏锐的目光,观察学生的行为,观察学生的表情,获取从学生行为、表情中反馈过来的信息,一方面及时地调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另外一方面,又通过眼神调控学生的行为和情绪。譬如,当少数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时,教师丢去一个眼色,这是制止这种行为的继续发生;在期待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嘴巴嚅嗫,却又没有勇气站起来,教师投去一许目光,这是一种鼓励;当学生出现了偶尔的失误,暂时的失败,教师的一抹亲切的目光,却包含了无以言表的鞭策与信任。下面的例子,也许更能真实地说明教师的目光的微妙所在。
一位教师上《在仙台》一课,当问到鲁迅在仙台的生活时,一位学生说:“吃得不太好,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说“不太好”显然不很正确。袁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了“芋梗汤”和“难以下咽”的含义后,再一次问学生,另一位学生马上纠正说,鲁迅吃得“很不好”。袁老师及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说法,并向那位说“不大好”的同学看了一眼。
这一眼的效果怎样呢?请看这位学生课后写的日记:
……这时,我忽然意识到刚才说错了。我的脸发烧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一个劲怪自己,心里很懊悔。可是袁爷爷用亲切的目光望着我,说:“啊,可不是不太好,而是很不好哩。”没有批评、责怪,却是诚恳的订正、耐心的指点,我很激动,也挺不好意思地笑了。啊,他教课多好啊,能让人不知不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却不感到有知错后的紧张。
再看看一位后进生,是怎样在感受教师目光中进步的: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总分在全班42名同学中倒数第一。老师刚念完成绩,我止不住的眼泪呀,泉水般地直往外涌,接着就呜呜咽咽地哭起来。老师把我叫到她宿舍里为我洗了脸,勉励的话说了一箩筐。临送我回家时,还深情地望着我说:“××同学,我相信你是会进步的!”她那信任、慈祥的目光给我增添了向上的勇气。不久的一次语文测验,我得了73分,虽然在班上才占个中上等,可老师却当众表扬了我,领考卷时,一接触她那充满母爱的柔和目光,顿觉一股暖流流遍周身。我情不自禁地毕恭毕敬地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教师的目光的确神奇,一个眼神,替代了教师的千言万语,一抹眼色,包容了教师多少教化!
教师的目光,应该亲切自然,和善友好,应该看着学生讲课,形成交流感,切不可眼光无神,目中无人,而且还要善于变化。以亲切自然为主,但也不排除严肃甚至冷峻的一瞥;既有不断的全场巡视,又有局部的个别关注。前者使用的是虚眼,似看非看;后者使用的是实眼,看清看透。虚实结合,交替使用,通观全局,洞察入微,传情自然,调控灵活。一个教师,口才再好,没有眼睛的捕捉和配合,势必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表达;没有眼神的传送和帮助,同样得不到完整的彻底的表达。
让手学会说话
人的手是很能说话的,据学者们研究,手势与表情结合,可传导信息的40%。教师的手势作为讲课的辅助手段,是在讲出某句话,而这句话又需要增强表现力的一瞬间作出来的,是与言语同步进行的。
在教育教学中,手势的表达功能从总体上看,可大致分为四类:
其一,是象形性手势。用以摹形状物。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在视觉所不及的范围中的事物,便要应用描画的态势来表示。”手势是最适宜于描画的。如用手比划某人有多高,某树有多粗,某西瓜有多大,某书有多厚等等。前举用手势比划几何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便属此类。这类手势可以把不在视觉范围内的事表现得形象可见。
其二,是情意性手势。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意。读过都德《最后一课》的人,谁都记得韩麦尔先生最后结课的情景: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一手势既表示了明确的语义,又传达出沉重的感情。
一位学生用锅灰抹在脸上走进教室,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在帮他洗干净后,摸摸他的头说:“你呀,真顽皮。”
这里的“摸头”配合有声语言表现了十分丰富的情意,使这位学生觉得“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以致几十年后还清晰地记得这一情景。
其三,是象征性手势。用来表示抽象意念。例如列宁演讲时,常常左手插在背心前部或腰间,右手果断有力地向前推出,显示出必胜的信念。再如:
一位教师上《长江三峡》,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战斗——航进——穿过黑暗,走向黎明”这样一个抽象的主题,他手势向前冲击出去,作出昂然奋进的态势。
这一象征性的手势,表现出一种浩大的气魄,有效地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其四,是指示性手势。用于指示具体对象,引起听话人的直接感知和注意,如讲课时手指挂图或实物、模型的有关部分进行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手势必须准确得体,一定要有助于表情达意,增强表达效果。切忌手势过多过杂,更不要用过分夸张或含义模糊的手势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使学生摸不着头脑。要注意克服不良手势,如挖耳屎、抠鼻子、吮手指、玩衣角、弄辫梢、手沾唾液翻书等等。
让表情“表情达意”
人是最善于表情的动物。表情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据国外学者研究,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光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占人体语言的35.7%。我们这里所讲的表情是指包括头部在内的人的脸色变化、肌肉收展和眉、眼、鼻、嘴的动作所组成的面部表情。有人将人的面部分成三个能够独立的动作区:眉头和前额区;眼睛、眼睑、鼻梁区;面颊、嘴、鼻子的大部分及下巴的下部区。实际上还有头部的动作,亦即首语。不过面部眉、眼、鼻、嘴之间的三角区,则是表情语言最集中、最丰富的部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施加心理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必须善于通过丰富生动的表情来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随着教学进程、讲授内容和客观情境的变化,自然地显露各种不同的表情,高兴时,则眉飞色舞,笑逐颜开,伤心处,则蹙额锁眉,愁思满面,借助不同的表情,渲染言语气氛,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些教师表情呆板,缺乏变化,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也无论是喜是悲,是忧是乐,总是绷着一副冷冷的面孔,这不仅有碍于情感的表现,还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敢亲近,对教学显然是不利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让你的表情“表情达意”。
(一)头部的表情达意
头部的动作亦称首语,它是头部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头部动作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现力是比较强的,人们所常见的头部动作有点头、摇头、昂头、低头等。
点头:点头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意思。有点头称是、点头会意、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肯定、满意和赞赏。有点头微笑、点头哈腰则表示致意、感谢、恭顺和客气等。
摇头:一般表示否定、反对、阻止或不以为然;摇首吐舌、摇首咋舌则表示惊讶、怀疑、不理解;摇首顿足则表示不满和无可奈何等。
但是,点头和摇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语义。意大利那不勒斯人表示否定的动作不是摇头,而是把脑袋向后一仰,要是表示强调的否定,还用手指敲敲下巴来配合;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希腊等国点头则是否定或不同意的意思;在保加利亚,是“点头不算摇头算”;还有印度、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伊朗、孟加拉等也是如此。
昂头:有昂首挺胸、昂首伸眉,表示充满信心、踌躇满志;昂首阔步,显得精神振奋,意气昂扬;而昂首望天,则表示目中无人。
低头:有俯首沉思、俯首听令、俯首低眉、低头不语,表示思考、顺从或屈从;俯首贴耳,则表示恭顺;垂头丧气,则表示沮丧或丧失信心。此外,还有诸如搔首弄姿、油头滑脑、缩头缩脑等,这些成语也在不同方面反映了头部活动所传递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头部或正或倾或侧,也反映人的不同心态。身体直立,头部端正,表现的是一种自信而庄重的风度;头部前倾表示倾听、同情和关心;头部侧斜,表示对对方谈话感兴趣。
头发:对头部有保护和修饰作用,也能表情达意。人在发怒时会“怒发冲冠”;在极度害怕的情况下,会毛发皆竖;恋人相处会耳鬓厮磨等。
(二)面部的表情达意
面孔是人心灵的镜子,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常常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人们常说的“察颜观色”、“心如其面”,就是告诉人们看人要先看脸,见脸如见心。因为在体态语言中,面部表情的“词汇”最丰富,也最有表现力。它能最迅速、最敏感、最充分地表现出人类的各种情感,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们可以从面部的微妙变化中,看到一个人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正如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如满脸红光、满面春风是兴高采烈、踌躇满志的表露;面红耳赤是急躁或羞涩的反映;脸色铁青说明生气和发怒;面面相觑是惊恐和束手无策的表现;面如土色、面无人色则反映极端惊恐的程度;面不改色是沉着镇定的神态;脸色苍白也许是紧张或是身体不适;面如菜色表明营养不良等。一般认为,面部表情对人的语言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作用,在反映人内心的真实性上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面部肌肉的收展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一般是喜则眉飞色舞,怒则咬牙切齿,哀则愁眉苦脸,乐则笑容满面。
在人的五官中,嘴的表现力仅次于眼睛。嘴的开合,嘴角的向上或向下,都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且嘴的动作还是构成面部笑容的主要因素。如嘴巴微微张开,上牙微露形成轻笑;双唇紧闭表示认真思考;张嘴露齿,表示高兴;咬牙切齿,表示愤怒;撇嘴,表示藐视;咬唇,表示自省;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表示敌意;撅嘴表示生气;呶嘴表示怂恿嘲讽;咂嘴表示赞叹或惋惜。鼻的表现力也相当丰富。耸鼻表示厌恶;嗤之以鼻表示看不起;皱鼻表示好奇或吃惊;摸鼻表示亲切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