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语言艺术
30674900000013

第13章 有时无声胜有声(3)

体态语言在审美上应该具有雕塑般的艺术效果,这是最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又是不得不具备的。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教师并不看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些细微小节。如,女教师头发没梳整齐,批评学生时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男教师裤管一只高、一只低,穿拖鞋、背心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有的教师常常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时常都显得有大病不愈似的;有的教师体态语言有气无力,挥手、抬手、握拳等动作不到位。

一位教师讲高尔基的《海燕》,当讲到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时,他的声音高亢,激越,两手本应该高高举过头顶以加强这种气势,可惜,他的双手只是软绵绵地举了一下,与他的语气显得极不协调。这个手势不但没起到强化效果、渲染情感的作用,反而引来学生一阵嘻笑。仅这个不美观的动作将群情激昂的课堂气氛败坏得一干二净,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这篇课文那种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志形象的理解。

“举手投足皆有意,一颦一笑总关情”,要纠正教师体态语言不美观方法有二:一是使用态势语时必须情感饱满,人有在饱含情感运用态势语时,才能使眼神炯炯发亮,笑容满面春风,手势富有力度。二是动作要到位,切勿拘谨、萎缩,否则不伦不类,甚至令人恶心。动作的预备、发出、收回全过程必须有板有眼地完成,预备运足气势,发出到位有力,收回干脆利落。

总之,体态语言作为教师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尽管它很少独立动作,只是辅助有声语言的传情达意,或许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在运用时就应格外谨慎,不因少用而显其精,不因多用而显其滥,不因用之不当而显其俗,不因用之不美而显其丑。

沉默是金,倾听为玉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我们知道,在人际交往当中,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当然任何事情又都不是绝对的。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汲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少说话、少评论、少批评”,牢记“沉默是金”,才能更好地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切记管住自己的一张嘴。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沉默,还有其特定的作用。如:

(1)沉默具有控场作用。上课铃响了,教师也进教室了,但学生们仍然喧嚷不止,教师默不作声数十秒,肃立讲台,伴之以严肃的目光直观或环视学生,很快,课堂便会安静下来。教师正津津有味地讲课,下面有两个学生却在叽叽喳喳聊天。教师突然沉默,走向那两位学生,这行为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位同学立刻停止了谈话。

(2)沉默具有强调作用。教师讲课时,若要强调或突出某些内容,便可在此之前突然有意停顿一会儿。然后,再以适当的语速讲解后面的内容。这样能提起学生的注意力,急切地想知道教师下面将要讲什么。

沉默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去慢慢体会。

除了沉默,我们还要学会掌握另一种“无声武器”,那就是——倾听。

倾听与讲话一样都是思想交流的方式,有时倾听比言说对于说话者来说更有意义,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善待和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款待。曾看过一则关于倾听的佳话。

一天,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访谈一位小朋友时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小朋友天真无邪地说:“嗯,我长大后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一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在座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仍注视着这孩子,没有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让林克莱特感觉到了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得了的,于是他便问孩子道:“你为什么要样做呢?”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正是由于林克莱特保持了倾听者的一份亲和力、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才使他听到了这名小朋友的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明的心语。

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应发挥其良好的倾听品质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给不给其机会表达自己并且能被倾听,是学生能否获得敞开心怀的快乐的关键。学生不被倾听的后果可能是,其不是以捣乱方式表现自己,就是以自闭方式“虐待”自己。老师只有通过耐心倾听学生,才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灵光,才能与学生建立心灵的桥梁,由此教育教学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一则日本教育小说中讲到的关于老师对学生的“倾听”的缺失与存在产生不同效果的故事:

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小学校里读书,她非常喜欢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可是,当她高兴的时候,总是在静悄悄的课堂里弄出烦人的响声,不是手舞足蹈,就是翻动桌板。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全然不顾小女孩和她家长的情面,也没有兴趣了解孩子的心思,十分坚决地要求小女孩家长把她转离该校。

孩子的母亲无可奈何,小女孩却根本不知道老师对她的看法。家里费尽了周折,终于在报纸上找到了一个似乎适合这个小女孩的学校,于是母亲便带着孩子去试一试看。

这所学校在乡村,教室是用两节旧火车厢组成的。学校没有很正规的院墙,面对的是大自然广阔的天地。学生每人可分到一棵树,既可以随意攀爬,也需要浇水培土。学期结束时学校对学生的奖励是校园里栽种的水果蔬菜,所有环境都与自然和谐相关。

孩子来到学校,最开心的就是接待她的校长耐心地听她随心所欲地说了两个来小时,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她多么希望那位年轻漂亮的老师也能够像这位校长那样听听她的想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逐渐淡去了。

孩子留下来了,她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天地。教育者的倾听给了她敞开心怀的快感,也使她自然地步入人生的最初阶段。

老师通过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可以让学生敞开思想的大门,无拘无束地诉说自己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比如说,一位老师在教授六年级《林海》一课时就充分体现了其倾听品质,并通过倾听,关注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关注学生的兴奋和疑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该老师在教学《林海》第二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投影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酿成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酿成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老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

学生1:我喜欢第一句,第一句是个比喻句,把小红豆比喻成了珊瑚珠。

老师(由平和状转向询问状):你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很好。还有没有别的意见呢?

学生2:不是说比喻是让事物更形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吗?所以一般应用大家较为熟悉的事物作比,可是“珊瑚珠”我们看也没有看见过呀。

老师(看着学生2):你很会思考。

学生3:珊瑚珠晶莹剔透,看上去十分可爱、有趣。这里把小红豆比喻成珊瑚珠,说明小红豆也长得非常可爱。

学生4:老舍爷爷把这种普通的小野果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他很喜欢小红豆。

老师(高兴地):大家说得真好……

(一学生打断老师的话)

学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思考状)。

老师(鼓励地):那请你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听听。

学生5:我觉得老舍爷爷把小红豆比喻成珊瑚珠还有一个原因。课文把大兴安岭称为“林海”,珊瑚珠在海中才有,所以他把小红豆比喻成珊瑚珠,我觉得比喻得很恰当,而且这样既写出了小红豆的可爱,又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小红豆的珍爱之情。

老师(欣喜地):妙!妙!说得妙!(学生鼓掌)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把这句话与整篇课文联系起来了。

在这里,老师用征询、诚恳,鼓励的语言,如“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那请你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听听。”传递给了学生无限的自由和信心,激发起了学生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热情。老师及时的反馈、肯定,如“你很会思考。”“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不仅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自主阅读,积极与别人交流和合作,大胆发表个人见解。所有这些,都与老师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有良好的倾听品质分不开的。

老师的用心倾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化孩子那一块澄明的净境。下面的丁老师就是通过用心倾听孩子,不但有了活在了孩子的心灵世界里的感觉,而且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丁老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带着欢乐的孩子去学校大操场放风筝,她把这当作放飞心灵的行为,去让孩子放飞一份好心情。丁老师安排4~5人一组,一组放一只风筝。这样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风筝放上天也不容易,需要集体的力量。在丁老师和孩子们的努力下,一只只风筝飞上了天。丁老师仰望着蓝天,这边飞着一只蝴蝶,那里飞着一只燕子,望着望着,丁老师觉得天空中飞着的似乎就是自己和孩子们,因而沉浸在了无限的遐想和喜悦之中。就在这时,一个孩子跑来向丁老师报告:“丁老师,小妍她一个人拿着风筝走开了。”

丁老师在假山旁边找到了小妍,她蹲在那儿,手里拿着一只蜻蜓样子的风筝。丁老师正想拉起她训斥一通,却听到她甜甜的声音:“小蜻蜓呀,你马上就可以飞了!你可要记得向蓝蓝的天说声‘你好,帮我亲亲小鸟’。”她停下来,指着飘动的朵朵白云,继续说:“还要告诉天上的羊群我喜欢它们,问问它们愿不愿意住到我家去。”说完,她亲了亲那只小蜻蜓,转过身看到了丁老师,愣了一愣,怯生生地喊了一声“老师!”丁老师摸了摸小妍的头,微笑着说:“小妍,快去把你的小蜻蜓放上天吧!”望着小妍高兴远去的背影,丁老师庆幸自己没有冲动地教训小妍一通,而是倾听了她的自言自语。“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但愿那只飞扬的小蜻蜓会问候到蓝天、白云和小鸟。”丁老师心里在说着这些话。

老师要能够通过倾听打开和进入学生的心扉,就需要倾听出学生话语中的多种不同含义以及言外之意。老师需要由于倾听而感动,感动于孩子的真诚和对生活的热情;由于倾听而呵护,呵护孩子细腻而敏感的心灵,呵护孩子的童心和童真;由于倾听而理解,理解孩子作为孩子的一切……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