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
30681300000014

第14章 驾驭课堂能力(5)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对他们说上几句话。

生1:蔺相如,你为了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师:(面带微笑)看来蔺相如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你!

生2:赵王,你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还能“不拘一格”“用”人才。

师:(竖起大拇指)你的回答很有个性,你还会创造性地使用诗句。可见你也是人才,因为你读懂了赵王会用人才。

生3:廉颇,我佩服你的勇气,佩服你的心胸,佩服你知错就改的品质。

师:你能使用“排比”修辞手法回答问题,很有诗意!

……

案例三:

《游子吟》拓展练习题: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小时候,我曾恨过你。我弹琴时,只要弹错了,你就用竹筷敲我的手,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苦心,正因为你的严格要求,我才获得钢琴比赛一等奖。”

师:听了你的话,我为你妈妈有这样一个女儿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你妈妈听到你的心声,眼睛一定会湿润的。

生2:妈妈,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你那关切的眼神和热气腾腾的饭菜;每当我成绩进步时,你鼓励我说“精彩极了”。是你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颗颗赤诚闪亮的孝心。

以上三个案例,教师都是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我们不难看出案例一的评价语言相比案例二、案例三不够具体,学生不知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这样的评语给学生的印象不深。后两个案例,教师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积极挖掘延伸,给学生以启迪和新的联想,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发言也越来越精彩,不时擦出奇异的“火花”。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其实,要想激励学生,就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因为需要是人们积极性的源泉,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力。

1.真诚的评价语是促发学生学习激情的需要。案例三中,学生根据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的感悟,发出内心真情陈述,教师同样回应以精彩真诚的评价,师生之间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反之,如果教师单纯以“哦、嗯、不错”来回应,这样的评价语言就相对单一薄弱,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也会受影响。当然,要使评价语言真诚,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和爱心投入,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产生精彩的教学评价机智。

2.评价语实事求是是使学生端正良好学习态度的需要。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有时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案例二当中有学生喜欢上“赵王”,这是很少见的,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实事求是地夸奖他:“你也是人才,因为你读懂了赵王会用人才。”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执教《匆匆》时,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教师竖起拇指说:“你的朗读水平简直超过了赵忠祥。”当时所有学生都用惊讶的目光望着教师,部分学生交头接耳并发出“赞叹声”。这样的评价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如果教师换一种评价语,如“读得真棒,继续努力,我相信你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第二个‘赵忠祥’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因此实事求是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3.评价语因势利导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需要。新课程提倡的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的阅读,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多元反应,这些反应不一定都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如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教师让学生把狐狸和乌鸦的对话找来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学生说道:“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他善于观察,而且做事很有‘恒心’”。教师的评价中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我想如果把“诈骗、欺骗”行为当作“聪明”来欣赏,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看待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呢?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不妨这样,教师因势利导“先扬后抑”,即先肯定这位学生回答得很有创意,然后再通过研读、辩论来纠正、引导、完善学生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作用,及时纠正学生不健康的价值观倾向,防微杜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一、对尖子生,多给予启迪

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上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例如:

从学习内容评: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个比喻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教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评价的是一个学生,可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不光这个孩子得到了启迪,全班同学也从中得到了教育。

从学习习惯评: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面非常广,能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思考问题比较深刻。如教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学生能当堂回答出“是岳飞墓前的对联”,并说出含义,全班同学满是惊叹的眼神。老师及时肯定:“你不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乐趣,而且获得了那么丰富的知识。你能边读书边思考,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值得大家学习。”

从思维角度评: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老师请同学讨论“如果父母都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大家纷纷谈出许多不良后果,一个优生却独树一帜:“其实后果不是一定的,如果我听到这样的评价,也许会更加努力,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偏不让别人说糟糕透了。”老师马上肯定他:“你太棒了!不随波逐流,能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你怎么会想到这一点的?”

对尖子生的表现,不但给予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具体现象进行中肯的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对中等生,诚挚地欣赏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尖子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

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这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你读得真好听。看,袋鼠妈妈冲你微笑了。”“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你在等待机会发言,老师帮你一把,你就站起来了!”……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对学困生,热切地激励

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评价中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左倾”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右倾”了,无法起到评价的作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老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重复词,一定是认真预习了。”

可为他设置台阶以解其围:“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情绪,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老师看得出你不是一个笨孩子,你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刚才没有认真地听讲,漏学了知识,现在老师帮你补回来,希望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刚柔并济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向。

课堂评价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体现,是教师智慧的结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充满生机。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正确运用评价语,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让您的课堂评价语真正“亮”起来吧!

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课堂变得更为重要。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阵地”,因此课堂的调控能力成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要素质之一。尽管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打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们的思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预料的,也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如何处理这些课堂突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呢?怎样于“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下面就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谈一些看法,供教师们探讨参考。

一、课堂“突发事件”类型

课堂“突发事件”,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干扰型、矛盾型、尴尬型。在每种类型中,根据存在主体的不同又有不同分类。

在干扰型“突发事件”中,由于干扰源的不同,可分为课堂内干扰型和课堂外干扰型。其中,在课堂内干扰型中又包含个体干扰型和集体干扰型。

在矛盾型“突发事件”中,主要包含学生个体与个体的矛盾,以及师生个体矛盾两种。

在尴尬型“突发事件”中,重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目的

授课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以排除(化解)和利导为目的。

排除是指对一般课堂“突发事件”采取视而不见,姑且把它放置一边,暂不在课堂上作及时处理(除必要处理的事件以外)。

利导是指授课教师巧妙地借助当时的情景,将“突发事件”向有利于教学方向引导,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三、处理原则和要求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坚持“六不”原则和“四要”要求。“六不”:①不搞“事件”扩大化;②不伤害师生感情;③不影响当堂教学;④不作当堂处理;⑤不体罚学生;⑥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四要”:①用语要简明、委婉;②设置内容要符合当时情景;③比喻要贴切;④联系要紧密。

四、处理方法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是惟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出最佳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处理目的,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现根据课堂“突发事件”的类型、处理目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具体情况谈一些处理方法。

(一)干扰型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对策

1.若要将干扰型“突发事件”排除(化解),可采用“假托法”。所谓“假托法”,是指授课教师根据“突发事件”,巧妙地借助一个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来分散该事物的注意力的方法。例如:

一次,某老师刚走进教室上课,突然听到有个女生在哭泣,他灵机一动,环顾了一下教室说:“是谁把小孩子带进教室里来啦?”此言一出,同学们惊奇地回头看那哭泣的女孩,顿时满座寂然,鸦雀无声。“既然没有人,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这里,这位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哭泣声,假托这哭泣是源于有人把小孩子带入课堂而发出的。既没批评学生,也没深入课堂调查,仅用一句话就平息了课堂干扰。

2.若要将干扰型课堂“突发事件”转变成“利导”,则采用“联系法”。这里所指的“联系法”,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与“突发事件”相联系,达到运用知识巩固知识为目的的引导方法。例如:

一次,教师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讲诗词。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休。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奈不住,想跑去捉它。此时,老师便转换了话题,来了小插曲:“有这样一幅对联,谁先对出来,中期考试多加5分”,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我接着说:“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人对出:“满室学生看窗外”……“还有最好的对法,这个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思考,现在言归正传……”这里,教师并没有板着面孔批评学生,面是将“麻雀鸣”和杜甫的《绝句》联系起来,再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3.“装聋作哑”法。对于一些调皮学生的“恶作剧”搞笑法,作为教师有时真的没必要认真下去,装作没听见,不予理睬,教师不仅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学生会感觉自讨没趣,以后这样的事情也许会很少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