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
30681300000019

第19章 语言表达能力(3)

为了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惯用语;有时还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甚至还用摹声和儿化韵等措施,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如前胡适先生之例。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语境,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

2.力求意、形、音、情四者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探讨如何让学生把苦学变为乐学。教学的趣味性问题引起了许多教育家和教师的重视,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又是教学趣味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雨果曾说:语言就是力量。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则必须将语言的意、形、音、情四者联合运用,把语言的潜力挖出来,使语言像老舍说的那样: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像鲁迅说的那样: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讲,相传某岛上的萨桑国国王鲁亚尔生性残暴,每夜娶一个女子为王后,第二天清晨杀掉,然后再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女子,自愿进宫嫁给国王,她很善于讲故事,使国王听了入迷,当故事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天已破晓,国王便没有杀她,让她第二天夜晚接着再讲。她接连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深受感动,改变了屡娶屡杀的暴行,跟山鲁佐德白头偕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感情入手,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进而通过艺术的方式,让人们认识世界、掌握世界。

课堂教学中,师生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所以教学语言应该是意、形、音、情四者俱佳。有的教师曾深有体会地说,课伊始语言激情满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之中语言进入角色,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课将终语言情深意浓,使学生回味满足,自强不息。

同时还必须指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为了趣味而趣味,或者说片面追求趣味。要将趣味性与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首先是科学性,切忌在课堂上招欢买笑,追求噱头与掌声的低级趣味,以及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提醒教师:“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所以教师在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时,必须注意恰到好处,不可过分。

四、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学活动的特定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语言表达必须简明扼要。若语言不简明,势必完不成教学内容,而且还会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极大困难。再者,教学语言是诉诸于学生听觉的,转瞬即逝,冗长的语句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影响学习的情绪。

对于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处理好化繁为简与科学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基础的不完备和学生的年龄、经历等因素影响,有时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有的内容必须简化。但这种简化绝不允许有错误。譬如,植物界、动物界各类群的演化关系,内容较复杂,学说也较多,一般教科书上谨慎地采用了两个简化了的系统树。其中,苔藓植物是演化路线上的旁支,古代蕨类植物一部分演化成为被子植物,而一部分裸子植物又进一步演化成为被子植物。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简化为:“藻类→菌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这种简化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2.简明性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简明的教学语言中,应包含着深刻的教学意图,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导向,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其教学语言总能沟通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主导作用的简明的教学语言是积极的、能动的,它犹如教师留给学生的路标,有一种提示作用,循此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产生吸引人的无穷魅力。

以上,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其实,在教学语言的现实性追求上应将这些不同的侧面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研究教学语言的美,追求美的教学语言。如有的教师就把语言学家的用语准确、艺术家的情感丰富、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曲艺家的生动幽默等溶为一炉,以求得教学语言表达的“立体效果”和整体效应。

教学语言常用的五类表达方式

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与学科性质有关,也与教学内容的性质有关。如化学教学与历史教学不同,化学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也不同。常用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大致可分为五类:说明式、叙述式、描述式、论证式和抒情式。下面我们来分别加以说明。

一、说明式语言

说明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解说事物、剖明事理的语言,它通过对事物的形态、性质、构造、成因、种类、功能,或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关系、演变等作出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的解说剖析,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内容,加深理解。说明式教学语言常用语句有:“这就是说”、“它的意思是”、“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打个比方说”、“它的理由是”等等。说明式语言一般可分为定义说明、诠释说明、比较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和举例说明等。

定义说明就是用简练概括的语言给事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以揭示其本质内涵。譬如:“什么是词?词就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诠释说明,或称解释说明,是对事物的各方面特征做具体而详细的解说。它不同于定义说明,定义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简明而抽象的揭示。譬如《白杨礼赞》的解题:“礼”是顶礼或敬礼,“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就是对白杨树顶礼赞美。还须进一步诠释,“顶礼”是佛教的最高礼节,顶礼者跪下,用头顶着受礼人的脚。题目中用“礼”这个词极言了对白杨树的崇敬之情。

比较说明是把两个以上的、彼此存在一定联系和相同点的事理放在一起,从对照、比较中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譬如语文课中的同义词的词义辨析,物理学中近似概念的区分等。比较有正反比较(对比)、同类比较(类比)、前后比较(纵比)、左右比较(横比)等不同形式。

分类说明,或称划分说明,是为了揭示事理的类属性,而把它分成若干亚类逐一说明,从而达到明确事物的对象范围或概念的外延情况的目的。譬如说,人类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分类说明有上行归类、下行归类、一次分类、连续分类等不同方式。

比喻说明是指使用恰当的比喻来揭示某一抽象事物的含义。譬如,有的教师把原子比喻为一个万人体育馆,而原子核就相当于悬挂在万人体育馆中央的一粒玻璃弹子。这就把原子和原子核的线度比例生动地比喻出来。特别是在处理抽象问题时,比喻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可起到化难为易、辅助说明的作用。

举例说明就是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说明有关事理的目的,一般对列举的事例要做精当的分析、揭示它与有关事理的联系,才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譬如,电学中用直线电流的磁场来说明圆形电流的磁场,要讲清当圆形导线的直径无限大时,圆上的每一段都可视为直线。当用特例来说明或证明某一普遍结论时,尤其要讲清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选取事例要贴切通俗,针对性强,切勿多滥。若举例多滥,再加上缺乏分析或分析不当,对说明问题非但无益,反倒有害。

二、叙述式语言

叙述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科学文化知识内容向学生做较客观的陈述介绍的语言。特别是把人物的活动和经历,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或事理的变化过程具体表达出来,使学生获得脉络清楚、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或事实。叙述式语言一般可分为纵向叙述、横向叙述和交叉叙述。

纵向叙述就是根据事理在时间上的联系性进行的叙述方式。纵向叙述适用于介绍具有时间性联系的事理知识,譬如,历史事件、人物经历、故事情节、工艺程序、技术措施等。纵式叙述又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区别。顺叙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它的特点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理的习惯,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叙述方式。倒叙是把事物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过程的起始和展开。其特点是突出结果,造成悬念,激发兴趣,引人入胜。插叙是叙述事件时暂时中断原叙述线索而插入另一事物的介绍和交待。其特点是加大了叙述容量,使叙述富于情趣和变化。不少教师都好用“课堂插曲”来活跃教学气氛,但要切忌故弄玄虚,离开主题。补叙又称追叙,是指叙述到一定阶段,对前面的内容做某些补充叙述。其特点是位置后移,起丰富和补充作用。

横向叙述,又称并列叙述,就是根据事理的非时间性联系进行的叙述语言。横向叙述适用于介绍具有非时间性联系的事理知识。地理知识的介绍常用此种方式。譬如,讲北欧各国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丹麦有发达的乳肉畜牧业和家禽饲养业。挪威的渔业和航运业久负盛名,石油是它新兴的工业部门。芬兰利用本身丰富的森林和水利资源,发展了木材加工和冶金工业,芬兰还是世界上纸浆和纸张重要出口国之一。冰岛的经济以渔业为主。横向叙述按其所叙内容的逻辑关系,可有空间远近关系排列的横向叙述、内容主次轻重关系排列的横向叙述、因果先后关系排列的横向叙述等具体方法的区别。

交叉叙述,又称纵横向交叉叙述,就是把纵向叙述和横向叙述结合起来进行。其特点是纵横交叉形成立体网络结构。交叉叙述可分为纵纲横目式和横纲纵目式两类。譬如,讲授中国历代教育家的思想,就可使用纵纲横目式叙述,即以历代时间纵向线索为纲,以各代著名教育家横向联系为目进行讲述。而讲授西方近代各国教育发展史,就得采用横纲纵目式叙述,即以西方各国横向关系为纲,以各国教育的纵向发展为目进行讲述。

三、描述式语言

描述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有关内容直观形象、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的语言。历史、语文等文科教学中用的最多。其特点是通过摹态传神,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丰富感知、加深印象,并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描述式语言一般可分为写意描述和工笔描述。

写意描述,又称白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朴素洗练的语言,寥寥数语即将描述对象的主要特征勾勒出来。例如:

历史教学中讲秦王朝灭亡时可用写意描述法: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只有46天的秦王子婴,乘白马素车,头套丝绳,双手捧着玉玺,在城外躬身迎接,表示投降。至此,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起来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想要万世一系的秦王朝。事与愿违,秦王朝不仅未能万世一系,到头来只落得个二世而亡,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工笔描述,又称细描,是用细腻的语言,对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作精雕细刻的描述。其特点是语言细密,色彩浓郁、感知逼真。譬如,讲林则徐虎门销烟,可采用工笔描述法: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主持的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开始了。林则徐派人在广州城南虎门海滩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15丈的大池,池前开一洞口,池后通一进水沟。先引海水入池,撒进食盐,然后把收缴来的鸦片切碎,抛入池中,浸泡半天,再投入生石灰,利用生石灰和盐水的化学作用销毁鸦片。等到退潮时,打开池前洞口,池内经过腐蚀分解的鸦片渣滓,随潮水冲入大海;两个池子交替使用,如此一连23天,把所缴鸦片全部当众销毁。销毁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亲自在海滩上监督,沿海群众怀着对外国侵略者坚决斗争的激情和对鸦片深恶痛绝的义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千上万来到虎门海滩。当他们看到池水翻滚,烟雾腾空的时候,无不拍手称快,欢呼不绝。在场的外国侵略分子,看到他们毒害中国人的整箱鸦片被销毁,虽然并不甘心,但对中国人民的正义行动和严肃态度也感到心胆俱裂。

四、论证式语言

论证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事实或理论等论据来证明论题或论点的真实性、正确性的语言。论证是由论题、论据通过论证方式组成的。其基本要求是语言富于逻辑性,论题明确,论据真实而充分、论证合乎推理规则。论证式语言常用的关联词有“由于”、“因为”、“根据”、“基于”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综上所述”等。论证式语言表现形式比较多,一般有引典论证、因果论证、反面论证、排它论证、事例论证、类比论证、归谬论证等。

引典论证就是引用经典著作、权威性论述,或科学上的公理、定理,以及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其优点在于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因果论证,又称分析论证,就是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论点的正确性。这种方法运用得好,能使论证有力、逻辑性强。

反面论证,又称反证法。它不从正面寻找论据推出论题,而是寻找论据证明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题是假的,从而根据排中律间接地证明了原论题的真实性。

排它论证也是不直接证明原论题为真,而是先列出与原论题并列的一切可能命题,然后用论据逐个否定其他命题的可能性,剩下的原论题就是惟一成立的真命题。

事实论证就是以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证明论点,它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来进行论证的。其特点是说服力较强,尤其是对中小学生,事实胜于雄辩,易于被学生接受。

类比论证就是把两种属性极相接近的事物进行比较,由于其中一事物明显地具有某种属性,于是就以此为论据,证明另一极相近的事物也具有同一属性。

归谬论证就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正确,然后用它作前提,推导出一个极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不能成立。

五、抒情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