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30685300000011

第11章 合理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沟通(5)

他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些斩钉截铁的字眼,诸如:“一定”“无疑”等,而以“我相信”“我想”“我猜想”,或是“目前看起来是这样”来取代。在具体的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即使他发现某些明显的错误时,他也决不允许自己立即享受与人对立的快感,反而会温和地告诉对方:如果在某某情况下,他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不过目前的情况看来并非如此。

很快地,富兰克林发现了这种态度改变所带来的好处。因为,如此一来,即使他在立场、意见上与人有所对立的时候,谈话仍然能够愉快地继续下去。也因为他提出意见的方式令人较易接受,减少了争执,而一旦自己有错误的时候,也不像以往那样觉得丢脸。同样的,当他有时提出正确意见的时候,他人也能够放弃自己的成见来接纳、采用。

这种开始时须费力扭转自己个性的模式,随着时日的消逝,你会感到越来越轻松自在。并且在之后的50年内,富兰克林不再听到由自己嘴边溜出的武断话语。他总结,他之所以能够担任公职,成功地成为议会的一员,让种种的法案顺利推行,实在应该归功于早年自我训练与自律的习惯。尽管与一般辩才无碍的人比较起来,富兰克林偶尔用字迟疑、词不达意,但重要的是,他总能够持有自己的论点,并且成功地推展,让人接纳。

生活中,当人们的思想情感不便于明确地表达出来时,可以用含蓄、委婉的方式向对方发出信息,让对方自然而然地领会话语和动作中的潜在含义。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叫作暗示。

暗示是一种投石问路的说话技巧,它可以在双方避免尴尬的同时,让对方对自己的意思心领神会。通过暗示的语言表达,既含蓄地指出了对方的不足,又巧妙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法可谓是一箭双雕。

智慧锦囊

1.用笑话故事暗示

在笑话和故事中依靠某种隐蔽的观点,以便使别人形成一种印象,认为这些观点正是自己思维的产物,并于脑中形成思维定式。

2.反问暗示

反问暗示的效果和我们语文课上学到的反问句的效果是一样的,它们的谜底就藏在问题当中,并且这种暗示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但是反问暗示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对方的敏感程度。

3.用诙谐的语言暗示

以幽默的语言或随意说笑的方式,向对方传递信息,既可以表意,又可以让气氛融洽,何乐而不为呢?

批评时要顾及他人的自尊

社交场上不可能一味都是赞美之声,肯定少不了批评。对于犯错之人提出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但批评不是目的,只是督促他改正的手段而已。所以,批评要有分寸,不可伤人自尊。

然而,有些人就是搞不明白批评的意义,或者有时难以抑制愤怒的情绪,因而对犯错之人丝毫不讲情面,什么难听说什么,什么伤其自尊说什么。态度之严峻,言辞之激烈,极容易给犯错之人一个错觉,觉得你并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借机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失去了指责批评他人的资格,因为用不恰当的方式批评人本身也是一种错误。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得到的结果只能是错误。

批评人要讲究方法,保住其面子,又指出其错误,这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有一位女秘书,人虽长得漂亮,但公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却是一团糟,这给柯立芝在阅读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是有着良好修养的柯立芝总统并没有严厉地批评她,而是非常巧妙地指出了她的错误,保住了她的面子。

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迷人的小姐。”

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批评的目的达到了,委婉的说话方式女秘书也容易接受,这就是批评的艺术。果然,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扬扬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得痛。”

批评犯错之人,不伤害其自尊,这是最重要的。在维护其自尊的前提下,也要多动动脑筋,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其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主动改正。

球王贝利,人称“黑珍珠”,是人类足球史上享有盛誉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踢球的天赋,而且还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贝利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和他的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他差点儿误入歧途之时,是父亲巧妙的批评方式挽救了他。

一次,贝利参加完一场非常激烈的足球比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支。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认为自己很前卫、很潇洒。不巧的是,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了这一幕。

要是换作别人,看到小小年纪的儿子抽烟,必定非常愤怒,很可能怒骂,甚至动手。倘若这么做,孩子的自尊心将会严重受挫,逆反心理一上来,必定会变本加厉。贝利的父亲并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晚上,贝利的父亲与他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父亲问他:“今天你抽烟了吗?”

贝利红着脸,低下头说:“抽了。”他已经做好了接受父亲训斥的准备。

但是,父亲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这才开口说话:“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赋,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可能有些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你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喜欢的足球这时也会渐渐地离开你。”

父亲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的责任,也有制止你不良行为的责任。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这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

说到这里,父亲转过身问贝利:“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该由自己做出选择了!”

说完,父亲从口袋里拿出一沓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头也不回地走出去了。

贝利望着父亲渐渐消失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泣,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

“爸爸,以后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那以后,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球王。他的成功跟父亲的一番教导是分不开的。

如此来看,批评不一定非要采用激烈的言辞,心平气和的教导更容易使人思索。所以,与人相处,若非得拿出批评作武器,那就不要让它太锋利,以尊重为前提的批评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给道理穿上情感的外衣

圆通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必然少不了说服的存在。巧妙的说服不会破坏彼此的交情,同时还可能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有人认为,说服时只要秉持“有理走遍天下”的态度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其实并不尽然。有时候“言之有理”也并不是万事皆能的,当个人情感左右理智的时候,道理再正确,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当成堆的道理已经失去作用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浪费口舌了,既然情感问题是他心中的症结所在,那你不妨就用情感去融化他。

战国时期,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十分疼爱长安君,当然不同意让他去受苦。大臣们极力劝谏,赵太后表明态度:“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心里明白,派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赵太后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她过不去的是个人的感情关。因此,这时再去给她讲道理无异于火上浇油。他决定从情感上寻找突破口。

触龙见到太后以后,关切地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与太后拉起了家常。本来严阵以待的赵太后,那根紧绷的神经慢慢松懈下来,满脸的怒色稍微得以消解。

看到太后在情绪上已经不再抵触自己,触龙随意提起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请求太后让他替补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其疼爱之情溢于言表。赵太后感觉找到了知音,情感的宣泄也找到了突破口,跟触龙谈话更加有了兴致。两个人居然郑重其事地探讨起疼爱孩子的问题。

赵太后说自己最疼爱的就是长安君。触龙不以为然,他认为太后最疼爱的是燕后。太后不解,触龙说,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想到她远嫁他国,孤苦伶仃,非常伤心,而且无时无刻不想念她,虽然如此,为了她的长远考虑,在祭祀时,总是为她祷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迫切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但在长安君身上,太后却没有考虑那么长远。现在长安君寸功未立,却有着显赫的地位,肥沃的土地,大量的珍宝。人心难服,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触龙感慨地说:“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赵太后明白了疼爱孩子就要为他的长远考虑,最终接受了触龙的劝说,替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终于出动。

人是感情动物,从感情入手进行交流,多了点儿人情味,少了些说教成分,如果能够通过情感的交融触动其内心,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改变原来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