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与社交息息相关的定律和法则,是帮助你窥探复杂人性心理,开启心锁的钥匙。
自己人效应:把“他”变成自己人
每个人天生具备自卫意识,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人或者是对自己有所图的人,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会在彼此之间竖起一道“栅栏”。这个“栅栏”一般人很难翻越,除非你变成他心中的“自己人”。
对于“自己人”,人们天生就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在“自己人”面前,一切事情都好商量。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作“自己人效应”。
一旦成为他人眼中的“自己人”,对方便会把你看作是他“同呼吸、共命运”的伙伴,你的想法和做法,他不但不会反对,还会认为你是真心为他考虑,从而欣然接受。这对与人交往,求人办事是非常有好处的。
吐蕃和回纥在唐朝一叛将别有用心的煽动下,联合出兵,进犯中原。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冲泾阳而来。当时驻守泾阳的守将是郭子仪,郭子仪虽然英勇善战,颇有谋略,但是他城中只有精兵一万,要想打退来势汹汹的敌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怎么办呢?正在郭子仪发愁之际,有探子来报,说唐朝那个叛将得病死了。郭子仪眼前一亮,叛将没了,意味着吐蕃和回纥失去了中间联系人。而且他听说这两个国家的将领一直在争夺战争的领导权,原来有叛将的协调,还能相安无事,现在没有人协调,必然有矛盾。郭子仪觉得打退敌兵的机会来了。
他想到,在“安史之乱”的时候,自己曾经和回纥的将领并肩作战,一起对付过安禄山,靠着这层关系,他决定亲自去会会回纥的将领。
回纥的首领见到郭子仪,果然还念当时并肩作战的“兄弟情”,热情款待。趁着席间把酒言欢的机会,郭子仪对回纥将领说:“一直以来,我们大唐就和贵国关系不错,且在‘安史之乱’中,你们还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
回纥将领想起当时的场景,也感慨地说:“想到那一仗,真是打得太漂亮了。”
看到回纥将领如此说,郭子仪接着说:“今日吐蕃联合贵国进犯大唐,其实只不过是想利用你们,为自己谋利益罢了。”
通过回忆那场战争,回纥首领早已经把郭子仪看作是“自己人”了,所以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想到吐蕃如此卑鄙,气愤地说:“我是被他们骗了,幸亏你提醒,要不还被蒙在鼓里呢。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
说完,回纥将领便和郭子仪立下盟约。在他们的合击下,吐蕃的十万大军被打得仓皇而逃。
本来是敌人,后来竟然成了盟友,这就是“自己人效应”的巨大威力。
人们在心里会给自己的交往圈子画出界限,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对于“自己人”,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对于“外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谁会去帮助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呢?所以,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就在于从“外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那么,如何从普通的相识关系转变为对方眼中的“自己人”呢?其实,被人归为“自己人”的标准有很多:战友、同乡、同学、共同的兴趣爱好……总之,找到与他相融的契合点,让他觉得你很亲近,或者让他觉得你们是同类人,就很容易拉近彼此的关系了。
当然,“自己人”关系也不是轻易就可以建立的,要使交往对象信服才可以。强调你与对方的共同点时,理由要充分、自然,不要牵强,本来不相干的事情,硬要往一处扯,对方马上就会产生戒心,对你的目的深表怀疑,再想套近乎,就很难了;要想成为交往对象的“自己人”,必须要把自己和他放在同一位置上,这样才能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另外,个人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内在品质是产生持久吸引力的关键,而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不利于“自己人效应”的产生与发展。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自私、奸诈、冷酷的人。所以,平常加强自身的修养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名人效应:借助名人的威望“炒作自己”
作为普通人,要想让很多人认识你,并打开自己的知名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借助名人的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么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美国有一个书商,他的书常年滞销,总是卖不出去。绞尽脑汁之后,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利用总统的影响力来为自己的图书打响知名度。具体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给总统送去一本书,然后三番五次征求意见,总统为了摆脱他的纠缠,对他说:“这是一本好书。”书商马上打出广告:“总统认为很好的书,正在热销中。”大家的好奇心顿时被调动起来,争相购买。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滞销的书被抢购一空。
过了不久,这位书商又有一批滞销书,他又想借助总统的力量销售出去。上了一回当之后,总统愤愤地说:“这本书很糟糕。”书商回去之后又打出一则广告:“总统认为很糟糕的书正在热销中。”结果又是销售一空。
过了几个月,书商的书又滞销了,这一次他找到总统,总统决定什么也不说。书商总是有办法,照样打出了广告:“总统难下结论的书正在热销中。”
不管总统如何表态,只要书商让他的书和总统挂上了钩,结果必然是热销。这就是名人效应的巨大影响力。
由于名人身上的光环,很多人都认为名人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者是出于好奇的心理,在日常行为中总会竞相仿效名人。许多广告商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纷纷聘请当红影星做自己产品的代言人。
做生意如此,做人做事也离不开名人效应。我们可以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来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名人效应运用得好,在前进的道路上,它可以让你少碰壁,少走很多弯路。
汉高祖刘邦有一个宠姬戚夫人,想要刘邦废除太子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赶紧找来张良询问对策。张良为她献上一计,建议让太子刘盈去请“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是什么人呢?他们是秦时隐士,德高望重、品行高洁。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请张良叫四皓出山,四皓不满刘邦的处世为人,拒不从命。
这一次,如果太子能将他们请出,并与他们常来往,一定会获得刘邦好感,稳固太子之位。于是公元前196年,太子刘盈派人“高车驷马”“卑词厚礼”迎接四皓。
高帝十一年,刘邦平息旧部黥布造反归来,在宫中设宴,看到太子身后由四皓跟从,非常惊异地问:“谁也?”四皓报上了姓名,刘邦说:“我找了诸位好多年,你们一直在逃避我,现在为什么跟我的儿子来往呢?”四皓说:“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只好躲了起来,太子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愿为宾客。”四皓说完离去。
刘邦对戚姬说:“太子羽毛已丰,甚得人心。”于是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刘盈终于借助四大贤人的名望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利用名人效应提升自己的身份,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也是一条极为有效的交际策略。借助名人的影响力给自己打广告,名人的光环闪耀,你也会随之光彩照人,人们也会提高对你的信任和重视程度。否则,你总是站在灯火阑珊处,热闹的街市里谁会留意到你的身影呢?
当然,名人效应绝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选择搬出某个名人或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人物是否适合这个场合,或者说,这个场合里是否有不买此人账的人,千万别弄巧成拙,反倒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投射效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知道了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不仅可以借此了解你的交往对象,也要因此判断自己的言行,别犯以己度人的毛病。
人虽然有共性,但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仅凭自己主观的猜测去判断别人,弄不好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
曾经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上有一位中年胖女人,她怀疑丈夫在外有不忠的行为。所以,每次丈夫回家她都要细细检查丈夫身上是否沾有其他女人的头发,长发、卷发或短发。当她没有查出丈夫身上有她想象的那些头发时,顿时号啕大哭,啊!天哪,居然连秃头的女人他都爱!
胖女人将自己的主观想法投射到丈夫身上以后,便认为丈夫外边有女人是铁定的事实了。当什么头发都没检查出来时,她竟然认为丈夫爱上的女人是个秃头,更加伤心。
当一个人的投射心理过于严重时,往往就会按自己的主观臆测去认定事实,从而忽视了对对方的了解。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多见。
小佳为了照顾家庭,辞去工作,在家做了全职太太。每天除了照顾孩子就是洗衣做饭,单调的生活让小佳觉得很乏味。她过得很不快乐。而丈夫对他似乎也没有多少话说。小佳认为丈夫也不满意这婚姻。所以,她会借故争吵,挑起冲突。
事实恰恰相反。丈夫对婚姻很满意,只是看她脸色不好怕惹她生气,所以就不忍心打扰她。小佳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就认为丈夫也会这样想,其实就是将自己心里想法投射到丈夫身上了。
把自己的想法归属到别人身上,常常会导致好心办坏事的结果。虽然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没有了解对方的期待或喜好,仅凭自己主观臆断,往往不能真正读懂对方。一而再地以己度人,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小周新交了一个女朋友,恋情发展得很顺利。为了哄女朋友开心,小周想尽一切办法讨好女朋友,想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给女朋友。他认为吃火锅是天下最美的事情,所以吃饭都请女朋友吃火锅。每次小周倒吃得很尽兴,然而女朋友却吃得很少。他一直以为女朋友是怕长胖而没有多吃,后来他再提到请女友吃火锅的时候,女友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
不久,女友提出了分手,小周感到不解,认为自己总是尽力去满足她,为什么女友还是不满意自己。为此他想找女友谈谈,但是话还没说完,两人便在彼此的愤怒中争执起来。在争吵中女友说出了吃饭的事情:你喜欢吃火锅,每次都要拉着我去,我根本就不喜欢。你只为自己着想,从来就不会顾及我的感受,你太自私了。
女友的话让小周突然感到无话可说,最后无奈地接受了分手的决定。小周爱女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投射效应却给他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分手的结局。
所以,为了避免投射效应对我们的误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尽量客观地判断自己和别人,从而正确地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登门槛效应:一步一个台阶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个饥寒交迫的穷人来到一个富人家门口。他敲开了门,然后对开门的仆人说:“你让我进去吧,我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认为这点要求不算什么,就让他进去了。烤干了衣服之后,穷人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他请求厨娘借他一口锅用用,他想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很惊讶:“我倒是想看你怎样把石头做成汤。”穷人拿出在路上捡的一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然后放了水,锅下面点燃了柴火。水烧开了,他对厨娘说:“我总得放点盐吧。”厨娘又给他一些盐,后来他又请求放些碎菜叶,接着是萝卜丁、蘑菇丁,甚至还要来了肉末。最后,一锅冒着香气的汤终于煮好了。穷人将石头捞出来扔掉,然后美美地享用起肉汤来。
如果一开始这个穷人就提出要一锅肉汤的要求,肯定是要遭到看门仆人的拒绝。穷人于是只提出烤干衣服,当这个要求被满足以后,再一步步去请求,最后终于喝上了美味的肉汤。
所以,求人一定要讲究方法。如果你的要求别人无法接受,不要一下子向别人提出来,最好采用“要求切割”的办法,将原来的要求分成几个,逐步提出来,不断缩小差距,在被求的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在心理学上就叫作“登门槛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就是利用“登门槛效应”来办事的。实现某一个时,讲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最后攻下全局。
一个渔具商店的营业员在一单生意中,赚了30万美元,让老板惊叹不已。老板询问缘由,营业员说:“一个钓鱼爱好者进来选渔具。我首先向他推荐小号的鱼钩,然后中号的鱼钩,接着又拿出大号的鱼钩。鱼线也是一样,我先把小号的鱼线推荐给他,然后是中号的鱼线,大号的鱼线。他非常满意这些渔具。看到他兴致很好,我问他去哪里钓鱼,他说是去海边,于是我建议他买条船,他欣然同意。他最后买走了那条长20英尺的带有两个发动机的帆船。”
与人交往时,如果你能善用登门槛效应,那么吃闭门羹或者被别人一口回绝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运用这种效应并不难,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深谙此道的高手们是怎么做的吧。
刚刚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就非常擅长对这一效应的运用。
1999年9月,第四届非洲可拉音乐奖颁奖典礼在南非举行,为获颁终生成就音乐奖,祖籍为非洲的美国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提前到了南非。其间,为顺带考察非洲农村儿童艾滋病的现状,迈克尔·杰克逊抽空到了南非的一个极为偏僻的村子。
由于道路太窄,迈克尔·杰克逊与助手所乘的豪华旅游车,不得不停在了距该村大约七八里的地方。
事有凑巧,旅游车刚停,一辆前往该村的牛车恰好经过。助手建议,让司机留在旅游车里等候,而自己则带着迈克尔·杰克逊乘坐牛车进村,迈克尔同意了。
但是,当助手走近牛车和赶车人商议时,赶车人却拒绝了。他根本不知道迈克尔·杰克逊为何人,只是担心车子超重。
迈克尔留心到赶车人的上衣和裤子都没有口袋,心生一计。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巧克力,问赶车人:“请问,你能代我们将这些巧克力带给村里的孩子们吗?”
赶车人回答:“这很简单,可以代劳。”
迈克尔又脱下风衣,说:“我看你的衣服没法装巧克力。不如将巧克力装在这件风衣口袋里,你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赶车人回答道,“不过,我怎样才能让你取回风衣呢?”
“这很容易。”迈克尔笑着说:“我准备将自己裹在风衣里。然后由你一起带进村里。”
赶车人被迈克尔·杰克逊的幽默逗笑了,最后请他和助手一起上了牛车。
有时候,对方从拒绝到接受,就是这么几分钟。赶车人接受了甜蜜而善意的巧克力,随之也接受了幽默而善意的迈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