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
30688300000016

第16章 幸福从未离开你(2)

有段时间我曾极度痛苦,几乎不能自拔,以至于想到了死。那是在安德鲁沙出国后不久,我知道,他永远不会回来了。一天,我路过一家半地下室的菜店,见一个美丽无比的妇人正踏着台阶上来--太美了,简直是拉斐尔《圣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凝视着她的脸。因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脸。但当她走出来时,我才发现她矮得像个侏儒,而且还驼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开了。我羞愧万分……瓦柳卡,我对自己说,你四肢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长相也不错,怎么能整天这样垂头丧气呢?打起精神来!像刚才那位可怜的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让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却是从一位老太太那儿学来的。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但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于是,我便去夏日乐园漫步散心。我顺便带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极简单、朴素的连衣裙,把头发在脑后随便梳了一条大辫子。又不是去参加舞会,只不过是出去散散心而已。

来到公园,找个空位子坐下,便飞针走线地绣起花儿来。一边绣,一边告诫自己:“打起精神!平静下来!要知道,你并没有什么不幸。”这样一想,确实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如果您不急着走的话,”她说:“我可以坐在这儿跟您聊聊吗?”

“当然可以!”

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什么不多见?”

“您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列宁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什么,幸福篮子?”

“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吗?”

“谁都愿意幸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教给您吧,算是对您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甚至爱情。您这么年轻,也许会以为爱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的心对着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发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只有当他孤独无依时,才真正是自由的。社会,常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这种压抑感如同社会必然的附属品一样,使人无法摆脱。一个人的独立性越强,越难成为与他人交往关系的牺牲品。对于独居,是欢迎、忍耐还是逃避,要根据个人价值的大小来决定。当一个人独处时,可怜的人体验到的是他的全部不幸,聪明人喜欢的却是独处的高尚和伟大。每个人都将成为他自己,如果一个人在自然禀赋中居于较高的地位,那么他感到寂寞冷落便是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的。如果他周围的环境干扰了这种感觉,那么这个环境对他就不适宜。如果他不得不会见许多性格迥异的人,他们将会对他施加种种影响,破坏他精神的宁静;他们将使他失去自我,却无法补偿这种损失。

一个人丧失了自我,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就丧失了对幸福的判断和追求。只有找到“本我”,才能咀嚼幸福的味道。

幸福递减律

平时用水,家中有人大手大脚。洗一块手帕,要冲几盆水。我对节约用水,虽“言之谆谆”,但家里人“听之藐藐”。水,似乎来得容易,不足珍惜。日前,我们居住区断水,日常生活顿起困扰。对家中残留的一小盆水,大家都精打细算起来,先作洗脸用,再作洗抹布用,最后还用它来冲马桶。水,显示了它平常少为人感到过的珍贵。

由此我想到一篇题为“幸福递减律”的作品,内中提及不少类似的情景:

一位美国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难熬。当时得到了一杯净水,给他带来无比的满足与幸福。而当他回到美国,到处都有饮用水,一杯净水给他的幸福降到零。

一个中国老太太,“文革”期间在东单菜市排队买鱼,冻了两三个钟头,买回一条胖头鱼。中段清蒸,尾段红烧,鱼头做了砂锅,一条鱼让全家高兴两个礼拜。后来去了美国,鱼随时可以买到,再不用排队,她却觉得美国鱼没当年北京鱼好吃。

朱元璋还是个穷小子时,一天又饿又病,乞得一碗杂七杂八的汤水,上面漂着几片青菜,浮着几块豆腐,觉得滋味美极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没有胃口,下旨让御厨做当年的所谓“翡翠白玉汤”,可是让御厨做来做去,也做不出朱元璋要的当年美滋味。

这些现象表明,同样的物品,对处于不同需求状态的人其幸福效益是不一样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把它概括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就是说,人从获得一单位物品中所得的追加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按《幸福递减律》作者林火女士的观点,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本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多幸福,但经济越发展,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悖反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据此,有人说,上帝所以不时在人间制造一些天灾人祸,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悖反律。在战争中,在灾难中,物质的边际效益就会陡然增加。我们自然不会赞同“上帝”的做法,但到底应该怎样解决,人们似乎还在探索中。在我看来,不贪得无厌,不暴殄天物,永远怀着一种“常将有时思无时”“常将甜时思苦时”的心态,也许不失为控制“幸福递减律”的一种方式。时下无论国内外,都有些富裕程度相对较低的人,从物质中获得的快乐与满足,超过富裕程度高的人,原因与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他们在走向富裕时,没有忘记沙漠中的口渴,没有忘记无鱼无食、又饿又病的日子。

此外,要控制“幸福递减律”,还在于要“恒念物力维艰”,“常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先哲们早有这样的话:得之愈难,爱之愈深。如果认为自来水的“水”真的是“自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就不会珍爱它了。断水这件“坏事”教育了人认识到水的来之不易,水的弥足珍贵,从而在对自来水的享用中,增添了珍贵感、幸福感。这似乎可以表明,人们从物质享受中获得的幸福与愉快,不仅与物品本身有关,而且与人的心境、心态有关。健全文明的心态,也有助于人们不至于在物欲横流中让“幸福递减”下去。

在物质贫乏的时期,一个小小的物件都可以让你把玩得不亦乐乎。小时候的竹蜻蜓、木质陀螺……可能根本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带给我们是甜甜的回忆。如今生活富裕了,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我们也开始大手大脚了,多少食物被当做垃圾给倒掉了,多少精密的玩具被我们玩一会儿就给抛之脑后,每天又有多少可以节约的能源被我们挥霍掉,但是扪心自问想一想,这样做,我们真的变幸福了么?

一条披肩

那是一条漂亮的披肩,看去上柔和舒适,蓝色的衬底,托着用红线编织成的图案,下摆垂着一缕缕的丝穗。它挂在小铺里,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人们欣赏着,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凯薇每次路过那家小铺,总情不自禁地要盯着那条披肩看一会儿。一次,当母亲的手轻轻拂掠过那条披肩时,凯薇发现,她的眼神异样地闪烁着。在凯薇的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说话:“妈妈需要它,那条披肩是为妈妈织的。”

赶集的日子又到了。清晨,凯薇跟着母亲,搭上一辆马车,带着母亲制的泥坛和酒樽,准备到集市上换一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从凯薇住的村落到集市要经过很长一段的颠簸路,一路上要穿越变幻莫测的沙漠,在沙土覆盖的灌木丛中穿行。沿途可以看到草原牧羊犬追随着那些散散漫漫的羊群。前方的道路上会突然蹿过一条飞跑的蜥蜴,把蹒跚的蟾蜍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有时,在远处的土坡上,有一只娇小的羚羊倚石翘首而立;一只孤独的老狼,垂着尾巴,不紧不慢地跑着。凯薇喜欢这一切,也喜欢赶集。

凯薇走进小铺,靠近那条披肩,手指轻轻地触摸着。“您要买它吗,妈妈?”她急急地问,脸颊贴在柔软的羊毛披肩上。“不,亲爱的,”母亲摇摇头,“我们需要的是食物,不需要它。”“你需要一条披肩--喏,这条披肩,”凯薇说,“妈妈,你需要它!”.“不要再说了,我的女儿,我们的钱只够买食物。”凯薇静静地站着。纷繁的思绪在她脑海里跳跃着:“妈妈应该有那条披肩!”

母亲先把食物带回了马车,凯薇来到货主身旁。他是一个风趣的人,对她和蔼可亲。“那条披肩要多少钱?”凯薇问道,“那条蓝色镶有红边的。”“六美元。”凯薇的眼神像在沉思,她的手移向自己颈部。“看,这是我的项链,非常漂亮,当阳光照在这些贝壳上时,它们就像天一样的蓝,我--我想卖掉它,您愿意买下它吗?”货主弯下腰,微笑着看了看凯薇的项链。“是的,”他点点头,“这是一条漂亮的项链,我将付两美元,如果您愿意……”凯薇有些失望。“两美元?你看,我想换那条披肩--”她用手轻轻地摩挲着项链上粉红色的贝壳。“噢,小宝贝,那条披肩值更多的钱,项链换不到它。”

回家的途中,凯薇无心再看那些小蜥蜴、野兔和草原牧羊犬,也不再留恋那些美丽低伏的苜蓿草和仙人掌丛。她默默无语,思考着怎样才能挣到足够的钱,买回那条美丽的披肩。她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织出一小块布,那是一位老人教她的。她也跟母亲学过制陶,可手艺还不够好。现在的季节,还不能采摘桃杏。她没有什么可拿去换钱的--除了那条心爱的项链。

当凯薇和母亲再一次来到那家小铺时,凯薇急不可待地搜寻着那条披肩。它已不见了!她感到心脏像是停止了跳动。披肩已卖出去了!热泪在刺灼着她的眼睑。“它已经卖出去了吗?”她用难以抑制的颤抖的语气问货主,“那条漂亮的披肩,它已经卖出去了吗?”货主迷惑地望着凯薇。“披肩?”他问,随即,像记起了什么似的,他的眼神立刻闪烁着光彩,“不,它还在这儿,您想要吗?”他笑着问。一个念头在凯薇的心头一闪而过。“是的,我想买下它,我妈妈需要它。但是,我现在没有钱,钱不够,瞧--”她用颤抖的手解下项链,把它放在货主手心里,“等我下次再带些别的东西来,您能为我先保留这条披肩吗?”她的声音,她的眼神,都表达了她的期盼。货主的眼里流露出一份诧异,他把手轻轻地放在凯薇头上。“告诉我,你多大了?”“7岁,妈妈说的--是的,她告诉我,7岁。”“我为你保留这条披肩,孩子。”说完,他转身与另一些顾客打招呼。

凯薇走回马车,兴奋得要飘起来了。那条披肩将属于她!那条柔软的羊毛披肩披在妈妈的肩上,红色的丝穗闪亮着,多美啊!她为自己感到骄傲,那是她买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非常忙碌,也非常兴奋,凯薇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什么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赶集的日子终于又到了,凯薇递给货主一只装有野蜂蜜的坛子。她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她没说是如何弄到这些蜂蜜的,也没露出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臂。可她的语气里透着一份骄傲。“先付这些,下次再带些别的。”

她不明白今天货主为何如此奇怪,他顾不上与她说话就与站在附近的一个陌生人小声说着什么。最后他转过身来对她说:“我这里还有许多别的披肩,这位先生已经把那条蓝色的披肩买下了。”这话在凯薇的耳边震荡着--她的披肩--她心爱的披肩--已在这位陌生人手里!她冷冷地看着那位陌生人夹着包裹,走出门外。

凯薇茫然地走出小铺,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着她的心。可是她没有哭,只是安静地走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回到了家。母亲招呼凯薇,递给她一只包裹。“拿着这个,孩子,一个陌生人说是你买的。你用什么买的?”

凯薇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只包裹裹着一层白纸,柔软得像一个襁褓。凯薇顾不上细想,急切地撕开了那张纸。是披肩--她的披肩!里面夹着一张纸,用墨水写了几排字,凯薇吃力地读着,现在她真希望能在教会学校里多听几堂课。“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披肩的一旁搁着她的贝壳项链。凯薇紧拥着那条披肩,她哭了。她的母亲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是货主还是陌生人给了那条披肩?凯薇不知道,但她明白了一个秘密,他们都有一颗和她一样的心!

有爱人之心者,人恒爱之,更别说是小凯薇对母亲的爱了。在这么幼小,大部分同龄人还在索取的年纪,小凯薇就知道给妈妈送一份礼物,她的爱是如此的真诚和感人,不仅打动了那位“神秘人”,也打动了我们。

两道选择题的启示

大学一堂选修课上。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我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地议论开了,大学课堂本来枯燥,这下好玩多了。

问卷表发下来,一看,只有两道题。

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B.他一定不会C.他可能会

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B.她一定不会C.她可能会

一会儿,我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我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我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我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善待自己的父母,他们永远是最爱你们的。

本文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爱,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你落魄危难、身陷囹圄以及处在各种人生低谷的时候,亲情也不会离你而去。亲情也需要呵护,也需要关爱,善待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善待自己。

我的母亲

中国现代着名小说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中这样描述他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往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土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做木匠的、做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