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克隆赢家
30689100000015

第15章 企业风火轮屡试不爽的克隆战略(3)

2006年,全国最大规模汽车企业——奇瑞,斥巨资全面升级改进的“新东方之子”在清华校园隆重上市,并宣布以“新东方之子”作为赞助高校的奖学金——“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在全国17个省市、30所高校内设立“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奇瑞每年在高校设奖学金21名,每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2100元奖励。每年将有630位成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受益于这项奖学金。奇瑞将第一批搭载ACTECO发动机的新东方之子共30辆捐赠给设立奖学金的高校率先使用,以此来答谢在教育战线辛勤工作的教育精英。“新东方之子”的闪亮登场使奇瑞捐出奖学金和车辆总价值超过500万元巨资,用于扶持高校教育,培养21世纪自主创新人才。

奇瑞的新车上市选择与奖学紧密的绑定在一起,一方面新东方之子是国内自主创新代表产品,奇瑞将第一批搭载自主知识产权的ACTECO发动机的“新东方之子”捐赠给设立奖学金的高校率先使用,以谢辛勤的教育者;另一方面,奇瑞正在酝酿一个专项教育基金,欲从“新东方之子”开始,将实施奖学金募集政策:每辆“新东方之子”车主将与奇瑞汽车共同捐出99.99元,呼吁社会共同献出爱心,买车捐助善款成就未来东方之子。这笔奇瑞专项基金将用于“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等一系列奇瑞助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奇瑞将在全国17个省市高校校园陆续开启新东方之子上市“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在全国掀起一股捐资助学的风潮。正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奇瑞的公益战略不仅使“新东方之子”一炮打响,引起眼球关注,更大大的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品牌的信誉。

其实,企业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从一方面来讲,是对消费者的关爱,回报,“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从另一方面来讲,又是企业借公益,借回报之举而创品牌,提升企业形象,造声势的一大契机。效仿成功企业“用之社会”战略,我们也可以会像他们一样名声大振。

企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具体条件的支持,更离不开大众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人把企业比作鱼,而把社会大众比作水,其喻恰如其分,企业如果脱离了消费者,就如鱼离开了水一样无法存活。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越发激烈,世界各地的企业纷纷意识到,企业形象的确立除了保障产品质量、信誉和新鲜度外,还应在更大程度上倾向于一种社会参与性:为丰富社会生活、赞助公益事业出力,不仅能搞好公共关系,塑造企业形象,而且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创造企业发展环境均具有不可低估之深远意义。通过对公益事业的参与赞助,企业发现自己正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那么,企业该如何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呢?又该如何寻求一种富有想像力并使赞助企业与受赞助方均能受益的方法呢?从体育竞赛场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每当您在观看紧张而刺激的比赛时,除了比赛过程让你记忆犹新外,比赛场内张挂着的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也吸引了你的视线,这些广告就是赞助企业的标志。正是这些企业对体育事业的热情赞助,使得许多重大国际性赛事才得以顺利举办。体育运动历来被认为是无国界、无政治性的大众活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无须语言的沟通,均能看懂一场篮球比赛或方程式赛车比赛,而且定会为赛况的高潮叠起而激动雀跃。于是,许多精明的日本企业家便青睐于此,并在绿茵场上演出了无数动人心弦的竞争故事。

日本商界抓住这一契机,借体育竞赛的盛势来打响公司名声的做法较为普遍,不论哪一类比赛,凡是能引人关注的,几乎都有企业和财团在背后支持。在国外,素有“贵族运动”之称的高尔夫球赛是获得赞助支持最多的体育活动。其优秀选手每年的时间表都被排得很满,如果有哪家机构或企业欲临时另立名目设立新的锦标赛往往是很难的。因为高尔夫球赛的赞助除了可展示企业广告,予人以清新健康的企业形象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交流感情的机会:通常在正式比赛之前,主办者都会先安排一回“职业、业余赛”,让著名的职业选手和身为主顾的业余爱好者一同挥杆比赛,赞助企业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来招徕生意上的“大小主顾们”。同时,赛后又举行气氛轻松的聚餐会以促进彼此感情。这对赞助企业是极有益处的。所以,只要有机会挤进某项比赛赞助圈的企业,通常都会连续赞助下去而绝不轻易言退。

麒麟啤酒不仅是首创独家赞助国际足球赛的日本企业。而且在每年五、六月间还在国内邀请著名足球队进行“麒麟杯”足球赛事,赛事期间向全国做实况转播。当然,由丰田汽车公司出资赞助的“丰田欧洲·南美杯”足球赛后来居上,更为著名。对此,丰田公司的宣传科长解释说:“由于有电视转播,使得宣传效果特别好。足球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运动之一,能够赞助它,必将使丰田的形象传遍各地。而且,运动一向给人以健康的感觉,这对丰田公司来讲,真是再好不过的宣传计划了。”

在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激烈竞技的舞台上,商业竞争同竞技赛一样亦是空前白热化。日本企业在通过参与体育事业能有效地将企业及产品形象随着运动场内外的狂热躁动而传遍社会、根植人心的认识引导下,更是不遗余力地积极投入,执著追求。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用之社会”,要用到恰到好处,用到刀尖上方显其锋利。我们在效仿他们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找准,能与企业自身特点紧密相连的公益活动,只有如此,方能达到有理想,甚至是超出想象的更好效果。

创新的真面目——博采众长综合创造

美国,一个建国仅有200多年的国家,成为世界的老大,其过人之处在哪里呢?

在一次国际博览会上,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形象,更有说服力,他们纷纷拿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酒,彼此相敬。中国人首先拿出古香古色,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四溢,众人为之称道。紧接着,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国人取出威士忌,众彩纷呈。最后,大家都看着美国人。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的各种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我们随时准备召开世界文明智慧博览会。”

美国之所以强大,其原因大概就是能综合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提炼其精华,据为己有。

1962年,年轻的丁肇中以优异的成绩先后拿下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此后,一些大学和科研部门争相聘用他,他不看重优厚的薪金和重要的地位,却选择有利于进一步从事研究工作的岗位。在6年时间里,他先后自动调换了4个学习、工作的地方,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发展自己。

丁肇中先应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之邀,到素以物理学方面研究而闻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尼文斯实验室工作。在这里,他受到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的指导,受益匪浅。在这个物质待遇和研究条件都很优越的地方,丁肇中并不留恋,他有更深远的眼光,工作了一年,便毅然辞掉这里的工作,离开美国到西德核子研究中心工作。这个研究中心给他的薪金仅有在美国工作的三分之一,但这里却有一位颇有才华的物理实验专家——柯柯尼教授,正是为了向这位名师学习,他才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了欧洲之行,在柯柯尼教授的指导和影响下,他大有进步,学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学到了组织高能物理实验的本领。1965年春天,丁肇中又返回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了著名物理学家德曼教授领导的实验小组。两年后,他认为自己所需要掌握的东西已经学到手,就接受韦斯夫教授之邀,到麻省理工学院独立主持一个新的实验物理小组。丁肇中虽比物理学界许多名家起步晚,但却善于把各家的特殊经验和成就作为养料吸收过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才能,他捷足先登,站到世界物理学科的前沿,终于在1976年发现J粒子,轰动世界,荣获诺贝尔奖,时年仅39岁。此后,他又在对手如林的情况下继续探索,首先证实胶子的存在,誉满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物理学界的佼佼者。

像丁肇中的成功,就是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作为企业,我们更该博采众长,吸其精华,剔除糟粕,集百家之长,用于己身。在博采众长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对对方的长处,应先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只有具有这种能力,方可不会与之失之交臂。

有史以来,日本人都被人叫做“模仿的巨人,创造的矮子”,这话说多了,就连他们自己也都相信了。让我来看一下日本企业是怎么博采众长,综合创造的。

战后,日本企业在引进技术方面获得成功,是举世瞩目的。从明治维新起,日本就通过引进技术和外国资本来推动经济发展,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的工业比英国落后一个世纪,比法国、德国和美国也要落后半个世纪。所以,当时日本的许多工业部门,如纺织,水泥,采矿、炼钢,机械制造以及军事工业部都是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帮助下,通过引进技术和进口成套工厂设备,逐步建立起来的。由于当时日本缺乏资本,便以合资经营的办法吸收外国投资,创办工厂,同时带进技术。像东芝公司,帝国制丝公司,日本制钢所等就是在1900年前后建立的第一批合资企业。到1936年,日本与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合同有231个,其中美国占40%,德国占20%,这些对日本战前的工业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技术上落后了其他国家20~30年。但是,它只用了20多年时间,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除了其他社会经济条件之外,技术博采众长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日本在近30年中大量吸收全世界的发明和革新,向先进者学习、引进项目之多,范围之广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使日本成为20世纪在引进技术方面受惠最深的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科研投资,争取了时间;第二,技术引进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密切配合,不同时期引进的重点不同。1955年以前,日本以发展钢、煤、电、化肥工业为主;1956~1965年期间,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和化纤等新兴工业为主;70年代以后,重点转向原子能、飞机、计算机、宇宙开发等高级技术领域;第三,引进技术的方式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50年代初期主要是进口成套设备。同时引进制造技术。60年代已基本上不买成套设备,而是有选择的引进单项技术。到70年代则更多的搞合作研究,共同设计,对外技术输出不断增加;第四,重视科研。在消化吸收技术的同时,着眼于创造发展本国的技术。企业用于消化吸收的科研费一般为技术引进费的2~3倍,从1955~1975年,技术引进费增加14倍,而全国的科研经费却增加了73倍。1978年日本有17289个科研机构,48万科研人员,科研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

这些做法,使日本在不少工业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日本的经验表明,只要很好地利用吸取百家之长这个战略,便可以大大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强壮企业的发展。以上就是日本企业博采众长、综合创造的结果,从而富国强民、加速本国经济发展。

日本企业家有这样一种观点: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事实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创造力强的人,无不巧于模仿。而博采众长、综合创造是企业快速创新,近而成功的有效战略。

比如,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若没有纽科曼制造的蒸汽机做参考,它的诞生便是一个问题。因此,瓦特自己也说:“我不是发明家,而是改良家。”一切发明都是如此,创新亦如此。这同一步登不上富士山顶一样,发明就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不断改良。万德尔·菲利浦说:“一切与发明创造有关的事物,都是博采众长、综合创造起来的,美与形莫不如此。”

因此,当我们试图创新而发展企业时,不妨努力研究古今与其相似的事物,能模仿尽量模仿,有前人因此而成功的影子,就要大胆效仿。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哪怕进行1%的改良也是自己的成绩。

例如,罗伯特·梅所著的《鲁道夫》一书,5年间就发行了600万册,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好评。其实,他的写作技巧是效仿梅恩莱,文思格高是吸取曼阿斯里的创想,只不过在内容上小有突破罢了。

利用成功者的长处、优势,通过自己的再推敲、再创造,出炉的就是一种全新。大凡被人称为独创的东西,开始时,是绝对离不开借鉴与模仿的。服装也好,汽车也好,技术也罢,莫不如此。

路易·马克斯之所以会成为世界玩具大王,成功秘诀就在于模仿的高明。前几年,他为研究南洋土著民族的游戏,又去实地考察了一番,他发现有一种套在腰间转着玩耍的木圈很有意思,回国后便吸取了木圈的独特玩法,加以改良制作,一个全新产品就这样的问世了。它就是后来市场上大量出售的“呼啦圈”。

总之,博采众长、综合创造是现代企业在这个经济爆炸的时代所必须学会的战略。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要针对问题将选取来的材料统统攫为己有,但千万不要机械的模仿,而要把其长处、优势灵活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独创。如此策略,既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又展现了我们的独特效仿成功者,比成功者还卓越的秘诀就在于此。

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扩充军队,准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英籍作家雅格布出版了一本书,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希特勒军队各军区的情况。

希特勒知道以后,震惊之时又十分恼怒,立即命令将雅格布绑架到柏林。在审问中,雅格布回答说,他的全部材料都是从德国公开的报纸上得来的。雅格布的回答使在场的德国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雅格布究竟是怎样从报纸上得到了这些极其重要的军事秘密的呢?

原来,他长期注意从德国报刊上搜集关于希特勒军事情况的报道,就连丧葬讣告和结婚启事之类的材料也不放过。日积月累,他把搜集的大量德军情报,做成卡片,然后,精心分析,认真综合,作出判断,终于描绘出一幅图画竟然与真实情况基本相符。对此,德军头目怎么不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