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克隆赢家
30689100000023

第23章 与成功者同行创新自我(1)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半杯咖啡,但大多数人又会抱怨它只有半杯。仅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因为他们,隧得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和糖,接着再配上音乐及阳光。懂得接受,然后享受。半杯咖啡的生活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不只是咖啡,而是享受它的过程。同样,成功的路上,进取心就像是那半杯咖啡,懂得欣赏他的人就会不断激励它,使它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而不懂得它的人,连半杯咖啡也在抱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把帽子丢过高墙——心存常志

诸葛孔明曾说:“志当存高远。志者,心也,超然于物外,方能品味极致人生。”此话道出了立志对人生的重大意义。人各有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胸有“鸿鹄之志”,才能产生大动力、大意志,个人的天才和禀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挖掘,人生的格局才能树立一个好的开端。

卡耐基说过:“朝着一个目标走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志气’,要想成功,必先立志。立志是成功的一半,立志能使人进步。”

“有志者事竟成。”首先,人活着应该先立下志向,有了志向,才能给人以奋斗的动力,最终达到成功。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败。勾践被迫给吴王养马受尽了折磨。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得到了回国的机会,立志要雪耻复国。此后,勾践励精图治,使越国强大起来,最终他挥师灭吴。

秦末,陈胜年轻时,给人做雇工。一次,他对其他雇工说:“如果我们中有谁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人说:“你怎么会富贵呢?”陈胜叹息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最终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李白幼时很是聪明,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很有文学修养的人。李白刚刚懂事的时候,有一次听到父亲在书房里朗读《子虚赋》,那优美动听的文词,使李白入迷出神。开始,父亲以为他听不懂,后来父亲发现每当他朗读诗文的时候,李白便到父亲跟前,眼睛盯着父亲,认真聆听。有时竟随着父亲感情的起落表示悲欢。于是,父亲便留他在书房里一块学习,一块朗诵。幼时的李白几乎每天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

在父亲的教育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开始学写文章和诗歌。他最早写的《惜余春赋》、《明堂赋》、《大猎赋》都曾受到文豪的重视。

但是,少年时的李白,在学业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动摇的。他在四川眉州象耳山读书的时候,一度对学习的艰苦和紧张适应不了,曾想中途放弃学业,做一个自由自在、随意飘游的浪子。一天,他离开象耳山,正走到山下小河边时,遇见一位头发花白姓武的老大娘蹲在河边磨铁杵。李白好生奇怪,走上前去问大娘在干什么。武大娘指着铁杵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以为老大娘在拿他开心,不相信老大娘的话,问道:“这么粗的一根铁杵,能把它磨成针吗?”老大娘意味深长地对李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心里不觉一怔,顿时感慨万分,独自一人在河边沉思了很久,从中得到极大的启发。于是,他立志要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大文豪。

从此,“铁杵磨成针”成了李白的座右铭。正因李白胸怀如此大志,最后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诗人之一,号称“诗仙”。

要想成功,必先立其志。克隆成功者更需立志,因为立志是走向成功的跳板。无志向的人,就如一个无头的苍蝇,在人生的道路上东撞西撞的,一世也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大凡克隆成功者,无一不是先立志,立长志,而后发于行动的。

志向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志向越高,才华发展得才更快,生活也才更有质量,生命才更饱满。

有一则故事:建筑工地上有3个工人,他们都在运砖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运砖头。”第二个说:“我在筑墙。”第三个说:“我在盖大厦。”过了数年后,第一个人仍在运砖头,第二个则成了建筑开发商,第三个则做了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志向有多大,我们将来的成就就有多大。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立志,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一番努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是从古至今的一句至理名言。古今中外,凡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者,无一不把这条真理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像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含辛茹苦几十年完成《史记》这部历史、文学巨著,就是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写一部空前的史书;马克思立志改革旧的社会,而写下了不朽巨著《资本论》;居里夫人立志于化学事业而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高峰中,独步人前,就是因为他上初中时就已立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雄心壮志……

志向如大海中之航标灯,引导人们向既定目标前进。一个人立下了崇高的志向,奋斗才有目标,前进才有动力,尽而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否则,就会如迷失方向的航船,随波漂流,今日不知明日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空掷年华,白了少年头,依然是一事无成。因此,欲成事,先立志。我们应把立志作为一生当中的大事来谨慎对待。

列宁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立志,一定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他认为,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付出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一代伟人周总理从小就立志救国,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壮志。

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为了执著追求五彩人生的真谛,他们具有共同的崇高理想境界,认为假如无崇高的远大志向、远大理想,就如一只没有舵的孤船,只能在大海里盲目的随处漂流,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大海里航行。

立志,要立大志,胸怀大志,志当存高远。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其大,而其志甚远也。”抱负极大,志向极远,它所产生的力量就可能令人惊异和震撼。

“万世师表”的孔子,“十五有志于学”,所谓“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矩”就是他在不同年龄阶段领悟人生所达到的不同境界。试想:若没有15岁时立志学习道德学问的远大志向,怎么会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儒家经典呢!

在美国芝加哥,有一个人叫做迈克尔·乔丹,也就是现在的“篮球之神”,被人们称为“飞人乔丹”的天王巨星,原本他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后来由于他迷上篮球,然后就在校队里打,但是他心中有一个志向,那就是一定要成为美国NBA最出名的选手,后来,就是靠着这个远大的抱负及志向,他不断的苦练,最终打出了他自己的天下,成为万人崇拜的“篮球之神”。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像诸葛亮说得那样“立大志,仰慕心目中的英雄”。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不断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迪士累利先生说:“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就注定要匍匐在地”。

古人日:凡事者,必有志。成事者,必志恒。意思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定有远大的志向。成功的人,必定是终生抱定自己的志向而矢志不移。

邓稼先少时立志,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回到了祖国。

1963年,中央决定集中攻克原子弹的科研人员,迁往青海省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邓稼先明白,搞原子弹意味着什么:置身于放射性材料之中;身处于军事禁区隐姓埋名,不能与家人团聚,不能成名成家……困难重重,邓稼先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条铺满荆棘的道路。

整整28年,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他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中国核武器事业。

邓稼先能够在坎坷的逆境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是志向这盏不灭的明灯,穿破重重迷雾,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是他矢志不移的精神,使得他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劝学》里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的确,立志非常容易,但如果要想守住自己的志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应了那句话“无志之人常立志”,要想成功,我们就要“有志之人立长志”,要对我们所立下的志向矢志不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矢志不移者事竟成。

克隆成功者的一切优势是助你快速成功的一条捷径,但不管如何克隆,前提是,你一定要有志向,只有自己找准了志向,立下了长志,方可谈及下一步如何行动。如不立志者,虽也在克隆成功者,即便他再努力,也会在挫败中放弃自己的努力,也会在无方向的旅途中转得晕头转向、伤痕累累。

创新的源泉——锐意进取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必须成功的时代。大凡成功者,无一不经历过坎坷与挫败。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到底,勇往直前的呢?

幸之助年轻时家庭生活贫困,必须靠他一人养家糊口。有一次,瘦弱矮小的幸之助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他走进这家工厂的人事部,向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来意,请求给他安排一个职位,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这位负责人看到幸之助衣着肮脏,又瘦又小,觉得很不理想。但又不能直说,于起就找了一个理由: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1个月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托辞,但没想到一个月后幸之助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此刻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幸之助又来了。如此反复多次,这位负责人干脆说出了真正的理由:“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幸之助回去借了一些钱,买了一件整齐的衣服穿上又返回来。这人一看实在没有办法,便告诉松下:“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然而,两个月后,幸之助再次来到这家企业,说:“我已经学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行几十年了,头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就这样,人事经理破格同意他的加入,在工作中,幸之助虚心学习,努力奋进,就算是再困难的事他也能凭借一颗锐意进取之心,把做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就这样,在实现他伟大理想的同时,他没有因为外界的人或事给他造成的困境所吓倒,在成功的路上不放弃每一步。最后,成为了一个非凡的人物——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

幸之助的成功,就是靠着他的不断积极进取之心,一次次地战胜逆境,赢得自己的成功。在成功者的眼里,失败不只是暂时的挫折,失败还是一次机会,它说明你还存在某种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补上这个缺口,你就增长了一些经验、能力和智慧,也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世界上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轻易放弃,缺乏进取之心。克隆者要想从克隆成功者的做法获得成功这一捷径,具备锐意进取之心是万万不可缺的。那么锐意进取之心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锐意的进取之心能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能在失败中给你阳光般的笑脸,让你有继续前行的力量,如果在成功路上少了进取之心,就像船在大海中失去了灯塔,飞机在天空中失去了航线。人们失去了光明,那时的路是一片迷茫,试问,迷茫者怎么会找到正确的方向,踏上正确的道路呢?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有这样一位作家,在他年少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作家,可当时他的天赋并不比他的同学们好多少,因为他的文采确实很平庸。不过他的目标很明确,在别人纷纷时而迷恋无线电、时而迷恋英语的时候,他仍执著于他的作家梦。

他每天在睡觉之前,必须完成自己为自己拟定的“作业”——写出身边的人和事,或用诗歌的形式,或用散文的形式。刚开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几乎没有任何的文采,只不过把事物的某个侧面说了一点而已。不过,这也无妨,他并不强求达到高人一等,或达到可以发表的水平。一种对于他人看来,可以说近乎于盲目或可笑的目标感支撑着他,他坚持不懈,每天都有一颗积极的心争取那一点点的进步。在3年多的时间,他反反复复写着同样的人和事,有时根本没有新意,他却一丝一毫地寻找着新意。就这样,经过了大约10年的努力,他的文章开始发表了。

这时的他,也并非文坛高手,“小豆腐块”的文章有时也写得异常艰难。没有谁看出他的才华,也没有谁说他是个具有写作潜力的人。他对写作来说依旧是个门外汉。很多比他起步晚的作者,已经光芒四射了,可他还在慢慢地爬,像是不知疲倦的乌龟,爬了很长时间,在别人眼里,却等于一步也没走。因为对于很有灵性的人来说,那只不过是轻轻一跃的事儿,一点也不吃力。又过了10年,那些曾经在他慢慢爬行时已经光芒四射的文坛友人,开始厌倦了写作的艰辛和枯燥,纷纷另辟门道,或经商或从政或热衷更为赚钱的文字工作。而他还在执著于他的文学之路,没有丝毫的动摇。他相信即使他是“最后一个”他也要做“最好的一个”。

就是凭借着锐意进取之心,他终于得到了收获的果实。在别人没有注意他的时候,他已经爬行了很远,已经出版了数十本作品。而那些曾经对他不屑一顾的人,抬头发现他已经走了很远的时候,又气馁了,而这次的气馁是望其项背,感到追上他实在太难了。

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使别人刮目相看,在坎坷的道路上,他因为怀着一颗进取之心,不断的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不因反复而厌烦,不因失败而恼怒。正如拿破仑所说:成也进取心,败也进取心,进也进取心,退也进取心,永远怀揣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我们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巅峰,品尝自己的成果,沐浴胜利之光。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克隆成功这条成功之路,那么,你一定还要拥有一颗锐意进取之心,因为,成功路上险阻多,只有锐意进取之心能当利剑,为你斩杀一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