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世界的蓬勃发展,电脑已经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我们的身边,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电脑是科技进步的象征,它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了电脑,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有了电脑,学习似乎变得轻而易举了;有了电脑,广大青少年培养了广泛的兴趣。但是,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电脑的问世、社会潮流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几乎都出现了“网吧热”的现象。
“网吧热”现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到了学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于是,这一社会问题变成了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这股热潮的出现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分析为何“泡网”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久?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家长社会各界怎样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这些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些学校以及相关机构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了学生上网的专题调查,以了解学生上网的兴趣指数:学生持着怎样的心态上网;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家长对于孩子上网情况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如何把上网与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生动活泼、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心理指导,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网民25岁以下约占网民总数的85%。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上的动荡不安,使他们对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而网络正好符合中学生渴望自由与成熟的心理需要,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一、上网用户
网络的推广和普及,造就了一种以网络生活为依托的、独特的现代社会生活群体——互联网的用户,俗称为“网民”。根据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目前有约2/3(69%,即1.46亿人)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网民数量高居全球首位,其中60%都是学生(18岁以上)。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12月底,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地址总数59,945,728个,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8%和44%。
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3%,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7%)和18岁以下的网民(16.4%);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1~35岁的网民占到11.4%,36~40岁的占到7.6%,41~50岁的为7.6%,还有4.0%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0.8%,35岁以上的网民占19.2%,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
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本科(27.6%)和大专(27.0%)。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比例为30.7%,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比例达到了69.3%。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占据大多数。
中小学生网民在整个中国网民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中国教育报》在2002年1月刊登了王栾生、李方等所作的一份“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这份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上网率为84%。经过十年快速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互联网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社会大众的互联网。
二、上网地点
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比例最高的是在家里。据调查,59.7%的学生在家上网,14.1%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而只有3.6%的学生在学校上网。此外还有部分中学生在其他地点上网,这些地点包括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学校机房、学生宿舍、公共图书馆和亲朋好友的住处。
对于一些生活富裕的城镇居民来说,花几千块钱为上中学的孩子买台电脑是大多数家庭都负担得起的。加之中学生大多是走读生,在家上网的中学生比例很高是理所当然。但在家里使用电脑上网往往受到父母限制,打游戏、聊天都常常受到干涉,并且回家后通常要在父母的监督下做完功课。因此,许多中学生便转向网吧这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不管”地带使用电脑。
另有调查显示,父母的学历越低,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越大;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在家上网的比例越大。有48%的中学生反映网吧“任何人都可以进”,其中只有14.4%的学生反映其所光顾的网吧对顾客浏览的内容进行限制。因此,在网吧对中学生使用电脑情况进行调查,能更客观和更有代表性地反映中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实际在干些什么。
三、上网时间
有调查表明,在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少数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有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28小时,平均一天超过4小时。有42.2%的中学生几乎每天上网(包括在家里等其他地点上网),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平时有4.9%,而周末则达到了16.1%。
在关于上网内容的调查中,数据显示,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虽然其中也有部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中学生,但更多的是沉溺到网络游戏和不良网上活动中。上网吧的中学生大多数“网龄”都在2年以下,“网龄”达到三四年以上的只占少数,但也不乏其人。进一步分析表明,“网龄”越长的人每次上网吧的时间越长。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四、上网目的和需求
中学生上网目的可以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目的和信息寻求目的。
实用目的包括:参与网站组织的活动、制作和维护个人主页、在BBS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处理个人事务、学习功课或上网校等。
娱乐目的包括:聊天、交友,娱乐(听MP3音乐或看网络小说等)、网络游戏等。
网络技术使用目的包括:下载图片、声像资料或游戏等,网络游戏,下载工具(杀毒软件等),学习电脑知识等。
信息寻求目的包括: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以及阅读新闻等。
按功能使用频率高低看,中学生用户的信息寻求目的和网络技术使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频度最高,其次是娱乐目的,实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频度最低。
超过50%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4%),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12.1%的人表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展示自我风采。中学生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五、上网内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10.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213.8%。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人民币,游戏用户达2300万。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多数网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经营行为,不断增加网络游戏软件,把网吧变成网络游戏房。网吧吸引着众多中学生玩家,使他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网吧中约有60%学生在玩游戏。此外,OICQ、ICQ、聊天室、BBS、电子邮件以及网站,特别是色情网站也是网吧吸引中学生的因素。
中学生上网活动以娱乐为主,网络利用水平较低。虽然有的学生是为了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但是仍有大多数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上网放松自己,或是迷恋游戏,或是寻找精神寄托来打发时间、填补空虚而上网。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问及“你经常浏览的网站”选项里,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音乐网站、聊天网站、门户网站、游戏网站和电影网站;在问到“你是否收听过网络电台的广播?”时,只有28.46%的人回答是肯定的,而在“收听网络电台广播内容”的选项里,听新闻的占31.16%,娱乐的占55.80%。
中学生最喜欢上娱乐时尚网站和交友聊天的网站(分别占62.1%和42.1%),以下依次为新闻报刊类网站(28.8%)、教育学习类网站(27.1%)、占卜星座类网站(23.8%)、文学社会类网站(23.8%)、电子购物类网站(10.1%)、其他网站(9.5%)、性爱色情类网站(4.5%)。此外,22%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9.6%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上网聊过男女两性话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网上色情的诱惑。登录色情网站或浏览黄色内容的主要原因是:8%的学生因色情网站泛滥,一不小心就点击进去了;5.6%是出于好奇;为了满足欲望的比例为2.3%;为了获取有关性知识的比例为1.8%。可见中学生上网主要是网上聊天、听音乐、浏览信息、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内容。此外,中学生所掌握的其他互联网操作技术也仅限于发电子邮件等简单操作的水平上,互联网的资料查询、远程学习、信息传输等功能还没有被广大中学生所真正利用。
六、上网的利与弊
上网的益处
1.中学生上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产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互联网更广阔的空间。对知识的宝藏,我们不能敬而远之。如果将知识束之高阁,我们错过的将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民族的振兴。
2.网络可以使我们与世界走得更近,打破常规国界隔阂,打破文化樊篱。无论在美利坚,还是在古埃及,我们都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要让全世界人民听见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声。
3.网络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取长补短,激发创造力。闭门造车,造不出一个现代强国;画地为牢,画不出一个七彩蓝图。以往我们落后了,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就不能再落后了。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需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知识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
实用性。上网可以从中很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很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
现实性。家庭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中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外辅导,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上网的弊端
1.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不明确,对网络功能利用不够。
绝大多数学生还不会利用网络商务所具有的网络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用网络查阅有用资料进行学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也比较少。
2.网上思想教育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以控制。
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辨别力不高,难免会在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中迷失方向,受到一些消极、极端、反动信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时候,没有主动出击,占领这一重要阵地,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得力的。
3.网络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对身心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上看什么或者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这就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也势必波及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没有在中学生中占领市场。
当代中学生虽然多数还比较关心时事,但政治意识普遍不够高,这说明我们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
5.迷恋网吧不能自拔。
事实上,现今网吧五花八门的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学生健康成长。据上海市一项调查显示,某市一所工读学校的学生中有17名学生,全部是因为涉足网吧后开始走下坡路的。过分迷恋网吧,甚至整夜“泡吧”不能自拔,这就必然荒废学业,走入歧途。一些学生“夜里上网像条龙,白天上课像条虫”,根本无心学习,就像吸毒至极的人一样。这不能不发人深思!
中学阶段学生的成绩呈现两极化,一是成绩非常优异,二是成绩非常差。其中,62.9%的中学生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中学生情绪低落和有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此外,中学生“网恋”现象也比较突出。一名18岁的高中女生,在两个月里,竟悄悄约见了5个“网上情人”。这表明,互联网会从根本上改变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生活方式。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特征使许多中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灌输,对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51.2%的中学生网民承认,互联网已经多少改变了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征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有14.4%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也有15.3%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平。网络文化传播成为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另外,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会使中学生习惯于放弃思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它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将会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对策探讨
我们不用去怀疑网络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所以就学校而言,必须正视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仔细分析学生“网恋”的成因,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上实现必要的转变,从而加强网络道德、提高教育实效。
1.从封闭式向开放模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模式总是禁锢于传统的思维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与一元性,学生在学校约束的空间与思想氛围中接受着被认为是约定俗成的德育教育。
2.从认知式选择向践行式选择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