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福州府志万历本
30797200000154

第154章

竹林寺 在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户曹林勣拾宅为寺。有藏经宝函、藏经五百余函,内有宝函一,乃乾德中得之于海上,以巨螺乘之,发函,乃妙莲经也。前贤诗云:“昔闻僧观云中瑞,今得函浮海上书。”龟山、寺后一山,其形若龟。蔡公襄尝至,亲笔勒于石,有通判蒋之奇诗。白龙岩、寺背乃唐末甘蔗洲白龙院僧遁于此,后人志之。安适轩、唐最诗:“卧听潮音至看山,烟萝静处闭禅关,都将物外红鏖隔,占得壶中日月闲。吟罢寒猿号木末,定回清磬落云间,高僧隐几无余事,应笑劳生去又还。”白云亭溪会亭、宋元祐中,县令袁正立。三十六庵、白莲、慈氏、上方、邻溪、花严、慈云、普云、地藏、龙溪、瑞应、观音、文殊、善贤、天冠、白龙、龙丘、释迦、白云、宝积、灵源、泗洲、归云、延寿、香严、弥勒、凌云、龟石、广平、弥陀、积翠、藏院、忏堂、乾懿、功德堂、育王塔、罗汉院,凡三十六所,皆唐末同兴,庆历中解为禅寺,庵始废。

光严寺 在十三都。陈大建中,里人严光拾宅为之。宋元丰间,建照山堂,又有瀑布泉、龙泽潭。

灵峰寺 在十九都。唐大中七年建,初名龙龛寺。八年,赐今额。有香炉、灵山、天池诸胜。国朝万历间重修。宋县令董洲诗:“礧珞迷沙界,山含岈古洞天,门邻金布地,桥枕玉鸣泉。庭鹤归遗主,龛龙去失年,扫云嫌俗驾,题壁诧诗仙。胜景无今古,居人有后先,不知游者驭,谁见海为田。”运判湛俞诗:“禅林潇洒倚危巅,囗驾登临思豁然,万里波光晴望海,一堂幽响夜听泉。寒龛龙卧清凉地,古涧云归黯淡天,好景自嗟吟不尽,拟凭图画寄诗仙。”

岩泉报恩寺 在二十一都。唐天复二年建,有寂照轩、宏源洞。

灵山寺 在二十一都。唐咸通九年建,十年赐额。国朝永乐十五年重修。

祥云寺 在方安里,唐光化二年建。初,因潭中有龙,名曰龙澍。宋治平初,避讳改今名。

崇信寺 在大宏里,宋建隆二年建。明林恕诗:“巢云方文鏁潺湲,流水柴门镇日关,万壑岚烟秋雨后,一庭草色夕阳间。香残石鼎僧初定,廉卷岩扉鹤正还,百尺高楼天外景,倚栏邀月独看山。

皇恩寺 在二十三都。五代梁太清元年建,唐咸通九年赐额。宋主簿陈之邵诗:“老桧乔松路屈盘,晕飞金碧照岩端。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汤休况是多佳句,吟罢岩云时倚阑。”

棋山寺 在二十四都。唐咸通二年建。明陈亮诗:“久囗丘壑游,未历棋山路。偶访招提居,夤缘入祗树。云林更左转,始得禅栖处。落日寒蝉鸣,蔼然松杉囗。真僧喜相接,况有半生故。秘箧散香芸,名巵囗甘露。常怀学空理,暂喜捐尘虑。永愿依道林,慙非许玄度。”

观音寺 在县东隅。唐咸通四年,邑人光禄大夫王相舍宅为之,今废为察院。

五云寺 在十七都。唐建,今废。

秀峰院 在嵩平里。唐长兴二年建。

瑞峰院 在同荣里。周广顺二年,太保王绍齐以开山僧居岩间,常有烟云覆盖,以为瑞,始创院。有垂露亭。庆历中,提刑苏才翁刻字于石屏。(以上二寺俱废。)

双涧庵 在五都,元建。明王恭诗:“我爱东林古兰若,双涧迢递七岩下。祗树三花世外开,飞泉一道天边泻。石林青碧乡圭双流,上界青天看欲浮。寒声半作千峰雨,凉意都涵六月秋。沙门衲子何清净,浣衣洗钵安禅定。五夜焚修礼露台,三时说法鸣烟磬。骚人墨客日跻攀,谁识醉囗囗囗囗。

龙门庵 在九都桃坑。

龟石庵 在十都。宋绍兴元年建,前有石如龟,故名。

仙源庵 在十二都。宋乾道元年建,元至正二十三年重修。

宝溪庵 在十三都。元天历元年建。

宝林庵 在十四都,宋雍熙二年建。

仁寿庵 在十四都。元至正二年建。

瑞应庵 在十六都。宋绍兴四年建。

西石庵 在二十一都西石岩,元至正二十一年建。

尚书庵 在二十一都。宋绍兴间,郑丙读书于此,后官尚书,故名。

东林庵 在大宏里广石。国朝嘉靖十三年重修。

涌泉庵 在大宏里雁峰之麓。有泉涌出,故名。

董塘观 在十四都董塘岭。

真元观 在十六都,宋至和元年建。

东华观 在县治东北。宋开宝元年建,今废。

观音堂 在岱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

泗洲堂 在十九都,唐开元中建,宋绍兴中重建。

连江县

大中玉泉寺 在县西里许玉泉山之麓。隋大业元年建。唐天宝中,浮屠百余,引泉自给,寿高强健,御赐今名。国朝永乐二年修,成化五年重修。明吴文华诗:“巾舃相囗蹑紫烟,闲从鸟径访金仙。宦情迢递浮云外,梵影依微落照前。古洞苍鳞囗宝月,香厨清玉控灵泉。坐阑得悟囗遵囗,万籁空无一事悬。”王应山次韵:“宝篆风轻绕瑞烟,齐心囗磴礼金仙。囗峰秀出人天外,鹫岭光分绣佛前。古寺尚余花作雨,石音仍是玉为泉。来游幸踵尚书履,高楝常瞻锦字悬。”

石门寺 在新安里覆釜山下。唐中和元年建,成化三年,僧绘图以进,诏赐今额。

宝积寺 在二十七都。宋嘉祐二年建,国朝正统元年重建。

龙兴寺 在嘉贤下里。宋建隆元年建,国朝景泰四年重建。

宝应寺 在仁贤里白岩。唐乾宁三年建。张莹尚书读书其中,夜间钟鼓自鸣。国朝正统元年重建。

清洋寺 在贤义里东塘坡。五代周广顺元年建,国朝景泰间重建。

龙漈报恩寺 在安义里尖山。唐乾宁九年建,国朝景泰四年重修。

报国寺 在保安里东村。宋熙宁三年建,初名安国,元至正十一年重修。

光化寺 在保安里茶洋,唐乾宁元年建。宋咸淳三年,赐参知政事常挺为功德院,更名报国宁亲寺。后复今名。

龙卧寺 在钦平上里。隋仁寿三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建。

护国天王寺 在钦平上里。唐大中二年建。旧名竹林,咸通间赐今额。国朝成化二十年重建。

崇寿寺 在县西。宋天圣四年建,国朝宣德七年重建。(以上三寺俱废。)

宝林院 在中鹄里。唐大中六年建。有独觉岩。唐宣宗时,僧法诠与涅槃大囗怡山诸老为法空友。寺后绝峰有巨石如覆盆,诠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舍之曰:“人实无力,神乃有功。”俄而风雨雷电作,巨石移山下,俨然一室,诠居其中四十年坐化。

观音庵 在清河里江边。唐大中元年建,国朝洪武间重建,万历三年复建,有塔。

宝华岩庵 在玉泉井之右。唐大中元年建,国朝永乐十七年重修。

龙兴观 在钦平下里。宋景定二年,常挺以龙兴废寺田,请于朝,改为观。国朝永乐囗年重修。

清隐观 在中鹄里。元至正四年建。

玄都观 在永贵里小澳岭头。

三仙观 在安德里。元至正十五年建。

罗源县

水陆寺 在县西笃行坊,即旧县址也。五代周显德四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二年改为公馆,成化三年复为寺,内有甘泉。

金粟寺 在临济里。五代唐清泰五年建,有妙喜洞。刻石于山半。(明高相记。)

圣水寺 在莲花山下。宋绍圣三年建。有笔砚峰、龙虎岩、仙源泉、弥陀石、玉并、金钟潭、栖云洞、眠鹤亭。宋白玉蟾诗:“骑鹤来游囗宝山,山中石室水光寒。岩前削壁松花落,午夜月光初炼丹。”

崇寿寺 在新丰上里,五代唐天成二年建,有放生池。又一在宝胜山中,亦曰崇寿寺。

普明寺 在善化里。唐建。

庆田寺 在安金里。唐建。

雪峰寺 在临济里。宋建。

龙华寺 在徐公里。五代唐建。

圣寿寺 在罗平里,五代唐建,国朝弘治间重修。

龙兴寺 在罗平下里。宋建,国朝嘉靖间重修。

应德寺 在新顺里。唐建。

檀寺 在黄重下里。唐建。

曹山寺 在黄重下里,五代周建。

凤山寺 在霍口。唐建。

信安寺 在拜井里吕洞,唐建。

白塔寺 在铁嶂山下。宋开宝二年建,今毁。

西溪庵 在县治南。国朝景泰三年重建。其地溪水清諹,林木繁茂。

洞宫天庆观 在县东北。唐天宝七载建。有八仙亭、普贤堂,在登高山下。

永福县

方广寺 在保安里方广岩下。五代汉乾祐二年建,后毁,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

重光寺 在县南开平里。唐大中二年建,宋宣和二年改为神霄宫,建炎元年后为寺,有放生池、罗汉阁。国朝隆庆三年重建。

能仁寺 在县西南旧保德里。群峰峭拔,寺介其中。五代唐天祐二年建。初名寄林,僧无爽结庐于此。清泰二年更名瑞峰,宋政和中更今名。有放生池。

极乐岩寺 在县东北十五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国朝隆庆间重建。

名山寺 在二十都高盖山之下。唐文德元年建,五代唐天成中赐今额,有东西二石室。有祠。

上林寺 在一都。

方壶寺 在二十一都。

枕烟寺 在县东八十里,唐永徽元年建。

越峰院 在开平里。宋开宝元年建。有玩芳亭。邑令黄子理书匾并为记。宋吴栻诗:“野僧迎客咲开关,更拂残碑藓字斑。徐姓仙归空碧洞,汉封王去漫青山。影来秋月林子缺,声淹春风水一湾。焙茗满瓯须强啜,过桥车马便人间。”

龙泉寺 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咸通十年建,今废。

云际院 在待旦里。唐大中五年建,有苏老亭,今废。宋庆历间,提刑苏舜元常游此,因名。

玉清观 在县东。旧名东岳庙,宋瑞平元年更今名。

福清县

圣迹寺 在县北隅。五代唐天成五年建,国朝弘治间重修。有灵源洞、放生池。

瑞岩寺 在新安里。宋宣和四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三年重建。元陈英诗:“草径通幽僻,禅房隐寂寥,开窗山色入,欹枕树声饶。栏竹藏春雨,林花落晚囗。余生不谐世,应欲寄渔樵。”

灵石寺 在清源里。唐大中四年建。先是武宗时,僧元修始庵于此,诵七俱胝咒治疾祟,后深入岩谷中,人以为遁去矣。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访而得之。再往则庐已虚,盖避会昌禁也。宣宗时出,诣阙贡金买山,始创精舍,名翠石院,至是赐灵石俱胝院额。宋天圣初重修。有仙人碑、蟠桃坞等十胜。宋许囗囗囗:“自香城北沿囗囗里西渡小桥,入长道,又西入蟠桃坞,十步,有石屏,因为榭,榭之西有囗囗,亭次有囗光、素波二台。数十步,有松偃盖。西有囗花室。又西有放鹤、待月二楼。囗高囗亭白莲社,乃至塔院,中有胡僧。僧自西域来,有神术。至今鸟雀不栖。

黄蘗寺 在县西南清远里。沙门正干从六祖得其传,唐贞元五年建院,名般若堂,德宗赐名“建福禅寺”,国朝重建。

安福寺 在清远里。唐大中间建,宋嘉祐间重建,有熟梅轩。****希逸诗:“梅子黄时四月秋,小轩流水最清幽。山僧坐对禅囗熟,不准眉头一点愁。”

天竺寺 在方兴里。唐咸通间建,相传仙人汲泉碾茶处。

敛石寺 在敛石山。唐建,国朝隆庆间重建。

应峰寺 在清源里。唐大中间建。

天王寺 在县北遵义里。梁大通二年建,初名法建,唐咸通二年赐今额。

延庆寺 在新安里。五代唐长兴间建,初名灵曜,宋天圣中赐今额。山泉甘冽,所产茶异常品。

嘉福寺 在化北里。宋建。

福兴寺 在化南里。宋庆历四年建,国朝洪武二年重建。

灵隐寺 在龙仁寺。宋政和五年建,有不溢泉、平步台、小龙潭、海月庵。

重兴寺 在县西南光贤里,五代周显德二年建。初为庵,名大悲。至是拓之,乃更今名。旁有石高峰、石马泉。

新兴寺 在光贤里。宋太平兴国中建。本崇福院旧址,翁仁凯庐墓之所。

瑞峰寺 在海口城东北龙山之巅。有石浮屠七级,可观海日。

福山寺 在新丰里。唐时建。郑侠读书处也。(以上三寺俱废。)

玉峰道院 在县治西塘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国朝永乐八年重修。

福真观 在海口城。宋元祐七年建,政和二年赐额。中有丹井,为道士林知源修炼处。

永南观 一名朝元观,在新丰里。

灵宝观 在石竺山。

论曰:自关尹之言授,而竺乾之说兴,于是羽客缁流,梵刹霄宫,遍于宇内,甚且与儒教鼎立为三。昔韩退之辟二氏,至欲火其书而庐其居,说者以为其功有若障川回澜然。奈何后之人惑于五戒九还,更推波以助之也。惟是尘韁既解,氛垢都消,浮生之半日初闲,明月之中庭不扃,崆峒可问,色相皆空,斯亦幽人之所息机,哲士之所寄迹也。游而不有,化而不留,明先王之道以道之,则彼异端者,禹隹照丽天,而爝火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