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智慧故事
30807400000036

第36章 低调是人生的一种智慧(1)

收敛你的锋芒,保存你的实力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要能够做到低头退让,随机应变,保持一时的低调。就如古钱币的外圆内方,"边缘"要圆活,"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讲的就是刘备韬光养晦的故事。

当刘备的实力微弱时,他选择了投靠曹操,大英雄难掩落寞,一旦寄人篱下,即使有千般雄心万般壮志,也只化得一声唯唯诺诺。刘备深知曹操乃多疑之人,自然容不得一个与自己同样野心勃勃的人。为防曹操谋害,他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颇为不解,问刘备如此这般是为何,刘备回道:"这不是二位兄弟所能理解的。"有一天,曹操的手下去请刘备去赴宴,当时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不免忐忑不安。席间,曹操与刘备谈到了天下的英雄人物,二人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等人,不过曹操对这些人都不屑一顾。紧接着,曹操突然说道:"若论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借此机会俯下身去拾起筷子,口中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把自己闻言失态轻轻掩饰而过,而通过此举,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胸怀大志了。

没过几天,曹操又派手下人去请刘备喝酒,就在喝酒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淮南的袁术和河北的袁绍准备联在一起抵抗曹操。刘备放下酒杯,当即表示愿带兵前往沙场。从此,刘备远离了曹操的监控,并最终成就了霸业。

《孟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好一个"动心忍性",将所有的屈辱都包含殆尽,为所有的忍耐立下了名目。人生于天地之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磨炼。这种磨炼首先是意志品质的修炼,优秀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靠的是后天的培养造就。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不仅要靠社会、家庭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靠自我教育、自我磨炼,忍耐人性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就是修身的工作。

可是,有很多人却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取得了一些成功和荣耀之后,便总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又或者倚仗自己权高位重就恃强而骄,锋芒毕露。如此一来,便会得罪许多人。素来以傲慢无礼、举止粗鲁而闻名于世的赫鲁晓夫就尝到过锋芒毕露的尴尬滋味。

那是在1957年,美国和苏联的首脑举行会谈,美国总统尼克松当时也应邀出访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这一决议遭到赫鲁晓夫的激烈抨击,本来他可以采取比较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赫鲁晓夫却选择了一个既有失身份,又有失国人尊严的方式。

就在美国和苏联的首脑会谈中,赫鲁晓夫不顾当时的氛围,指着尼克松吼道:"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在这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紧要关头,尼克松当然也不能示弱,他知道赫鲁晓夫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猪倌,就一字一句地说:"恐怕主席先生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我们经常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为人处世,本来是棱角分明,还自以为是光芒四射。其实,在我们刻意显示出才华的时候,我们的才华已经减少了很多,因为我们的刻意,才华已经没有了它原来的光芒。所以,真正的低调者能够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韬光养晦这个词语的核心含义是一个"能"字,以弱示人只是一个"不能"的表面现象而已。韬光养晦与以弱示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能"但示之以"不能"。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低调者更应该懂得:在外晦内明、外乱内整中,有意识地收敛锋芒,保存实力,这样不仅可以捕捉到出手的最佳时机,而且最终也会有所作为或有所收获。

不争而胜

有一种低调处世的高超智慧是"不争而胜"。所谓"不争",就是为人处世要尽可能地低调,使自己在心态和表面上保持在一种较为弱小的地位,这样不但可以"麻痹"对手,而且还可以让自己获得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不争"就是一种低调的"争",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的"争"。很多人生、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强者都深知其中的道理。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因创作了《边城》《湘行散记》等一系列文学精品,使得他在文学方面赢得了很大的成功,获得了很大的名声和地位,但是这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遭遇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沈从文并不和反对自己的人据理抗争,而是采取了超然的态度,对批评"置若罔闻"。最后,他的"不争"发展成为了主动退出。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文学创作,转而开始进行文物研究。

他"为图清静"而"不争"的态度,更是饱受非议,就连他的朋友、战友等都对他的这一举动大为不解。此时的沈从文依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他心中自有大智慧,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要求下,写小说有的是新手,年轻的、生活经验丰富、思想很好的少壮,能够填补这个空缺,写得肯定比我好。"他深深懂得"不争"未必不是好事。

后来,沈从文在文物研究领域也同样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他先后著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古代镜子的艺术》等专著。现在的戏剧、电视剧、电影的服装,很多都是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而制作的。

沈从文这一生用"不争"为自己的人生画出了另一道美丽的"彩虹",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了一层楼。反过来再看看那些"善争"的人,后来又怎样呢?又有多少可以留下来的成果呢?

其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涵着"不争"的道理。例如,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十字路口,有许多车辆相互挤在一起,互不相让,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如果这时能有几辆车从中先退出来,或者掉转车头另行择路,那么路将会畅通无阻。可见,"不争"会开辟新的成功路径。

低调的"不争"是一种儒雅的人生气质,是一种成就大事的方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可以说,强者最好的外衣便是低调。

像水一样去生存

常有人说"人与天斗,其乐无穷",并且有些人把这当作是一个势强者的处世之道。但事实上,单凭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自信,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道理听起来似乎会让很多充满自信的人觉得反感,但细细思量,顺应天道,有时候确实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小赵在一家不算大的公司任职,由于经济不景气,公司打算裁员,不过小赵却毫不担心,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作为行政经理,一直工作努力、业绩出色,裁员这种事是不会落到自己身上的。

令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几天之后,行政总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考虑一下,先到分公司的行政部工作一段时间。这个要求被小赵当场拒绝了,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去分公司工作太屈才了。不过,尽管他不同意调离,但几天之后,调令还是下来了。

于是小赵决定辞职,行政总监挽留他,希望他能再考虑一下,也希望他能体谅公司现在的难处,但小赵去意已决。行政总监见已无可挽回,便没再多说。不过,在小赵临走之前,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赵晚上能到他家去,自己想为他饯行。

因为平时总监对小赵就很是器重,小赵没有拒绝。

小赵原以为,总监一定会在饭桌上再次挽留自己,可是令他没想到,总监一句也没有提工作的事情,而是为小赵放了一段电影。总监播放的电影是一部科学纪录片,描述的是在白垩纪、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的种种生物,包括恐龙、鳄鱼、蜥蜴、变色龙等爬行动物。小赵实在想不出来这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既然答应了总监也只能勉强看完。

影片是随着恐龙的灭绝而结束的。小赵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总监忽然说了句奇怪的话:"势力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不占优势的蜥蜴却繁衍生息到现在。势强者的悲哀就在于此。蜥蜴虽然很弱小,比它大的动物几乎都是它的天敌,但它却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蜥蜴的生存之道就是适应。适者生存,而不是势强生存啊!"回家的路上,小赵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总监的话。突然间,他明白了,自己原来就是职场上的那只"恐龙"。

接下来,小赵服从安排到分公司报到了。而且工作比原来更努力,业绩也更出色。半年之后,公司情况好转,总监又把小赵调回了总公司,而且给他升了职。

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句话:"应变力也是一种战斗力,而且是很重要的战斗力。得以生存的并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变的物种。"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适者生存。"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如果想要很好地生存,那么就要学会低调,就要学会像水一样适应环境。水本无形,也可以有形。放在桶里的水是圆的,放在箱子里的水是方的,它随势而变,不拘一格。只有学会像水一样,善于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行就市,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大气候,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无为而治"是低调者的守胜之道

低调的人是不会沉醉于无谓的争吵、无端的患得患失、无边际的吹擂中的,更不会为无谓的事情浪费自己过多的精力。低调的人能时刻保持一颗无为的心,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快乐,能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洒脱面对各种功名利禄。

所以,当你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功时,不妨卸下身上所载的包袱,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一切,也许这会令你取得更多的收获。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名叫范蠡。他这一生,大起大落,从楚到越,由越到齐,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翁。

范蠡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宏远的谋略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兴复濒于灭亡的越国,灭亡称霸诸侯的吴国,创造了扶危定倾的奇迹,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著称于世。然而就在"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的举国欢庆之时,他却毅然请辞,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于五湖之上。

当天下人都为其此举感到惋惜,认为他从此将退出历史舞台之时,他却并没有就此绝迹,而是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便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于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的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介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后来,范蠡被称为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范蠡的军事宗旨、经济思想至今对现代化建设仍然产生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的传奇色彩是由具有出色智谋的范蠡造就的,助勾践成就霸业的最大功臣非他莫属,按常理发展下去,定是位居高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生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事实却是截然相反的。他的弃高官而步市井之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与王共享天下"是万千人求也求不来的。不仅如此,范蠡还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训来规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同僚文种也远离这"是非之地",然而文种却未听此言,最后为勾践所不容,赐剑自刎而亡。范蠡正是无为而治的典范,因为他早已看破了"不欲功于臣下,疑忌之心已见"的时局,道出了"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难怪有后人曾评论说:"文种善图治,范蠡能虑终。"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难免多少有扩大的倾向,所以只有认清其界限,满足于目前所能拥有的,心存感恩之心,才能体会到幸福的真谛。即使在数量上攫取拥有了许多,也未必就能带给自己幸福。尤其是人在得到名利、金钱、地位后,还要有所追求和坚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调做人,清心寡欲,无为而治,这才是强者的守胜之道。

谦虚会让你获得更大更多的好处

中国有一句古训"谦受益,满招损",这句古训是告诫人们:谦虚作为一种美德应该人人具备。所谓的谦虚,是虚心而不自满。只有不自满,才能经常保持一种似乎不足的状态,因而才能获得更大、更多的益处。

谦虚不仅对一般人有用,对处于高位的人更为有用,因为它是一种低姿态。《易经·谦卦》中说:"谦尊而光。"即尊者有谦卑的美德,更能使人光明盛大。但凡有作为的人,常用谦卑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与指导人生的方向。

梅兰芳先生作为一名京剧大师,却是一个谦谦君子。它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在绘画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从不因为自己的名声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做客,齐白石老人先到。他一身朴素,与其他宾朋的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相比,显得有些寒酸。又因许多人并不认识他,所以被冷落一旁。不久,梅兰芳也到了,主人自然出门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与之握手寒暄。梅兰芳事先知道齐白石也会来赴宴,但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在一个角度里,他看到了被冷落的老师。这时,他让开其他宾朋伸来的手,挤出人群向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并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而齐白石则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名家为师,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演出京剧《杀惜》时,在台下观众的连连叫好声中,他突然听到有一位老观众说了声"不好"。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也不客气:"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