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写给男孩子看的英雄故事
30807800000023

第23章 圣雄甘地

历史上的民族解放似乎总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的。似乎只有伴随着血流成河,白骨蔽野,一个民族才能艰难地获得新生。这好像是历史的"规律"。然而有一个人,他违背了这种"规律",他没有采用任何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手段,就让一个被大英帝国统治了近两百年的民族获得了解放。这个人就是甘地---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不用一枪一炮,不废一兵一卒,就解放了一个民族的人。

平庸的童年这位被印度民众尊为"国父",被世人称为"圣雄"的人其貌不扬,从小就骨瘦如柴,他既不聪明,也无特殊才能,甚至在体力和智力上,他还不及常人。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直成绩平平。他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学习能力不强,但是他始终刻苦学习,勤奋努力。

有一次,一位督学来学校检测学生的英文水平,其中有一项是听写五个英语单词,同学们都很轻松地完成了。甘地只写出了四个,写到"茶壶"这个词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师见状,便故意走到他旁边,趁督学不注意,用脚尖轻轻地碰了一下他的椅脚,暗示他去偷看旁边同学的卷子。甘地对老师的行为感到很诧异,但他不想照办,于是继续低着头冥思苦想,目不斜视。结果这一项测试,除了甘地,大家都得了满分。

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说:"就因为你一个人,我们班这一项没拿到满分,本来应该得到的表扬也丢了。你怎么这么傻啊,偶尔作弊一次有什么关系呢?"虽然甘地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为人师表的老师居然让自己作弊,这对他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让他感到非常难过。

他成绩不好,加上生性腼腆,胆小怕事,所以变得越来越羞怯、内向。那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每天放学铃一响,他就赶紧收拾书包直接回家,从不像别的男孩子那样在路上聊天玩耍,他害怕的就是那些男孩子在路上截住他,捉弄他。

羞怯的青年甘地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每学期都有很多功课不及格,实在没法继续读书了。1888年,19岁的甘地独自一人到了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法律。这一次,他总算毕业了,并取得了律师资格。

甘地回到印度,试图在孟买找一份工作。但他对自己的能力一直很怀疑,觉得自己似乎并不适合当一名律师。为此,他苦恼不已,还特地去请教了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律师。这位律师鼓励他:即使思维不够敏锐,记忆力不是很强,口才也不是很好,不能成为了不起的律师,但依靠忠诚和勤奋,也可以做一名普通律师。甘地这才勉强相信自己有当一名普通律师的资格。

然而,很不幸的是,他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搞砸了。关于这件事,他在自传里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案子了……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盘问原告的证人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我站了起来,可是心里却紧张得要命,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场面显得很滑稽,法官在一旁暗自发笑,在场的律师无疑都在那里看我出丑。可我已无法顾及自己的形象,我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然后告诉代理人说我很抱歉,我办不了这件案子,请他最好还是去找巴德尔,然后我把所收的费用全退了回去。代理人很快请来了巴德尔先生……当然了,这件案子对他来说易如反掌。我无法再在法庭上待下去,匆忙而慌乱地从法庭里退出来,根本不知道我的当事人是胜诉还是败诉。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使我很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来,为此我做出了一个决定:除非我已积攒了足够的勇气,否则绝不再受理案子。我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去南非以前,我再也没有去过法庭。对我而言,做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事情,因为没有人会愚蠢到将案子委托给像我这样只会输官司的人。"第一次打官司就输在自己的胆小上,甘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自信瞬间荡然无存。他没办法养活自己,只好在哥哥的律师事务所里做一些普通的不用抛头露面的事情。他羞怯、内向到近乎病态的性格几乎伴随了他一生。只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他就会非常紧张。1896年,他应邀在孟买一个支持南非印度人的集会上讲话,却无法鼓起勇气朗读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后来他的演讲由一名当地的演说家代劳了。一直到后来,他不得不经常面对公众时,克服紧张的心理对他来说仍然相当困难。

人生转折1893年,应南非一个印度富商的邀请,甘地前往南非处理一桩民事纠纷。他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抓住这次工作机会,却没想到这次旅行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南非的案子解决后,朋友们都希望甘地能留下来为当地的印度侨胞说话,甘地同意了。他在纳塔尔定居下来,并申请到当地最高法院当律师。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在异国的土地上,甘地第一次遇到了如此严重的种族歧视和仇恨。在法庭上,他被要求摘下长头巾;在一辆马车上,他被要求只能坐在马车夫的座位上,他们不断地羞辱他,而当他表示抗议时,就会遭到马车夫的辱骂和毒打;他被旅馆拒之门外;被一个警察推进水沟;他落入一伙种族主义的暴徒手中,险些被他们的私刑所害……

这些屈辱在甘地的心里一点一滴地累积。和他以往遭受到的那些嘲笑和打击不同,现在他是代表一个种族,而他的种族被另一个种族仇视和侮辱了。

一次,他买了一张去比勒陀利亚的头等车厢的火车票,上车后不久,一个欧洲人走了进来,上下打量了一番甘地,随后叫来了乘务员。乘务员强令甘地搬到货车厢去,甘地拒绝了,然后他被强行下了火车。那天晚上,当他乘坐的那列火车抛下他而载着那个欧洲人驶向比勒陀利亚时,甘地坐在冰冷的候车室里,经历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是留下来为权利而战呢,还是远离这一切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最终决定留下来,"我所经历的苦难只是表面上的---只是对有色人种歧视这一痼疾的一个症状。"逃回印度是懦弱的表现,他要留在这里清除这一顽疾。

可是在异国的土地上,怎样才能把一个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民族团结起来?甘地并没有明确的理论体系或者战略思想作为指导。他时而以反叛者的姿态对当局不公正的待遇表示抗议。时而又向当局让步妥协。但是,从他自己所遭受的羞辱中,从那些每天来到他的律师事务所的印度人那里,他逐渐看清了一些问题,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策略。甘地和他的同事们学会了如何通过幕后操纵或者直接施压来筹集资金、公开宣传以及影响政府,让世人注意到他们的苦难和不满。他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其间,他被逮捕了三次,而他所信奉的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就在一次次的游行和入狱中越来越清晰了。

在南非的二十多年,甘地终于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他内心隐藏的巨大潜能也开始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往日胆怯怕事的律师开始转变为一位坚定而敏锐的政治活动家,他开始感召和带动更多的人,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战。

在南非,甘地成长为了一名领导者。

奇迹的创造1914年7月,甘地作为一位颇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回到了印度。他和同胞们在南非遭受的所有屈辱,归根到底要到故乡的土地上来解决。一个民族想要不被歧视,首先,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否则,它的民众身上就会永远带着殖民地的烙印,无法翻身。

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系统的甘地开始在故乡的土地上宣传他的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并打算以此来争取印度的独立自治。他的主张最先得到了当时印度资产阶级的拥护,这一群受过英式教育的衣冠楚楚的绅士们,和早年的甘地有着相似的背景,所以他们最先接受了"没有英国人的英式治理"这个概念,对非暴力这种温和的方式也非常欢迎。很快,甘地就凭借着他非凡的感召力,将这场争取自由的斗争深入到了广大目不识丁的民众中,并发展成为全印度人参与的群众运动。1921年7月,甘地带头在孟买焚毁英国布匹。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效仿,接着有五十万工人参加罢工,把不合作运动推向了高潮。

以和平方式赢得民族独立、国家自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在甘地回到印度后的几十年里,就是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其中很有名的一个就是加尔各答奇迹。

1947年8月13日,距印度独立仅剩一天半的时间,此时的甘地本应该留在首都新德里享受成为"国父"的荣耀。但是从加尔各答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当地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发生了流血冲突,而且愈演愈烈。一旦局势无法控制,整个国家的前途都要受到影响。

甘地迅速赶到了加尔各答,除了爱与非暴力,他没有别的武器。他忍受着不理解他的人们的辱骂和诅咒,仍然到处走访、祈祷、演说,想要平息这场骚乱和冲突,在这些办法失效之后,他又一次选择了绝食,"汝行乎,吾死"。

他的精神终于感染和震撼了骚乱的人们,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关注这个瘦小干枯的老人所讲的和平、爱与真理。一触即发的暴乱,就这样被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平息了,而同样的情况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发生时,这是一支手握武器的5万人的军队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1947年8月15日,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印度终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自由。1948年1月30日,这位独立斗争的领导者、印度国大党的精神领袖和战略导师,在前往新德里做晚祷的途中被刺杀。

"圣雄"这一称呼,是在他授予印度诗人泰戈尔"伟大的导师"的称号后,泰戈尔赠予他的尊称,寓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圣雄甘地的一生,为了自己的信念,他不屈不挠地斗争了五十余年,绝食十六次,入狱十二次,遇刺五次,而最后这次遇刺使他的生命成为了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