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写给男孩子看的英雄故事
30807800000028

第28章 飞虎将军陈纳德

像鹰一样在蓝天翱翔1903年,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特萨克飞行了260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那时,陈纳德才13岁,他从此将飞上蓝天当成了自己的理想。他每天坐在家乡的河边,仰望天空,想象着自己驾驶着飞机,像鹰一样在蓝天翱翔!然而,从理想到现实,这一段路却走了很久。

从13岁充满幻想的少年,到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陈纳德始终没有放弃过飞上蓝天的理想。

1917年4月,陈纳德终于有了一个机会---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陈纳德立即申请参加飞行训练,却被相关部门断然拒绝了,理由是"不具备优秀飞行员应有的素质"。但秉性坚强的陈纳德并不灰心,他要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于是他进入了位于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森要塞的士官学校。只要在军中,总有机会能当飞行员的,他这样鼓励自己。

陈纳德在士官学校受训三个月后就毕业了。毕业后他担任陆军中尉,被派往驻防得克萨斯州特拉维斯的第36师服役。离驻地不远,有一个建立在以前的棉田之上的凯利机场,飞机的轰鸣声深深地吸引着陈纳德。机会终于来了,凯利机场不久开始征召志愿飞行员,陈纳德立即应征加入了飞行部队。

作为一个新来的飞行员,他必须先接受枯燥的步兵操练。望着一架架轰鸣起飞的飞机,陈纳德按捺不住内心渴望飞上蓝天的冲动。他接连三次提出立即学习飞行技术的请求,但都遭到了拒绝。

于是,他转而设法接近飞行教官,获取他们的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和两位教官成了好朋友。经验丰富的老教官利奥那多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飞机的原理,年轻的教官劳尔夫则常常将飞机开到起飞线上,然后,让陈纳德单独驾机飞上蓝天去过一把瘾。

陈纳德终于实现了自己飞上蓝天的理想。当然,教官绝不会想到,这个偷偷摸摸学会驾驶飞机的年轻人二十多年后会成为闻名远东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官。

中国的上空1937年5月29日,陈纳德来到中国。当他即将完成对中国空军的考察时,抗日战争爆发了。陈纳德招募了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了第十四志愿轰炸机中队。当时,有人劝他回国,但他斩钉截铁地说:"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才会高高兴兴地回国。"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陈纳德随军撤到汉口。1938年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为了引诱日机前来进犯,陈纳德命令中国和苏联的飞机在前一天佯装撤离汉口,飞往南昌。飞机起飞后,先在武汉上空盘旋,让人们(包括日本间谍)看到他们撤离,然后在夜幕掩护下,当夜又溜回了机场。

29日清晨,日本的三十九架飞机从芜湖机场起飞,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飞往武汉上空。陈纳德通过侦察,事先得知日机只有从芜湖到汉口一个来回的汽油。于是,他派了二十架战斗机在城南拖住日军战斗机,使他们消耗了大量的汽油。他又安排四十架苏联飞机埋伏在高空,等日机返回芜湖时把轰炸机和战斗机分开。日本战斗机因缺油不敢去保护轰炸机。陈纳德则派一队中苏飞机攻击轰炸机,另一队攻击战斗机,共击落了日机三十六架。在日本天皇生日这天,日本空军遭到惨败。

1941年12月7日,陈纳德率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到昆明设防。12月20日,一批日机向云南方向飞来,昆明机场所有的飞机都升空迎击,并取得了胜利。日本入侵的十架飞机,被击落六架,三架受损,而志愿队却没有一架飞机受损。志愿队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

次日报纸的头版头条报道了战斗的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从此"飞虎队"成为志愿队的代称,大家也亲切地称陈纳德为"飞虎将军"。

中国人心中的英雄1944年的某一天,54岁陈纳德和19岁的陈香梅相遇了,一个是威震长空的美国少将,一个是初出茅庐的中国女记者。当时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生命会有什么样的交集。

那天,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陈香梅,带着自己入社后的第一项任务---写一篇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官陈纳德将军的人物专访。她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坐落在昆明市郊的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部的大会议室。她刚在一群男性同行中间坐定,会议室的门就被轻轻地推开了,伴随着一声低低的"老头子来了!"一个满头黑发的美国将军阔步走了进来,在他刻满皱纹的脸上,一双棕色的眼睛格外有神,下颚倔强地微微翘起,看起来坚韧而果决。"这个人具有伟大的意志、力量和勇气,兼有高超的智慧。"19岁的陈香梅瞬间作出了评价。她带着些许崇敬,凝望着这位闻名遐迩的飞虎将军。

"下午好,先生们!"当陈纳德锐利的目光扫到后排一张纯净还略带点稚气的瓜子脸时,感到一丝诧异,随即加了一句:"以及女士。"陈香梅微笑示意。

陈纳德开始谈话。第一次采访战地新闻的陈香梅端坐着,绞尽脑汁地想提出一个精彩的问题,然而直到记者招待会结束,她都一直被陈纳德的谈话吸引着,没有想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问题。正当她略带遗憾地准备离开时,却看见陈纳德正微笑着朝她走来。她紧张地站住了。

陈纳德先和她打了招呼,然后告诉她,她的父亲陈应荣最近从美国写信给他,询问她姐姐陈静宜的近况,并提到不久可能会见到他的另一个女儿。陈香梅这才想起,自己在美国做领事官的父亲认识陈纳德,姐姐陈静宜也正在第14航空队做护士。陈纳德的和善让陈香梅一下子放松了,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从拉家常开始,与这位看起来威严坚毅的将军轻松地交谈起来,并愉快地接受了他一起喝茶的邀请。

之后,陈香梅又对陈纳德进行了多次采访。频繁的接触使陈香梅对陈纳德的身世和业绩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他也愈发崇敬了。而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陈纳德对这位活泼、聪明的中国小姑娘的好感也在不断增长。就这样,中美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将这两个有着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紧紧联结到了一起。

可以说,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天空下,陈纳德是幸运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然而,陈纳德的到来,更是中国人民的幸运,这位飞虎将军率领着他的飞虎队,以高度的热情与国际主义精神,帮助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这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陈纳德将军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