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革风生(1980-1989)
30868600000005

第5章 1980年(5)

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这是政治上不庄重的表现,有碍国际观瞻,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其他领导人像和题词也按同样原则处理。毛主席像章要尽量收回利用,以免浪费大量金属材料。

过去几年为许多受迫害致死的老同志昭雪平反,追悼会开得较多较隆重,现在这种情况已基本结束,不应再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和分散群众建设四化的注意力。因此,除特殊情况中央另作规定者外,一般高级干部丧事应力求简化和节约。例如,向遗体告别的仪式一般可取消;追悼会规模要缩小,送花圈和出席追悼会的负责人要减少;悼词要缩短和避免溢美之词;逝世后可立即发表简短消息,追悼会新闻要减少和缩短。

10月2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又决定,今后二三十年,一律不挂现领导人的像,以利于肃清个人崇拜的影响。同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转发华国锋同志的信的通知》。华国锋的信提出,今后在公共场所不再悬挂他的像和题词。《通知》提出,今后在公共场所不再悬挂华国锋同志的像和题词。个人和家庭是否悬挂哪位去世的或现在领导同志的像,完全由自己决定,各级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

上述各项决定,对于消除和防止个人崇拜、个人迷信有重大意义,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思想的有力措施。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认识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即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各种特权现象。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又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我国开始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进行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领导体制方面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了它的领导成员:陈云、邓颖超、胡耀邦分别为第一、二、三书记。这是加强集体领导体制和建立党内监督机制的初步措施。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这些法律的颁布及其实施,彻底改变了“文化大革命”中的革命委员会体制。县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成立了人民政府,并相应地恢复了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和州长、县长等职务。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民政府是地方的行政机关。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地方人大一直没有常设机构,而是由地方的国家行政部门代行权力机关职能,使行政机关脱离了权力机关的监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权力机关。县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这是建国以来人大体制的一次重要改革。这对加强人民群众对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进一步落实他们管理国家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8月18日至23日,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会上,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对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必要性、目的和方针作了精辟论述。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它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邓小平在这里着重讲了从组织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地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的问题。他指出,目前的问题是,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持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

.党和国家实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详细论述了这些现象的危害,并从制度上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他指出: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除了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邓小平在讲话中还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措施是:第一,中央将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要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改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第二,中央已经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考虑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和权限。这样,就可以让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第三,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今后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发布文件,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发指示、作决定。政府工作当然是在党的政治领导下进行的,政府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也加强了。第四,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经过试点,逐步实行工厂管委会、公司董事会、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以及有步骤地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等等。第五,各企业事业单位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有权对本单位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作出决定,有权向上级建议罢免本单位的不称职的行政领导人员,并且逐步实行选举适当范围的领导人。第六,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

邓小平最后指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现在提出这个任务,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但是,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邓小平的这个讲话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此后,从1980年10月至1984年底,我国政治体制围绕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副总理,设国务委员,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现有副总理13人,减为2人。国务委员的职位相当于副总理级。一部分兼任部长或委员会主任,一部分为专职委员。根据重叠的机构撤销、业务相近的机构合并的原则,将现有的100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裁减合并为61个左右。其中,部委由52个裁并为41个。方案实施后,国务院和各部、委的机构精简之后,工作人员编制约为3.2万人,比原来4。9万人减少1/3左右。

与此同时,干部制度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钳,进行了改革,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央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人员减少,据国务院41个部委的统计,正副部长、主任共减少65%,国务院一级领导成员中,平均年龄由原来的65.7岁,降到59.5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38%,提高到50%,省级领导班子成员的人数减少了35%,平均年龄由62.2岁降到55.5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20%提高到42%。地、市、县三级的领导班子在实现四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初步发展,政治体制上的许多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面对国内现实问题,党和政府、全国人民开始反思我国已往的政治体制,并深刻地认识到: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政治体制改革应作为改革的一个目标。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化成功。为此,中共中央于1986年9月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并组织了各方面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人员,就党政分开、党内民主、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等专题,成立7个小组,进行各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形成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方案》。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原则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1987年10月25日中共十三大召开,中共中央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从7个方面描绘了政治体制改革蓝图的大致轮廓:(1)实行党政分开(2)进一步下放权力(3)改革政府工作机构(4)改革干部人事制度(5)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6)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等(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共十三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围绕这7个方面的内容全面展开。与此同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也得以深化和加强。

“渤海2号”事故

1980年11月25日凌晨,石油部海洋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万元。这是天津市、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这一严重事故发生后,石油部迟迟不认真调查事故的原因,不如实向上级报告情况,也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处理有关责任人员,事故发生8个月后,石油部仍然没有严肃对待,只是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严格督促,全国总工会和社会舆论同声指责,石油部才作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和比较深刻的检查。为了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石油工业的管理,1980年8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严肃处理“渤海2号”事故的决定》。9月2日,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公开审判了“渤2”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渤海2号”事故发生后,天津市革委会组成调查组,对“渤海2号”钻井船翻船事故进行了调查,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均派人参加。据天津市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这次事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

11月,海洋石油勘探局计划将“渤海2号”钻井船由原井位迁至航距117海里的新井位。为安排“渤海2号”迁移拖航任务,11月22日上午由局总调度室负责人主持召开了拖航会议。会前,11月12日“渤海2号”队长曾白海上发来电报,告知平台上的3号潜水泵落水,要求派潜水员打捞。“渤海2号”迁移任务确定后,11月20日、21日,“渤海2号”队长又两次从海上发来电报,向局、钻井处要求派潜水员打捞估计落在浮力舱上的潜水泵,卸载和用三条船拖航,即8000马力拖轮主拖,另两条左后、右后帮拖,指出这样稳性好,拖速快。拖航会议上,读了“渤海2号”队长20日、21日的电报,经过讨论决定不在原井位卸载和捞潜水泵,为了能够就位,在距新井位4海里处设过渡点开船一次,捞泵卸载,如新井位水深可以直接就位,就不再设过渡点,不再捞泵卸载;拖船只用一条8000马力的282号拖轮。

月23日上午,在局领导干部碰头会上,局总调度室另一位负责人简要地汇报了拖航会议决定的事项,局领导对此未提出异议,’表示同意。

当晚,282号拖轮驶抵“渤海2号”处,抛锚待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