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革风生(1980-1989)
30868600000066

第66章 1988年(5)

“燎原计划”的目标是:“七五”期间将在全国500个县内建设1500个实施“燎原计划”的示范乡。主要布局在农业规模经营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农业资源的地区和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八五”期间争取扩展到全国大多数县,使1万个乡达到示范乡的水平。示范乡要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思想要端正,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稳定的生产劳动基地;教学内容要改革,适当增加乡土教材。示范乡还要做到扫除青壮年文盲,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在乡初、高中毕业生要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乡的教育设施要综合利用,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示范乡要确定推广适用技术的具体计划,力求通过适用技术的运用,使乡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有较大的增长。

“燎原计划”立足于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农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这样做,将大大加快先进的实用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燎原计划”,是使“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落到实处的重大步骤。它要求教育和经济密切结合,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文化、技能的素质。这将促使各地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加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克服教育脱离实际的倾向,从而把教育质量提到新的高度。实施“燎原计划”,不仅会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还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一旦提高,就会自觉起来荡涤种种不讲科学、不讲文明、封建迷信以及一切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符合的落后意识和陈规陋习。实施“燎原计划”,是把“治愚”和“治穷”、发展教育和发展经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入80年代,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进一步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早在解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科学研究是一项基本建设,在这方面的投资就叫基本建设投资。明确地把科学研究纳入到国民经济中具有产出意义的基本建设范畴,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原理。1975年在我国科技事业遭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亲自抓了当时处于半瘫痪、半取消状态的科研机构的整顿工作。同年9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时,肯定了其中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并强调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研必须走在国民经济的前面。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著名论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和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的产生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以后,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讲的次数越来越多,份量越来越重,提醒全党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邓小平最终为科学技术定位是在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指出: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月12日,他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又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认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20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20年,后果不堪设想。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又一次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虽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并把它纳入到生产力的范畴来认识,也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但受时代的局限,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没有进一步的深化。邓小平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从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再认识,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明确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道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敏锐地洞察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趋势,大胆而鲜明地提出的。它的提出,有其充分的客观依据。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邓小平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科学化的劳动者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能力,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劳动工具的改革与创新,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不同时代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这是由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和通过人们劳动加工成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断发现、利用、改造、扩大劳动对象范围。劳动已不仅仅以自然物、半自然物为对象,更多的是用真正属于人类创造的全新材料、原料作为劳动对象。目前世界上各种材料已有几十万种,而新材料种类每年又以5%的速度在增长。世界上现有800万种化合物,每年还以25万个的速度在递增,这就大大拓宽了劳动对象。所以,一些专家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达为: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从这一关系式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发展越快,生产力发展也就越快。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

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又一客观依据。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本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了技术的发展,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在当代,生产、技术、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已完全逆转过来。科学理论不但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强烈的超前性,决定了它的第一生产力地位。

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证实,科学技术已处在“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主要表现在:产业高次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密化;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本世纪初为5%一20%,本世纪中叶上升到50%,80年代上升到6096—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

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总之,高科技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80年代以来,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来讲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讲是威慑力,从政治上来说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而论是推动力。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不仅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且作为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始终不移地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可靠保证。

中国奥运会代表团汉城受挫

9月17日至10月2日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一次体育盛会。共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名运动员和官员参加。中国有300多名体育健儿参加了21个项目的比赛和两个项目的表演赛,共夺得5枚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与4年前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一举夺得15枚金牌相比,成绩相差甚远。寄托了10亿中国人热诚期望的中国奥运会代表团汉城受挫,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和体育界人士的深刻思索。

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人初次全力参加,一举夺得15枚金牌,举国欢庆,激发了民族精神,增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凝聚力,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于本届汉城奥运会。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能拿8至12枚金牌。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着汉城传来捷报。然而,一条条消息令人失望、再失望。上届奥运会,中国的体操获5枚金牌,成为奥运会金牌大户,而本届奥运会只有老将楼云拼到1枚跳马金牌。中国队台柱子李宁第一次上场就在跳马落地时跌了个头抢地,后来又在鞍马上打滑落马;许志强在比赛进行到第5项时因体力不支而失败;接着,初次参赛的林国显又从单杠上掉了下来。而不被我们瞧得起的民主德国、日本的选手,技术长进很大,斗志又十分旺盛,使得中国最后只得了团体第4名。上届奥运会,中国举重得到4枚金牌,而此次奥运会,却一块金牌也没能得到。虽然赛前,举重队的教练们已认识到,汉城我们已没有再现洛杉矶辉煌的可能,但“神童”何灼强的1枚52公斤级金牌,当归入囊中。但当何灼强同他的劲敌马林诺夫同台出现在奥运会场上的时候,何灼强却没有了自信,慌乱中,6次试举4次失败,只得了个铜牌。而马林诺夫6次试举6次成功,稳稳地夺得了金牌。上届奥运会,中国射击选手获3枚金牌,本届奥运会人们十分希望他们保持荣誉。然而,射击名将许海峰、王义夫技不遂心竞打出了他们的最低水平,女将文芝芳、祁春霞也在她们最拿手的女子运动手枪比赛中,双双被挤出决赛圈。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女排已实现了“五连冠”,本次大赛适逢具有雄厚实力的古巴女排不来参赛,此枚金牌似乎成了中国女排的囊中之物。然而,当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与苏联队相遇时,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半决赛开始不几分钟,中国队便挨了对手三记扣杀,两次进攻均被拦死。短短十几分钟便结束了第一局,比分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15:0。接着是9:15和2:15,不到一个小时,苏联队便在中国女排毫无反击能力的对抗中轻松地取得了奥运会女排的决赛权,中国女排六连冠成了泡影。在中国代表团好几支队伍水平发挥欠佳,成绩不甚理想之后,人们把希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乒乓球赛场,期待从那里得到胜利的消息。金牌的重任实在是太重了,它压得乒乓球队的教练们几乎要喘不过气来。在此情况下,令人沮丧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出来。先是许增才在2:0领先的情况下,稍一放松被南朝鲜金琦泽连扳3局。接着,情绪受影响的许增才和江加良配对,在双打中出战金琦泽、金浣,结果又告失利。双打一结来,江加良马上又开始男单第二轮比赛,结果以1:3败给了瑞典的林德。江加良被淘汰又影响了正在与克兰帕尔苦战的陈龙灿的士气,结果让老将克兰帕尔竟然以3:2反败为胜进入半决赛。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跳水队一花独秀,捷报频传,令世界瞩目。中国跳水队在全部4个比赛项目中都派出了一老一新的阵容,每个队员都有问鼎的实力。老将战绩稳定,宝刀不老;新手素质优异,冲击力强。此项比赛中国取得了2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而且一批15一16岁的年轻选手已经成为中坚力量,使跳水运动呈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势头。在上届奥运会上还处于相当落后状态的游泳,此届大赛一鸣惊人,庄泳、黄晓敏、杨文意得了3枚银牌,钱红夺得一枚铜牌。在田径比赛中,李梅素获得女子铅球铜牌,这是亚洲人在田径42个项目中得到的唯一一枚奖牌。

中国运动队没有捧回人们认为“应该”得到的那么多金牌,人们失望之余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从总体上来讲,这次奥运会的成绩,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竞技运动的水平。从这次奥运会可以看出,中国的体育水平同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如男子乒乓球、射箭、击剑、女子手球、足球等项目,技不如人,战术欠佳,是显而易见的。有些项目是队员的心理素质问题,如射击、体操。一些优秀射手由于压力过大或现场出现未预料的情况而无法使自己平静,结果失败。体操则由于开头的失误造成了全场的失误。另外,青少年训练的薄弱、教练员素质和水平的不足、人才外流、体育科研和信息工作的落后,以及整个体育体制的陈旧,都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向前迈进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运动队不但要更加虚心地学习世界先进的运动技术、科学的训练方法,还要不断改进运动队伍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同时,更应该不断深化体育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既竞争又联合的机制,协调好“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