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动荡年代(1960-1969)
30869000000061

第61章 1968年(3)

5月7日,毛泽东在致林彪的一封信中,对建国后的学校教育作了错误估计,认为学校是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持着。他指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封后来被通称为"五七"指示的信,成了"文革"期间中央制定极"左"教育政策和对学校进行"教育革命"的指导思想。当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通知》。《通知》认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不利于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不利于更多地吸收工农兵革命青年进入高等学校,这种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同时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随后在砸烂学校"旧的招生制度"、"教育要革命"的高呼声中,原定推迟半年的高校招生工作迟迟没有恢复。实际上,自1966年到1967年,高校完全停止了招生工作。

7月,《文汇报》和新华社记者合写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说:文化大革命使这个厂的技术人员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产阶级反动技术"权威"被赶下了台,政治上臭了,技术上的纸老虎原形也暴露无遗。在谈到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时,调查报告认为,实践证明,从工人中提拔的技术人员比来源于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技术人员要强。前者思想较先进,实际工作能力较强,后者落后思想多,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由此,调查报告提出了"教育革命的方向"问题,强调学校教育一定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继续从工人队伍中选拔政治思想好,具有数年劳动实践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大专院校学习。7月21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关于这个调查报告的"编者按"清样中加了一段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次日,《人民日报》刊载了这个调查报告并加了"编者按"。上述毛泽东的话后来被简称为"七二一"指示。"七二~"指示发挥了"五七"指示的精神,彻底否定了"旧"的高考制度和择优录取的原则,进一步指明了"教育革命的方向",为高校恢复招生、招收工农兵学员提供了理论依据。

9月,为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这个大学的学生由车间推荐,厂革委会批准,招收本厂工人52名入学。学员平均年龄29岁,文化程度从小学到相当于高中不等。学制2年(后延长10个月)。学员全脱产学习,但仍参加工厂的政治运动,定期回车间劳动,毕业后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经验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办起自己的"七二一"大学外,一些省、市的大专院校也举办各种试点班,从工人、农民、复员退伍军人、下乡知青中招收学员,"探索如何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经验"。在举办"七二一"大学和大专院校试办各类试点班的基础上,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报告》。《报告》认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两校已具备了招生条件,为此,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意见如下:(1)培养目标:"培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有文化科学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劳动者。"(2)学制:根据各专业具体要求,分别为2至3年。另办1年左右的进修班。(3)学习内容:设置"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4)学生条件: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5)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6)学生待遇:有10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由原单位照发工资(要扣除学校发的19元5角),其他来自工厂、农村的学生每月发给伙食费和津贴费19元5角。解放军学生由部队供给。(7)分配原则:学习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原地区工作,也要有一部分根据国家需要统一分配。

月15日,国务院电报通知各地: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述《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凡是过去面向全国招生的学校,现在条件成熟,在中央规定统一招生办法之前,可暂由省与省之间协商解决。

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各地大学试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招生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1970年和1971年,各地部分高校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每年约42000人,以后每年都有所增加。从1972年起,全国新的招生试点工作普遍进行,大部分高等院校恢复招生。招生对象规定为:"选拔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入学",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文化条件规定为:"具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招生办法上,废除了文化课考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入学的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招生制度的"彻底革命",全部实行推荐上大学的方法,违背了教育科学的规律,给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在这种极"左"的教育体制下,教师首先就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置于受改造的地位,很难在教学上发挥主导作用;形形色色的政治运动,"开门办学"、下乡下厂等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员入学时文化水平悬殊,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名为大学毕业,实际很难达到本科水平;依靠推荐招收新生,虽然也择优录取了一些人才,但主要是使"走后门"上大学逐渐成为一股风气。这种招生制度把我国教育体制推上了一个畸形发展的轨道。

8、9月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变"文革"期间推荐免试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办法,恢复"文革"前实行的"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至此,长达7年之久的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制度宣告结束,高校招生工作回复到了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

"六厂二校"经验的宣传与推广

"六厂二校"经验指的是文化大革命进入1968年后,用以指导全国"斗、批、改"的具体做法。"六厂二校"指的是北京针织总厂、北京新华印刷厂、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北京化工三厂、北京北郊木材厂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因为进驻这些单位的军宣队是由毛泽东身边的警卫部队——8341部队组成,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六厂二校"的经验被视为毛泽东亲自抓的"点"的经验而成为全国"斗、批、改"的样板。

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提出了"一斗、二批、三改"的方针任务,即:"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两年的造反、批判、夺权,当"全国山河一片红"已成定局的时候,1968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了"斗、批、改"的具体内容,确定中共"九大"后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毛泽东提出的"斗、批、改"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他试图通过这样的"斗、批、改",使"天下大治",争取在1970年结束文化大革命。

按照毛泽东抓典型经验的指示,人民解放军8341部队组成的军宣队分别进驻北京市的六厂二校,进行所谓的"斗、批、改",并陆续总结出"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建党的"经验"。从1968年至1970年,这些"经验"被毛泽东审阅和肯定,并由中共中央多次以文件形式转发全国。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当时也大肆宣扬"六厂二校"经验。如:1968年5月13日,姚文元将载于新华社《文化革命动向》第120期的《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送毛泽东批阅。19日,毛泽东批示:"在我看过的同类材料中,此件是写得最好的。"25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转发毛泽东的批示和新华印刷厂的《经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派,"有步骤有领导地把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做好"。12月3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批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转发新华印刷厂在对敌斗争中坚决执行党的"给出路"政策的经验报告》。毛泽东批示:"建议将此件转发各地参考。对反革命和犯错误的人,必须注意政策,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对犯错误的好人,要多做教育工作,在他们有了觉悟的时候,及时解放他们。"1969年元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转发了毛泽东批示"照发"的清华大学工宣队的《坚决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给出路"的政策》的报告。中央要求各地在"斗、批、改"和"清理阶级队伍"过程中注意执行政策,对知识分子给予"再教育",并"给出路"。3月10日,新华社播发《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军管会迅速改变南口厂"老大难"面貌的经验》。该厂"经验"是:"狠抓一个根本: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狠抓一个核心:正确对待群众和两派群众组织";"狠抓一个纲: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对敌斗争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5月8日,中共中央转发毛泽东批示"照发"的《北京北郊木材厂认真落实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各项政策》文件。该厂的"经验"是:对资本家中的大多数,坚决执行"团结"、"批判"、"教育"的政策;对资本家中的少数反动分子,坚决斗争,彻底批判,区别对待,给予出路;对不够资本家的,把他们划出来。

"六厂二校"的"经验"很多,但总的说来,这些"经验"是"左倾"的。它的要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贯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正如《北京日报》1969年3月17日社论《认真学习六厂一校的先进经验》所概括的那样:"我们向’六厂一校‘(注:当时原8341部队尚未进驻北京大学)学习,就是要像他们那样,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广泛发动群众,不停顿地向一小撮阶级敌人发动猛烈的进攻。要像他们那样,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带动各项工作。"这些经验是在充分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提下得出的,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学习、推广"六厂二校"经验的目的,1969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导概括为:"最根本的是学习他们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革命精神","具体讲,就是用’蓬蓬勃勃的斗、批、改群众运动,促进生产、工作和战备";"结合斗、批、改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促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人发展";"在一切工作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引导群众斗私批修,自己教育自己……不断地巩固和发展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坚决落实毛主席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件质的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坚决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的各项政策,争取、团结、教育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正确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干部……在他们有了觉悟的时候,及时地解放他们";"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武装头脑,搞好自身思想革命化"。在若干具体问题上,"六厂二校"经验大体上是贯彻了毛泽东自八届十二中全会以来关于"缩小打击面"的指示。较之当时全国许多单位乱揪乱斗乱打乱关的实际做法,"六厂二校"经验也有所谓"落实政策"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极端的"左"的做法。如1969年3月12日,新华社播发的《北京新华印刷厂用毛泽东思想统帅定案工作的做法和体会》中说,要"把好人和坏人区分开,正确解决未解放的干部问题";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敌人,最大限度地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要注意"七个区别"等等。但是由于"六厂二校"经验存在根本性错误,"六厂二校"的"斗、批、改"运动基本上是由林彪、江青安插在军宣队和工人中的骨干分子控制的,因此,这些厂、校经验所宣传的"好"、"坏"典型很多是虚假的,根据这些"典型"而总结出的经验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严重错误。粉碎"四人帮"后,这些错误都得到了查实证明。

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工宣队的全称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军宣队的全称为"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制止全国大、中、小学的派性武斗、促进联合、领导"斗、批、改"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重要措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学生先是"破四旧"、"大串连",随后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参与夺权。他们的狂热行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动荡不安。在这种形势下,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但由于当时整个国内形势还处于动乱之中,领导干部普遍没有被"解放",大多数学校并未能真正复课。相反,到1968年夏天,大中学校派性斗争达到高潮,武斗有增无减。为改变这种局面,毛泽东决定动用工人和解放军的力量,进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