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30869400000071

第71章 1927年(6)

总之,八七会议无论在中共党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都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诚然,会议对中国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上的认识还存在着错误。如会议认为:"资产阶级民权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没有截然分为两段的界线";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完成,"必然实现于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这就混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另外,会议也未能恰当地估计当时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对比,未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在批右倾的同时,未能正确地纠正和防止"左"倾。所有这些,为日益滋生的"左"倾冒险主义敞开了门户。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暴动。会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长沙负责湖南的秋收暴动。

月12日,毛泽东回到长沙。8月18日,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近郊召开会议。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他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主持讨论了秋收暴动的具体计划。毛泽东在会上强调了共产党掌握武装的重要性,他指出,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发动暴动和夺取政权,没有军事武装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通过讨论,会议决定将湖南秋收暴动的区域划分为四部分:湘中以长沙为中心;湘南以衡阳为中心;湘西以常德为中心;湘西南以宝庆为中心。会议还决定,由于国民党已变成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变成压迫民众、屠杀民众的工具,民众对国民党普遍存在唾弃心理,因此,国民党这块招牌已经无用,湖南此次暴动应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会后湖南省委将会议的内容和《关于湖南秋收暴动办法》报告中央。

月下旬,中共中央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湖南秋收暴动问题,作出了《对湖南暴动应注意几个问题的指示》,要求湖南省委把暴动的主力建筑在农民身上。

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湖南秋收暴动的最后计划。会议改变了全面暴动计划,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湘赣边界,即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会议成立了领导机关: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书记;由各暴动地区党的负责人组成行动委员会,以易礼容为书记。会议指定彭公达去武汉向中央报告湖南暴动计划;毛泽东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暴动。

月初,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江西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到会的有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安源市委书记蔡以忱,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兴亚等。毛泽东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报告了湖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计划,并通报了各地秋收暴动的准备情况。会议听取了潘心源、王兴亚关于湘赣边界军队情况的报告。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3个团:第一团由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军和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钟文璋(兼);第二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和安福、永新、莲花、萍乡、醴陵等地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王兴亚;第三团由浏阳工农义勇军和警卫团组成,团长苏先俊。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会议还初步拟定了起义军分三路向长沙进攻的方案:第一路(第二团)进攻萍乡和醴陵,向长沙取包围形势;第二路(第一团)从修水向平江进攻,在平江发动全县暴动,夺取平江后向长沙推进;第三路(第三团)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在浏阳暴动后,逼近长沙。

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首先从切断交通开始,铁路工人和农民毁坏了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的铁路,使得火车不能顺利通行,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军事力量。随后,起义军3个团在修水、安源、铜鼓同时暴动,计划在各路成功后,一齐向长沙逼进。但进展并不顺利。第一团和师部在修水起义后,9月11日在攻打金坪时,由于刚刚收编的国民党军邱国轩团突然叛变,使部队腹背受敌,损失惨重,第二团在安源起义,攻打萍乡,未克。进而乘火车进发醴陵,后相继攻克醴陵、浏阳。9月17日,在浏阳遭到优势敌人重围,被迫强行突围,损失兵力2/3。第三团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在铜鼓起义向浏阳进发,9月11日,攻克浏阳县白沙。12日又攻克东门市。但随即遭到敌军两个团的包围,受到重创后退至浏阳上坪。

月14日,毛泽东获悉第一团在金坪失利后,在浏阳上坪召开第三团干部会议,主张放弃原定攻打长沙计划,暂时向江西萍乡转移,并要求第一团尽快与第三团会合。会后,毛泽东致信中共湖南省委,建议停止执行长沙暴动计划。

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会师浏阳文家市。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俊等师团负责人。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余洒度等坚持攻打长沙的意见,通过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月21日,毛泽东和卢德铭等率部沿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的萍乡、莲花前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1)整顿组织,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党代表何挺颖,参谋长韩昌剑。改编后,全团约700人。(2)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3)在军队实行民主制度,军官不准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礼节,官兵待遇平等;连、营、团三级建立士兵委员会。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部由此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抛弃国民党旗帜,独立树起工农革命军旗帜的开始。在其影响下,广东、湖北等地也相继爆发了秋收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转入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

宁汉合流

所谓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分共"后,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事件。

4月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国民政府,造成了"宁汉分裂"的局面。此后,宁、汉两地的"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都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为争夺"正统"地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月15日,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公开反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也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此时,握有重兵的冯玉祥,多次致电宁汉双方,力劝停止内讧,共图和平。并提出了解决宁汉对立的四点具体办法:(1)"武汉所定分离共产党,解除鲍罗廷职,应请明令宣示";(2)双方"请即恢复旧日局面,统一中央,或按原议政府迁宁或设南京政治分会,指导东南等省党务";(3)"各领袖在开封开一预备会,决定此一党潮,孰应下野?孰应继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议决任免之";(4)"未解决前,停止军事行动。"对冯玉祥的调停,宁汉双方惟对在开封开会不允外,其余均表赞同。7月24日,武汉汪精卫、谭延阊、孙科等人复电冯玉祥,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8月8日,南京的蒋介石、胡汉民、李宗仁等人联合复电冯玉祥,对汉方以往举动表示谅解,认为宁汉双方"纠纷即已消尽",并望汉方重要分子到南京"柄政"。至此,宁汉双方都有了合流的契机。

然而,武汉的汪精卫等人虽然同意与宁方的合作,但并没有放弃承认武汉方面的"正统"地位以及推倒蒋介石两个条件。为此,蒋介石曾多次派同汪精卫私交很深的褚民谊赴武汉疏通,均无结果。为逼蒋介石下野,武汉方面仍举兵东征蒋介石。

武汉方面力主倒蒋,在南京的桂系与蒋介石也是貌合神离。蒋介石在这种形势下,加之亲自督战的津浦线战事失败,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8月13日,蒋介石发表辞职声明,宣告下野。随后,支持蒋介石的胡汉民、吴稚晖、张静江等人也宣布辞职,先后离宁赴沪。南京方面的实权落在早就有联汉之心的桂系手中,这为宁汉合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蒋介石宣布下野的当日,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致电武汉,希望"武汉政府赶快迁到南京去"。次日,桂系又电武汉,称蒋的总司令职权已交军委会接受,原来双方争执不下的问题都可解决,建议汉方派代表协商宁汉合作问题。

月19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经过讨论,以党政名义联合发表如下声明:"4月中旬,蒋介石等在南京自立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陷本党于分裂。今蒋解除兵柄,听命于党。李宗仁等复请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兹经中执会扩大会议议决,即日迁都南京。"月下旬到9月上旬,武汉的谭延闽、孙科、汪精卫、陈公博等先后到达南京。汪精卫到达南京后,即以国民党中央的"正统"自居,主张立即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解决宁汉纠纷。但他的主张没有得到宁方的响应。其时,由汉来宁的谭延闽、孙科也不再听命于汪精卫。汪只得放弃召开二届四中全会的主张。孙科提出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职权的建议,得到宁、汉、沪(西山会议派)的赞伺。

月16日,由宁汉沪三方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9月17日,特别委员会召开会议,决议改组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推定丁惟汾、于右任、孔庚、王法勤、王伯群、王宠惠、古应芬、白崇禧、田桐、伍朝枢、朱培德、李宗仁、李济深、李烈钧、汪精卫、何应钦、宋子文、居正、林森、周振麟、柏文蔚、胡汉民、陈调元、唐生智、孙科、张静江、张继、黄绍竑、许崇智、钮永键、邹鲁、覃政、程潜、冯玉祥、杨树庄、经亨颐、熊克武、邓泽如、蔡元培、樊钟秀、刘守中、蒋介石、蒋作宾、戴季陶、谢持、阎锡山、谭延闽等47人为国民政府委员,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闽5人为国民政府常委。推定于右任、李济深、李宗仁等67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月20日,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时在南京宣誓就职。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标志着宁汉两个国民政府正式合二为一。

蒋宋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