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30869400000080

第80章 1929年(4)

1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公布《总理奉安委员会章程》。1月18日,总理奉安委员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推举为主席委员,孔祥熙为办公处总干事。此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确定3月12日举行总理奉安大典。但由于陵寝工程不能全部竣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遂于2月7日通过决议,将大典延至6月1日举行。5月1日,总理奉安委员会办公处致电各机关:该会第11次会议决定从5月26日到6月1日为孙中山总理灵柩安放日期,全国一律下半旗,并臂缠黑纱,停止宴会娱乐7日,以志哀悼。7日,国民政府再次通电全国遵行。

月23日,国民政府令:派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榇总指挥、孔祥熙等9人为迎榇指挥。5月22日,孙中山遗体在北平西山碧云寺祭堂内移殓铜棺,参加奉移的有夫人宋庆龄、长子孙科、迎榇专员林森、郑洪年、吴铁城等。孙中山停厝之木棺及易出衣履于西山碧云寺筑孙中山衣冠冢,以作纪念。23日,北平公祭孙中山,宋庆龄伴灵,商震、张继等致祭,还举行社稷坛改为中山堂的典礼。25日,北平天安门举行孙中山送榇大会,由总工会张寅卿任总指挥,到会党政军及各团体代表2万余人。26日,孙中山灵榇由北平南移,商震任总指挥,宋庆龄、孙科等参加。下午5时,灵车由北平前门车站开行,奏哀乐,鸣炮101响。灵车经北宁铁路和津浦铁路于28日晨3时40分抵达蚌埠,蒋介石偕宋美龄及宋太夫人亲临迎接孙中山灵榇。上午10时,灵车抵达浦口,海军鸣炮101响,各外国军舰亦呜炮致敬。灵车所经各地送殡群众达30万人,全国各大城市均下半旗致哀。

日上午11时30分,灵榇奉移海军威胜舰渡江。12时许,舰抵中山码头。之后灵榇奉移上特备汽车,覆以党、国旗及鲜花。下午3时15分,灵车抵中央党部祭堂,并举行停灵礼,蒋介石主祭,各中央要员及家属参加祭礼。4时起,国民党中央委员和特任官分班守灵,每班3人,每4小时更换一次。同日,国民政府令:在孙中山总理奉安期间,禁止自由开会或聚众游行,倘敢故违,立即逮捕,照暂行反革命治罪法严行惩治。

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中央及首都各机关、团体公祭孙中山。中央党部由胡汉民主祭,国民政府由蒋介石主祭,中央及第一编遣区亦由蒋介石主祭,各省市党部由叶楚伧主祭,其他机关由本机关主管长官主祭。30日为公祭孙中山之第二日,国民党海外各总支部、各直辖支部、各地华侨代表、蒙藏代表、农工商学妇各团体代表及国民党中央党校、中央军校、童子军先后进行公祭。31日,公祭孙中山的最后一日,18个国家参加奉安专使、教皇代表、日本人犬养毅、头山满、各国驻华新闻界代表及葬事筹备处委员、奉安委员会委员、亲朋故友家属等分别致祭。公祭完毕乃于当日下午6时举行封棺礼。孙中山亲属宋庆龄、孙科等及国民党中央委员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闿、戴季陶、张静江、林森、蔡元培、宋子文、于右任、何应钦、陈果夫、叶楚伧等100多人参加。封棺礼由蒋介石主持,全体行三鞠躬礼,静默后由蒋率领恭诣灵前瞻仰孙中山遗容,作最后之别。宋庆龄及何香凝等均泣不成声。随后,在蒋介石、孙科、孔祥熙亲督下,将铜棺安盖。

月1日,孙中山灵榇奉安大典举行。晨4时,孙中山亲属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各特任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进入祭堂,依次排列,举行移灵典礼,由胡汉民主祭。4时15分,灵榇移出祭堂,鸣礼炮101响。灵榇扶上汽车后,孙中山亲属、各委员和各国专使分别执绋前行。迎榇大道沿途,设立松柏、青白布牌楼20余座。奉安委员会于陵前东西两处各盖牌楼一座。陵墓祭堂正中之"民生"、"民族"、"民权"三门,均悬白蓝绸质彩球。灵车自中央党部启程后,沿途民众脱帽肃立敬礼。9时20分,灵车缓缓开到。10时15分,灵榇停于陵墓祭堂中央,旋举行奉安大典。典礼程序为:(1)就位;(2)肃立;(3)奏哀乐;(4)行三鞠躬礼;(5)献花圈;(6)读诔文;(7)总理家属、中央委员代表、国府主席、总理亲故代表、迎榇专员代表、葬事委员代表、专使领袖分列左右,恭移灵榇进墓门;(8)奏哀乐;(9)全体默哀;(10)敬谨奉安。礼毕,由孔祥熙率领杠夫敬谨将灵榇奉移进墓门。其时,鸣礼炮101响。至正午12时,奉安大典告成。

同日,全国各地均举行公祭,并停止工作与交通3分钟,以志哀悼。海外国民党各支部与华侨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中东路事件

在南京国民政府亲帝反苏外交政策影响下,东北当局制造了中东路事件。中东路,系沙俄侵略中国于1897至1903年在中国东北境内修建的一条铁路。它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分别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南经长春、沈阳直抵大连,称东清路。日俄战争后,长春以南段为日本占领,改称南满铁路,以北仍称东清路,民国时改称中东路。根据1924年中苏协定,中东路经营业务由中苏共管。

国民革命失败后,12月14日,南京政府发布对苏联断绝邦交令,声称:本月11日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究厥原因,皆由共党籍苏俄领事馆及其国营商业机关为操纵指示之地",为"维持治安,预防滋蔓",应即将驻各省之苏联领导馆一律撤销,所有各省之苏联国营商业机关,应一并勒令停止营业。15日,外交部长伍朝枢及江苏交涉员郭泰祺赴驻沪苏联总领事馆,面交断绝国交通牒,并限苏领事一星期内出境。苏联政府当即撤回在上海、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领事及商业机构。同日,外交部拟定中苏绝交办法四项:(1)由交涉员向苏领事声明,自即日起,对于该领事撤销承认,并嘱该领事及领馆人员离境;(2)所有苏联国营商业机关,如银行及轮船公司等,‘一律勒令即日停止营业,并派警严密监视;(3)详查辖境内苏籍侨民总数,无正当职业而形迹可疑者,随时侦查拘禁,驱逐出境;(4)凡苏籍侨民,均应领外侨执照。由于当时东北不在国民政府管辖之内,故苏联机构人员未撤离。t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1929年5月27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张学良派兵搜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抄走文件、书籍及物件两车,拘捕苏驻沈阳总领事、驻哈领事及工作人员39人。中东路苏方副理事长当即向黑龙江省长官公署提出抗议。然而蒋介石不予理睬并指使张学良沿中苏边境设防,加紧备战,准备强行接管中东路。

月10日,东北地方当局派人接收中东铁路电讯机关。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张景惠下令将苏联远东贸易局、煤油局、商船局、商业联合会查封,并解散各职工会。11日,中东路中方理事长兼全路督办吕荣寰与苏方交涉规定局长权限,要求双方平均用人,并用中苏文字及建立中苏局长会签制度,遭苏方拒绝,吕荣寰下令解除苏方铁路局长、副局长职务,由中方副局长代理局长职权,免去苏方各处处长,并将撤职的苏方中东路高级职员59人驱逐出境。同日,张景惠要求在哈尔滨和中东路沿线的苏联人全部于12小时内退出国境。单方面撕毁了1924年中苏协定,以武力手段强行接管了中东铁路。

月13日,苏联照会国民政府,声明愿意和平谈判解决中东路问题,并提出三项要求:(1)从速召集会议解决中东路一切问题;(2)中国方面应立即取消对该路之专制行为;(3)从速释放被拘捕之苏联人员,停止排苏行动。照会警告中国须顾及拒绝此项提议后所产生的不良结果,限3日内给予答复。然而蒋介石称:"过去和现在苏俄是我们主义上最大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定须先把中东路收回"。中东路形势趋于恶化。15日,张景惠强行接收中东路地亩局及图书馆。16日,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宣称对于中东路之处置,"纯系阻止骚乱治安事件之突发为目的,不得已而有此权宜之处置"。声称苏联政府若能释放拘押的华侨,对于中国旅苏侨商及团体予以保障及便利,则中国对于东省被捕之苏联人员及查封之机关,亦可于适当时机予以相当之待遇,所有中俄关系各事及中东路问题,均可由驻苏公使朱绍阳回任时与苏商洽,谋求合理解决。同日,中东路督办吕荣寰通电中外各报社,宣布执行"中俄协定"之经过,称按照协定,双方权利应均等,因俄方把持,以致协定精神未能实现。7月1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照会中国驻苏代办夏维崧,宣布与中国绝交。指出由于中国政府否决苏联三条和平提议,用友善态度调解中东铁路争执问题之方法业已罄尽,苏联政府不得以采取下列方法:(1)召回苏联在华全体外交官、领事及商务代表;(2)召回苏联政府任命之中东路全体职员;(3)停止中苏间全部铁路交通;(4)命令驻苏中国外交官、领导即时离开苏联国境。同时声明保留1924年中俄、奉俄两协定中所规定之一切权利。18日,蒋介石电告阎锡山、张学良,称:"务须保我主权决不受其胁迫,惟中俄接壤,绵亘万里,狡谋侵占,不可不防。"19日,国民政府为苏联对华绝交发表对外宣言,声称:"此次中东路事件之发生,乃由苏俄政府违反中东路协定精神之全部,及指使苏俄驻哈尔滨领事馆,与利用中东路机关及其人员之名义,为其宣传共产主义等事实而起。"同时公布了从哈尔滨领事馆搜获的文件。同日,苏联使领馆人员下旗回国,在华苏侨托德使馆保护。20日,苏联军舰在黑龙江松花江合流处截住中国商轮二艘,张学良致电国民政府,称:"苏军在绥芬河用炮向我军射击,我军尚未还击","请中央预定方案,详为指示,俾中央与地方联贯一气,相机应付,事机迫危,不容再迟"。同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书,宣称"舍一致对俄以外无出路"。22日,国民政府文官处通电全国军民,称中东路事件"苟非苏联以武力相凌,兵衅决不轻自我启"。同日,蒋介石也称:"政府是采取和平方针与镇静态度,决不至与俄国开战。"是日,苏联政府发表宣言,称恢复中东路原状为和平解决的第一要件。23日,中东路苏方职员300多人罢工被拘捕,押往哈尔滨监狱。24日,外交部训令苏使领即日下旗回国,实行中苏绝交。并向满洲里、绥芬河一带紧急调集军队。满洲里苏领事为避免双方军队冲突,与中国方面约定,将人满洲里的苏军主动撤退。27日,满洲里前线中苏军队各奉政府命令后撤10余里,听候和平解决。29日,苏军司令部致电东北军司令部。称:中东路问题希望和平解决,苏现已委任梅里尼可夫为全权代表,请中国速派交涉员蔡运升前往接洽。30日,双方在苏境第86号小站的火车上举行会谈,内容为:(1)中止两国军事行动;(2)决定召开和平会议之时间及地点;(3)和平会议,以1924年协定为基础;(4)从速恢复西伯利亚与中东铁路之联络。31日晨,中苏边界会谈结束,会议除同意提前恢复通车外,别无结果。苏联代表提出:中国借口取缔苏联宣传"赤化",致以武力蹂躏协定,今后交涉能否圆满进行,当以中国方面态度为先决问题。会后,双方代表各电本国政府请示办法。中苏冲突暂告停止。

月2日,苏方代表梅里尼可夫与蔡运升在满洲里继续会商,中方提出先行恢复欧亚通车,无果。苏方提出恢复中东路原状,中苏分任沿线警备,中苏交涉在赤塔开会等要求。同日,中东路驻天津办事处由华人接收,新任经理王文秉即日到职。3日,张学良训令蔡运升不能接受苏方要求,宣称:"若照昨日梅里尼可夫所提出的要求条件,由中俄两国分担保护中东铁路之任,则从今以后,反因此残留祸根。"同日,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在天安门组织2万余人的反苏大会,通过无条件收回中东路、限期"铲除"共产党、请积极对苏备战等案。5日,张景惠命令将此前搜查哈尔滨苏领事馆时逮捕的苏共党员39人解送法院审讯。同日,蔡运升致电外交部,报告苏联提出由其另委中东路正、副局长,为开始正式谈判之先决条件。王正廷在南京答记者称:此种提议中国政府绝对不能容许。同时,外交部致电非战公约各国,申述中苏谈判停顿原因。10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为中东路事件发表《告东北将士书》,勉励服从中央命令,"捍卫边陲"。

日,加拉罕在莫斯科对美记者发表谈话,称苏联所提出之条件,中国须先加以承认,否则无谈判可言。认为中国对于苏方条件,"毫无接受诚意"。同日,苏军与东北军在满洲里发生冲突,交战两小时,东北军死伤60余人。张学良向前线发出避免冲突令。12日,蔡运升向苏方提出抗议。是日,苏联飞机两架、军舰两艘载陆战队300人驶抵黑龙江绥东县兆兴镇,与东北军交战,中午东北军退守绥东。14日,中苏交涉决裂。15日,张学良派兵6万赴西伯利亚边界,派王树常为西路总指挥,设司令部于满洲里;胡毓坤为东路总指挥,设司令部于绥芬河。此后,中苏双方发生激战,苏联出动陆海空军猛烈攻击,10月,战事尤烈,双方均有重大伤亡,东北军更甚。至11月底战事结束。

月26日,中国驻德公使馆发表中国外交部托德转致苏联政府之照会,提议组织共同调查委员会,调查中苏冲突真相,以明边境冲突责任,并要求各自边界撤退军队30英里,以免再起冲突。苏方予以拒绝。12月3日,中苏双方代表在尼阔立司基乌苏里司克发表声明:各遵守中俄、奉俄协定;该路正副局长,苏俄另行推荐新人;中国所派东路人员,亦得易人。6日,张学良致电国民政府报告上述交涉情况,主张中东路正、副局长重新由俄推举,责任问题由中俄双方派员调查,无须第三国参加,中俄纠纷由中俄双方会议解决。请国府决定,并派大员正式谈判。7日,蒋介石召集谭延闽、胡汉民、戴季陶、王正廷等开紧急会议,讨论张学良6日电,决定完全采纳张电意见。同日,国民政府致电张学良称:"中俄交涉既已接洽妥协,准如所请办理,派蔡运升为正式代表,明令不日颁发,尚望以拥护国权为重。"13日,蔡运升抵伯力,与苏代表西门诺夫斯基讨论正式会议日期、地点及以中俄协定为正式会谈根据等问题。16日,中苏预备会议在伯力外交员公署开幕,苏方提出中东路正、副局长人选。18日,外交部电告张学良决定派蔡运升为中苏会议正式代表,莫德惠为副。19日,中苏预备会议着重讨论新任正、副局长就任手续、恢复东铁7月11日以前原状、释放被拘侨民等问题。会议决定:正式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双方释放侨民,定于1930年1月1日开始,至于中东路局长及双方人民与军队损失,待正式会议解决。20日,中苏预备会议讨论西线撤兵及警备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