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尽显繁荣(1990-1999)
30869900000039

第39章 1994年(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调整各种经济政策,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改革或调整现有的经济与财政鼓励措施,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制订政策框架,促进污染控制和无害环境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价格体系。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考虑和体现资源环境的因素。

教育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在国务院领导下,《议程》的实施和管理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负责组织与协调,各级政府和部门承担相应领域的职责和任务;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管理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计划管理决策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决策。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综合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新的就业领域和机会,满足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加强科学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网络,使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得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最新的和综合的信息。

人口、居民消费和社会服务。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改进居民消费结构,促进社会消费多样化;增加营养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改进居民膳食质量和营养构成;抑制不健康的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与第三产业。本世纪末,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卫生与健康及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年,省会城市形成技术比较先进的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大部分的县、乡卫生机构健全,具备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条件。减少因环境污染和公害引起的健康危害。控制传染病,降低发病率。继续推行碘盐、补硒、改水、改善膳食和营养等措施,减少地方病的危害。保护易受害人群。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的卫生和住宅卫生标准体系,改善城市基础卫生设施。

适当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发展大城市的卫星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基础没施建设,完善人类住区功能。改善人类住区环境。所有人具有适当住房。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农村、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强化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管理体系;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点,新建一批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强食物安全和预警系统;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农业投人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农村乡镇中心。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使工交产业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强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世纪末使交通、通信紧张的状况有较大的缓解。

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制订能源——环境——经济综合规划方法和实施方案;改善能源供应结构的布局,提高清洁能源和高质量能源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加快农村能源和电气化建设。制定和实施中国的节能法规。开发和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加强电网建设,推广热电联产,对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终端用能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建立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进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逐步实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重视水、土地、森林、海洋、矿产、草地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到2000年,建成类型齐全、不同级别、布局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特殊环境和生态系统。

扩大造林种草面积,减缓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农牧交错地带和某些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减少人为破坏导致的荒漠化扩展。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的自然灾害。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防止平流层臭氧耗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科学的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管理机制。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议程》还具体说明了工人、农民、妇女、青少年、科技界、教育界等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制定和实施《议程》,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国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同时,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才能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将《议程》作为各级政府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其目标和内容已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

浙江千岛湖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

3月31日,浙江省千岛湖"海瑞"号游船失事,船上32人全部遇难,其中有24名来大陆旅游的台湾同胞,2名导游,6名船上工作人员。这是一起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经过公安机关17天的昼夜侦查,于4月17日侦破,涉嫌犯罪的案犯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3人于4月20日被依法逮捕。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指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查明事件真相。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立即成立了现场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善后工作,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根据浙江省有关方面的通报,及时主动地向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通报了有关情况。在遇难台胞的善后处理过程中,浙江省有关部门尽力满足遇难台胞亲属的要求,保证了遇难者亲属顺利辨认遗体,认领遗物。同时,尽量按照台湾的习俗进行悼念活动。对同时遇难的船员和导游也作了妥善处理。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调集300余名干警,克服各种困难,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7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破获了这起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

据浙江省公安机关查明,吴黎宏,男,22岁,是浙江淳安县桐子坞乡坎脚村村民,无证从事摩托艇营运。余爱军,男,23岁,是浙江建德市新安江镇居民。无证从事摩托艇营运。胡志瀚,男,24岁,是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原名排岭镇)居民,原是巴陵石化公司研究院杭州联营厂职工,自动离厂。3人素有交往,平时均好逸恶劳,贪图钱财。1993年9月至10月间,吴黎宏、胡志瀚为还债和挥霍,多次密谋抢劫他人钱财,并由吴黎宏纠集余爱军一起参与抢劫。尔后,3人多次策划抢劫的时间、地点、对象、手段及抢劫后沉船杀人、灭迹。同时,准备了猎枪、子弹、炸药、斧头、匕首等凶器。

年3月31日傍晚,3人乘坐摩托艇,携带作案工具,选择水面最宽阔、易于隐蔽,天黑以后过往船只较少的黄泥岭一带水域伺机作案。当"海瑞"号经过时,天色已暗,并下着雨。3名案犯待周围已无过往船只后,驾艇靠上行驶中的"海瑞号"。余爱军、胡志瀚、吴黎宏持猎枪、斧头等作案工具,先后登上游船。上船后,先用猎枪、斧头胁迫,将全体船员和两名导游赶人底舱,后又逼迫船上旅客交出财物,并威逼所有游客进人底舱,然后将"海瑞号"开到预定沉船地点——黄泥岭水域深水区。吴黎宏遂先后向底舱扔人3包炸药,爆炸引起底舱油柜处起火。纵火杀人后,三案犯遂驾艇逃离现场。

案件破获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于1994年6月3日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6月10日开庭公开审理此案。3名被告人在法庭调查中,对各自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对法庭出示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均表示认同。三被告人所犯罪行情节特别严重,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

1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杭州召开宣判大会,宣布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3月31日在淳安千岛湖实施特大抢劫、故意杀人的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3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死刑的裁定。对3名犯罪分子依法严厉惩处,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宣判大会后,遵照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抢劫、故意杀人犯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案件发生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基金进行了多次联系,双方积极配合,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国务院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是今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扶持贫困地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贯方针。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对先期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与调整,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经过连续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完全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成就,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扶贫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虽然目前的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是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共同特征是: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经济发展缓慢,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这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扶贫攻坚的任务、奋斗目标、方针与途径、资金的管理使用、政策保障、组织与领导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计划》提出:到本世纪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一是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增长,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500元以上;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建成半亩到一亩稳定高产的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户均一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牧区户均一个围栏草场,或一个"草库区"。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现有扶贫成果,减少返贫人口。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使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和有集贸市场、商品产地的地方通公路。消灭无电县,绝大多数贫困乡用上电。三是改变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预防残疾。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是: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效益高、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业、运销业;积极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又能大量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通过土地有偿租用、转让使用权等方式,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劳务输出,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对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

为确保本计划的实施,国家现在用于扶贫的各项财政、信贷资金继续安排到2000年。以工代赈资金和"三西"专项建设资金在规定期限内保持不变。适当延长开发周期长的项目的扶贫信贷资金使用期限。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每年再增加1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10亿元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同时,全社会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计划》规定,对贫困户和扶贫经济实体使用扶贫信贷资金,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有效益、能还贷的前提下,贷款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在贫困地区有选择地扶持一些效益好、能还贷的项目。对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其所得税可在3年内予以征后返还或部分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