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尽显繁荣(1990-1999)
30869900000045

第45章 1995年(1)

1995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九五"计划作准备的一年。

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首先制定了战略部署,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全会闭幕时,江泽民阐述了正确处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江泽民还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向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学习,树立了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同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果断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案件,证明了共产党清除自身腐败现象的能力。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现代化事业赖以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年,在台湾问题上,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点主张,对促进祖国统一有深远影响。同时,针对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李登辉进行所谓"私人访问"提出强烈抗议,坚决进行了反分裂的斗争。在西藏问题上,挫败达赖利用宗教搞乱西藏的阴谋,经金瓶掣签认定,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一世班禅的坐床典礼。

外交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功地举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江泽民主席出席了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

这一年,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迈向新世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务员考录制度全面实行

1月10日,《人民日报》以"公务员考录制度全面展开"为题,刊出了"今年我国将组织两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消息。记者从全国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将整体推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上半年将进行军转干部和应届大学生的考试,下半年将进行社会各界人士的考试。中央各部门凡是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要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严把公务员队伍的进口,不经考试,一律不准进人。中央部门要继续进行在北京外招考公务员工作,并争取扩大范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省、地、县、乡四级政府补充的工作人员,从此亦一律实行考试录用。

年考试录用工作的方针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强化监控、稳步发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除在政府部门开展外,还将在党群、人大、政协、法检以及金融系统和事业单位中开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80年代初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即制定法规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的管理"。由此,我国从本国国情出发,参考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对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做了大量的准备及试点工作。

年4月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8月,李鹏总理发布国务院第125号令,宣布这个条例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条例》的颁布,是使中国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

《条例》有18章,88条。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是其中重要内容。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经过公开考试。凡符合一定的政治品德、学历、年龄、体质等条件均可报考,并贯彻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按成绩择优录用。同时,还制定并公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作为单项制度在全国试行。

考试录用制度的确立和采用,在我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国干部选用制度的重大进步。它有以下特点:(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通过考试录用,较好地克服了以往靠推荐选调干部的弊端,提高了国家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克服不正之风;(2)德才并重,考试考核相结合;(3)公务员考试录用范围特定。我国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围,仅指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高级职位所需的经验、才能,非一次考试所能证明;(4)党政群机关联合招考,全方位进行;(5)对少数民族和转业军官报考给予照顾;(6)严格的调控、监督和巡视。人事部对考试录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每年审定下达录用计划,并对录用结果进行审核备案。人事部还聘请了一批监督巡视员,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向录用主管机关反映情况。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类型:(1)中央、国家机关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招考对象为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社会公民。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2)中央、国家机关面向应届大学生的录用考试。应试对象为当年待分的应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大专生。录用考试的组织工作由人事部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3)军转干部内部竞争考试。报考对象限制为部队转业军官;(4)中央部门垂直管理单位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这种考试一般在人事部统一政策下由各部门自己安排,考试对象是本系统人员,具有相对封闭的特征。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测试应试者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其他适应职位要求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

公共科目由国务院、人事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国务院、人事部门和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分别确定或批准。

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内容主要包括:(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法律;(5)行政管理;(6)公文写作与处理;(7)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环境下完成某种任务的可能性;(8)综合知识,它主要测试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知识面。1996年,人事部又作出规定,"综合知识"主要测试时事政治、中国近现代史常识、自然科学常识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四方面内容。

公务员考录制度,从1989年在个别政府部门试点后,直至1995年全面实行,其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政府选拔各类精英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维持政权稳定和政策的连续,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提出祖国统一八项主张

元月3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共同举办了茶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茶话会,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及在京台胞台属代表欢聚一堂,并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

在讲话中,江主席回顾了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深刻内涵,总结了几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正式谈判的具体步骤和构想,同时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与经济合作、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两岸高层接触互访及台湾同胞关心的若干问题提出八点主张与建议。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问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并依据有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台湾已经以"中国台北"名义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等经济性国际组织。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一切爱国的台湾同胞和有识人士都会认识到,进行这类活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台独"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和平统一的进程。只有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真正充分地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我在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我们所说的"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我们曾多次建议双方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此,我再次郑重建议举行这项谈判,并且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至于政治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等问题,只要早日进行平等协商,总可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我们将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要促进两岸事务性商谈。我们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事,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就是相互走走看看,也是有益的。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我党制定对台工作基本方针和一系列对台政策奠定了基础。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的主张,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对缓和两岸军事对峙状态起了关键作用,也为后来两岸间的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创造了条件。

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讲话,宣布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九点方针。这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尤其是台胞投资保护法的颁布,对保护台商的正当权益,促进两岸在各领域的交流特别是经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两岸的中国人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海峡两岸都面临着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课题与迎接21世纪发展振兴的共同要求。这就迫切需要两岸各行业、各领域的交流与交往。1979年以来,经过共同努力,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已初步形成,1994年,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1633亿美元,两岸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1994年9月,台胞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达25849个,实际投入台资734亿美元,台资已居我国吸收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两岸经贸交流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已处于重要地位,并对海峡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某些外国势力图谋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岛内分离倾向也有所发展,特别是岛内"台独"势力不断膨胀,活动日趋猖獗。"分裂分治"、"两个对等政治实体"、"阶段性两个中国"等论调不断增加,严重干扰了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国际国内的种种因素,迫切要求两岸必须共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民族。鉴于这种形势,江泽民主席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及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从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和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江泽民再一次提出:中华民族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两岸应当坐下来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这个提议言真意切,合情合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博大的政治胸怀和为了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也表达了两岸中国人企盼统一的心声。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进一步阐释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是叶剑英关于解决台湾问题九点主张的新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所秉持的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和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原则,求同存异的公正立场。是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加强两岸经济和文化交往而发布的一个历史性文告,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主张,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