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潮涌动(1910-1919)
30870800000018

第18章 1912年(4)

孙中山定都南京之议首先遭到革命阵营内部妥协势力的反对。2月24日,临时参议院以20票对8票的多数,通过临时政府设在北京的议案。孙中山和黄兴当即批评参议院提出议案的同盟会籍参议员,在孙、黄的积极劝导下,参议院终于以19票对7票的多数决定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但革命阵营内部的妥协势力则敦促孙让位于袁世凯,攻击定都之争是孙中山等人横生枝节。

定都南京遭到了袁世凯集团的强烈反对。2月11日,袁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东北人心未尽一致,稍有动摇,牵涉各国"为词,反对定都南京,并请列强支持其定都北京。2月15日,袁取得了临时大总统这个民国政府的最高职位,他为巩固权力,并为将来建立专制统治打下基础,坚持在北洋派势力的中心北京就职。他致电孙中山,若不定都北京,他宁愿退居田园。同时,袁密电张謇来京予以襄赞。2月21日,袁再次致电孙中山,坚持定都北京,并以武力相威胁。

其余各方面也反对定都南京,支持袁世凯定都北京。2月21日,中华民国联合社、民社、国民协会、《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等8个社团,联名致电江苏都督庄蕴宽并代转黎元洪,声明各省都督局"若舍北取南,帝党有死灰复燃之虑",希望他们通电全国,以全大局。庄蕴宽也通电全国,要求定都北京。鄂、浙、湘、滇、桂等省都督纷纷通电,要求定都北京。南方军队中部分高级将领也通电主张统一政府地点应设北京。以黎元洪为首的武昌集团扬言武昌军界将与段祺瑞所辖北洋军联合,准备武力倾倒南京政府,并主张首都地点"折中定制,莫若武昌",遭袁反对后,黎马上主张定都北京。帝国主义列强也支持袁定都北京,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压。

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仍坚持定都南京,驳斥南方各省都督的通电。2月18日,孙中山电告袁南下就职,并派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专使,魏宸祖、刘冠雄、钮永健、宋教仁、曾昭文、王正廷、汪精卫等组成欢迎使团,偕同北方谈判代表唐绍仪前往北京,迎袁南下。袁举行盛大欢迎仪式隆重迎接迎袁使团,表面应允"赴宁就职",背后指使其党羽制造"袁君不能离京"的舆论,甚至向迎袁专使无理取闹。2月29日晚7时30分,袁的北洋嫡系部队曹辊的第三镇奉命在北京发动兵变,在东城和前门一带纵火抢劫,并闯入迎袁专使住所,蔡元培等人惊慌逃避。当夜北京数千市民家遭抢劫焚烧,一时火光冲天,居民四散,死伤无数。第二天,叛军大肆在西城抢劫,巡警也乘火打劫。随后,通州、保定、天津等地的北洋军哗变,乱兵警匪,肆意抢劫,京津一带,人心惶惶,袁的手下段祺瑞、冯国璋、姜桂题等乘机通电:临时政府应设在北京。许多军阀、官僚、立宪派人士及部分革命党人把北京兵变的责任归咎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俄、日、英、法、德也纷纷调兵进京,总数3000多人,给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月2日,蔡元培等致电南京临时政府与参议院:"北京兵变,外人极为激昂,日本已派多兵入京。设使再有此等事发生,外人自由行动,恐不可免。培等睹此情形,集议以为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要问题,余尽可迁就,以定大局。"又连电孙中山,请迅即同意临时政府暂设北京和袁不必南下受职。孙中山只得表示同意。6日,参议院议决准许袁以电报向参议院宣誓,在北京就职。

月10日,袁世凯就职仪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0署举行,与会者百余人。下午3时,仪式开始,袁着军服、佩长剑,面南宣誓:"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国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蔡元培代表参议院接受誓文并代表孙中山致祝词后,袁在答词中说:"世凯衰朽,不能胜总统之任,猥承孙大总统推荐,五大族推戴,重以参议院公举,固辞不获,勉承斯乏。愿竭心力,为五大民族造幸福,使中华民国成强大之国家。"袁世凯通过玩弄权术,迫使革命党人让步,实现了他在北京就职的阴谋。持续一月之久的定都之争,遂告结束。

袁世凯窃国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致认为,只有重新起用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才能挽救他们在中国的垂危统治。一时间形成了一股"非袁莫属"、"非袁则亡"的反动舆论。

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面对革命党人的起义一筹莫展的清王朝,被迫于1911年10月14日任命在河南彰德"养疴"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前往湖北剿杀革命。擅长玩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的袁世凯则要利用革命的声势迫使清王朝让出全部实权;又以一打一拉的手段,诱使革命派妥协,最后取消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由他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他利用清廷被迫再次敦请其"出山"之机提出:明年即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参与此次事变诸人、解除党禁、授予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及十分充足的军费等六条要求,实际就是要清政府交出军政实权并用以讨好、迷惑革命派。

在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载沣被迫再次让步,于10月27日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30日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解除党禁,命资政院立即起草宪法;11月1日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组织责任内阁。

这时南方各省相继起义;北方陕西、山西宣告独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暗与山西都督阎锡山会晤,组织"燕晋联军"以攻北京,并下令扣留经石家庄南运之军火,上书清廷主张停战。鉴于这种形势,取得实权的袁世凯即于10月30日从彰德南下,进驻湖北孝感,命冯国璋攻陷汉口;11月4日,他又派人在石家庄刺杀了吴禄贞。接着,他在回北京组织内阁的同时,通过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向黎元洪正式提出"和议"问题。11月28日,按照袁世凯的命令,清军攻陷汉阳,但并未渡江,只是在龟山上架起大炮向武昌进行轰击;同时,袁又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再次向革命党人提出停战和谈的建议。

在袁世凯的武力威胁下,在汉口召开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同意和谈,并决议只要袁世凯反正,就公举他为临时大总统。12月18日,南方独立各省代表伍廷芳与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正式开始议和谈判。双方争论的焦点表面上是实行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的问题,实际上则是选举袁世凯为民国临时总统的问题。同会议上的谈判相配合,帝国主义以及立宪派、旧官僚,甚至相当一部分革命派,一致起来压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向袁世凯让权。在内外压力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1912年1月15日明确表示:"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即让位于袁氏。

袁世凯在得到南方的确切保证后,便掉转头来逼迫清帝退位。一些皇族亲贵组织宗社党,企图作垂死挣扎,但已无能为力。2月11日,袁世凯以清帝溥仪退位电告南京临时政府,并宣布赞成民主共和的政见,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在清帝退位诏书中,袁又擅自添人"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等语,暗示他的政权系由清室递嬗而来。对此,孙中山虽予驳斥,但仍在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选举黎元洪再任副总统。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孙中山在辞职咨文中特提出三个附带条件:(1)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各省代表议定,不能更改;(2)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解职;(3)《临时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律章程,非经参议院改订,仍继续有效。这三项条件中的第一、二两项是企图把袁世凯调离他经营多年、实力雄厚的北京;第三项则是企图用资产阶级的宪法来约束袁世凯。为促袁南下,18日孙中山电告袁:决定派教育总长蔡元培为迎袁专使,偕同魏宸祖、宋教仁、汪精卫等欢迎员前往北京迎袁来宁就职。27日迎袁专使抵京。袁世凯是绝不会离开他经营多年、有着雄厚基础的北方前往革命派力量较强的南方的。为欺骗世人,他特命开正阳门迎接专使。与蔡等见面后,立即应允赴宁就职,并计划先至武昌,再沿江东下至南京。暗地里却指使爪牙盗用民间团体的名义或通电、或致函、或登门直接向迎袁专使无理取闹,举出种种"理由","佥以袁君不能离京为言"。2月29日,驻北京的曹锟所属第三镇北洋军奉命哗变,其士兵在东城和前门一带纵火焚烧,当夜北京市民数千家惨遭焚劫,变兵们甚至持械闯入迎袁专使的住所进行威吓。3月1日,变兵又继起,大掠西城。接着通州、高碑店、长辛店、黄村、三家店、保定、天津等地也相继发生兵变,洗劫居民店铺。这时袁世凯又函请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设法维持北京之秩序"。3月3日各国军队700多人列队出现北京街头,随后各国又分别从哈尔滨、山海关、旅顺、天津、青岛、香港等地增调军队人京,总数达3000人。段祺瑞等乘机再次发表通电:"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大总统受任暂难离京一步,统一政府必须旦夕组成。"黎元洪也危言耸听地通电各省:"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在此形势下,3月1日、2日,迎袁专使蔡元培等分别致电孙中山和南京临时参议院,表示"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重要问题,余尽可迁就,以定大局",主张"改变临时政府地点"。在一片"迁就"声中,孙中山只好再次让步。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统一政府组织办法六条:

由参议院电告袁世凯允其在北京受职;袁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参议院随后即复电承认受职,并通告全国;袁受职后即将拟派国务总理及国务各员电达参议院征请同意;国务总理及国务各员确定后,即在南京接收临时政府;孙中山于交卸后始行解职。

日,孙中山将上述办法电达袁世凯。8日,袁世凯将其就职誓词电致南京参议院,宣称:"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第二天,参议院复电袁世凯,同意袁之誓词,"认大总统为受职"。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1艋时大总统。

日,经临时参议院同意,袁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25日唐抵南京组织内阁。30日,袁任命各部总长。外交:陆征祥;内务:赵秉钧;财政:熊希龄;陆军:段祺瑞;海军:刘冠雄;司法:王宠惠;教育:蔡元培;农林:宋教仁;工商:陈其美;交通:唐绍仪(兼)。外交、军事、内务、财政大权均掌握在袁世凯的亲信手里,革命党人虽也占有几个席位,但均属摆设性的。

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其他一些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也"相率下野"。黄兴以南京留守的名义,暂在南京主持留守府。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终于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在中国重新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

统一共和党成立

统一共和党是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4月,由共和统一会、国民共进会和政治谈话会联合组成,是一个以"第三党"相标榜的政党。共和统一会成立于1911年12月,由景耀月、陈其美、胡瑛等同盟会员与立宪派张謇、赵凤昌、伍廷芳等人联合发起,目的建成一"巩固健全之大共和国家"。以《大中华报》为机关报。国民共进会的全称为"中华民国国民共进会",1912年1月初成立,由褚辅成、殷汝骊、沈钧儒等浙江都督府各部长及部分省议会议员发起。拟设总会于南京或上海,曾举沈钧儒等四人为特派员,前往宁波、上海联络。它以"完成建全共和政体"为宗旨,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政。"政体以统一为主义,民族以共和为主义,社会以民生为主义,为本会三大纲领。"政治谈话会为同盟会员刘彦所组织,其成员多为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

三个政团都以实现"完全共和"为根本任务,都主张"绝对统一制"和组织所谓健全的大政党。因此,1912年2月,三政团开始谋求合并,另组新党。在此过程中,以景耀月表现最活跃。他倡议同盟会"易名改组","以接纳热心革命与运动共和之贤豪者",遭到多数同盟会员反对,他便提出联络国民共进会、政治谈话会另组一党。2月底,三政团在上海达成合并为"统一共和党"的初步协议。

云南都督蔡锷对统一共和党的成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蔡锷筹资10万元,准备"合全国军界、政界极有能力及社会上极有学识资望之人,组织一稳健强固之政党,借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并邀约萧堃、袁家普、石陶钧等去云南商谈。起初,他欲与中华民国联合会和民社等联合,派萧、袁二人前往上海,章炳麟等人赞成蔡锷这一主张,但不久,章炳麟和张謇发生矛盾,因而拒绝与民社等政团合并,此主张破产。蔡锷让萧、袁继续留沪,与"统一共和党暂时周旋",企图通过组党办法,将同盟会势力引上立宪派的轨道。由于他答应以10万元党费相助,又有云南都督的显要地位,加上该党本有他不少昔日留学旧友,所以,反而后来居上,被拥为最主要的发起人。此后,蔡锷不等统一共和党本部正式成立,便在云南着手筹组支部,他命返回云南不久的萧垄、袁家普与"政学社"协商合并,"更新组织",吸收政学绅商各界百余人参加。4月7日,统一共和党云南支部正式成立,选举蔡锷为支部长。他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指出:(1)统一共和党务要以"国家为前题",因为"国权为拥护人权之保障","欲谋人民之自由,须先谋国家之自由;欲谋个人之平等,须先谋国家之平等"。"苟国家能跻于强胜之林,得与各大国齐驱并驾,虽牺牲一部之利益,忍受暂时之苦痛,亦所非恤。""故吾党主义,勿徒鹜共和之虚名,长国民凌嚣无秩序之风,反令国家衰弱也。"(2)"务求党内分子之健全。故本党党员与其鹜多数之虚名,广为征引,致涉于滥,不如定格稍严,取具有常识,足以为其民之表率者而结合之,庶足以举国利民福之实,而罔滋流弊。"(3)"党员绝不可籍党势以谋私利,图个人之侥幸,或籍党援以为倾陷排挤之资";"即对于他党,纵主义不同,趋向互异,可以言竞争,而不可以施排挤。尤不可以异党之故,伤及个人相互之友爱"。统一共和党"宜鉴世界之趋势,察本国之情形,务择最有利于国计民生、最稳健之政策而采用之。陈义不求过高,着眼务求远大"。为了"恢张党势",蔡锷电催各府厅州县迅设分部。仅一月之间,云南"入党者已有数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