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潮涌动(1910-1919)
30870800000021

第21章 1912年(7)

在这6个政团中,除国民协会、共和建设讨论会有一定规模和政治影响外,其余4个团体均为势单力薄、影响甚微的小政团。其中,共和促进会是由杨度"受袁世凯旨意"于1912年1月底在北京发起的,参加者主要是北京的新闻记者、资政院议员。其宣言书称:"革命事起,东南十余行省已在共和旗帜之下。欲求中国之保全,先求南北之统一,欲求南北之统一,先求北方之实行共和。""度等前此主张君主立宪,乃以救国为前提,而非仅以保存君位为目的,乃以促政治之进步,而绝不愿以杀人流血勉图君位之保存。"该会成立时,南北和谈已达成妥协,为配合袁世凯的逼宫,共和促进会提出"速由内阁请旨,宣布共和,更不得再谋于败坏国事之各王公大臣"。该会成立后不久,杨度即赴青岛,实际上脱会,有的骨干人物加人国民协进会,会务停顿。民国新政社是浙江的一个地方团体,成立于1912年1月23日,浙江谘议局议长陈介石任社长,吕文起任副社长,办有《东瓯日报》。共和统一会为1912年初在北京成立,首领是袁世凯的幕僚、直隶谘议局议员孙洪伊。共和俱进会是1912年4月在奉天成立的,会长为孙百斛。

六政团的成员主要是立宪派人物,支持袁世凯,反对同盟会。六政团中,共和建设讨论会是合并组党的主力。它成立后不久就主张将反同盟会的小团体合为一大党。共和党酝酿合并时,该会也曾积极参与,但因与张謇等人意见不合,并对民社"不信任而告吹"。共和党成立后,共和建设讨论会又与国民协进会一起,谋求与国民公党、统一共和党合并,新党拟称国民党,并制定了巩固中央权力、维护国家统一等四项政纲。但在新党首领人选上意见不一,共和建设讨论会和国民协会提出以梁启超为新党总理,企图借梁的影响扩大势力。统一共和党和国民公党则主张以岑春煊为总理。双方互不让步,合并破裂。这次合并失败后,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国民协会又谋求与共和党合并,但未成功。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两会坚持合并后由梁启超任协理,而共和党只同意梁任理事,但根本原则是两会中人与共和党中的立宪派之间的历史积怨未消。孙洪伊曾说:"共和党中坚人物本多1日识,非请愿国会时曾共一团者,即前宪友会会员。当时于精神上隐分两派,事实上亦时有竞争。历史上之关系如此,万一不合而再分裂,则旧有基础全行丧失。"与共和党的合并失败后,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开始筹组独立于同盟会、共和党之外的"第三党",定名为民主党。为适应合并,共和建设讨论会于8月14日正式改组为政党。在筹组过程中,共和促进会、共和俱进会、共和统一会、民国新政社加入其中。

年10月27日,民主党于上海张园召开成立大会,通过党纲及党章,选举汤化龙为干事长,马良、陈昭常、谢远涵、蒲殿俊、李经羲、孙洪伊、向瑞昆等30人为党务员。干事部设政务、文书、会计、交际、庶务五科,另设政务研究会作为议决政治方针的机关。民主党在筹组时曾拟议以梁启超为党魁,希图打着梁的旗号,组织一个大的第三党。但梁在国内的一些门徒却反对。汤觉顿、徐佛苏等人致函梁启超,指出民主党"所以为此者,恃公为之帜,粤谚所谓树幡竿招鬼来耳。恐非推戴的,乃傀儡的"。"若据以党魁,不特未来者却步,已来者必引去。以其无实力而树同盟之敌,更树共和之敌,必不足以自存",要梁启超不要接受。梁接受了这一建议。所以,尽管民主党要人于合并前多次吁请梁回国,但梁不为所动,以致汤化龙无限激愤。后来梁启超回国后倡议共和、民主两党合并,民主党也表现狂傲。

民主党的党纲为普及政治教育、拥护法赋自由、建设强固政府、综合行政改革、调和社会利益。民主党标榜它"无权利心"、"不争政权"、"专注全力以普及政治知识,传播政治信条"。由民主党筹备事务所发布的《民主党缘起》称:"各国政党其以国利民福为目的也皆同。而具所以达此目的之手段则有种种焉。力求自掌政权以实行所怀抱,此一种也。不汲汲于政权之竞争,而对于政府常尽严重监督之责,此又一种也。注全力以普及政治知识,传播政治信条,巩固国家之根基,为政体之保障,此又一种也。兹三法者,皆为自由政治国不可缺而效力亦相辅而相成。居我国今日而言,政党之第一义恐未能遽现于实也,第二义善矣,然监督之成绩亦恒视所积之实力为比例。若夫第三义,或多视为迂途,或虽知其不可已,而有所未遑也。吾党以为民国之存亡死生实系于此,而国中万不可无一部分人士尽瘁斯义,死生以之。此所以思纠合同志,勉有所效也。"民主党强调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希望通过传播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学说来巩固共和制度,表明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但同其它立宪派政党一样,民主党不懂国体与政体的区别,错误地认为共和形式的实现就是民主制度的确立。在政权掌握在袁世凯手中的情况下,想靠普及政治教育来保障共和,显然是幻想。"建设强固政府"便成了加强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认识错误决定了民主党在现实政治斗争中必然认敌为友,成为袁世凯的同盟军。

民主党标榜不争政权,但它并非对政权无觊觎之心。民主党内重要人物刘曾佑曾说过:"政党事业不外两种:一日竞争政权,一日指导国民。吾党纲则主目前不人政界,专以指导国民为务。是则妒嫉者无所用其妒,趋避者无所用其避。……内阁新组,无论何人为总理,皆短命者也。彼一短命,此一短命,待从视组阁为畏途,或知其难时,吾党再取而代之,易如反掌。"正式国会选举前,民主党积极"预备政坛演说资料,并各交通处著手运动选举方法。"民主党合并的一个重要动机是抵制以同盟会、国民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以防一些无所属的政党、政团转入同盟会。民主党在重要的政争中都与共和党相呼应。1912年11月,沙俄策动外蒙"独立",与外蒙非法签订了"俄蒙协定",激起全国各阶层的愤慨。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率先与共和党中的左翼分子、原民社成员"研究对于国家前途所当进行之种种办法",要求"合各政党之全力以协助政府"。表示一致对外,一切党见皆可牺牲。在国民党的倡议下,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组成政团联合会。但民主党很快退出联合会,通电宣布政府因循延宕、坐误时机等十大罪状。民主党的这一举动颇有迷惑性,国民党中某些人因此认为对民主党"不能妄断为政府党或民主党"。民主党的用意是劝告袁世凯,要他在制定政策时,不必顾及国民党的反对。在民主党看来,如果袁世凯不顾革命党人的反对,早早签署六国银行的借款合同,就不会有俄蒙事件的发生。在十大罪状的最后,民主党指出:"夫政策之行,政府自应有主观。乃朝遭反对,夕即变更,……牺牲政策,在所不顾,……非至亡国不止。"用心已昭然若揭。所以,当袁世凯把俄蒙事、件归因于责任内阁制"与总统有妨",使其"无以自由执行"时,民主党便鸣金收兵了。此后,民主党更是变本加厉,积极支持袁世凯。1913年5月,民主党与共和党合并为进步党,成了纯粹的政府党。

孙中山的实业救国计划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上,发表了解职后的第一篇演说,谈到了解职后的打算,指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到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3天后,他到上海,接着开始周游各省。到是年底,先后到过湖北、福建、广东、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每到一地,都发表演说和谈话,宣传民生主义和他的实业救国计划。

孙中山强调实行民生主义为当务之急。振兴中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贫富对立的理想"社会"。认为"民生主义关系国民生计至重,非达到不可。使大多数人享大幸福,非民生主义不可"。实行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与欧美各国相比,"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自报地价、国家"照价收税"和将来土地"涨价归公"等环节。同时把"平均地权"归纳为:一是照价纳税,一是土地国有,"二者相为因果,双方并进,不患其不能平均矣"。发展实业为民生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三民主义以民生为归宿,即是注重实业。"实行民生主义"须以和平手段从事",而不能采取"武力手段"。实行民生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少数资本家"压制贫民"。为此,他说:"仆之宗旨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还身体力行,提出了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的宏大实业救国计划。他的这个计划,从解职后开始酝酿,到6月下旬由粤回沪后,经与黄兴磋商而渐趋成熟。孙中山认为发展实业必须从铁路人手。他说:"振兴中国惟一之方法,止赖实业",而"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铁路发达,可移民垦荒,开发资源,繁荣商业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计划10年内修南、中、北三大铁路干线:一起南海,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间,通人西藏,绕至天山之南;一起扬子江口,经江苏、安徽、洞南、陕西、甘肃、新疆,至伊犁;一起秦皇岛,绕辽东,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古,到达乌梁海。资本定为60万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