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潮涌动(1910-1919)
30870800000059

第59章 1919年(5)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次日,上海各校得到消息后,立即有30多所学校相互联合致电北京政府和各报馆,表示"为保全全国青年之神圣计,义不独生,誓必前仆后继,以昭正义"。5月7日,上海各校学生与各界人士共2万多人,齐集西门外的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抗议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会后,手持标语旗的学生和市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5月9日,上海各界为纪念国耻日,学生停课、工商业停业、戏馆停演一天。从这天起,上海各界开始抵制日货。上海学生联合会于5月11日成立后,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各商业公会也先后开会讨论抵制日货的办法,店员和工人起来监督业主停止买卖日货,印刷工人和缝纫工人拒绝用日本纸张和衣料,码头工人拒绝为日船卸货。抵制日货运动迅速展开。5月19日,北京学生为反对北京政府破坏学生运动,再次全体罢课后,上海学联于5月26日召集52所学校2万多名学生,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宣誓罢课大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此时,北京分批南下的学生也陆续抵沪,和上海学生汇合,大大推动了上海的爱国运动。6月4日下午,上海学生接到天津急电,得知北京发生"六三"大捕学生的事件,立即发出急电,走上街头演讲,呼吁各界急起援助,并挨户动员商界签名罢市。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城市,从6月5日开始,上海工人阶级率先开始举行大规模罢工。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首先罢工的是日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日华纱厂、上海纱厂的工人。同日,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印刷工人也举行了罢工。6日至8日,罢工继续扩大,电车、机器厂、铁厂、丝厂、铁路总机厂、英资和日资工厂及手工业工人先后罢工。6月9日,英商耶松公司老船坞、瑞镕机器造船厂、江南船坞、各轮船公司、日商纱厂码头、叉袋角日本纱厂、上海电器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及附属印刷厂、浦东美孚和亚细亚两火油栈的工人,以及全市司机、清洁工人举行罢工。6月10日,沪宁、沪杭铁路工人及各马车行工人相继罢工。上海市内市外、海上陆上交通断绝,罢工达到最高潮。一周内,上海有50多个工厂企业、六七万名工人参加罢工。工人突破了行会、帮口的组织和观念,为着统一的斗争目标而进行同盟罢工,显示了鲜明的政治目的。工人们表示,罢工是"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救释放","对于卖国贼表示我们的愤怒",目的是要唤醒国民,"格政府之心,救灭亡之祸"。上海工人还多次高举"罢工救国"旗帜,开展各种爱国活动,发文告,散传单,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在学生们的积极推动、联络和工人阶级的率先响应影响下,上海市各业大小商店、影院、饭店、银行等都停止营业,举行罢市。许多商店门前贴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挽救学生"、"罢市救国"、"不除国贼不开门"等标语,以表示坚决罢市的决心。

上海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斗争,尤其是工人阶级的政治大罢工,使五四爱国运动从6月3日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上海"三罢"斗争实现后,很快波及全国。京奉、京汉铁路以及九江等地工人也举行了罢工和示威游行。南京、济南、长沙、汉口、杭州、芜湖、无锡、天津等地工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南京、宁波、厦门、镇江、芜湖、无锡、苏州、杭州、天津、济南、唐山、安庆、九江等许多城市的商人相继罢市。据统计,全国有22个省、150多个城市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斗争,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以巨大威胁。6月8日,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和沪海道尹沈宝昌急电北京政府,惊呼上海"三罢"斗争,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6月10日,天津总商会向北京政府再次发出告急电报。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京政府被迫于6月10日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同日,国务总理钱能训辞职。上海各界得知三个卖国贼被罢免后,于6月12日宣告开市,并举行游行示威,庆祝"三罢"斗争的胜利。之后,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斗争锋芒便集中到拒绝和约签字上来,直至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出现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人发展。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知识界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更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渐次扩大,中国知识界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社会的所谓"公理"、"正义"产生质疑,怀疑乃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转而向往社会主义,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当时,被人们当做新思潮来介绍的社会主义学说是很庞杂的,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外,还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探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撰写文章、编辑刊物、翻译著述、组织社团等多种形式,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的作用。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并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18年7月1日,他在《言治季刊》第3册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分析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同年11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热烈地赞颂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革命浪潮是不可阻挡的。1919年5月,李大钊在他主编的《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一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之后,李大钊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并初步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中国革命和中国思想史上的若干问题。

陈独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宣传者,他主编的《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每周评论》,积极倡导新文化。1919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宣言》中指出,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之后,他又发表《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等文章,批驳伯恩斯坦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毛泽东也是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他在1919年7月主编《湘江评论》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指出改造中国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号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阶层人民起而仿效俄国,组成一个大联合。毛泽东还在长沙创办和组织了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宣传起了重要作用。蔡和森于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也表现得很出色。在1920年初到法国的几个月内,就"猛看猛译"了多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有关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并着手编写阐述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正在日本留学的李达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等著作,寄回国内出版,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周恩来在因从事爱国斗争被捕入狱期间,向同被监禁的进步青年连续讲解马克思主义并介绍了马克思传记。他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继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留学生中进行宣传。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恽代英、瞿秋白、陈望道、邓中夏、张太雷、赵世炎、向警予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期间,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大量出版,许多早期宣传新文化的报刊这时也以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主要内容。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间,全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报刊达400多种。《新青年》杂志已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每周评论》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一些段落,并在编者按语中强调"阶级斗争"和"劳工联合"的思想。《国民》杂志译载过《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全文。《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星期评论》、《建设》、《东方杂志》、天津《觉悟》等报刊,用很多篇幅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1920年3月4月间,《上海生活》和《东方杂志》先后发表了《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立即在中国的文化、工、商等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热烈欢迎。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大量翻译出版,为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1920年8月,上海出版《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全文(陈望道译)。不久,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也相继翻译出版。在这前后,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原著还有:《雇佣劳动与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自叙》(即初版叙言)、《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反杜林论》第三编中的一部分)等。还有列宁的《民族自决》(即《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党纲的报告》、《过渡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即《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建设中的苏维埃》(即《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节译)、《鲍尔雪佛克之排斥与要求》(即《俄国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节译)等。此外,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陆续翻译出版,如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阶级斗争》,马尔西的《资本论人门》、《马克思经济学说》,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新闻媒体乃至社会公认的新思潮。

与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团体在全国各地也纷纷出现。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青年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提出推翻军阀、官僚政府的主张,掀起了改造社会的热潮,对提高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在上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有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沈雁冰等。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于1919年9月组织了觉悟社,出版《觉悟》杂志,讨论研究新思潮,积极领导爱国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湖南,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联合教育、新闻等各界人士发起创办文化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销售大量马克思主义书报。在山东,1920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五四运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多达400个。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分别举行了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参加者为学界代表和工界代表。这次纪念活动不仅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成为有广泛阶层参加的活动,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最初尝试,它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中国革命早期的骨干和先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也由此奠立。

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