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有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物质生活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受到人们的肯定。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很高,他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没有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主张,中原诸侯真有可能败于夷狄,华夏文明也无法延续。
管仲,字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姬姓后裔。他祖上是贵族,后来家道中落,沦为平民。
管仲的青少时代生活在社会下层,郁郁不得志。他曾经为“圉人”。替人牧马,后来同好友鲍叔一同在南阳经商。管仲经常欺侮鲍叔,赚了钱,总是要多拿一些。鲍叔知道管仲家里很贫困,比他更需要钱来养家糊口,从不与他计较。做生意时,多由管仲来策划、筹算。但他们失败的时候多,赚钱的时候少,《说苑》说管仲“三辱于市”,就是指此。而鲍叔并不认为管仲愚笨,把经商失败看成是“时有利时不利”的原因。后来管仲出去求仕,但都没有做多久就被辞退了。鲍叔也不认为是管仲无能,而认为是生不逢时。管仲还当过兵,但打仗时总是逃跑在先。鲍叔也不认为是管仲怯懦,而认为是由于他有老母在堂,要保全性命来奉养老母。总之,鲍叔认定管仲是个有大才能的贤人,对他的所作所为都非常支持。
这个故事既可以说明鲍叔崇拜管仲,信赖管仲,同时也说明,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可能会有一些小缺点,这是白璧微瑕,不伤大体。
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逝世,他的堂弟公孙无知篡位。前685年春,齐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最终齐国战胜,鲍叔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
在鲍叔的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议“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管仲的政治才能自不必说,他还是一位高超的经济学家。齐桓公问管仲富国之策,并建议对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征税,管仲一一否定之后,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富国策:“唯官山海为可耳”。“官山海”就是把山川和海洋资源收归国有,意即盐铁专卖。管仲由此首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盐铁专卖制度。
他还用优惠政策刺激商贸,通过鼓励奢侈消费拉动内需。他非常善于运用经济杠杆干预人们的生活,而不是用行政命令,这是非常高明的。
管仲任齐国相国时,居所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但司马迁著《管晏列传》时却说,尽管管仲比国君都富裕,生活标准也超过了他的行政级别,齐国人民却不认为管仲奢侈。他的真实主张是奢俭并重,即不一味强调节用,也明确提出“高消费”的主体是君主、统治阶级上层和巨商富贾。以现代观点看来,管仲所倡导的奢侈消费,只是让“富者散资于民”的一种手段,根本目的还是以消费促生产。由此可见他的思想富有远见卓识。
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到他的病榻前看望,问谁能做下任丞相时,提出要任鲍叔为相。而管仲却坚决反对,认为鲍叔虽是君子,为人近乎完美,但过于清白而容不得一丝丑恶,不适合做丞相;管仲推荐了隰朋。
易牙知道了这件事,就到鲍叔那里挑拨离间,说:“管仲的相位本是您推荐的,现在他病了,主君前去询问后任,他却说您不行,反而推荐隰朋,我觉得这很不公平啊。”而鲍叔却笑着回答他:“我当初之所以要推荐管仲,就是因为他忠于国家,对朋友也没有私心。而至于我,要是让我做司寇,捉拿坏人,还绰绰有余。要是让我掌管国政,像你们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容身之地?”
管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胸中有大格局,不讲私情,不喜小恩小惠。幸好鲍叔理解他,“管鲍之交”真是让人感动啊。
本书全面介绍了管仲的一生,展现了这位春秋名相的风采和功绩。同时,书后还将《管子》的部分篇章译成白话,以供读者了解这部先秦名著,希望此书能得到读者的肯定,疏漏之处,还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