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春秋名相:管仲
30877500000012

第12章 拿谭国开刀

战败回国的齐桓公垂头丧气,坐在朝堂之上,愁眉苦脸地望着自己的群臣,不知道说什么。颜面扫尽。再战?齐桓公心说:再战,恐怕我的位子就不保了。

于是,不好去提军事上面的事情,底下的群臣也没人敢多言,他就问问国内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有没有人犯罪?今年农民收成怎样?国库收上来多少钱?

司田把今年粮食收成和国民收入汇报给齐桓公看。齐桓公一看,今年的粮食居然是往年的一倍多,国库收入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尽管国家连着打了两场仗,可国力没有下降,反倒上升,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

想想自己的急躁莽撞,连遭败绩,他感到有些羞愧,但心里热乎乎的。管仲看在眼里,心里说:“想哭就哭出来吧。”

的确很感人,管仲不气馁地替桓公管理这个国家,没有一丝的怨言。齐桓公平静了一下心情,凝视着管仲,觉得自己有愧于这个人才,心想若是他怨恨寡人,负气而走,寡人再上哪去找这样的人才,他不负寡人,寡人却负他。他开始意识到没有管仲,他的这番事业将渺茫无期。这个时候的齐桓公如果没有受到严峻的打击,如果没有看到管仲预备好的那桶“金子”——国内经济改革的初步成效,是不会静下心来思考这些事情,也不会体会到管仲默默无声的辛勤耕耘,金子不是点着石头就出来的,而是要一天天的努力耕耘才能收获到。

齐桓公面对群臣简单地检讨了几句。自我检讨是必要的,否则怎么做国人的表率?检讨完之后,他发布了一条命令:“从即日起,大小事物皆裁于仲父,然后寡人。”这其实是重申拜相时的条令,那时候是脑子发热颁布的,而现在是脑子清醒冷静的情况下,他不能再轻视管仲,齐国需要他。

秋去冬来,有一天,齐桓公对管仲说:“连续两场对鲁国的战役都打输了,这对国家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老百姓也会以为我们齐国软弱无能,诸侯们会以为我们不堪一击。”

齐桓公心里又有些痒痒了。

管仲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说:“那我们就打一场,灭谭国吧!”

这里有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打谭国?为什么要选择谭国?

为什么要打谭国呢?谭国是小国,与齐国实力悬殊,很容易取胜,此时的齐国政府需要这种小的胜利。

现在,齐国百姓因为齐桓公的两次战败,开始对齐国失去了信任感,感到不安和不满,议论纷纷,有些异己分子还从中制造骚动。

管仲借鉴了上任国君齐襄公的经验,当时这个因乱伦而被天下唾弃的国君,用小小的胜利挽救了百姓对政府已经绝望的心,他现在也需要这样的胜利唤起国民对国家的信心,国民的信任也是霸业征程的基础,就像有一个安稳的家才可以去外面拼搏。所以,找一个小国打一场胜仗。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谭国?

因为管仲听说齐桓公逃亡到莒国的时候,路过谭国,这个国家的国君没有接待他,而且很瞧不起地说:“轮也轮不到你当国君!”这种侮辱对于一位大国尊贵的国君来说,是一个污点,也影响国家的形象,所以,管仲需要把它清理干净。

其次,他也是在“献媚”齐桓公,齐桓公一直处在两次战败的影子下,很不开心,管仲希望这个国君振作起来,高兴起来,才有精神去做事。

他对齐桓公说:“谭国有辱于君,当灭之,以张国威。”

齐桓公很高兴,“好啊!就把它灭了,以后谁敢惹我就是这个下场。”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

是为战争找到的一个合理的借口,任何战争都要打得名正言顺,才能够让天下的百姓不感到反感,不愤慨,顺民心就是顺天意,这就是管仲为外交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谭,在齐国与莒国之间,小国,面积相当于一个县,齐国没有用多少时间就攻下来了,而这个胜利也为齐国称霸天下的大门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齐国的百姓也因此感觉国家潜在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