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才攻略——领悟交往的技巧
30887100000005

第5章 不畏批评(1)

赞美的威力

有一个女孩,5岁就开始登台演唱。她有着优美的歌声,她的天才从一开始就显现无疑。长大后,她的家人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声乐老师来训练她,这位老师造诣很深,而且苛求完美。不论何时,只要这女孩一想到放弃或节奏稍微不对,他都会很细心地指正。

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对老师的崇拜日益加深,并不顾年龄的差距嫁给了他。婚后他还是她的老师,但是她的朋友们发现她那优美自然的歌声已有了变化,声带拉紧、硬绷绷的,不再像以前那样动听。渐渐地,邀请她去演唱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没有人邀请她了。而这时,她的丈夫,也是她的老师去世了。

此后几年,她很少演唱,她的才能似乎枯竭了,直到有一位推销员追求她。每当她哼着小调,或一个乐曲旋律时,他都会惊叹歌声的美妙。“再唱一首,亲爱的,你有全世界最美的歌喉。”他总是这样说。

事实上,他并不确定她唱得好不好,但是他确实非常喜欢她的歌声,所以他一直对她大加赞扬。她的自信心开始恢复了,她又开始前往世界各地演唱。后来,她嫁给了这位“良好的发现者”,又重新开始了成功的歌唱生涯。

每个人实际上都有比较优秀的部分和希望得到他人承认的部分。如果我们称赞他比较杰出的部分,当然令对方感到高兴,但是令对方更高兴的是,他在他人的赞美中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人说赞美不过是些空气而已,那位销售员对女孩的称赞出于诚挚、真心,事实上这是最有效的教导与驱动力,它能为人们解决人生道路上的一系列疑难问题。当一个人承认自己的能力时,就容易认可其他人的能力,从而,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卡耐基

只学一招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其他招法?”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缺点对于自己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无用或有害的个性。但缺点也可能含有促进自己的才能而造福社会的因素。缺点也有着社会的适应性,缺点与优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特定情况下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劣势也可转为优势。

要通过各种经验并向错误学习来达到目的。——《科学名言集》

聪明的囚犯

希腊军队俘获了一批波斯士兵,并按特殊的方式处死他们:让他们每个人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就绞死;如果是假话就砍头。

结果大批士兵或说了真话被绞死,或因说了假话而被砍头。

轮到一个聪明的士兵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要砍我的头。”

希腊国王不知所措:如果砍了他的头,他说的话就变成真的了,按规则又不应砍头;如果绞死他,他说的又不是真话。

最终,国王把这个囚犯和未被处死的囚犯一起释放了。

我们的成功与否是不是总是和我们说的一些什么有联系呢?或者是和我们的智慧相关?在说话之前,不论是和朋友还是敌人,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啊。

前人的错误给我们的教益,不亚于他们积极的成就给我们的教益。

——狄慈根

不畏批评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看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

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出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底片还要经过强光照射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儿做出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儿会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理由说:“这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

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批评而退缩,他告诉女儿的话就成为一种契机。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立拍得相机”。这部相机使他的女儿愿望成真,兰德企业也因此诞生了。

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而畏惧不前的话,我们怎么能与人相处,又怎么能跟上这个时代呢?看见自己的缺点,或者是不足之处,或者仅仅是还不满足的地方,努力改进,会有不一样的明天的。

一经打击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失败者。

——毛姆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单一的别人为你设立的目标而前进,一旦那个目标消失,是不是我们的奋斗就立刻没有意义了呢?总会还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比如说路边的那颗苹果,也是生活的一种滋味啊!

追两只兔子,将会一无所获。

——陀思妥耶夫斯基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我们总是能很容易地看见别人的一些东西,但是很少能清醒地看见自己的处境,所以老太太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提防别人不如提防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就藏在自己心中。

——斯帕克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不要总是把挑剔的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先擦亮自己的窗子,然后再看这个世界,也许会发现更多的可爱呢!

一个完全以自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行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

——罗曼·罗兰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但是和危险的事物在一起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习惯,否则一个小小的偶然可能就会引发一些悲剧。

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比已经达到的渺小目标尤为珍贵。

——歌德

留个缺口给别人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