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才攻略——练就雄辩的口才
30887500000001

第1章 语出惊风雨(1)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面对态度不友善的楚王,从容不迫,灵活机智,用自己的智慧与口才将对方无理的挑衅一一挫败,既维护了个人的尊严,也维护了国家的威严。而楚王一肚子坏主意,到头来只是自取其辱。

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

——拉布

半文钱的官司

清朝时候,一位县官听说自己的县里有一个人聪明机智,深得民众赞赏,很是嫉妒,一心想整治他一下,以显示自己的才智在他之上。

于是县太爷命人把那聪明人找来说:“都说你聪明绝顶,本县倒想试试你到底有多大能耐,你敢跟本县打官司吗?”

聪明人说:“跟您打官司得到荆州府,我孑然一身,连半文钱都没有,怎么能够上路呢?”

县老爷见他神色黯然,毫无斗志,以为是没有胆量跟自己较量而找借口,随即说道:“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吗?那好,来人哪,斩半文钱给他!”手下马上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两半。

聪明人接过半文钱立即就上路了。到了荆州府,聪明人状告县官说:“他身为百姓父母官,竟然将乾隆通宝劈为两半,如此目无王法,胆大包天,即使不斩也应该先撤官!”

对他人的无理挑衅,黯然神伤、毫无斗志只会让对方更加得寸进尺,进一步刁难,只有利用自己的口才、智慧予以反击,才是正确的选择。

能触及灵魂深处,医治百病的乐曲是热诚而亲切的言语。

——爱默生

丑陋的男人

一次,一个报社邀请林肯总统参加他们的编辑大会,并要他在大会上发言。可是林肯不愿意过于频繁地参加这种会议,更不想在大会上讲话,不过他担心如果明言拒绝,既扫了对方的兴,又会给一些小报捕风捉影的题材,于是林肯总统在会上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在森林里遇到一位穿戴很时髦的小姐,由于道路很狭窄,我便侧身一旁让她先行,但与此同时这位小姐也停了下来,并且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她说:“我此时才知道,世界上没有比你更丑陋的男人。”

我回答说:“你说的是事实,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那位小姐说:“当然,父母所造成的永久缺陷的确是无法弥补的,但你总可以躲在家里不出来啊。”

所有的人都被总统的幽默故事逗笑了,而大会主席也不再坚持要让他上台讲话。

处在尴尬为难的场面时,不妨用委婉风趣的语言来面对,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容易让他人接受。

在交谈中,如同在外科手术中一样,介入时要小心谨慎。

——莫洛亚

县太爷画虎

古时候,有一位县令爱画老虎。但画来画去总画不出虎的威风,反而总像猫。

然而,他有一个习惯:每当完成一幅“作品”,都爱在厅堂内展出,让手下的差人们评论,评论时只能赞扬,不能批评,谁要说实活“像猫不像虎”,那就会遭到他的惩罚,轻则挨打,重则革职。

后来,县衙门来了一个年轻的差役,脑子聪明,口才伶俐,伙伴们都鼓动他瞅机会在县官面前替大伙说句真话,让县令知道自己的画像猫不像虎。

一天,县令又完成了一幅“新作”,悬挂厅堂,又召集全体差役来欣赏。差役们两厢站立,县令洋洋自得地问:“各位先瞧瞧本官画的是什么呀?”

众差役低头不语。县令见无反应,于是,他一眼就瞅上了那个新来的差役,问:“好,你先来说吧。”

“老爷,我有点怕。”新来的差役战战兢兢地回答。

“哎,怕什么?别怕。老爷我就什么也不怕。”

差役说:“老爷,您也怕。”

“什么?老爷我也怕,我怕什么?说!”

“怕天子。老爷,您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唔!”县令语塞,“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就什么也不怕,嘻嘻,天子就什么也不怕了。”县令又自得起来。

“不,天子怕天。”新来的差役说。

“天子是天老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县令来了兴趣,追问他:“那天老爷又怕什么?”

“怕云。怕云遮天。”差役胸有成竹。

“云又怕什么?”

“怕风。”

“风怕什么?”

“怕墙。”

“墙怕什么?”

“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唔,对,对,老鼠打洞,毁了墙,有理,有理。”县令已经十分欣赏这个新差役的机智和口才了。

于是接着又问:

“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新差役伸手一指:“老鼠最怕它!”

顺着差役指的方向看去,正是县令的新作。县令的脸刷一下子红了。厅堂内全体差役忍不住捧腹大笑。

语言实在是一门十分精深的艺术,小差役的幽默在于不直接说出县官画的是什么,而是一点一点引诱县官说出自己的画,语言的魅力尽显无疑。

语言是一个民族神经贯穿世世代代,将他们联结成为一个共同的、持久的和进步的实体。

——威·史密斯

妙答远近

司马绍是东晋元帝的大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懂道理,晋元帝非常喜欢他。

司马绍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在父亲跟前玩耍,正好有位官员从长安来到京都。那官员同晋元帝谈了些长安的情况之后,两人又逗着机灵的小司马绍说笑。因为刚刚谈到长安,晋元帝就随口问司马绍:“你说长安和太阳哪个离我们近呢?”

司马绍把脑袋一歪,答道:“长安离我们近呗。”

“凭什么说长安离我们近呢?”元帝又问。

“常听人们说,有人从长安来到京城,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儿来。由此可知长安离我们近。”司马绍忽闪着大眼睛有板有眼地回答。晋元帝看了看那位官员,搂过司马绍来亲了又亲,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天,元帝设宴招待群臣。宴席间,他又把司马绍叫到跟前,摸着他的头说:“乖孩子,你给我们说说长安和太阳谁离我们近呢?”司马绍看了看满堂的文武大臣,随口答道:“太阳离我们近。”元帝一听这次回答和上次不一样,很是失望,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司马绍笑嘻嘻地解释说:“我们只要抬头一眼就能看到太阳,可是怎么也不能一眼看到长安,所以说还是太阳离我们近。”

听了司马绍的这番回答,晋元帝抬起头来,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满堂文臣武将也被小司马绍的妙答逗得哈哈大笑。

所谓口才和思维敏捷,关键在于不按常理出牌。跳出常规的思维习惯,才会有所得。

语言是表现思想的,能够使我们把握新的思想的语言,是最为我们所喜欢的语言。

——亚里士多德

喜剧大师妙语得烤鸭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出席印支战争问题日内瓦会议。

一天,他趁休会,邀请卓别林夫妇到中国大使馆相叙,共进晚餐。

席间,卓别林望着刚上桌的北京烤鸭诙谐地说:“我这个人对鸭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鸭的。”众人听后,甚感不解,忙问其故。

卓别林说:“我所创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走路时令人捧腹大笑的步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神态中得到启发的。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以后就不吃鸭子了。”但当别人为此表示歉意时,他却微笑着转口说:“不,这次可以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卓别林一席话,引得大家笑声不止。

烤鸭是由跟随周总理到日内瓦的名厨师亲手烤的,色、香、味俱佳。卓别林夫妇边吃边赞不绝口。

宴会将结束时,周总理关心地问卓别林:“今天的晚餐是否合胃口?”卓别林又十分风趣地说道:“贵国的烤鸭,味道之好虽可说举世无双,但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不能让我再多吃。”周总理听后,深会其意,于是嘱咐工作人员把两只早已准备好的北京烤鸭送给卓别林夫妇,卓别林夫妇俩高兴得连声道谢。

有时候向别人索要东西也是一种学问,既要表现出自己对这件事物的喜爱,又不能被认为是贪得无厌,卓别林作为一代幽默大师,说得恰到好处,说话的妙处不可言喻。

只要不是出自你的肺腑的话,就不可能真正打动别人的心。

——歌德

贺龙将军舌战美蒋群敌

1946年1月21日,贺龙将军以中共山西区代表的身份,参加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大同执行小组举行的停战谈判。谈判的地址选在紧靠长城的塞外边城——丰镇。因为这是国共双方军队相峙的边缘。

在谈判桌上贺龙将军义正辞严,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霍雷的气焰就十分嚣张。他根本就没有把穿粗布衣、吸旱烟叶的贺龙放在眼里。双方代表一落座,他就哇里哇啦说开了,什么恢复交通啦、自由贸易啦,用的完全是教训人的口气,闭口不谈国民党军队违反停战协定的责任。贺龙的火气一下上了脑门,没等霍雷说完,就劈头打断他的话,厉声问道:“你的权力有多大?”没待霍雷开口,贺龙那两道逼人的目光紧紧盯着他,冷冷地说:“我只知道你的权力是监督停战,没有什么侈谈恢复交通、自由贸易的权力!”贺龙这个当头炮一下把霍雷打懵了,他耸耸肩不知说什么好,记者们立刻抢下了这个尴尬的镜头。

在这里,贺龙运用了“当头棒喝”的战术,打敌一个“下马威”,抓住霍雷的“权力”问题,狠狠一击,使其一出招即败北,挫了敌方的锐气。

霍雷受挫后不服气,翻了翻眼珠,又说开了,他说共产党军队违反停战协定,侵犯了“国军”防地。他特意举出集宁的例子,说集宁是“共军”占了“国军”的地盘。贺龙冷笑一声说:“集宁是我们军队从日本人手里收复的,上空一直飘扬的是红旗,‘国军’为偷袭它,丢下了几百具尸体。”接着,贺龙又揭露了国民党军队攻夺中共各战略要点,屠杀无辜人民的事实,并出示证据,然后,贺龙用严厉的口气质问:“这个责任由谁负?”

国民党政府代表温天和装出一副似乎很公正的样子说:“这是阎长官(阎锡山)的责任。”贺龙立即指示记录员把这句话记录下来。

温天和见谈停战的事占不到便宜,便把话题转了个弯儿,滔滔不绝地谈起自由贸易的好处来。等他说完,贺龙吸着烟,慢悠悠地说:“那是老百姓的事,老百姓做生意愿到丰镇就到丰镇,愿到大同就到大同,我们从来不禁止。”

在这一回合,美方代表霍雷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进行发难。贺龙有理有据地进行了驳斥,然后严正地追究罪责,国民党代表温天和自作聪明地把罪责推到阎锡山头上,反而授贺龙以柄。外交官出身的温天和见失了策,又狡猾地转移了话题,谈起“自由贸易”,实际上是想以此诱使我军后撤。贺龙识破了诡计,用“软钉子”把他顶了回去。可见贺龙的谈判战术是张弛有致的。

这时,国民党山西北方司令楚溪春发言了,他开口就提要执行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和字长二号公报”,要共产党的军队后退60里。贺龙听罢,把手中烟斗往桌上敲了敲,说:“孤山(我军占地)到大同30里,这边15里是我的,那边15里是你的,我后退60里不打紧,你后退60里,得把大同砖瓦都刮走。”

楚溪春哼了哼说:“大同历来属我楚某名下,这是世人皆知的。”贺龙立即反唇相讥:“你是怎么进大同的?抗战八年,没见过你一兵一卒进大同,世人皆知的是你当汉奸进的城。”

楚溪春见贺龙揭了他的老底儿,连脖根儿都红了,一屁股坐下只顾擦汗。这时,国民党东北挺进军马占山的参谋长又上阵了,他提出了“三三制”的问题,说凡是“共军”占领的地区,“共军”有一个团的兵力,“国军”就要放两个团,这样才算实行“三三制”。

贺龙抽了口烟,问他:“你以为这样你们就占便宜了?你们的军事力量就处于优势了?告诉你,我们共产党人是明人不说暗话,只要你敢动手,莫说你两个团,就是十个八个团,我一个团也能把你打垮!”

马占山的参谋长也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