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智说赵太后
在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病故,由孝成王即位,国家大权落到了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手里。
强大的秦国乘赵王新立,便发兵进攻赵国,一连夺去了三座城池,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这时只有联合齐国,共同抗秦,才是上策。
赵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方可出兵。”当时诸侯求助于别国时,通常都是派本国公子到对方去当人质的。
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赵太后当然不愿意。但秦兵攻势极其猛烈,如没有齐国来救,赵国的存亡就难以预料了!
大臣们个个忧心如焚,纷纷进宫,极力强谏。赵太后恼了,就对左右大臣说:
“再有人来说派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情,我就朝他脸上吐唾沫!”
大臣们因此都不敢再去,独有左师触龙不怕,仍旧入宫求见赵太后。赵太后料定他是为了长安君的事而来,怒容满面。
触龙进宫以后,故意放慢脚步,蹒跚而行。一见到赵太后,就下拜请罪,说:
“老臣双腿有病,行动不便,好久没能来拜见。虽然私下原谅自己,又怕太后玉体欠安,所以勉强支撑着前来请安。”
太后说:“我老婆子比你还不如,走路还得靠人用车子推呢。”
触龙说:“每天的饮食没有减少吧?”
太后说:“只能喝点粥而已。”
触龙说:“我的食量也大不如前了,就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要走三四里,胃口渐渐好转,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
太后叹息说:“但是我做不到啊!”
她因触龙只谈家常,并不提及长安君的事,脸色就逐渐缓和下来。
聊过一会,触龙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最无用,我已日渐衰老,又偏爱他。所以今天冒死请求太后,让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保卫王宫。”
太后一口答应,并问:“舒祺今年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岁。年龄还小,我只是想在未死之前就将他托付给太后。”
太后见他这样,受到感动,又问:“大丈夫也宠爱幼子么?”
触龙说:“胜过妇人!”
太后笑了,说:“这话怎么讲呢?”
触龙说:“老臣看来,太后并不像爱女儿燕后那样深爱长安君。”
太后说:“你讲过了头了!我爱燕后远远不如爱长安君。”
触龙解释说:“父母爱子女,主要是为他们长远的前途着想。当初燕后远嫁到燕国去时,你抱着她痛哭送行;嫁去之后,又为她祈祷:今生别再回来!这并非不爱,而是从她的长远利益着想,希望她的子孙代代为王。对吗?”
太后点头回答:“对的。”
触龙又问:“请从现在往上数到赵国立国时为止,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几人能承继父辈爵位的呢?”
太后说:“一个都没有!”
又问:“别的国家的子孙有吗?”
太后说:“据我所知,也都没有。”
触龙进一步申述道:“这是由于那些君主不是自身遭祸,就是祸延子孙!并非君主们的子孙必定是庸碌之辈,无德无才,而是因为他们无功受高禄,拥有大量珍宝,一切都可以坐享其成的缘故。”
触龙继续说:“如今长安君不也是这样吗?太后封了他高位,赏了他肥沃的封地,赐给他无数财宝,却不想让他为国家做一点贡献。一旦太后百年,长安君在赵国还能依托谁呢?由此看来,太后为燕后考虑得久远,却没有顾到长安君的未来,怎么能说太后爱长安君远远胜过爱燕后呢?”
太后被深深打动,说:“好,一切由你调遣吧!”
于是,赵国用车送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齐国也派兵来救援赵国,使赵国免除了亡国之灾。
有时候旁敲侧击比直说更有效果,触龙就是以聊天的方式,达到了他的目的。
我的话飞上去,我的思想还在下面,没有思想的空话永远飞不上天。
——莎士比亚
农夫戏贪官
古时候,有个姓何的县官,贪赃枉法,百姓对他怨声载道。他为了堵塞万民之口,决定来个惩一儆百。
一天,有个公差把一个农夫押到他面前:“禀大老爷,这人刚才和几个人在一起嘀咕‘县官’‘贪赃枉法’的话。”
县官听了,咬一咬牙,问农夫:“你们刚才说些什么?”
农夫说:“我们在议论老爷。”县官拿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贱民,竟敢诽谤本官?”农夫说:“我们不曾诽谤老爷。”县官厉声喝道:“胡说!公差听得明明白白,你还想抵赖!左右,与我重打四十大板!”农夫说:“慢!大老爷听我直说!”“快快从实招来。”
“大老爷听禀,小民等刚才凑在一起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上的官吏一样贪,应该统统杀掉。”县官听了这话气得浑身发抖,狠狠地说:“骂得好啊!看看你杀掉我,还是我打死你!”说完把签子一掷。农夫说:“慢!我们还有下文呢。”“你还有什么下文?”“我们又说:除了大老爷清廉正直,两袖清风。”县宫听了这话,怒气消了一半,问:“此话当真?”农夫说:“不单我们,天下的人都这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天下都流传着一句话:何水无鱼,何官不贪。”县官觉得滋味不对,阴沉着脸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农夫说:“大老爷姓何,不正是‘何官’吗?‘何官不贪’,就是大老爷清廉啊。”县官明知农夫在讽刺自己,但却拿不到把柄,只得借阶下楼说:“你既然知道本官清廉,那就回去吧。以后说话一定要小心些!”农夫拱了拱手说:“多谢大老爷不打之恩,不过小民还有一句要紧话奉告。”“什么话?”“有天下人的话在此,无论你怎样做,谁也说不了大老爷是个贪官。”他这话的意思一听就明:好坏自有公论,百姓的口是封不了的。何县官气得直翻白眼,但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农夫扬长而去。
农夫的一番话,既能让县官听清他的意思,但是又抓不住他的把柄,奈何他不得。实在是让人佩服之余,又拍手称赞。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培根
淳于髡智说齐王
战国对期,齐国有位智者名叫淳于髡。此人身高不满七尺,巧于辞令,机智善辩,几次出使别国,从没有被人家难倒过。
齐威王在位时,只管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官吏们也怠工腐败,国家日渐衰落,诸侯屡次进犯,齐国的危亡迫在眉睫。
威王即位三年,没有治理过国家大事。淳于髡就用隐语说他:“国中有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廷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
威王立刻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颇有感触,痛下决心地说:“你知道么,这鸟儿不飞便罢,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便罢,一鸣必定震惊世人!”
齐威王说到做到,立刻上朝,召集全国七十二名县长议事,当庭奖励一人,处死一人,满朝文武都受到震动。威王重振军威,亲领大军出征,收复了被诸侯掠去的土地,使齐国的声威盛行了三十六年之久。
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进攻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让他带黄金百两、车马十套去做礼品。淳于髡见了仰天大笑,笑得把头上的冠带都震断了。
威王问:“先生嫌礼物少吗?”
淳于髡说:“岂敢!”
威王问:“那是笑什么呢?”
淳于髡说:“今天小臣来的路上,看到路边一个农夫,拿着一只猪蹄和一壶酒,对天祈祷说:‘遭旱的高地粮食装满笼,受涝的洼田粮食装满车,丰收的五谷装满家。’他拿很少的祭品,却想得到那么多东西,所以想来好笑。”
威王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增加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一百套。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千乘。楚国得到这个消息,连夜撤兵回国。
淳于髡出使赵国回来,威王在后宫办了酒宴请他。席间问淳于髡:“先生能饮多少酒方醉?”
淳于髡说:“饮一斗也醉,一石也醉。”
威王问:“先生饮一斗便醉,怎么能饮一石呢?”
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饮酒,旁边有执法官,后边有御史,又要跪着饮酒,很受拘束,这样一斗酒便醉。若在家中接待贵客,不断起身祝酒,侍候客人,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若是遇上多时不见的好友,聚在一起,欢欢喜喜,畅叙衷情,大概喝五六斗可醉。若是节日盛会,男女杂处一起,大家随心所欲,这样能喝个八九斗才有三分醉意。最痛快时可以喝到一石。所以说酒喝到顶就会出乱子,快乐之极就要引出悲伤来,凡事都要适度才好!”
威王听了,连连叫好,从此停止滥饮习惯,王室举行酒宴,都由淳于髡陪饮。
劝说他人必须要注意方法,像淳于髡就巧用隐语,使齐威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讲话犹如演奏竖琴:既需要拨弄琴弦奏出音乐,也需要用手按住琴弦不让其出声。
——霍姆斯
机智嘲讽变节人
太仓的吴梅村,明朝末年担任祭酒,明亡后投降清朝。当年奉清廷的召令去上任做官时,江南的士大夫们都聚集在苏州虎丘山千人石上,摆酒为他送行。
酒吃到一半,忽有一个少年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绝句一首,写道:
千人石上坐千人,
一半清朝一半明。
寄语娄东吴学士,
两朝天子一朝人。
在座的人看了这首诗,都默默无声,不欢而散。
清朝初年,有个姓张的石匠,善于垒假山。他砌的假山,人人称奇,个个叫绝,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从不把他当石工对待,也没有人叫他张石匠。
有一天,吴梅村到一家豪贵的人家赴宴,意外地发现张石匠也在同桌,心中很不高兴,觉得主人怠慢他,竟叫石匠来作陪。
酒宴过后,要观看演出,演员呈上节目单,请吴梅村点戏。
吴梅村有意点了一出《烂柯山》,因剧中有个角色叫做张石匠,想借这个机会来戏弄一番张石匠。其实张石匠更加瞧不起吴梅村,因为他是失去民族气节的人。
演出开始了,吴梅村只等张石匠出场,好不容易等到,却被演员将台词改了,把张石匠改成了李石匠。
吴梅村并不甘心,还是要戏弄他一下,就故意碰碰张石匠的手臂笑着说:
“这个戏子可机灵呢!”
后来演到张别古寄书的情节,有句台词本来是:“朱买臣有什么亏负你的?”却被演员改成为“姓朱的有什么亏负你的?”张石匠也推推吴梅村的手臂,摇摇头说:
“他这就太不机灵了!”
吴梅村立刻羞得面红耳赤,原来明朝的皇帝都姓朱,这等于说:明朝并没有亏待过你吴梅村,为什么还要投降清朝,为他们效忠?
吴梅村如坐针毡,等不到演出结束,就借口身体不适,灰溜溜地退席了。
“忠”一直是深植于古代人民大众以及君臣之间的字眼。古时有人不忠于自己的君主,那就是背叛,会受到人民的谴责。人民巧妙地运用了古代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对背叛者加以讥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
——赫兹里特
不露声色的母亲
在美国,一个记者要求采访竞选总统的卡特的母亲,尽管她对频繁的采访感到厌烦,但出于礼貌,她还是说:“见到你,十分高兴。”
记者说:“您的儿子竞选时说,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您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您的儿子是不是从来没有撒过谎?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人比您了解您的儿子了。”
莲莉·卡特诚恳地说:“说过,但都是善意的。”
记者追问:“什么是善意的谎言?您能不能给我下一个定义,或者举一个例子?”
卡特的母亲笑了:“比如说,您刚才进门的时候,我说‘见到你,十分高兴。’”
记者一听,灰溜溜地告辞了。
卡特母亲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芒的回答,使有意找麻烦的记者知难而退。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德谟克利特
于右任的幽默
一天,于右任的一个学生急匆匆地来见老师,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小饭馆吃饭,想不到他们也居然挂起了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这样子青天白日、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老说可气不可气!”
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问:“他们这个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
“好个啥子哟!”学生叫苦道,“也不知他们在哪儿找了个毛头写的,字写得歪歪扭扭,难看死了,下头还签上老师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道,“你说你平时经常在那家馆子吃饭,他们卖的东西有啥特点,铺子叫个啥名?”
“这是家小饭馆,门面虽小,饭菜都还做得干净,尤其是羊肉泡馍。”
“呃……”于右任沉默不语。
“老师,您别生气。我来就是告诉您这件事,我马上就去叫店主把那块假招牌摘下来!”学生说完,转身要走,但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着,你等等。”
于右任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刷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些什么,然后递给恭候在一旁的学生,说:“你去把这个东西交给店老板。”
学生接过宣纸一看,不由得呆住了,只见纸上写着笔墨酣畅、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整个书法,可称漂亮极了。
“于老师,您这是……”学生大惑不解。
“哈哈。”于右任托着长髯笑道,“你刚才不是说,那块假招牌的字实在是惨不忍睹么。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们还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实情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会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就那么差、狗屎不如,那我不是就更亏了么?我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再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如何?”
“啊,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又匆匆去了。这样,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以一块假招牌换来了当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真墨宝,其喜出望外,自不必说。从此,该店有了于右任亲题的金字招牌,其生意之兴隆,更可想而知。
于先生反常理出牌,非但没有责怪挂假招牌的店主,反而还让人送去自己的墨宝。从这件小事情就看出了于先生是一个大度、诙谐的人。我们也可以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有时候“摸”比“打”的效果来得更好。
有时颂扬会被抛掷在无用之地,更有时候颂扬反而会激起疑心,甚至惹人讨厌,这是因为懂得颂扬而没有掌握颂扬的处世艺术的缘故。
——卡耐基
十二岁的使臣甘罗
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的孙子。他少年聪颖,十二岁的时候就到现任丞相吕不韦的手下去做事。这时候,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可就在这一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而且享誉当时与后世。
三年前,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百般游说。经过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答应归附秦国,并且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永不叛秦。秦国也打算再派张唐前往燕国,做燕国的国相,企图与燕国联合夹攻赵国,扩大河间的土地。因为张唐赴燕中途必须经过赵国,所以秦王又让张唐顺便访问赵国。最好能游说赵王把河间一带的城池割让给秦国,不动刀兵,避免劳师靡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