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才攻略——揭示创新的奥秘
30889800000003

第3章 换一个思路(1)

七十分用人观

日本松下公司对某一岗位的人员选择,或对某一项产品选择开发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70分的人才。

松下认为,有些“顶尖”人才比较自负,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说来会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未必会出色。而聘用能力仅及他70%的人才,他们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自视不那么高,也容易满足,甚至有一股子偏要与“一流”人才较较劲、比一比谁干得好的劲头。他们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这正如一辆100马力的汽车却能正常全速开动的道理一样。

松下公司认为:公司能雇到70分的中等人才,说不定反而是公司的福气,何必非找100分的人才不可呢!

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关键在一个“尽”字。70分,那又何妨?照样可以展现出100分的精彩。

我认为,应经常用昂贵的价钱引进常用的“硬发明”产生的新技术,然后应用“硬发明”和利用“硬发明”,产生出成千上百个“软发明”,然后把价值是“硬发明”价值几千倍、几万倍的商品输出国外。

——丰泽丰雄

别出心裁的告示

美国纽约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吸引大批游客。

人们纷纷前往观赏植物园内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植物园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园门上方的一块告示牌,上书:

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

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

管理人员不假思索地答:“要那么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

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能发明微积分。

——列宁

磁疗表带的问世

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住着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田中正一,他没有职业,一文不名,却整天关着门在家里研制一种“铁酸盐磁铁”,被邻居看成是“怪人”。当时他患上了“神经痛”的毛病,怎么治也治不好。那时候,每逢星期四他都要带着许多制好的磁石,到大井都工业试验所去测试。时间一长,一个偶然的现象出现了:每逢星期四他的神经痛就得到缓解。田中正一是一个探究心很强的人,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找来一条橡皮膏,在上面均匀地粘上五粒小磁石贴在自己手腕上做试验。很快,他发现这玩艺对治神经痛很灵,就立即申请了专利。田中正一认为:“将磁石的南极、北极相互交错排列,让磁力线作用于人体,由于人体内有纵横交错的血管,血液流过磁场时,便能感生出微电流,这种电流能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取得专利权后,田中正一模仿表带的式样,制造四周镶有六粒小磁石的磁疗带,向市场推出。产品上市后,果然不同凡响,在全日本出现了人人争购、趋之若鹜的现象。工厂三班制生产也供不应求。在销售最好的时期,仅一周销售额达两亿日元。就这样,转眼之间,一个穷汉就变成了大富翁!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发现,如果总是一味漠视,那些偶然就只是偶然,如果你能抓住这些契机,并加以利用,那就是创新的境界。

“没有”,这是一个最能令人灰心沮丧的现实了。在“没有”面前,我们一般的反应大多是失望、退却和逃遁。但对有些人来说,“没有”却往往是一个最可以引起兴奋的现实,因为“没有”,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因为“没有”,你才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事业。

——列宁

跳跃“嫁接”

制瓶工人罗特,有一天看到他的女朋友穿着一套膝盖上面部分较窄使腰部显得很有魅力的裙子。罗特的双眼紧盯着这条裙子,越看越觉得线条优美。他想,要是制成像这条裙子开头的瓶子也许不错。于是他立即加以研究。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一种新式的瓶子问世了。

据专家说,理想的瓶子应该具备下列条件:握住瓶子颈时,不会有滑落的感觉;里面所装的液体,看起来比实际分量多;外观别致。罗特制作的这种瓶子完全具备了上述优点。

后来,罗特把这项专利权以600万美元卖给可口可乐公司,因而一夜之间便成为富翁。

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所谓的事情,在那些能创新的人眼里,就是创新的机会。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并加以利用的人,成功是必然的事情。

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那种经常注意预料之外事情的心情,并养成检查机遇提供的每一条线索的习惯。新发现是通过对最细小线索的注意而作出的。

——贝弗里奇

喊“三”睁开眼

有个摄影界的朋友,给大会拍集体照有些年头了。

照着照着出了新问题,开会的人随着日月如梭转眼上了年纪。一排排坐的站的,时间稍长不免犯困,即使不是闭目养神,也不时会眨眼睛。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咔哒”一声照下来,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玉照,自然不高兴:我90%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让我亮一副没精打采的相?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吗?

就拍照而言,形象是头等大事,全靠修版也难。于是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做闭目状。真难办。

这位朋友换了一个思路,大获成功。他请所有与会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齐睁眼。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

真是皆大欢喜。

创新其实很简单,其奥秘就在“睁眼”和“闭眼”之间。只要换一种思路,再难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伟大的以及不仅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来,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

——福克

巧借名人

美国的爱德华·包克,从小就沉浸在一种理想中:立志有一天能当记者、编辑,创办一种杂志。由于他树立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所以特别留心每一个出现在眼前的机会。

有一回,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时,他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了。包克拾起这张纸条,见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包克把照片翻过来,发现它的背面竟然是空白的。包克立即感到这是个机会。

他推断:如果把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的背面印上照片上人物的小传,价值就可大大提高。

于是,他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并向经理说明了他的想法。

这位经理立即说道:“如果你给我写100位美国名人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美元。请你给我送来一些名人名单,并分为总统、将帅、演员、作家等等。”

这就是包克最早的写作任务。他的小传的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致他得请人帮忙。于是他聘请了他的弟弟,付给每篇5美元的稿费。不久,包克又请了5名新闻记者帮忙。

就这样,包克巧借名人,沽名钩“利”,成了著名的编辑,后来又创办了全美著名的《妇女家庭》杂志。他的成功得益于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偶然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捉住它,使它变成了滚滚财源。

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努力抓住它,然后充分加以利用,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创新也是这样,每一次机会里面都有创新的元素存在。

创业家是这样的人:他能发现机会,筹集发掘机会所需要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并承担发掘中的有关风险。

——C.巴罗

拐弯抹角

100多年前,芝加哥博览会展出了一个人发明的“拉链”。尽管那个发明家大费口舌宣称这种拉链可以代替鞋带,解决系鞋带的麻烦,但拉链仍无人问津。

沃卡想:这个人真傻,只知道大肆宣传,为什么不让思维再转动一下,让拉链真正代替鞋带,让每个人从实用中得到乐趣?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应运而生。

他花了1美元买下了那条被冷落的拉链。他决定先制造一台生产拉链的机器,开始精心研究拉链的构造及制作原理。19年后,大批拉链面市了。他与厂家合作,将精致的拉链安装在鞋上推向市场。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大批成品鞋在仓库里堆积如山。这当头一棒几乎将沃卡击倒。

几天后,痴心不改的沃卡又重整旗鼓。他知道,自己让思维转一个弯的做法无懈可击,但还必须再转一个大弯才可能转败为胜。他想:拉链的制造既然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方便,为什么只围着一只鞋想问题呢?

于是,他又尝试着把拉链加工到钱包、军服上。很快,拉链打开了市场,风靡全球。

没有人知道,沃卡通过一个小小的拉链最终获得了多少财富。但许多人都知道,当初,他买下那个拉链,仅仅用1美元。那个发明家至死也不会明白,他创制的拉链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明,仅仅是让思维少拐了一个弯,却成全了沃卡传奇的一生。

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可以再试一试,但是不要揪住不放,可以向旁边看看,也许另一条路就在你的身边。为什么不能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呢?创新就是这样啊!

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巧止噪音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