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才攻略——铸造优秀的品质
30891100000006

第6章 立身的基石(2)

勒韦是犹太人,尽管他是杰出的教授和医学家,但也如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德国遭受了纳粹的迫害,当局把他逮捕,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取消了他的德国籍。后来,他逃脱了纳粹的监察,辗转到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籍,受聘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糖尿病、肾上腺素的专门研究。勒韦对每一项新的科研,都能专注于一,不久,他这几个项目都获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设计出检测胰脏疾病的勒韦氏检验法,对人类医学又作出了重大贡献。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入进去,专心钻研,踏踏实实地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因为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的人,做什么都可以成功。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好奇心

毕加索九十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他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双睁大了的眼睛的眼神。美国著名女作家格屈露德·斯特安在毕加索还年轻时就曾提到他那双如饥似渴的眼神,我们现在也可以从毕加索的画像中看到这个眼神。

毕加索在1906年给斯特安画了一张像,他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画了她的脸的。看过这张画的人对毕加索说: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毕加索总是回答说:太遗憾了,斯特安小姐必须设法使自己长得跟这张画一样才行呢。但是三十年之后,斯特安说,在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画出来了。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

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能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

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只有对事业执著,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人,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勉会使天赋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会补足缺陷。

——雷诺兹

毅力和忍耐力

瓦特·司各脱先生是一个具有非凡毅力和忍耐力的人。他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从事抄写工作,一干就是几年,这种工作十分枯燥乏味。但瓦特想,既然是我的工作,我就有责任尽心尽力把他干好。他白天埋头抄写,晚上忙于看书写作。他曾开玩笑说,作为一个文人所必需的扎实稳重的而不是浮躁的品质正是在他从事抄写这一工作中逐渐养成的。

瓦特每抄一页纸能赚到三分钱,有时一天他能抄一百二十页,能够赚到三元六毛钱。偶尔他用这点微薄的额外收入买一点零散的书籍,如果不是加班加点地干,他肯定买不起书。

到了晚年,瓦特仍然以自己有一门职业而自豪,与有些拙劣诗人的观点不同,他认为那种愤世嫉俗、无视日常生活责任的人与所谓天才毫不相关。相反,他认为一个人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做好一门实在的职业,有助于他在其他方面成就大业。这对于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来说,似乎尤为重要。

瓦特本人曾担任爱丁堡议会的议员,他每天准时到议会,签发各种文件,办好该办的事情,而他的文学创作时间主要在早餐前。洛克哈特说:“在瓦特创作的高峰期,他还得花部分时间,至少是一半以上的时间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兢兢业业,从不懈怠。这的确是他的一个突出特点。”

瓦特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因此,他十分守时,当然,如果不这样的话,他根本不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大量的惊世之作。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除了那些必须随时回复的质询和评议外,其他所有信件,都在固定的一天回答。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他的办事效率。他的思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无与伦比。

瓦特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生好火,洗漱完之后,六点钟,准时坐到桌前开始写作。所有文件都整整齐齐摆在桌子上,各种参考文献也整齐有序地放在地板上,只有一条可爱的小狗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他辛勤地工作。当九、十点钟家人围在桌旁吃饭时,他已完成了一天中工作的最困难部分。

尽管瓦特一辈子兢兢业业,从早到晚勤奋工作,尽管他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尽管他成就惊人,但每当谈到他的成就和能力时,他总是谦逊地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有一次他说:“我这一辈子,曾无数次为自己的无知和浅陋而苦恼,常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在人生路上,唯有耐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才可能有所成就,因为成功是靠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热诚和信心

英国著名文学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35岁时,他便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不断地向出版社和文学报刊投寄稿件。全国的出版部门很少有被他漏寄的,但他得到的结果却是743张退稿单。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应该说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充满信心的克里西并没有被退稿单吓倒,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埋头苦读,笔耕不辍。他从退稿单中汲取力量。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想象的大量的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单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一旦获得了成功,每一张退稿单的价值全部要重新计算。”就这样,这位勤奋和充满信心的作家不断地写作、投稿,一直坚持。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他1973年75岁逝世时,四十三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总计四千多万字。他本人身高1.78米,而他写的书堆叠起来已超过了两米。

用热诚面对挫折,用信心承受挫折,用毅力战胜挫折。只要你拥有这些品质,你就一定能成功。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言而有信

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有些诸侯小国却不愿臣服于他。原国虽小,可是得知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怎么甘愿承认从国外逃亡归来的重耳作为他们的霸主呢?

于是不断挑衅,制造事端;晋文公为平息动乱,完成霸业,决定讨伐原国。

战前,晋文公亲自部署作战方案,到士兵中作战前动员,他与士兵约定:“根据我们的军事力量和原国的战斗实力,我们能够速战速决。以七天为期,降服原国。”

战争的进程出乎意料。原国的将士在强大的晋国面前,毫不退缩,英勇顽强,沉着应战,尽管他们伤亡惨重,给养困难,但仍有拼死决战的势头。

七天限期已到,原国仍然十分顽强。晋文公为遵守诺言,便坚定地下达了撤离的命令。

眼见原国已近绝路,军官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谏,请求再坚持一下,大家一致表示:“只要再坚持三天,原国军队就会完全崩溃,只有投降臣服的路了。”

面对原国陷入绝境,军官们纷纷请战的局面,晋文公坚定地说:“君主言而有信,遵守诺言是国家得以昌盛的珍宝,也是军队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珍宝,为了降服原国而失掉如此贵重的东西,我们犯得起吗?我们合算吗?”

这一仗晋文公虽然没有用武力征服,可是他言而有信,遵守诺言的名声却传到了周围许多国家。

第二年,晋文公又发兵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并向外发布:“我们必须坚持到底,达到彻底征服和得到原国的目的后再返回。”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知道晋文公不达目的不会罢休,于是战幕尚未拉开就投降了。

另外一个一直不肯臣服的卫国,也归顺了晋国。

诚信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如果你言而有信,那么相信你的人就会很多,同样你成功的机会也会很多。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永不满足

这里有一位年轻律师的故事。他曾经因为没有受过训练,只能靠挖壕沟过活。他的名字叫海威希。他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在堪萨斯城一家贸易信托公司里当小职员。后来他移居到奥克拉荷马州的马歇尔市,进入谢尔石油公司做事。他爱上了市长的女儿爱英琳·英格,并且和她结了婚。

不久,经济危机发生了,海威希和许多职员被解雇了。他受过的训练和经验都不够,没有办法担任一般文书以外的工作,而这种文书工作,在当时是找不到缺额的。他只好以每小时四毛钱的代价,在石油管工程里挖壕沟。

他回忆说:“我想办法改善生活,经营了一家小型高尔夫球场,再加上我太太在一家店里工作的收入,我们那几年的生活总算还过得去。后来我又被谢尔石油公司启用了。我的工作是在会计部门整理有关投资的文书工作——但是我对于会计工作是一窍不通的。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习。所以我到奥克拉荷马法律会计学校的夜校去上课。我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弥补我学问上的不足。

经过三年的学习,我的薪水加倍了。我又进入杜尔沙大学夜校的法律系上课,四年内修满全部学分,得到了学位,并且通过律师资格考试而成为合格的职业律师。

但是我仍然不满足,所以我又回到夜校上课,准备会计师资格考试。研究高等会计三年多以后,又学了一项公众演讲的课程。多年以来的夜校教育,使我的薪水比十二年前挖壕沟的时候增多了十二倍。”

人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完善自己的,唯有永远向前、永不满足的人,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学习是最好的途径,而孜孜以求的精神更是我们应当具备和学习的。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爱因斯坦

我没有资格指导他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惶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大师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不以高明的大师自居,保持谦逊的态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真诚地赞美他人的优秀,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