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口才
30891300000004

第4章 这样演讲最有效

在当今社会,演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一个人综合口才能力的表现。管理者经常会作一些演讲,如果能够做到出口成章、语惊四座的话,无疑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与敬佩。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不断的准备,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创新。

演讲的开场白要独具匠心

喜欢写文章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作演讲开场白也最不易把握,管理者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注意力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独具匠心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才能在瞬间里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以下是几种独具匠心的开场白,对于管理者的演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制造悬念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

党的早期革命家彭湃当年在海陆丰从事农民工作,一次到乡场上准备向农民发表演讲。怎样才能吸引来去匆匆的农民呢?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站在一棵大榕树下,突然高声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人们信以为真,纷纷逃散。过了一会,才发现虚惊一场,于是都围上来责怪他。彭湃说:“对不起,让大家受惊了。可我并没有神经病,那些官僚地主、土豪劣绅难道不是吃人的老虎吗?”接着,向大家宣讲革命道理。这次演讲后,该地的农运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2.即景生题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竣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的丘陵和高远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头,从此情此景谈起: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据记载,当埃弗雷特刚刚讲完这段话时,不少听众已泪水盈眶。

即景生题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心中有数,还应注意点染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3.自嘲开路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那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一下子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欢迎。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得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这一番话嬉而不谑,妙趣横生,观众捧腹大笑。这段开场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坦诚、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只见他满脸含笑,对观众说:“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你们很不幸又见到了我。”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至此,凌峰的名字就传遍了祖国大地。

怎样发表即席讲话

由于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在某些场合下,有时需要发表即席讲话。管理者即席讲话,是一个紧张而复杂的思维过程,难度较大,管理者应在工作实践中注意锻炼提高。

1.即席讲话应具备多方面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即席讲话者对所学的和所从事的专业,了解得越多越好;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也应尽量多掌握一些。只有博学才能多闻,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语,增加自己即席讲话的魅力。尤其要善于辩证地看待事物,对问题做出较深透的分析。这样,才能把自己要即席讲话的题目从宏观上把握它,并通过外部现象迅速地深入到事物本质中去认识,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材料,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连贯成文,避繁就简,紧扣主题去即席讲话。

2.即席讲话应具备一定的技巧

即席讲话应具备一定的技巧主要包括即席讲话的结构和现场表达技巧两个方面。即席讲话没有精心制作的讲话稿,因此在讲话时,需要临场发挥。即席讲话的管理者在构思初具轮廓后,应注意观察现场和听众,捕捉那些与讲话主题有关的人或情景,因地设喻,见景生情,以使讲话生动形象,沟通与听众的感情。

即席讲话虽然具有临时性、突然性,时间紧迫,但大多时候也不是没有一点机会加以准备的。应抓紧机会迅速准备,最好打个“腹稿”。至于这个“腹稿”如何打,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场合,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首先,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对即席讲话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对于训练有素者和有丰富即席讲话经验的人,在讲话之前的短暂时间里,就能根据场合的性质、环境、人员、气氛等,确定要讲的中心内容,以及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不用专门考虑。而对于初次即席讲话者来说,恐怕就要吃力些,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漏洞。这需要在实践中提高。经验不多的领导者即席讲话,可将内容高度浓缩,进行要点提示,以免疏漏。如我们要在欢迎新同事的会上即席讲话,既要表示欢迎,又要根据对这位新同事有关特长的介绍表示向他学习,在拟“腹稿”之时,我们可用“欢迎”、“新血液”、“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词来对演讲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以此作为讲话主干,适当加以发挥。

其次,要组织好句群。所谓句群,也叫句组。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它是一篇即席讲话的基础单位。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它可以使几句话连结成群。如果我们准备三五个,或更多个句组,发挥成句群,一篇即席讲话“腹稿”也就出来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说句成群的技能。即席讲话前可先想好几条主线。如,老同学聚会,有人突然提议让你即席发言。你可以迅速定好这样几条主线:一是参加聚会很高兴;二是奔腾的思绪勾起了美好的回忆;三是大家此时重逢另有新意;四是下次相会我们各自将会取得更大成绩。然后从容不迫地边想边说。围绕这些主线,或补充,或联想,或举例,先后次序可随临场的情景与心境而相机处理。一条主线被充分地发挥之后,再按定好的下一条主线讲。采取这种打“腹稿”的办法进行即席讲话,会更好地适合即席讲话的临时性特点,使即席讲话既有条理性,又有灵活性。

3.先声夺人,抓住听众

即席讲话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很重要,能不能马上抓住听众,往往决定着整个讲话的成败。好的开场白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员,一下子就可以把听众带入讲话人为他们拟设的胜境;好的开场白是演讲人奉献给听众的第一束多姿的花朵;好的开场白最易打开局面,便于引入正题。因此,开场白不能平铺直叙,平庸无奇,而要努力做到不落俗套,语出惊人,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相关技巧可参照前文)

4.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管理者在即席讲话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准确、鲜明,毫不含糊地摆出自己的观点,以便让听众了解你讲话的目的。

古话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语言是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样,即席讲话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于语言的运用上。要语句不繁,字字珠玑,这样能使人感兴趣;而冗词赘语,唠唠叨叨,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5.生动活泼,抓住听众

管理者即席讲话,务求生动活泼,机敏引人,增强临场气氛。管理者可用听众比较熟悉的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节目,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的实物等来设喻,使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增强讲话的通俗性和说服力,使人听起来亲切动情。

如著名爱国人士续范亭在抗战学院开学典礼上向学生讲话时,开场就说:“我作为你们的校长,不似别人要你们服从我个人,不是的!而是要你们服从革命。今天礼堂门口挂着‘熔炉’两个字,很好。现在中国有三个熔炉:一是延安、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在地——这是革命的熔炉;二是大后方的熔炉,有革命的,也有施行顽固教育的;三是汪精卫——日本的奴才的熔炉……”他即景生情,随手拈来,把性质不同的三种环境比作影响人、改造人的三种不同“熔炉”,加深了学员对革命熔炉的理解,反映了讲话者才思敏捷,使听众油然才而生敬意。

即席讲话,贵在有“兴”。兴有所激,兴之所至,是吸引、激励听众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讲究一些艺术手法。在内容上,以短小精悍,结构严谨为佳。冗长散杂、啰唆重复,必然会使人乏味。讲话前将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先确定几层意思,并反复加以浓缩,阐述得简洁、新颖,且条理明晰。即席讲话多为小型场合,除少数庄重的会议外,一般应庄谐结合,不时语出妙言,造成轻松和谐的气氛,以使听众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即使在严肃的场合,如能适当增添一点风趣,也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把握好演讲的语速和节奏

管理者的社会角色及其演讲的内容、目的、形式、场合,决定了演讲一般都具有郑重性。具体表现在口语表达方面,则是选词用语规范、恰切,重音、停顿、节奏使用适当,语言中肯有力,语调和谐自然。

选词用语规范、恰切,主要是指用词准确、恰当,用语合乎语法,遵守逻辑,演讲选词用语不仅要从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法特点等语言因素上斟酌推敲,而且要从管理者的身份、讲话场合等因素上考虑、选择,使演讲的语言规范、严密。反之,乱用或生造语词,信口开河地乱讲一通,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甚至失去自己演讲的威力。

我们不妨援引现实生活中有的管理者的演讲,以示鉴戒:

“今天开这个会喽!这个,啊——本来么,没什么可讲的,可是这个,总要讲几句嘛!这风气不正哩,应该反对的,你没什么可讲,为什么偏要走上讲台来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公私两害,所为何来,不如放半天假,大家高兴……”

这位管理者本意要作“反对废话连篇、无病呻吟”的讲话,然而自己却做了个“无病呻吟、废话连篇”的讲话。

重音、节奏、语调等方面,也是体现演讲口语表达郑重性的重要因素。在演讲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有失郑重性的口语表达现象:一种是演讲的口语表达没有重音,任意停顿,讲话的速度很快,像“连珠炮”似的。节奏过于紧促,整个演讲显得慌张。这种现象大多出自不经常演讲的领导者,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当地控制口语表达的重音、停顿、语速和节奏。第二种是口语表达的语言轻浮,乱用语气词,口头语过多,不是“哼、哈”,就是“嘛、啊”。有人曾对某位演讲者的这种毛病作过统计,竟然在10分钟演讲之内,说出150多个“啊”字,平均4秒钟一个,这样一来破坏了语言的一般规范,肢解了语句的意义,必然会使演讲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第三种是不能正确运用语调,语调没有起伏变化,平淡而无声色,甚至故作姿态,耍花腔,怪声怪调。这三种不良现象;势必都影响领导者演讲的郑重性。

那么在确立郑重严肃形象时怎样才能做到重音突出、停顿适当、速度快慢有致、节奏分明、语气中肯有力以及语调和谐自然呢?

1.注意重音

重音就是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把表现重点内容的词语重读或者轻读,从而起到突出强调作用的口语表达技巧。可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

演讲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使用重音都必须做到:要从演讲的内容、感情、环境和对象出发;要读音轻重有层次,有主次,能互相映衬,显出波澜;要注意协调,做到重音不是喊叫,轻音悦耳动听,高低起伏,自然和谐。

2.注意停顿

停顿就是在语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顿歇。演讲表情达意离不开停顿,通过停,可以使听众听清、理解演讲内容,可以使演讲者获得换气润嗓、调控演讲气氛的时机。停顿不是突然把语音切断,一般是延长字的读音,是声音短暂的休止,而不是思维和表情神态的停顿。停顿不要“一刀两断”,而应“藕断丝连”。何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语句结构、段落层次、意义情感和某种特殊需要。

3.注意节奏

演讲的节奏就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起伏激缓,结构的松散疏密,语音的轻重顿连,语速的快慢徐疾,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演的动静行止等,有节拍、有规律表现的综合技巧。

语速是演讲节奏的主要因素,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法。一般地说,内容重要之处,中心句、段,语速要慢,而非重要的内容部分,则语速较快。表现急速行动、强烈鼓励、热烈争辩、紧急命令等情境,或欢乐、兴奋、惊惧、急切、激昂的感情,语速较快,而表现忧郁、沮丧、悲痛、失望、犹豫、沉静、闲适的心情,语速较缓。

语速与演讲的基调和环境气氛也相联系。明朗、欢快的基调,紧张、热烈的气氛,语速稍快;沉痛、抑郁的基调,幽静、庄重的环境语速平稳。

演讲运用语速要疾缓有致,一张一弛,参差错落,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以声传情。不要用那种活像“抽风病”似的“连珠炮”演讲语速,也不要用那种“懒汉呻吟”式的“马拉松”演讲语速。

节奏和语速紧密相关。语速急快,呈现快节奏,语速徐缓,呈现平缓型节奏。此外,节奏还和其他多种因素有关,要把握好节奏,需综合地调控。

作为管理者,要注意不同场合、不同演讲内容,采用不同的节奏。一般,欢迎词、宴会祝词、贺词、友好访问演讲等,适用于选择“轻快型”节奏。这种节奏如轻音乐,轻松、欢快、活泼;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大会发言开幕词、声明等,宜采用“持重型”节奏,表现出庄重、镇定、沉稳、凝重的格调和色彩;学术演讲、座谈讨论、答记者问、竞选演讲等,较适合用“平缓型”节奏,显示出乎稳、自如、张弛有致的特点和演讲者从容、潇洒的良好形象。

总之,演讲的节奏和语速应根据演讲的主题和场合等来确定。

演讲时要以情感人

管理者在演讲时,不仅要考虑到演讲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在的哲理对演讲效果的作用,还要考虑到演讲的对象是人,演讲要以情动人。听众最忌讳演讲者在演讲中盛气凌人,动辄训人,也不喜欢听空洞、干巴的大道理。听众喜欢的是演讲者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演讲者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它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故作姿态,逢场作戏,它只能来自实际生活,来自切身的感受。作为演讲者,要想打动听众,他首先要能打动自己。只有通过感情才能具体发现对方,发现自己,从中找到共同的东西,产生心理的“共振效应”。

列宁的演讲可谓独树一帜。他经常在演讲台上来回走动,时而有力地挥动双臂,时而俯身,时而后仰。那激昂的声调,适宜的动作,给人以无尽的感染力。他的演讲的内容结构严谨,论证清晰,有力,善抓关键,而且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一针见血。而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是他饱满的激情和内在的力量。对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对敌人的蔑视,对人民的爱,是他的激情和力量的源泉。因而在演讲中,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精神振奋。同时,他也善于借助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将自己的满腔激情灌输到每一个听众的身上。

列宁的演讲,列宁的激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的成分。他不以美丽的词藻来哗众取宠,不以无病呻吟来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坚强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以及对是非功过的认识来激励、鼓舞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美国的麦克阿瑟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而且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演讲家。他的几次著名的精彩演讲,都是饱含激情,使听众热泪盈眶而又回味无穷。如他在52年军事生涯之际,1951年应邀在国会的联席会上发表的《老兵不会死》的著名演讲中说道:“我就要结束我52年的戎马生涯了。……我孩童时期的全部希望和梦想便实现了。……但我仍然记得那时军营中最流行的一首歌谣中的两句,……”他饱含深情的演讲,博得了参议员和众议员们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许多国会议员和在收音机、电视机前收听收看的听众与观众都热泪盈眶。

1962年,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他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西点军校,面对学员发表了他最动人,也是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讲。结束时他说道:“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我昔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失。……我尽力但徒然地倾听着,渴望听到军号吹奏起床号时那微妙的迷人的旋律,……我耳畔回响着,反复地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麦克阿瑟这一席充满激情、感人肺腑的演讲,使在场的学员们为之动容而久久不能自控。他们想着“责任、荣誉、国家”这几个字的意义和分量。

一个演讲家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是难以使听众信服的。如果感情不真切,也难以使听众倾心,与之共鸣。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在演讲和一切艺术活动中,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使听众信服。”由此可见,真情,是演讲者与听众沟通的桥梁。真情,是演讲者与听众零距离的接触。

脱稿演讲优于照稿念读

绝大多数管理者演讲时,都拿着演讲稿,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但要知道,要使演讲得心应手,遣使自如,就应该甩开讲稿。精心准备讲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科就太令人乏味了。所以,应该将演讲稿烂熟于心,演说时既以它为依据,又不受其束缚。

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说:“凡演讲百分之九十九都无需拿讲稿。一个人拿起讲稿来读‘话’时,人们对他相信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了。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你演讲的效果也就越好。”演讲背讲稿不行,朗诵讲稿也不行。因为演讲大厅正像运动场一样,是一个剧烈变化的动态系统,听众情绪,会场气氛都有变化的可能,有时还会发生意外的事件,这就要演讲者有即席调整的应变能力,如果一切都照预定的程式,按部就班地“背诵”,就难免会手足失措,碰壁失败。

脱稿演讲的效果大大优于照稿念读。这主要是因为脱稿演讲能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于不借助讲稿直接与对方沟通,对方就会感到真实可信并能集中注意主动参与沟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间新闻”播音员、哥伦比亚广播网“奥斯古德”系列主讲人查尔斯·奥斯古德深有体会地说:“念稿子远不如讲话好。后者是发自内心的。即使它显得不够流畅,但效果反而好。”

捷克女学者卡尔瓦绍娃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她指出脱稿演讲比照稿念读节奏更为从容、自由,容易达到声情并茂,使人感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乐于接受。从记忆的效果看,通过讲的方式人们大约记住材料的33%,而通过读的方式人们只记住材料的10%。由此可见,脱稿演讲优于照稿念读;在口头宣传中,宣传者对讲稿的依赖性越小,宣传者与被宣传者就越能充分地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演说效果就越好。下面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一次,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杰科斯基去洛杉矶参加基督教和犹太人全国会议的颁奖仪式,在飞机上,他一直在准备受奖后的发言讲稿。第二天,娱乐大师唐尼·凯亚向杰科斯基颁奖。当杰科斯基拿着讲稿走向前台时,凯亚对他说:“不要念,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罢他就抢走了演讲稿。僵持了一会儿后,杰科斯基开口了,讲出了他的内心真实感受,结果非常成功。

由于听众不喜欢杂乱无章、言之无物、浅薄乏味的冗长讲话,所以,为使脱稿演讲的方式能打动和吸引听众,就要求演讲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写好讲稿和打好腹稿。可以在演讲之前,把事先准备的讲稿或发言提纲带去放在讲台上,这既可以表明发言者郑重其事,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取得听众信任和好感;又可以使演讲者增强自信心,偶尔忘记发言内容时,可以随时翻阅。

现代社会,社交活动频繁,电视、录像手段被广泛运用,这都要求领导直接面对观众,用出色的口才,真实的情感,传神的表情和体语去影响征服观众。所以领导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尽可能地运用脱稿演讲。在许多场合,如果事先充分准备好讲稿,不带讲稿去讲,往往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96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为来访的美国代表团举行的国宴上,发表了一个似乎是即席的流畅的祝酒词,因为他面前并没有讲稿。事后,尼克松的一位助手称赞戴高乐发表长篇讲话始终不用讲稿的才能,戴高乐说:“写下了讲稿,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把纸扔了。”

在气候突变、时间紧迫或人们注意力不集中、有另外的需要或有焦虑情绪时,脱稿即兴发言往往更受欢迎。

1990年夏季,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匈牙利。按原定安排,布什在国会大厦前的科苏特·拉约什广场向群众作书面讲话。当他下飞机乘车来到广场时,雨下个不止,广场上一片伞的海洋,数千人在雨中一直等待欢迎他。在欢迎仪式上,轮到布什讲话时,他笑容可掬地走到麦克风前,一边说“女士们,先生们”,一边向群众挥舞双臂致意。就在这一刹那,惊人之举发生了:只见布什从衣袋里掏出讲稿,双手举过头顶,嚓嚓几下把它撕成碎片,他对群众说:讲稿太长,为使大家少淋雨,改为即兴讲话。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片掌声和欢呼声。试想,如果布什置雨中群众的心理状态于不顾,按原计划照本宣科发表长篇讲话,尽管可能比脱稿发言内容充实,用词准确,逻辑性强。但决收不到如此奇特的功效。

当然,脱稿演讲并不意味着不顾讲话内容、目的,不分场合一律要求脱稿演讲。在法律宣判、政治报告、传达上级重要文件或高级领导人重要讲话等等重要场合,就不宜脱稿讲,而应采取照稿宣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暗示内容的重要,保持气氛的庄重,又使发言内容逻辑严密,措辞准确,使之无懈可击。

竞选演讲要展示自己的“亮点”

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第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士兵约翰与将军陶克在同一个选区中竞争一个议员席位。这是一个非等量级间的竞争。前者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后者却是连任三次议员的政治家;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一个是声名显赫的将领。从地位、功勋、知名度来说,不需竞争已见胜负了。所以有人劝说约翰退出竞选,但约翰偏偏不肯放弃。

在约定的时间里,两位竞选者向公众发表竞选演说。陶克将军志得意满地先讲话。他的演说不无感情:“同胞们,记得17年前那晚,我带兵与敌人鏖战,在荒山野岭中露宿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斗争,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个吃尽苦头而屡建战功的人。”人们当然没有忘记那关键性的战斗中的军事统帅陶克将军。于是,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轮到约翰发表演说,他从容不迫地说:“从大家的掌声中可以看出诸位对那次战斗记忆犹新。我有幸参加了那次战斗,不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我和伙伴们坚守阵地,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很多弟兄都壮烈牺牲了,这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是那场残酷战争中的幸存者,当陶克将军在树林中安睡时,我却还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站岗放哨,保卫他的安全。今日我能够站在这里讲话,我充分相信诸位的判断力,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约翰的话被公众雷鸣般的掌声打断了。约翰的功绩虽然不如陶克大,但他巧妙地避开了这个话题,只就战后在山上露宿这一点来讲,要使选民们明白:将军虽然很辛苦,但毕竟还可以在丛林中安睡,而战士则要站岗保卫他。约翰的演讲说出了普通士兵的心声。议员作为民众的代言人,谁的心更贴近民众,谁就能获得拥戴。约翰迎合了选民们的这种心理,于是他战胜了陶克,当选为国会议员。

将军和士兵的竞选演说,其共同的特点都在各自展示自己的“亮点”。陶克将军展示的亮点是:17年前那个晚上,他带兵与敌人鏖战,艰苦卓绝,吃尽苦头而屡建奇功。而士兵约翰展示的亮点是:自己在那次战斗中虽是普通一兵,但与敌人殊死搏斗坚守阵地,并特别点示出陶克将军在树下安睡时自己还在极端困倦的情况下为将军站岗放哨,保卫将军的安全。从他们各自不同的演讲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竞选演讲展示“亮点”的五种方法,这对于管理者参加竞选演讲会有启迪。

1.选准切入亮点的最佳角度

士兵约翰避重就轻,避实击虚,选准了有利于自己的两个最佳切入角度:与敌人短兵相接进行殊死搏斗是士兵,作出最大牺牲的也是士兵;将军虽苦,但还能安睡,而站岗放哨保卫将军安全的还是士兵。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普通士兵比将军更苦!“亮点”的切入角度选准了,“亮点”也就更容易闪耀出夺目的光辉。

2.选好表达“亮点”的最佳时机

假如士兵约翰先上台演说,也是选的最佳角度来论证士兵比将军更辛苦,而将军等士兵演说完了再从容不迫地上场去说他原先要说的那番话,其谁胜谁负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有些时候要争取主动先发制人;有些时候又要让对方先出手,自己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3.选出突出“亮点”的最佳表现手法

士兵约翰首先“自抑”:“不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在“自抑”基础上能更好地展开论述:“我和伙伴们坚守阵地,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这就把作为士兵的“亮点”显示出来了。他还用“很多弟兄都壮烈牺牲了”来对比说明将军的功劳是建立在士兵白骨堆上的,来突出“我是那场残酷战争的幸存者”,突出自己能侥幸活下来是十分不容易的;并进一步对比,说自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站岗放哨——保卫将军睡大觉。正是这些有力的对比,突出了自己的“亮点”。

4.选准渲染“亮点”的最动人的感情基调

约翰以从容不迫来奠定自己的感情基调,以冷静沉重的心情来述说那场战争的残酷与惨烈,以悲痛的心情来述说战友们的牺牲,这更能调动听众的情绪,投合许多听众的心。

5.选择最能揭示“亮点”的演说语言

士兵约翰选择叙述性语言,叙述事件娓娓道来,描摹情态绘声绘色,既把听众带入那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场景中,又把听众引入那尸横遍野的荒原之上,还把听众携去“看”他那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站岗放哨,又诱使听众自然而然地想到将军当时呼呼大睡鼾声如雷的情状……这些语言,真是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士兵的“亮点”:地位虽然低微而作出的牺牲却是最大的。

最简练的就是最精彩的

演讲到底是长一些好,还是短一些好,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有内容,有感情,长短都可以;不过,通常来说,演讲最好还是短一些为好。

特别是如果本来就没有多少话可说,而喋喋不休,便会让人生厌,即使演讲的内容很充实,如果太长,也会让听众受不了。据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听一个教士布道。他觉得这个教士的演讲很不错,他便准备给教士五十元钱作为报酬。但当教士讲到十分钟时,他便决定只给他十元钱,当教士说了三十分钟还没有结束时,他决定只给他一元钱。到了一个钟头,教士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他不但不想给他钱了,还从他的盘子里取了十元钱走了。这当然只是一个则轶事,但这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演讲如老太婆的裹脚——又臭又长,必然会让听众生厌。

所以说,与其长而让听众生厌,毋宁短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演讲短一些未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简短,一方面能让听众意犹未尽,一方面能表现出演讲者的概括能力。例如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演讲者上台后慷慨激昂地说:“我演讲的题目是‘说坚守岗位’”。说罢,什么也不再说,便下了台。在听众十分不解,甚至感到有些气愤时,演讲者又走上了台说:“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讲台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在工作时间擅离职守的人难道不应该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这时,听众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个演讲可谓是又短又精彩了。听众的掌声说明他的演讲是成功的。因为演讲者虽然话不多,但他能借助下台这个行动,来说明自己演讲的内容,虽简短,却非常有力,因而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但我们却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演讲,一定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即使内容充实的演讲,也不宜太长。

演说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而最简练的文字中往往浓缩了最具代表的情感和信息,因而也是最精彩的。

由于演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及具体场合下进行,演讲的语言必须适合于这种背景特点。如在会议上发言,应使用严肃的词语;在喜庆的场合,说话应避免不吉祥的词语。演讲语言只有适应于特定的语境,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许多著名演说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演讲受到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听众的限制,因此,演讲稿一般不宜过长,那种长篇大论、繁冗拉杂的演讲,会使听众昏昏欲睡,从而降低演讲效果。演讲词贵精不贵长。“精”是语言简练,表达精当。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生前做过多次演讲,下面的《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是他诸多演讲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因为你们的成就,使天空也变成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当你们从宁静海对我们说话时,我们感到要加倍努力,使地球上也获得和平与宁静。在人类历史上这个最珍贵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为一体,他们对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他们也与我们共同祈祷,祈望你们平安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7月2l日,乘坐该飞船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首次登陆。尼克松这篇演讲,就是通过电视向他们发表的。虽然全篇只有百余字,极其简短。但作者却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限的篇幅中,从月球谈到地球。月球是宁静的,人类的奋斗目标也是使地球变得和平、宁静。最后,作者代表全世界的人祝福宇航员平安返回,这也是亿万地球人的心声。尼克松的这篇演讲堪称简练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