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气场
30894700000012

第12章 如何修炼强大的气场(6)

我们之所以有烦恼,就在于我们太执着,追求得太刻意。是我们的心态之绳捆住了我们的快乐之魂。如果你能够做到一切随缘,如果你能够在烦恼缠身时问问自己“有谁捆住了我”,你也会蓦然醒悟:放下那些无谓的烦恼,你自然能够得到解脱,拥有快乐。

生活中,有人活得很累,很沉重,有人却活得很轻松,很潇洒。活得累的人,是因为有外物的牵绊,自己划地为牢,向心灵加压。活得轻松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摆脱自我的限制,不受外物的牵绊,完全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心灵自由了,自然就会感觉轻松、舒坦。

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对那些乐观的人来说充满了希望,他们所遇到每一件事都相当美好、可爱。而在那些悲观的人眼里,却充满了荆棘和危险,无论任何事情,都只能引起他们的恐惧和悲哀。我们平日或许会认为这种差异是由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致,但我们却曾看到许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自得其乐,而另一些人则虽处于颇为优越的环境,却终日郁郁寡欢,有如大难将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终日烦恼缠身,为了生活得快乐一些,他四处寻求解脱烦恼的秘诀。

一次,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小小年纪却逍遥自在。羡慕之余,他上前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解脱烦恼的?”

“骑着牛,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牧童说。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

又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人在河边钓鱼,面带满足的微笑。他走上前去,向老人求教快乐的秘诀。

“找一条清澈的小河,像我一样‘愿者上钩’,什么烦恼都没有。”老人说。他试了试,依旧快乐不起来。

后来,他看到一位独自修行的老僧,神情舒畅,神采飞扬。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僧求教。老僧问他:“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是的。恳请不吝赐教。他迫不及待地说。老僧笑笑,接着问他:“有谁捆住你了吗?”“那倒没有。”他说。

“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呢?”老僧反问他。他蓦然醒悟,从此不再烦恼。

在生活的旅途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欢乐也有忧伤。不过有的人容易看到其中乐观的一面,另一些人则只记住了另外的悲哀一面。这样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下面故事中“国王”为什么不快乐了。

在泰晤士河畔,住着一个农场主,据说他是全英国最快活的人。

他从早到晚总是那样忙碌,同时像云雀一样快活地唱歌。他非常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许多人。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他。终于,烦恼的国王想见他一面。

“我要去找这个奇异的农场主谈谈,也许他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愉快。”国王找到了农场主,农场主一见面就对他说;“我不羡慕任何人,因为我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国王说:“我十分羡慕你,我的朋友。只要我能像你那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

农场主笑了,给国王鞠了一躬说:“我肯定不和你调换位置,国王。”

“是什么使你如此快乐呢?而我,身为国王,却每天忧心忡忡、烦闷苦恼呢?”

农场主笑着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快乐。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爱我的朋友们,他们也爱我。我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钱。我为什么不应当快乐呢?”

“我明白了。”国王说,“我羡慕你,你戴的这顶普通的帽子比我这顶王冠更有价值。你的农场给你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王国给我带来的还多。如果人们都像你这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人与人不同的是心境,有的人较乐观,常看到美好的一面,故事中农场主就是这样;而有的人较悲观,看到的常是悲哀的一面,就像故事中的国王一样,虽然拥有整个王国,但他并不快乐。

其实,忧和喜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心情,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想问题善于从两面或多个角度去思考,善于为心灵解压,快乐就在你身边,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3)放下痛苦,放过自己

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拥有时,并不代表如意;失去后,也并不表示结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失相伴循环往复的过程。及时的放下令自己痛苦的人和事,那么自己的气场也会及时的调整到一个快乐的状态。快乐的气场会让我们的人生向着快乐的发向进发。

富有人生沧桑经历的导师告诉我们:得到的时候,不要矫饰;失去的时候,不要言败。人生不仅要经得起成功的洗礼,更要受得住失败的考验。在得失成败之间,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

有个小和尚站在崖上看夕阳,泪流满面。老和尚经过,问他为什么流泪。小和尚说:“夕阳多美,却为何留它不住?”老和尚说:

“傻孩子,明知不能留,又何必强求呢!”

不能放下烦恼,那么,烦恼的气场一直影响着你,即使你已经是个大人物,即使你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你的人生也一样没有光彩,只是让人们为你感到遗憾。

迈尔与焦耳并列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奠基者的行列,但是迈尔的人生却是在疯人院里结束的。这不能不让人们为这样一个科学巨人而感到遗憾。

焦耳提出“机械能和热能相互转换,热只是一种形式”的新观点,打破了沿袭多年的热质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从1843年起,他前后用了近40年的时间来测定热功当量,最后得到了热功当量值。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作出的贡献,将物理学中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

事实上,与焦耳同时代的迈尔才是第一个发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学家。1848年,当迈尔等人不断地证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确性,终于使得这一定律被人们承认。受名利欲望的膨胀驱使的焦耳向迈尔发起了攻击。焦耳发表文章批评说,迈尔对于热功当量的计算是没有完成的,迈尔只是预见到了在热和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但没有证明这一关系,首先证明这一关系的应该是他焦耳。随着焦耳发起的这场争论的扩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一哄而上,纷纷对迈尔进行了不负责任的错误指责。面对这一艰难境地,迈尔没有让自己走出困境,他承受不住这一争论和批评带来的压力,生活陷入了极端痛苦之中。此后不久,迈尔的两个孩子也先后不幸夭折。面对内外夹击,迈尔因无法摆手痛苦的纠缠,他选择了跳楼自杀,虽然未能如愿。但是他一直被痛苦悲伤的气场围绕,最终他得了精神病,被关进个疯人院。命运完全被几个突发的痛苦事件左右了,因为这几件事完全把他的气场禁固在痛苦、悲哀的状态,人生也失去了乐趣。

放下痛苦,才能让自己的气场远离痛苦的频率,命运才能向着快乐行驶。

(4)及时放下,远离烦恼

成功并不总是青睐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着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避免烦恼来找你,才能避免你的气场陷入痛苦的万丈深渊。

我们常说“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态度。宋代名臣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轻,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在一个人的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都是靠努力拼搏得来的,正因其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历程的桎梏。

我们来看看蒲松龄的故事:

蒲松龄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

他四次考取举人都落第了。

最后他放弃了“科考”这条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道路,而选择了着书立说这条人生道路。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刻了一副着名对联,上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着——《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科举落第,与仕途无缘,如果他执着于落第的痛苦,不能及时放下,那么他的痛苦也会伴他一生,因为没有一个改变他气场频率的因素,但他放下了,找到另外一个可以让自己痛快生活的路。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人生的快乐。

如果说蒲松龄的这种取舍是迫不得已的,那么也有成名之后放弃的。这正是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有一个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崩峰状态已经过去,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减退,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他继续取胜的机会已经很小,与其硬充好汉不如主动宣布撤退,去当教练。这样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永远处在一个快乐的水平,而不是经历预料中的失败,去体味痛苦,让痛苦伴在自己的左右。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却是最明智的。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来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的真正的世界。

能够拿得起,更要能放得下,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智慧。它所缔造的气场是永远随人心愿的。人生征途上,要懂得追求,也要学会放弃,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要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气场,一个美丽幸福的人生。否则沉浸在痛苦中,困在痛苦的气场中,命运就只能是不幸的。

疏解心情,改变气场

每个人在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心理都会直接、快速的给予反应。而这时的气场肯定是对人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要想改变这个气场,一定要改变因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那么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一个人去运动,让他去流汗,让他因为外物而产生的心理能量得到发泄,那么那个能量发泄出去了,也许还会得出另一个感悟,极大地增长人生的智慧,给以后的人生多一个成功契机。

上初中的张立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后便使劲儿地把门关上。他的母亲正在厨房里干活儿,看到张立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要和他聊聊。

张立不情愿地走到母亲身边,气呼呼地说:“妈妈,我现在非常生气,李强居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张立的母亲一边干活,一边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张立说:“李强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见到他的时候和他吵一架,希望他遇到倒霉的事情!”

他母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张立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作李强,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李强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张立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母亲问张立:“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虽然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好几个黑印子了,但是,我的脸也变成大花脸了。现在我明白报复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张立说。

母亲见儿子明白她的用意,非常高兴。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母亲的智慧,也明白了,用正确的发泄方式,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场,也会增进一个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