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一天,张红在学样里和同桌吵起来,她冲动之下把同桌的文具盒丢进了厕所。老师非常生气,让她必须找来一位家长处理这件事。出乎张红好友意料的是,张红竟然让她的妈妈来了。结果很显然,回家后她被妈妈连打带骂,脸都被妈妈打肿了。要不是爸爸回来的早一点,恐怕她的身上还会再多一些伤,爸爸回来这前,她妈妈正气急败坏地找经常用来打她的一根木尺。本来那把木尺总是放在固定的地方,但是在找妈妈去学校之前,张红事先把它藏起来了。这次很走运妈妈没找到之前爸爸回来了。爸爸只是很生气地看了张红一眼,对她的妈妈说:“算了,今天就这样吧。以后她再这样冲动,不知道好好处理问题,我会好好教育她的。”妈妈在爸爸的目光注视下,终于停下寻找木尺。张红不解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我没告诉你呀?”张红的妈妈接过话说:“你以为你不告诉他,我也不告诉他了?别想瞒着你爸爸,让他知道一下,你是多么欠打!”张红小心意意地看看爸爸,小声说:“我以后不会了,我再也不冲动了,你不要生气。”妈妈在旁边气愤地嚷到:“我打你时你怎么不服个软呀?”张红没有看妈妈,她只是紧张的看着爸爸。她爸爸脸色缓和了一点,很严肃地对她说:“记住自己说过的话,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希望你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张红忙高兴地说:“我会的,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以后会理智处理问题的。”
张红的好友第二天看到她的肿脸,不解的问她:“你怎么让你妈妈来呀?让你爸爸来多好呀,你看看你的脸,肿成这样多疼呀?”张红很伤感地对她说:“我宁愿让妈妈打一顿,也不想惹爸爸生气。
唉!不过妈妈还是告诉爸爸了。”好友不解地问:“你爸爸生气难道比一顿打更可怕?”张红很认真地点点头,并说:“打两下有什么?
爸爸生气那才可怕!他不说话,就看着你,你知道每次那种时候,我都后悔得要死,总是想没犯错就好了,爸爸对我失望了。我最怕自己让他失望了,我希望自己以后能象他一样优秀。”好友更迷惑了:
“你妈妈也不比你爸爸差呀,你妈也是局长,好象你妈妈的工资比你爸爸还高吧?你的那些好看衣服好象也都是你妈妈给你买的吧?”张红摇摇头说:“你不明白,爸爸很厉害的,妈妈挣的钱多点有什么了不起的。她哪有爸爸厉害?我爸的同事和我家的亲属谁不佩服他呀,我妈是比不了的。”
上面这个例子能给我们不少启示,一个同样是局长的妈妈,她给女儿买漂亮的衣服,她用武力的手段管教孩子,可是她一顿凶狠的打骂,比不上爸爸一个生气的眼神。女儿为了让父亲不生气可以很愿意做爸爸交待的事,女儿宁愿挨打,也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过错。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气场!就是爸爸的气场影响了女儿,女儿只对他的教育产生深刻的想法,而母亲的气场对女儿来说毫无作用,孩子不怕她的暴力,对她的做法也不会自然的接受。可是对爸爸的一切她都是无条件地接受,即使爸爸没有挣更多的钱,即使爸爸没有给她买漂亮的衣服。爸爸的不足之处在她眼里不值一提,爸爸的优点却让她无比信服,虽然她还小说不明白。但是只要爸爸一个眼神,她就会乖乖地听话。
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有困惑的时候,不防学学这个故事中的爸爸,那么暴力就会在家庭教育中消失了,而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更有自制力。
(第7节)别让孩子的气场受到打压
成全孩子的喜好,让孩子活在自己的快乐的气场中,这样他不仅更容易成功,而且,他也会活得轻松快乐。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希望投放在孩子身上,你向往的人生不是孩子向往的人生。不要执着于你是大人你更理智这个看似聪明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容易成功,成全孩子的喜好,让他在自己快乐的气场中轻松愉快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的东西会更能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会更能激发他心灵的气场。按着他的喜好培养他,他的人生收获会更大,他的幸福指数也就越高,而父母自然会是个快乐幸福的家长,因为孩子的幸福就是家长的幸福,这是个不变的真理。
家长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太多的家长总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学习生活,而从不考虑孩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他们不想去考虑,而是大多数人认为孩子不成熟,对社会没有正确的认知,一切由自己来安排,他们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殊不知,让家长安排好的未来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未来,也不一定是他们喜欢的未来。一个总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孩子,他的气场是收敛状态的,是颓废状态的,他想成功的可能性是小的。
曾有两个少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其中一个帮助了另一个。
被帮助的那个给对方一根烟以示感谢。两个人边走边聊。帮助别人的那个说:“最近我的父母总是逼着我学钢琴,可是我怎么都弹不好,糟糕透了”被帮助的那个很不解的说:“弹钢琴有什么难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弹,没有觉得多难呀,而且我很喜欢弹。不过,我的父母现在总是让我写诗,我才真是要头疼死了,我是真写不出来呀!”
帮助人那个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他对那个人说:“可是我认为写诗才是最有趣最容易的,你看我这兜里全是我写的诗,要不你拿回去交差吧?”
其实,这个不爱弹琴的人是歌德,而那个不爱写诗的人是莫扎特。歌德最终也没有弹出悠扬的乐曲,而莫扎特也没有写出传颂后世的诗篇。他们最终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得以名传后世。
如果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不可逾越的辉煌的人一直让家长左右的话,可能我们不会在这遥远的后世还能欣赏到那么悠扬的音乐和愉悦人身心的诗文。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心灵气场对你只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因为无奈、无聊、和被逼迫这样的情绪不会让人产生智慧和技能,它们只会让人悲伤、痛苦。这样的气场对一个人是不会产生任何助益的。所以做为家长一定要记住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写诗的莫扎特,也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弹琴的歌德。那样做就是在打压孩子的气场,让他自身的能量根本发挥不出来。他不成功,何谈幸福。他不幸福,你的幸福也一样无从说起。成全孩子的喜好,让他们在美好的心境下、强大的自身气场帮助下随随便便的成功,这样他们幸福,你也幸福。而你要做的仅仅是成全他们的喜好,这点付出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并不难。
(第8节)宽容的气场让家庭和谐幸福
家和才能万事兴,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各家庭成员必须要能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在家中形成一个宽容的气场,宽容的气场能让家庭和睦,宽容的气场使全家相安无事。虽然学会宽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们还是要宽容,因为宽容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和的背后是宽容,正所谓一分宽容,一分和谐。人们一直都很羡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式的生活,因为那里有最基本的和谐和宽容。但是这种和谐和安宁不是说得到就能得到的,每个家庭都会出现分歧,对待问题有的人善于宽容,能够谅解对方的错误,也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整个家庭沉浸在和谐美好的气场中;可是有的人却正好相反,揪住别人的一点错误和不足不依不饶,把小事变大,大事就闹翻天。让整个家庭笼罩在争吵怨恨的气场中。在这样的气场中,家人的幸福根本无从谈起,家不再是避风港,而是成了人们惟恐避之不及的地狱。而宽容的家庭气场,才是人们的心灵真正得到休息、放松的港湾。
宽容的气场不仅能带来和谐,更能拯救家庭,拯救失落的灵魂。
我们来看看一个宽容的父亲的爱是如何拯救一个家庭的幸福,如何赢得家人的爱的。
三十出头的他,原本在一家外企工作,薪资优厚,前途无量。不幸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原本明亮的一只眼睛,当然也夺走了他的工作,他的自尊。由于形象问题,现在的他只能找到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白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
她难免会鄙夷他的“无能”,难免会对他颐指气使。
这些他都能忍,都能够体谅。最糟糕的是,妻子居然开始嫌弃他的老父亲!说他增加了家庭负担,说他拖鼻涕淌眼泪让人看着恶心……一天晚上,她下了最后通牒:这个星期天,必须把父亲送到老年公寓。他不同意,妻子讲她的“理由”,他还是不同意,妻子失去了耐心,大声嚷嚷:“那就离婚,你跟你爹过吧!他一把捂住妻子的嘴说:“你小声点,当心让爸听到。”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突然说:“有件事儿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俩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没意思了。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妻子听了,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窃喜。
他心里一惊,父亲果然听到了!“爸,您就在家……”还没说完,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第二天傍晚,父亲就搬进了老年公寓。为此,妻子还特意做了几个菜,说是为老人送别,实则是在庆贺。
又一个星期天,他准备去看父亲。临出门时,妻子居然叫住了他,说要和他同去,要给他“长长脸”,他既高兴又生气。
转眼到了老年公寓,只见父亲与好多老人聚在院子里,原来市卫生局的宣传员正在这里向老人们宣传捐献遗体器官。看到他来,老人眼里满是欣喜,还主动和儿媳打招呼,同时抱起了孙子。
这时,宣传员问大家有谁愿意捐献,很多老人都摇头说自己这辈子太苦了,临死都不能落个全尸,太对不起自己了,不干。突然,父亲站了出来,上来就问了对方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现在就捐行不行?”面对宣传员诧异的目光,父亲说:“我想捐一个眼角膜给儿子,我已经老了,有一只眼睛就能自理。可我的儿子,却因为这只眼睛失去了多少机会啊!只要能把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也行……”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所有的人都看向了饱经沧桑、老泪纵横的父亲,眼睛里全是敬佩。他走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他的妻子,则深深地低下头来。
良久,他松开父亲,把妻子叫到一边,郑重地说:“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今天必须把爸接回去。如果你不同意,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别说了,过去是我不对,我本想今天晚上跟你说的。”妻子打断了他,盯着他,眼里满是泪水。
临走时,父亲满脸欣慰地跟室友们告别。室友们一边夸赞父亲有福气,儿子、儿媳孝顺,一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埋怨自己的子女不孝。父亲安慰室友说:“别那么说!庄稼都是别人的好,儿女总是自己的亲!儿女是自己的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自己的儿女,再怎么都是好的。你对小辈宽宏些,孩子们总会想过来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父亲宽容的气场不仅感动了他身边的老人和儿子,就连那个很嫌弃他的儿媳也被他的气场感动了。她放弃了让老人住老人院的坚持,不再就老人的一些缺点不依不挠了。在父亲想要把角膜捐给儿子的刹那间,他全部的宽容,全部的父爱都倾泄出来,他的气场在那一刹那发挥到了极致。所有的不快,所有的不和谐都在他的气场中得到化解。
有了宽容的气场,家才是人生的安乐窝,家才是人生的避风港。宽容的气场是通向家和的钥匙。家庭中的矛盾、分歧很少有原则性的分歧。这时能以宽容为先,装些糊涂,表示谦让,矛盾也就在宽容的气场中得到化解了。否则,就会激化矛盾。那样不会有幸福可谈,如果故事中的老父亲一直住在老人院,他不能宽恕儿子和儿媳的狠心,那么他永远活在怨恨的心境中,他的这种气场会影响儿子,让他的儿子在无奈、内疚的心境中越陷越深,这样的心境无法让他仍然去爱他的妻子,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那是什么一种境况,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得到。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家人的过失,面对家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最好的做法便是以一颗宽广的心胸去宽恕家人,这样做不但给了家人一次改过的机会,更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家庭里谁对谁错,没有必要揪住不放,重要的是家人相处时那种幸福的感觉。对家人宽容一点,不仅可以让家人幸福,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事美德中讲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这一点你就有了一个宽容的气场,你的人生就将会少些烦忧和怨恨,多些快乐与平和。这样你的人生,你的家庭都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