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河——恃国而战
3090400000023

第23章 水面无波 五子开花

《超音速论坛报》的记者想得很多,但正规的主业还是要做,他继续报道此次万国技术博览会的诸多盛况。

所有的博览会都少不了“岭南实业”,这个共和所有“共和银行控股企业”之母体。在1834年珠江口首义以后大约8个月时间,共和军完全控制了广东省(包括海南岛),建立了岭南道大都督府,也断绝了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门户。为了最大限度的榨取民脂民膏,岭南实业这个怪胎就此产生了。它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垄断了茶叶和生丝的对欧出口,同时进口自然科学教师和技术工人来平息英国人对贸易逆差的愤怒。同时按造李颖修《借舰密约》中的相关条款,将广东东部的一个小渔村划定为自由保税区,允许英商自由出售自己的货物,但英商只能向岭南实业进行采购。由此,岭南实业就成为了大都督府的财源,直至1865年,李颖修货币改革,实施银本位,其中很大一部分白银都是来自岭南实业的贸易收入。

为了供给共和军的军需,从南美和英国来的的技术工人组成了岭南实业旗下的数家军工工厂,制造枪支弹药。以及修理大炮等重型装备。制造大炮,当时还是南美工厂的事情。随着共和军军事行动的扩大,岭南实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政治权力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大都督府夺取了全国政权,岭南实业的触角也伸向了全国。“共和军推翻清政府,岭南实业接管清政府。”时任岭南实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人酒后吐真言。然而,因为这句话,被达功鸿借题发挥,此君被打成“殖民帝国主义买办”,“贸易垄断野心家”。岭南实业也被分拆,成为数个国有控股的大型集团。岭南实业仅仅保留的广东本部也一蹶不振,从国有控股企业的老大地位上跌了下来。虽然他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拥有珠江船厂,海南模范育种基地(工业化的农业企业),岭南贸易公司,岭南矿业等在世界上排得上号的大型企业,在共和工业界的地位却不突出,别说和江南制造、北洋重工这样的巨无霸比,就是和由岭南实业的子体发展起来的“五子开花”相比,岭南也显得毫无活力。

这次博览会,岭南毫无新意的带来了一些加工设备,一些轻工贸易产品,平平淡淡,明摆着就是给主办单位个面子,走个过场。

而在岭南实业的子体上发展起来的五家大型集团,却各自带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新技术。

汉冶坪是共和最大的军工集团,他是在岭南实业名下的中路军军械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他也是和江南制造一样的综合型企业联合体,但军工产品是他的支柱。自威字1893年式师级标准山炮获得国家订货以来,以及铳字1895年式栓式步枪步枪选型获胜以来,汉冶坪已经成为陆军的唯一供货企业,海军的火炮也由汉冶坪制造。这次博览会,汉冶坪带来的东西非常的小巧----尖头步枪弹。虽然只是一枚小小的子弹,却表明汉冶坪在工业设计理念上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要知道,美国的尖头弹还处于论证阶段呢。

另一种是民用钢铁产品,直径888毫米,20倍径的无缝钢管,据说,是用来做地下工程的总装管的。钢管前面的介绍板,写着斗大的八个字“民用产品,切勿联想”。这是……恐吓,赤裸裸的恐吓啊。

而由西路军军械厂发展而来的天府五行,号称“金木水火土,无所不炼”,它以矿产开发为主业,涉及周边所有相关产业,如生产矿业机械等等,他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上相当抢眼,毫无疑问,它也涉足军工,但成绩乏善可陈。

天府五行是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中资本结构最为特殊的一家。当年共和建政之后,为了“给孩子们找一口饭吃”,在达功鸿和李颖修的默许下,从南美回国和英国回国的骨干们,在工部右侍郎的带领下,他们纷纷自己出姿参股,建立了国有控股为主的天府五行。这些人的诸多后代,都可以从集团的获得一分旱涝保收的分红。而集团的诸多重要岗位,也都由这些人的后代把持。此次带队参加博览会的,就是工部右侍郎的重孙,年轻的工程师——邓肯(向在《长风》,《1911新中华》《中华再起1861》中不断支持进步力量的军工巨头致敬)。

邓肯向大家介绍了天府五行众多新型材料产品。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复合铝”,虽然现在这种产品的硬度根本无法满足需要,但随着天府五行和其德国伙伴的进一步合作,相信在不久以后就可以发明出符合期望值的产品了。邓肯一边向大家作介绍,一面瞟了瞟在二楼休息室朝这里冷眼旁观的德国工程师维尔姆。只有一位身着便服的年轻女性,注意到这一动作。她避开众人,直接来到二楼,向那位德国工程师自我介绍:“您好,我叫凤栖梧。”

……

最让人心神弛荡的展位,非长安玄武——有一家脱胎于岭南实业的集团莫属。在其展位上,摆放着巨大的蒸汽轮机、柴油机、汽油机模型。长安玄武的产业领域可谓精深而不博大。该集团专攻发动机一隅,就连北洋重工生产的系列内燃机车,都向长安玄武订购主机。

旁边的另一家“五子”中的企业,太原前进,就显得土气多了。太原前进是以煤矿开采为基础的集团,以燃料、化工、火电建设为主。近年来开始涉足石油化工领域。其带来的产品,颇不起眼,但有不少业内人士兴致勃勃。

“五子开花”的最后一家,是总部设在南京,和江南制造关系复杂的专项企业“金陵电子”,在电报被发明以后,搭着“黑色革命”的东风,由太仆寺牵头,岭南实业等企业联合出资,成立的以生产电报设备为主业的工业集团。后来该集团的产业不断扩展,现在已经禳括电报电子设备、船舶及军用电气设备等多重分支方向。这次他们最受追捧的产品,是民用车载无线电报机。

《超音速论坛报》的记者走马观花的记下了此次参展的主要单位,然后摸出一张请柬,看了看,急匆匆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