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30909200000024

第24章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2)

在要素主义来看,教育就是传授真理、传授知识的艺术。重要的是,教师传授的必须是真理,至于儿童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有兴趣,那是次要的。当然,教师在传授真理的前提下,也要引起学生对真理的兴趣。学校应该成为传授“文化遗产”的机构,要通过教育使这些遗产在新生的一代中再生出来。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教师应该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师是知识的先行掌握者,他们是学生心目中的专家、权威。由于学生“想要”知道的东西和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往往不一致,甚至还常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促使学生明白掌握真理是必要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之前,首先明白前人是怎么认为的。除教学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承担着其他职责,比如,在教室里保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为学生提供有益于学习的良好环境等。也就是说,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学生才能充分实现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能力。

讲述教学法是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它的历史悠久,容易操控,能以最经济的方法产生一定的学习成果,所以最为教师所乐用。由于讲述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它是最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各种教学因多数都要讲述一些事实、现象,因而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语文、历史等文科教学上,运用的尤为广泛。

讲述教学法的特点是,主要传授知识和技巧予学生,只要教师所教的清晰无误,学生也能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便是功德完满,其过程主要是传递知识,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系统而准确的学习内容,教师就把这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要尽可能完整无误地表达所接受的内容。

讲述教学法的局限是: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氛围单调乏味;未能照顾学习差异;不适用于年幼的或学术背景较弱的学生群体……

虽然讲述法是各种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在课堂将此法当做唯一的方法,又不善于使用,将会出现下列弊病:①在一堂课完全由教师讲,就不易使学生维持良好的注意;②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很少,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③讲述太多,缺乏直观性教学活动,不易使学生理解问题;④有的教师讲述时,把教材内容复述一遍,容易浪费学生时间。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的是此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所致,有的是因为教师不会应用。为避免上述缺点,教师在讲述时,应注意下列各项要求:①教师要认清讲述法的特点和利弊,了解其局限性,不把讲述法当做唯一可行的方法,要和其它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②教师的讲述时间不宜过长;③教师讲述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注意力;④教师讲述一段之后,可提出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⑤教师讲述时应尽量应用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幻灯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述信息时,又能获得具体印象;⑥教师讲述,不要离题太远,少说题外话,要抓住重点,突出主要问题;⑦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基础;⑧教师的讲述,要努力掌握讲述的艺术,利用恰当的语音语调和适当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比喻、形容、举例、讲故事等办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二、故事讲述

故事讲述能够成为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技巧之一,源于它对儿童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语言的吸收及表达是促进他们学习的重要元素,透过故事讲述,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词汇、语句有较多的认识和掌握,在聆听的过程中,他们学会如何运用各种词语句子,理解故事的脉胳逻辑;在他们重组故事的叙述时,学生亦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故事的内容,故事讲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故事联系他身边的事物,透过不同的时间、地点、空间去塑造或再塑造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判断等,这对思维方法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同类别故事都有不同的知识范畴,如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历史,从而启迪历史观念及学习:读科学或自然现象的科学故事,可以让学生认识有趣的科学或自然现象,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文学故事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故事讲述也是促进群体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对故事分享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自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膜,拉近彼此的距离,促使教学的和谐气氛。故事讲述的模式并非随意听之,而是有计划和目的而为的。虽然故事讲述大多和语文训练有关,但其它课程亦不乏故事讲述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目标明确,教材、方法合适便可。

故事讲述法的局限是:故事讲述需有一宁静、弹性较大的场地,让师生在一适当的时空讲述故事,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不易做到。故事讲述需教师较多的练习揣摩,才能讲得精采,对教师有较高要求。故事讲述在让学生神驰于故事之中,感受故事中人的感受之际,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领会故事背后的含义,又不流于说教,是最困难的事。

三、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讨论,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在高年级使用比较多。

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讨论活动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都要准备个人的发言,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这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讨论中的发言固然要围绕讨论的中心,但发言的内容,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讨论也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而是讨论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发言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缺点。多项信息交流中,每个同学的发言各有自己的看法、讲法(逻辑推理形式),学生可以在听取各种不同的发言时进行比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讨论不仅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他人的不同看法,要提出事实和论据,有效地说服别人。这种讨论发言,单靠能牢记学过的死知识是不成的。因此讨论活动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白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很好地展现了讨论教学方法:

该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持“喜欢”态度的,另一种是持“不喜欢”态度的,然后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赛,顿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生1:我不喜欢白鹅,因为它只是一只家禽,吃饭时却一副大爷的样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饭这样配着吃,惹得狗、鸡都来偷饭吃。这样非要一个人去伺候它吃饭,太傲慢了!

生2:我喜欢白鹅恰恰是它吃饭的样子。虽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这种能量让人伺候它吃饭,否则大声呵斥。也许它吃泥也要选地方,那个地方的泥或许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个地方去吃。我还喜欢它无论对谁都是大声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见了主人就摇头摆尾,一幅哈叭狗的样子。(哄堂大笑)

生1:我不喜欢它不忠诚,主人喂养它,它却大声呵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阵大笑)

生2: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现,它虽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直。

生1:我不喜欢它临死了还不跑,站着咬人。其实正象作者说的: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最容易抓住的也无过于鹅。

生2(急切的语气):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白鹅临死了还不忘咬人一口,这表示它的坚强不屈,好像我们的革命战士。(哄堂大笑)

生1(支支吾吾):……(同组的有点失望)

生2(高兴地):我喜欢白鹅还因为它的肉很好吃,听妈妈说鹅肉还可治风湿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

同组的同学着急地补充:听说它的“鹅内金”还可以做为药引呢!

两组同学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很激动,处于学生中的一员。显然,“喜欢”的一方占了上方。我及时收住,否则不知争辩到何时。

师(欣喜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不喜欢一种事物是个人的自由。所谓“人是可爱才显得美”,你们眼中的白鹅太可爱了,因此,白鹅的一身都是宝。

此时这堂课完美地结束。

在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学时,教师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适时地进行引导,或进行总结。一位教师在《熟能生巧》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小高潮:

教师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卖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卖油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再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像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此时的这位教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再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卖油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卖油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去深入理解探讨课文。

一项调查表明:学生普遍乐于接受课堂讨论法,这也许就是讨论法的独特魅力吧。

一、讨论法优势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的配合尤其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讨论法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转变为主讲人,课堂也从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充分肯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地位的这种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发生了变化——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主体意识的回归与觉醒,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进而释放出巨大的潜力。所以说,讨论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写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可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十分迫切的。讨论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讨论法的前提就是允许不同意见,允许多角度思考问题,其中包括允许奇思妙想,甚至是奇谈怪论。所以,运用讨论法,教师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甚至是陈旧的观点的束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做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因此讨论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充分表达自我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但是,随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大多数学生都放弃了在课堂上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讨论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比,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讨论”,顾名思义,总是离不开语言表达的。因此,一次讨论的完成,每个学生都要动口,必要的时候还要加上手势,从而使自己的论述为大家所理解、所接受、所认同。经过多次的、反复的讨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大庭广众下落落大方地、从容不迫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二、运用讨论法需注意的问题

讨论法对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就我尝试下来的经验我觉得在讨论法的运用上,不能放任自流,为讨论而讨论,教师应从讨论问题的选择、讨论过程的调控、讨论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入手,解决讨论法运用上的误区。

1讨论问题的选择:应避免问题过于简单、难度太大、问题没有思考价值、问题没有新意等等。

A讨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新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所以教师再布置预习或设计问题时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应往往选择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力求做到提纲挈领,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一文时,只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老人最后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学生看完文章后,就开始讨论,各自发表见解。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整体把握和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B讨论的问题要便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讨论问题的精心选择,要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准则。要选择那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在教《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中,教师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作者为何不把鲨鱼也带回家?你了解了作者海明威的经历和他的硬汉性格,请问如何理解海明威最后的自杀?”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可见,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机会。

C讨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