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躯体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果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仅会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而且会阻碍将来的发展。
为了使同学们成为更加优秀合格的人才,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健康教育可使学生懂得有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对自己、对群体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为同学们终身的躯体和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健康与亚健康
有这样一个比喻,若健康为1,则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后面的0,由1和0可以组成10、100等N种不同大小的值。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条件再多也只是0,所有的0都是健康这个1的外延和扩展。这个比喻告诉人们,健康是基础、健康是保障、健康是根本,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一、健康
(一)健康概述
什么是健康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健康的内涵不尽相同。词典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这就是过去讲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哲学不断交融,相互渗透,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逐步完善。从单纯的不生病,没有缺陷,转变为既要不生病、没有缺陷,又要心理健康,并能对复杂的、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但要有健康的躯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对社会,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而是包含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全面优良的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等影响。
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行为,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嗜好等等所有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获得健康,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使脑卒中减少75%,使糖尿病减少50%,恶性肿瘤减少35%,人均寿命延长10年,且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人带来疾病。生活方式的选择、生活习惯的改变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这就是说预防疾病的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需要自我管理保护。
二、亚健康
(一)亚健康概述
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机体虽没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健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它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可向疾病状态转化。它的自发过程是向疾病状态转化,而向健康状态转化需要自觉的防范措施。亚健康向哪个方向的转化,取决于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的免疫力水平。
(二)亚健康的类型
1.活动——休息型亚健康
活动——休息型亚健康指人在活动运动、睡眠休息、能量平衡、心肺——血管性反应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虚弱、疲劳、精力不足、易患感冒、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颈肩僵硬、失眠、早醒、多梦、困倦、起立时眼发黑、心慌、心悸、畏寒、手足发凉、头昏沉、偏头痛等。
2.营养——代谢型亚健康
营养——代谢型亚健康指人在吞咽、消化、吸收、代谢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重超重、易患感冒、大便中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口臭、呃逆、恶心、泛酸、腹胀、腹痛、咽干、口渴、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等。
3.排泄型亚健康
排泄型亚健康指人在排尿、排便、排汗、气体交换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无力、尿余沥、腹泻、便秘、多汗、无汗、盗汗、皮疹、脱发、咽干、咽痛、咽喉异物感、咳痰、气短、少气懒言、胸闷等。
4.感知型亚健康
感知型亚健康指人在视觉、听觉、味觉、痛觉、平衡觉等各种感觉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耳鸣、颅鸣、听力减退、口中异味、疼痛、眩晕等。
5.认知——应对——关系型亚健康
认知——应对——关系型亚健康指人在注意力、认知、沟通、自我感知、自尊、创伤后反应、应对反应、家庭关系、角色履行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钝、孤独、自卑、精神压力大、紧张、恐惧、焦虑、抑郁、角色错位、对学习、生活环境难以适应、人际交往频率减低、人际关系紧张等。
(三)亚健康的成因及预防
1.亚健康的成因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大
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很多学生又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渺茫,产生心理负担,同时,由于大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学生的亚健康。
(2)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
青少年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个人生活以及心理的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相关。如吸烟、喝酒、熬夜、沉迷电子游戏、热衷于泡网吧,饮食不规律,不参加运动等不良习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亚健康。
(3)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的脆弱与个性缺陷是青少年亚健康疾病的心理基础,往往引发相应的亚健康状态。例如,当与同学、朋友之间的摩擦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心理素质差点的同学就会感到焦虑、压抑,久而久之身体就向着亚健康发展。
2.预防亚健康
从本质上说,亚健康与不良生活及行为关系密切。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点预防亚健康的出现。
(1)要有健康的心态,不要过分固执和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自寻烦恼,面对现实不要想入非非,要宽容和忍让,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一般都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这样才能消除疲劳,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好的恢复。
(3)切忌不良嗜好,纠正不良行为,如吸烟、饮酒等。
(4)要定时定量的吃饭,膳食营养搭配合理。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运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二节环境与健康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必然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一、环境概述
环境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未经人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人工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人工改造或人为创造的环境;社会环境指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
本节主要讲述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二、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大自然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一)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恶化,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污染主要包括从油船与油井漏出的原油对海洋的污染,农田喷洒的杀虫剂和化肥或工业污水对河流、湖泊的污染等。
水污染不仅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中生物大量生病或死亡,人类也会因为饮水或食物链使污染物进入体内而罹患疾病。
饮用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发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饮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危害尤为严重。人饮用被镉污染的水,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会引发贫血和神经错乱。六价铬会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亿立方米,但仍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21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预计到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处理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国。
(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或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从而降低空气质量,危害到人类健康的现象。图1-2所示为正在排放的工业废气。
大气受到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若在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急剧增高,则会发生急性中毒。
大气中的煤烟易引起支气管炎,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若大气中含有硫酸烟雾,则会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会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心力衷竭等症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百万分之一时可闻到气味,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五时,长时间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发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三)噪声污染
噪声通常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应存在而存在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噪声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社会噪声。交通噪声是指机动车、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产生的噪声。由于机动车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工业噪声主要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宁,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甚至可能使人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噪声会使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