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阅过陆御史的奏折,不禁大笑起来,因为他从朱莲芬那里早已知道陆御史曾和她交好。他自言自语地说:“陆老爷醋意发作了啊!”他想了想,就在陆御史的奏折上批道:“如狗啃骨,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
这事被朱莲芬知道,她告诉给了自己的相好龚引孙,这事就成为笑话被人们悄悄传开,但公开场合是谁也不敢讲的。
032捉拿“计开”
开封府有一知县,不是从科举而来,而是从层层推荐中选拔为官的。这个人虽然在别的方面不错,但是文墨欠通。
知县到任后,第一次坐堂审案。县吏给他开出了审案名单,在名单前首先写着“计开”两字,其意就是一共开列如下人名的意思。这位知县看不懂,一上来就提审“计开”,县吏不好直言,就临时编了个词好让知县下台阶,说:“计开没有到案。”
一堂过去,又审第二堂,当头还是“计开”,知县还要提审计开,县吏又说计开没有到。这位知县竟大怒,以为计开竟敢藐视他的官威,大喝:“今天两案都是‘计开’为首,他竟敢看轻本官,抗传不到,是不是有人受贿,从中使巧?”
说着他就要拿办衙役,衙役眼看要挨打了,赶忙跪下大喊:“秉老爷,计开不是人!”
知县更加怒火万丈:“计开就是不是人,是人就不敢干这种违抗传审的事,我倒要看他长着几个脑袋几条腿。或是你们明明卖弄私情,不去传拿,今天决不可轻饶,先打你三十大板,限你三日务必把计开给我捉拿归案!”
知县正在发怒,谁也不好再去解释,一个衙役无故挨了三十板子。等退堂后,一个幕僚把什么是“计开”向这位知县解释清楚,这位知县才又下令对“计开”免予缉拿。
033判棺
一个姓张的和一个姓贾的,两人合伙在河里网上一条大鱼。姓张的说应该归他,姓贾的说应该归他。两人争执不下,由口角到动手扭打,最后两人撕扯着到了官衙。
县官问明情况后说:“你们也不用吵、不用打,为一条鱼就闹得不可开交,扰乱治安,就都该罚。为了以示惩戒,把鱼留在县衙,你们都给我滚出门去,不许再打。若要再打,从重处罚。”衙役听县官一喝,把张、贾两人轰出了县衙。
张、贾两人失去了大鱼,都悔恨不已,又和好如初,觉得这么便宜了县官不行,得想个办法报复一下县官。于是他俩合计,又共同买了一具棺材,假意互相争打着闹到官府。他们想县官必定忌讳,绝不至于收留棺材,看他如何判理。
县官升堂,一看又是张、贾二人,问明情况后,立刻就下判语说:“你二人为买棺材厮打,毫无道理,既然两人不能同用,棺盖你们拿去烧火,把棺材底留在县衙,供老爷我用作马槽喂马。都是吃饱了没事,净给老爷我添麻烦,给我轰了出去!”
张、贾两人出了县衙,对着棺盖哭笑不得,不约而同地说:“真没想到,咱们这位县太爷什么都要。”
034避誓
有一个官员临上任时发誓要为官清正,等他赴任后,就在大门上贴了一副表明心迹的对联,上联是:
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
下联是:
如听衙役说话,男盗女娼。
他更面对众人立下誓言说:“左手要钱,就烂左手;右手要钱,就烂右手。”这下子,百姓们都以为县里来了个清正官吏,好不高兴。
然而,天长日久,百姓才知这位官员尽管发下重誓,可是对钱财依然照收不误。因为他的对联说如果夜里偷偷摸摸受人贿赂就要天诛地灭,所以揣摩透这个对联之意的人,就公然大白天行贿,而且从不让衙役代为传送,也不让衙役传话,都亲自叩门自献,使官员得了实惠又不违背他的誓言。
更有意思的是,凡送钱财来的,这位官员为避开自己接人钱财烂掉左右手的誓约,就预备下了一个空盘盒,让来人把钱物放到盘盒内,再叫家仆放到箱子里锁好,凡有用项,他再叫家仆取出,他既收了钱财礼物,却又没有动手。
他说,即使神明怪罪下来,或者日后别人问起,他也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他是很清正的,没有接受钱财,而是那盘盒收受的。“盘盒要烂掉,就是神明的惩罚了,与老爷我无干。”
035杀既杀之
唐时王武俊为成都帅,称霸一方,不顾法度。各属郡都畏之如虎,王武俊曾遣其子士贞代他巡视属郡。一日至深州,深州太守设宴款待士贞,极其恭谨。他怕酒席间有人冒犯,所以宾客僚属一概不敢召陪。
士贞见太守一人恭谨相陪,开始也乐得清静。久之,遂感寂寥,就提出希望能见一见深州的名士。太守说:“偏郡无名人,僚属多猥琐,恐辞令不谨,礼度失当,反为不美。”
士贞非要太守找一两人来相见,太守无奈,就想起了录事参军李某。李风度翩翩,善谈笑,击鞠饮酒亦是能事。他向士贞先作了介绍,士贞就命太守召来。
李某应召而至,向士贞拜礼之后入座。四目相对,士贞勃然变色。李生不知何故,瞪视着,大汗淋漓。太守目睹此状,也莫名其妙,浑身打战。士贞凝视了一刻,突然命令左右:“拿下!”左右即把李某械系而去。
士贞默默地又饮了几杯酒,太守一句话也不敢问。又过了一会儿,他大呼左右:“取李某首级来!”左右答应一声,立刻将李某首级用盘子托盛而来。士贞看了一眼盘中的头,嘿嘿大笑,挥手让左右下去,又继续饮酒。谈笑自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太守见士贞平静了,试探着问:“李某不习礼法,有忤明公,实我之罪。今既诛之,敢问李某何罪,令我以诫将来!”
士贞笑呵呵地说:“李无罪,只是我见他便心生愤怒,想杀他。今杀既杀之,吾亦不知其所以然,君无须再问!”太守只有唯唯,更加恭谨而已。
036教子事谄
西汉时,陈万年官为太仆,熟悉官场应酬,为保住官位,曾倾尽家产贿赂皇亲国戚。
一次,丞相邴吉患病,朝中大臣都去问候,陈万年也随众人一起前往。邴吉派管家向大臣们致谢,众人礼尽都一一回去,唯独陈万年不走,他一直陪伴邴吉,到夜深才离开。因此他深得邴吉喜爱,邴吉就推荐陈万年当上了御史大夫。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很有才干,年十八即在朝为官,为人抗直敢言,办事干练,可是陈万年对儿子却不放心。有一次陈万年病了,就把儿子叫到床前,循循告诫陈咸在官场如何周旋。
他唠唠叨叨,反复讲说不休,一直讲到夜半,陈咸听得没了兴致,竟打起瞌睡来,一头触在屏风上。陈万年大怒,想用拐杖棒打陈咸,说:“我苦口婆心教你,还不是为了让你在官场上站稳脚跟,你怎么就不听呢?”
陈咸趴在床前叩头致谢说:“父亲教诲,儿子怎敢不听,不过听了大半日,我已知道父亲的意思,就是要儿子学会谄媚事人。”
陈万年本是拐弯抹角、旁敲侧击,费尽了口舌,可是让儿子一语就道破天机,他无话可说了。本来这语意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说穿了也就让人觉得没意思了。
037一文钱传奇
明季士大夫中有吝啬之名者竟还不少,曾为东林党人的钱启新亦属此辈。
钱启新,明万历进士,官至广西巡按,因万历立储事获罪,削籍归乡。后于东林书院与顾宪成分主讲席。
尝闻其家厨房锅灶上方用绳子悬吊一块猪油,绳子另一端在隔壁书房,每当炒菜烹锅时,厨子嚷喊一声“下锅了”,钱生在书房里操纵绳子把猪油放下。油爆声乍响,即又将绳子拽起,但恐耗油太多。
出外旅居,专设簿册记日用账目,而每日所记不过“豆腐一文,青菜一文”。同学魏某见之,取笑说:“你这样记又费纸又费墨,不如总的记一笔:‘自某日至某日,每日买豆腐、青菜各一文’。”钱生点头称是,竟不知是在讥诮自己。
其可笑之事多类此。有人编戏文《一文钱传奇》,叙其事以做开心话题。前述谑闻未必实有其事,然东林党人虽饱学之材而未成大器,亦当察之。
坊间俗语篇
001后母哭子
从前有个后母,性好嫉妒,为人刻薄。一天,丈夫前妻之子死了,按照传统,她必须前去哭祭一番。
这个前子的年龄比这个后母还大,那时帮忙办理丧事的有先生(医生)、道士、和尚、漆匠、裁缝和木工等,这些人都想知道这后母会怎样哭。
那后母鼻子一捏,敞开了哭腔:
我还没有生,先生(先生下)我的儿呀;我还没有死,倒死(道士)我的儿呀;要说是我的儿,何尝(和尚)是我的儿呀;若说不是我的儿,极像(漆匠,“像”在某些方言中念“jiàng”音)是我的儿呀;只有寻到阴间去,才逢(裁缝)我的儿呀;奉劝世上人,莫像(木匠)我的儿呀!
这些帮忙的听了,憋着一股怨气,哭笑不得!
002媒婆巧语
从前,一个媒婆给一个小伙子说媒,男方问姑娘长得如何,媒婆在帖子上写道:“小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没有麻子”(古人写字是不加标点的)。
男方乍看之下,认为是说女方“小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觉得虽无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但也无明显的缺点,便欢欢喜喜地定了亲事。待迎娶过来,见新娘踮脚(走路略瘸)、秃头,又长了一脸麻子,真气得要死!将媒婆找来算账,指责她扯谎行骗。
媒婆却气定神闲,说道:“是你甘心情愿娶的呀!帖子上写得清清楚楚嘛,是‘小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没有,麻子’,我有何责任?”
男方听了,虽然知道是媒婆狡辩,却因白纸黑字,也无可奈何,只有自认倒霉了。
003无豕不成家
明太祖朱元璋一次微服私访,看见一个民妇喂猪,无意中微笑了一下,随从小太监误认为是皇上看上了这位女子。
回到宫内,孝慈皇后询问皇上私访情况,小太监就把他所见之事如实禀报。皇后赐给他金帛,让他把那妇人召来侍奉皇上。
皇上看了又看,摸着头说:“这女人好像见过。”
皇后说:“就是前天在村里喂猪的那个女子,我以为皇上喜欢她,所以就召进宫来侍奉皇上。”
皇上笑着说:“误会了,我看这妇人喂猪,就明白了古人造字的意思。家字从豕,就是说无豕不成家,应该家家养猪。我是为这事笑,并非有意于妇人而笑。”
于是赐给妇人许多东西,让她回去了。
附注:古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家里养猪,因而室内有猪便成了“家”的标志,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
004外甥生疮
有一外科医生,在门前为人诊治。但是有妇女或男人患有隐疾的,则在楼上医治。
一天,有一骗棍来到诊所,对医生说:“我有一外甥,十四岁了,下体生疮疼得厉害。我要带他来你这儿看病,但这孩子特怕羞,你得引他到楼上才能医治。”医生答应了他。
骗棍来到一家衣铺,选得上好衣衫若干件,价计数百金。骗棍谎称钱未带足,衣铺掌柜令一小伙计随骗棍去取钱。路上,骗棍对伙计说:“你跟我到一个地方,到楼上有人付你钱。”伙计不知是计,点头随行。
到了医生处,医生很客气地引着伙计往楼上走。骗棍故意含糊着说:“前(边)就楼上吧?”
医生说:“对对,前就楼上。”
伙计以为“钱”就在楼上,不疑,随医生上楼。上楼后,医生就让伙计脱裤子。
伙计大为诧异地说:“你不给我钱,让我脱裤子?这是怎么一档子事儿?”
医生也诧异道:“你下体不是生疮了吗?”
伙计说:“我什么时候生疮来着?”
医生说:“刚才不是你舅舅说的吗?”
伙计说:“我哪儿来的舅舅啊?”
医生说:“咦?跟你来的那位不是你舅舅吗?”
伙计大惊,方知道买衣之客原来是一骗棍,急忙下楼追赶,然而“买衣之客”早已没影了。
005易术
金陵街头有推车卖药之人,以幻术招徕主顾,生意颇好。其车上驮一尊罗汉像,撮药时往罗汉手掌上洒过,竟多半留于掌上。所以,人皆信其灵验。
有一少年在旁观察良久,欲探其秘窍。人散后,少年邀卖药人赴酒肆酌饮。吃喝一通,出门竟不付账,店家似浑然未见。如此一连三回,卖药人深为惊异,问他究竟施用何种法术得以脱身。
少年言称:“只是一个小招数。不过,倘若先生愿与我交换法术,弟子也算三生有幸。”
卖药人相告:“其实,我那一招很简单,罗汉手掌是一块磁石,药里拌有铁屑,自然能吸住。”
少年说:“我这一招更简单,约请先生之前就先把酒钱付给店家了。”言毕二人相顾大笑。
卖药人玩的是机窍,少年玩的是心窍。世言“小巫见大巫”,此即一例。
006讼棍骗帽
宋某因善于词讼闻名于省城已多年。一天,孔某也来到粤中,向众人夸耀自己如何精于词讼。
宋某听说后,对孔某说:“我能把制军大人的帽子拿来,你能为我把帽子再送回去,并且得到制军大人的收据吗?如果不能,咱俩换一下,你得帽,我送帽,如何?”
孔某说:“算了,你去取帽子吧,由我来送回去。”
宋某令人假作中丞的家人,拿着中丞的名片来见制军说:“有个珠宝商拿着猫眼儿宝石来卖,中丞大人说须得用制军大人的帽准样才好。所以令我来借大人帽子一用。”制军把帽子给了来人,来人把帽子送给宋某。
宋某把帽子拿给孔某看。孔某说:“三天之内,我把帽子送还,并拿着制军大人的收据给你看。”
制军因为帽子一去不还,派人去问中丞,中丞大惊,告诉制军没有这件事。制军大怒,立传官衙,限令克日破案。
第三天,孔某带了制军的帽子,偷偷出了城。到僻静处换了葛布箭袍,背着制军的帽子,策马急驰,直入制军督署,下马后直呼:“帽子回来了!”
见了制军,孔某屈膝半跪奏道:“我是城北某营的哨弁,统带知大人丢了帽子,通令密查。今日于某地查获,敬以呈验。”制军启视,果然是自己的帽子。
孔某又启禀道:“贼人现在还羁留在某地,请大人明示,是否要解入城来?”
制军说:“尽快解来!”
孔某应诺,又请示道:“乞盼大人赐字,使小人回去也好向统带大人销差。”
制军拿出名片,署押后,交给孔某,孔某将“收据”给了宋某。
007侠客
唐代诗人张祜嗜酒狂吟,常以侠士自许,更喜结交天下豪杰。一日夜间,忽有人叩门。张祜迎出,见一佩剑武士拎一血淋淋革囊,问:“此处可是张侠士府上?”
延入客厅,及坐下,客人快语相告:“小人有一仇家,十年前隐匿江湖,今夜总算拿住,真让人喜不自禁!”说话间手指革囊:“这里边就是他的首级。”张祜闻之深为钦佩,顿觉相见恨晚,便吩咐家人烹饪置酒。
席间,侠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更显豪爽快直。侠客说:“素闻张君义气不凡,果不其然。小人今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
张祜连连点头:“你只管说来。”
侠客告之曰:“此地三里外有一义士,对小人恩重如山。张君若能借与黄金百两,我便今夜就去酬谢。这样,小人平生恩仇一起了却,日后赴汤蹈火,两无牵挂。”张祜听来不由拍案激赏,将家中金银细软倾悉解出。
侠客大喊“痛快”,留下革囊,当即起身,说一两个时辰就回转。至天亮,侠客仍未归来。张祜生怕革囊中首级被人发现,唤家人去后院掘坑掩埋。开囊一看,里边却是一颗猪头。
古时士大夫文人学剑、学佛、学道或谈访神仙方术,多皆附庸所谓名士风范,其中都有“矫情”二字。张祜任诞好侠,竟为假侠所骗,可见书生学剑终不是儒者本色。
008书呆子写信
有一个书呆子和兄嫂过日子,他天天咬文嚼字做文章,谁也不懂,可巧有一个姑娘爱上了他的文才,就托人说媒嫁过去,两口子成天做诗对诗,啥活也不干。
一天,他哥气极,拿棍子要打他,他就跑了。一去就是三年,音讯全无。
在外边为吃饭,他给人家拉纤,受尽苦处。一天,他给哥哥写了一封家信,哥哥打开信一看,上面写道:
鞋江帽海,裤如坍塌寺院。终口不出门户,日行千里也。单等明年顺水路起旱而归。奶兄若是不明,去问饿鹰,饿鹰知也。
他哥哥看罢,不解其意,愁得乱转。他嫂子说:“不如找弟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