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30964100000023

第23章 后记

2005年7月,因敦煌文艺出版社的约稿,我开始写这本跟中国僧人和禅宗思想有关的书。

“禅”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生活方式,它切断了很多平常的思维习惯和体会。如果不能建立一种“禅悟”的思维方法,去看《五灯会元》等禅宗灯录时,即使全都背下来,也不会明白是什么意思。然而“禅”确然是一种超脱而高明的生活态度,长期浸淫于“老庄”的人容易形成虚幻与委蛇的个性,面受到“禅”的熏习的人却能够做到勇敢、刚强、淡定、超越。为何如此?我们正是因为不能够“放下”一些东西而变得怯懦,纠缠于因果是非当中,而“禅”教我们养成的戒、定、慧足以推翻一切无明,使世界的表象崩塌、瓦解,显露出智者才能窥见的真实。半个世纪以来,所谓“禅”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被东西方的哲学家重新发现,巳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和心理治疗,并进入到现代、后现代的文学和学术。

“禅”和“僧禅”,其实是两个题目,后者以“僧”为主,有僧的生活才有禅。作为僧的生活实践的“禅”跟概念上的“禅”有所不同,其区别就在于,在僧的生活中,即使他是一个禅僧,也有着寺院、家风、戒律、责任、清规、等级等教团生活的内容,还有破戒的可能,还有着成为职业经忏师,过着不如法的生活的可能。

因此,“僧禅”是一个复杂得多的问题,它既有着佛法讲虚空幻影的一面,也包含如寺院经济、丛林规仪等具体的问题。

禅宗于慧能之后,确立了以“南宗”为主的特点,并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国蓬勃发展出了五家七宗,后来则只有临济和曹洞法脉不衰。这一系列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晚唐到今日,经历多少沧桑变故,人心浮沉。于思想史,它影响到儒家和道家,进入主流文化,并进入中华民族性格的深层中;于艺术史,它在诗、小说、

书、画等方面均有大的作为;于民俗史,儒教司人的生而佛教专司死,丧葬往生都与它有关一中国人倒是把各家的职责分得清清楚楚。于是,“僧禅”虽然是关于寂灭的文化,但也极热闹,“僧”成为中国历史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角色,在历史事件、朝纲、传奇、民间旧事甚至色情小说中,皆有它的份。

从目录中,就可知道本书内容的驳杂,几乎每一个标题,都可成为很多本专书的内容,但我尽力做到清减,用浅淡的墨影画一个“僧禅”的脉络,是为着读者对所谓僧与所谓禅产生明晰的观感一当然,笔力所限,难免由清减而入粗疏。另外,我在上海《东方早报》的禅学专栏文字,也作为本书的一小部分内容。

我在写作本书的很多个月中,对“僧”产生了很强烈的敬意。之前,我曾短期居留于寺院,在我心中,总认为“僧”就是一些把生命奉献给冥想生死问题,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的哲学家,而“佛”就是这些哲学家中悟到了至道的人。在当时和现在,我都不是完全明白,“至道”在哪里,怎样寻求一一这需要深入的禅定功夫和很锐利的根器。我所能完全知道的是悟道者的艰苦和伟大,能够依稀窥见他们往昔的道路,在写作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在第二章《禅的历史》和笫三章《龙象》中,想象到很多年前这些从思想到灵魂同样杰出的哲学家的面貌,让我起了景仰和忏悔心。

最后,关于“寂灭”二字的理解,成为我写作这本书最深层的动机。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时代,有关“增加”的哲学统治一切:知识、物质、经验、消费力等,一切都在激增中,与此相关,人们崇尚外向的性格、精力充沛、野心勃勃,灰钴娘们不再盼望走进王子的皇宫,而是都去参加竞赛变成超级女生,人们怀着“娱乐”的目的去鉴赏社会新闻、书籍和艺术作品,每一天都有吸引人眼球的事件发生。这当,然不错,但越来越多的疾病、压力、不平等感受,及其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和道德问题却无法被所有人忽略。“生”固然重要,“寂”却必不可少,在医学中有冰冻疗法,就是令一部分组织暂缓新陈代谢以获得休息,同样,心灵中有某种对宁静的渴望,乃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寒山的诗中说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一个寂灭的人融入了如此宁静的自然,这景象让我感动且向往。

古人说广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增加”带来了过多的喧嚣,而关于“减少”的生活却无人提及。心灵因堆积了太多东西,而成为了一所密不透风的仓库,我们需要把很多东西搬出去,才能拥有旷朗清新的房间。所谓“禅”的智慧,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减少”的哲学。

愿你的人生美好,愿你内心安详,一生平安,我的朋友。

刘丽朵2006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