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渐渐开始长大,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就建立了他(她)人生中第一个稳定的社交圈。然而,对于不少全职妈妈来说,因为她们的引导,她们的孩子往往能够更早获得社交机会,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能够形成固定的社交圈,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和伙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在进入幼儿园以后更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在社交礼节方面也显得更加成熟。
全职妈妈可以利用大量的居家时间,通过为孩子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可以让孩子学习相互尊重和协作,也能够让孩子慢慢懂得怎样与别人相处,这对于培训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下午5点10分,窗外的马路上车水马路,城市里正是最拥堵的时候,然而,在一墙之隔的花园小区里,五、六个妈妈带着一群两、三岁的小朋友,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正高高兴兴地做着游戏。****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照顾女儿小小,她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全职妈妈。
傍晚,走进****的家,两岁半的女儿小小正在客厅里玩得起劲,拖鞋、玩具、拼图、小人书被扔得到处都是,邻居家三岁的小哥哥阳阳正拿着听诊器扮医生,给小小看病呢。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门口却响起了门铃声,****打开门,是对面楼里的妈妈牵着刚从幼儿园里放学回来的女儿,妈妈说单位里有点事还没处理完,想让孩子在****家里玩一下,晚一点的时候她再让老公过来接孩子。****满口答应,笑着请孩子进来,三个孩子马上嬉笑着玩成了一片。趁孩子们玩得高兴,****洗好碗筷,收拾好餐桌,悄悄地回到卧室里,电脑屏幕上QQ群的头像正“滴滴”地响着,点开QQ群,又有妈妈发起邀请,约大家周末带上孩子一块去郊外踏青。****马上就参与进去,讨论起郊游的地点来。
住在这个小区已经有五年了,直到怀孕生产做了全职妈妈以后,****才知道小区里有不少和自己一样辞职在家照顾孩子的妈妈,这些妈妈的孩子多半都在6岁以下,大部分都是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平时,妈妈们经常把这些孩子们组织到一起玩耍,开始的时候是个别妈妈抱着孩子到小伙伴的楼下叫别的妈妈下楼去玩,后来干脆有人提议建一个QQ群,于是大家就有了固定的交流平台。有了QQ群以后,还曾经为自己失业在家感到沮丧的****意外的发现,原来小区里还有的全职妈妈是博士,甚至有的曾经是公司的老总,但她们为了孩子都暂时放弃了工作,回归到了家庭。现在,这些全职妈妈都是生活上的好朋友,谁家孩子生病了大家都会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同时,她们也通过交往为孩子创造了机会,让家里的独生子女们也过上了群体生活。
“妈妈,我想牛牛了,我还想点点,他们说元宵节的时候和我一起比赛放花灯!”这是女儿小小跟着****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常说的话。春节结束以后,****带着女儿回到北京,正好在楼下碰到和妈妈一块出门的点点,两个孩子热情地拥抱在一起,那种喜悦的表情让****感触颇多。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一个人在家,他们也很需要玩伴,有朋友在一起成长,能够让他们学会很多人际交往的知识——****这样认为。所以,她经常邀请小区里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有时候也带着小小去别的小朋友家里作客,如果有哪个孩子过生日,她和其他的妈妈们还为会这个孩子开一个隆重的生日会,让小区里的孩子一起参加。有时候,小小不愿意吃饭,****就拿着饭碗去邻居家里找别的小朋友,让小小和他们一声吃,每每这个时候,小小都会吃得特别香。
现在,小小已经上幼儿园了,老师说,她对幼儿园的适应能力特别强,也十分懂得怎样和别的小朋友相处,在交往的时候,还很有礼貌。其实,这一切都归功于****对孩子的引导,她为孩子创造的群体环境,让孩子提前迈出了快乐社交的第一步。
妈妈锦囊:
曾经有人在某幼儿园做过一次测试:请数名小朋友从指定的对象手里取得玩具,结果,有90%以上的小朋友采取和动手抢或者求助老师的方法,只有极少数小朋友采取商量或交换的办法取得玩具。这说明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那么,作为全职妈妈,在拥有大量居家时间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培训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在社交中获得乐趣和进步呢?
一、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全职妈妈通常有很多的时间待在家里或是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在一些与别的妈妈和孩子有交流机会的活动中,不妨培训孩子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孩子在活动当中认识新的朋友,并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作客。家庭会友最有别于幼儿园的一点是,其环境和氛围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容易适应。
二、为孩子创造交朋友的机会
有些妈妈认为:只要孩子外出参加活动,就一定能够自然而然找到自己的朋友。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却指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为,妈妈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懂得如何去认识新的朋友,如何与新朋友交谈和游戏。这种训练会让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大大减少不安感和孤独感,能够让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三、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
孩子需要妈妈的引导,也需要自己做出一些选择,有的妈妈会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但专家认为,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去进行体验。尽管妈妈们都希望孩子交朋友,但却不愿意他们交错朋友,然而,除非孩子遇到危险,最好还是让他们自己分辩哪种友谊可以要,哪种友谊不能要。
四、尊重孩子的差异,不要形成盲目攀比
当孩子有了不同的朋友,他们之间也许会产生一些差异化,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音乐,有的孩子喜欢绘画,有的孩子则喜欢运动。妈妈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去比较和竞争,形成盲目的攀比。孩子们玩在一起,源于他们需要朋友的天性,而不在于谁家的孩子更为优秀。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
孩子们的友谊往往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之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可以通过培训他(她)广泛的兴趣来增加朋友。此外,通过参加共同活动,孩子们往往能够交往到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伙伴,比如一起玩沙,一起绘画,一起跳绳等等。有了这些活动的展开,孩子们也会在过程中树立自信,获得乐趣。
六、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妈妈能够记住别人的生日,并且为之安排聚会和送上礼物,孩子们就能从妈妈身上许到如何与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在充满爱心、耐心和温情的引导下,妈妈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就会被孩子模仿,成为孩子社交中常常用做参考的方法。
专家提醒:
早有教育学者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所需的大部分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习得的。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专家们把与之相适应的社交行为作了如下划分:
一、感官运动训练阶段
适应于0——15个月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什么事都是通过反复训练来掌握的,妈妈们应尽力帮助孩子获得控制他周边环境的能力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二、观察游戏阶段
适应于15个月——2岁的孩子,在这一时期,妈妈要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让孩子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这一时期对孩子日后社交行为的发展、成形至关重要。
三、并行游戏阶段
适应于2——3岁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虽然玩在一起,但很少产生彼此的互动,妈妈们可以提供孩子们角色游戏的机会,比如进行看医生或者协助给娃娃穿衣服的游戏,让孩子们理解互动的概念。
四、社交游戏阶段
适应于4——6岁的孩子,当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妈妈不妨多提供社交机会,让他们知道大家在一起能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教他们他享各自的技能,鼓励他们交谈,培养创造的技巧和在游戏中互相合作的能力。
五、竞争游戏阶段
适应于6岁以上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制定规则,设定获胜者,让孩子在团队里懂得竞争的正面含义,培训成熟的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