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教,孩子更优秀
31022800000046

第46章 舍得孩子出远门

不让孩子出行,是许多家长采取的“保护性教育”方式之一。保护性教育看似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却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因为孩子最终是要走出家庭,迈向社会,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家庭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走出家庭,让孩子在社会中经受锻炼,才能逐步培养这种能力。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放手让孩子走出家庭,当然,这需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研究方面的天赋,同时对文学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将来他究竟走哪条路呢?父亲的初衷是想让儿子走科学研究的道路。他意识到:要孩子有献身科学的坚定志向,必须使他真切体验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让他走出去,去接触世界先进科学,了解工业革命在各国的发展情况,从而自愿做出选择。于是,一个计划在父亲头脑中形成了。

一天,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已学会了外语,身体也结实多了,到国外去走一趟吧。一个人多见些世面,会有不少好处的!”诺贝尔一听十分兴奋,他一直盼望有一天能看到外面那精彩的世界,本来这个愿望已在心里产生,只是担心父亲不答应才没有提出来。现在父亲主动提出来了,他怎么能不答应呢?他问父亲:“我出去的任务是什么?”父亲微笑着说:“你主要是学习各国的科学技术。”

就这样,还没有成年的诺贝尔第一次只身离家,飘洋过海,开始接触发达国家的科技技术。

给你提提醒儿

一位年轻的著名学者,回忆自己成长道路时说:我家在海边,小时生活困难,9岁才上小学。5岁时就打猪草,帮家里养鸡养猪。还经常凌晨4点起床去“赶小海”,捡海货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正是小时候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进学校后,他珍惜时间,加倍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直到大学毕业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孟子说:要让一个人挑起重担,必须让他的身体和意志受到磨炼,让他的筋骨受到劳累,让他的肠胃挨些饥饿,让他的身体感到空虚困乏,让他做事不能轻易达到目的,这是为了激励他的上进心,磨炼他的忍耐力,增强他的各种本领。

磨炼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要努力去战胜它们,既需付出体力,又需付出心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奋斗、不吃苦是不会成功、不会前进的。做人不能总是轻松愉快、一帆风顺。正如古诗所写:“梅花香自苦寒来。”

磨炼必须面对实际,深入实践,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既需要知识,又需要能力。在实践中,许多不知道的东西知道了,许多不会做的事情会做了。知识增长了,本领也提高了。

许多家长心里其实知道磨炼对孩子是需要的,却很少给孩子磨炼的机会。主要原因是心疼孩子。爱还爱不过来呢,怎舍得让孩子吃苦。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冲淡了理智”。此外,家长常常有所担心,孩子离自己远些去磨炼,怕生病,怕出危险。

当然,让孩子出门,安全问题最重要,家长应该控制孩子出门的时间,并且还要限制出门的范围,不要让孩子走得太远。长如果采取这样的措施,孩子出门安全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

为你支支招儿

让孩子自己去上学

阿芬6岁上学,妈妈只在报名当天,带着她去了趟学校。临出家门,妈妈告诉她:“好好记着路,以后上学、放学就要自己走了。”女儿很惊讶地看着妈妈:“啊?全靠我自己呀!”妈妈说:“对。学校离咱家不到两站地,你出门就沿着人行道走,放学时跟着少先队路队过马路。这点小事情,妈妈相信,你一定行!”就这样,阿芬小学6年,妈妈只接送过这么一次。

后来,14岁的阿芬带着爸爸妈妈的牵挂独自离家去了芬兰。一周后,第一封电邮告诉妈妈:初到,有点不适应,但有信心。一个月后,则称:一切好转,学习甚忙。半年后,阿芬发来的电子邮件铺满鲜花:祝贺我吧,成绩全优。放假时,阿芬没回来,去打工,要自己挣一半学费。妈妈告诉她:不必太苦自己,家中可以尽力提供经济支持。阿芬却答复:“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拿钱到高消费国家学习,你们压力会很大,我自己努力,争取前两年自己挣一半的生活费;从第三年开始,自己养活自己。”那一刻,父母真的为女儿感到欣慰和骄傲。

许多家长低估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脆弱。待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只要教一些防范知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上学。平时,离校近的让孩子尽量步行,稍远的可采取自行搭乘公交等措施。撒手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就是还给孩子一个健康自由的成长空间。

放手让孩子出远门

阿基米德小时候的一天,父亲领着他去海边散步。海的对岸就是当时世界的文化中心——埃及。父亲指着那里问儿子:“阿基米德,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儿子回答:“当然知道啊,那不是埃及吗?”父亲望着远方,点点头,慢慢地说道:“是啊,那是埃及。那儿有一个港口城市叫亚历山大,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居住在那儿。而且,那儿还有藏书非常丰富的图书馆。儿子,你想去那里学习吗?”阿基米德兴奋地说:“我愿意去!”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但是,他考虑到儿子还小,去那里求学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下定很大的决心。于是,他有意识地试探一下儿子:“可是,去那里要坐船漂过这片波涛翻滚的大海,你难道不怕吗?还有,你是要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爸爸妈妈不能陪着你,一切靠你自己照顾自己,你还愿意吗?”阿基米德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我不怕!可我有点舍不得爸爸妈妈,不过,等我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再回来看望你们!”这一刻,父亲忽然发现,儿子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被儿子的果敢和坚定深深打动了,这才是自己希望的啊!

回到家里,父亲立即着手为儿子整理行装,和其他用品,毅然将他送到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那里,阿基米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一步一步地成功了。

著名作家朱自清说过:“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有条件的家庭,当孩子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要大胆地把孩子送出去,或求学,或授受培训,或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以此增强孩子的体质,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长干,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人生

19世纪,在丹麦,一个出身于鞋匠家庭的穷孩子,在父亲去世不久,家人便为他的前途着急,并作了安排。奶奶主张他去当文书,妈妈主张他去学裁缝或木匠,继父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则坚决表示要去演戏,当一名演员。疼爱孩子的奶奶和妈妈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人生。这位14岁的少年独自到了哥本哈根,去拜访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员表示想学跳舞,却被婉言谢绝;又去拜访剧团经理,表示想当一名演员,经理嫌他太瘦,嘲笑了他。为了生计他去给木匠当徒弟,结果木匠嫌他干不了重活儿把他辞退。一心献身艺术的他又去拜访音乐学院的教授,表示要学唱歌,这次被收留下来。本想一展歌喉的他不久由于患重感冒坏了嗓子,又不得不走出音乐学院的大门。后来,皇家歌剧院发现他有写作才能便送他去一所中学读书和练习写作,结果又因为校长的指责和嘲讽,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学校。但他不屈服于命运,廉价租了一间破旧房子的阁楼,住了下来,刻苦地复习功课,终于考进了哥本哈根大学。

这就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从他的作品中,认识了世界上的美与丑、善与恶。

父母爱孩子,就应当让他自己去闯荡人生。安徒生的成功固然来自他的天赋,来自他的执著,但也不能不说来自他的奶奶、妈妈和继父那个让他闯荡人生的最终决定。因为正是这个决定,使他更多地看到了黑暗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和下层人民的疾苦,磨炼了他的才智和毅力。父母不仅要支持有闯荡意愿的孩子,也要鼓励没有闯荡意愿的孩子,告诉我们,待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永远成就不了才干,只有在社会中去闯荡,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的强者。